第22章 落魄的博士

第22章 落魄的博士

毛亨的年紀與張蒼,李斯相仿。

這天下與秦有着世仇的人太多了,又何止他毛亨一個。

面對公子的問話,毛亨解釋道:“爲公子效命乃是爲了師門學脈相承,與世仇無關,臣聽聞公子喜看韓非書籍,特來拜謁。”

扶蘇笑道:“我看的書有很多,諸子百家都有涉獵,我的確喜韓非的書。”

毛亨行禮道:“臣是荀子的弟子,若公子對荀子典籍有所不解,臣可以解答。”

到現在,扶蘇已見到第三位荀子弟子,丞相李斯,御史張蒼,還有眼前的這個毛亨。

本來,今天就是爲了來看看父皇所賜的這座宅邸。

這是呂不韋留下來的遺產,準確地來說這本就是咸陽城的一座建築而已,先前是在呂不韋所住的地方。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師有意爲之,這座宅邸的對門就是老師的家。

當年李斯是呂不韋的門客,而現在大秦的丞相是李斯,李斯就把家安置在了當年呂不韋舊宅對門。

而用了早食之後,扶蘇來看看這處宅子,就當是給盤算一下私產,總不能不管不問。

而當這裡的門打開之後,這位毛亨便第一個趕來了。

扶蘇也不想在這裡久留,擔心像毛亨這樣,前來拜謁的人會更多。

從身份上來說,毛亨的確是荀子弟子,但也是跟隨齊魯博士來到咸陽的人之一,丞相李斯招攬各地名仕尤其是齊魯博士,順便帶來的。

這位毛亨,多半是與叔孫通他們同一批入秦。

“典籍上的困惑,我可以問我的另一個老師張蒼,他每一次都會解答得很詳細。”

毛亨瞭然點頭,又見公子帶着打量的目光,又道:“臣不是爲了所謂世仇而來,況且臣向來與伯父疏遠。”

人嘛,總是要團結一切能團結的人,讓朋友變得更多,讓敵人更少。

扶蘇朗聲道:“你去商顏山,那裡有個叫章邯的將軍,他會收留你,你先在那裡教書吧。”

得到公子收留,毛亨又一次行禮,因常年拮据,他袖子有些老舊,甚至衣裳已破了線。

如此,覺得自己窘迫得毛亨,訕訕一笑。

田安遞給他一個木牌,吩咐道:“既然公子收留你,你帶着這塊木牌,去商顏山就好。”

“謝公子。”

待對方離開之後,扶蘇走向這處宅邸的深處,這片宅邸中還有一個開闊的場地,還有幾個坐墊堆放在一旁。

扶蘇覺得這裡大概就是呂不韋的三千門客所聚的場所,那時候三千門客可能就在這裡編寫呂氏春秋。

扶蘇還看到了掛在牆上的一個個木牌,這些木牌上的墨跡已模糊不清,大概是當初三千門客的名字?

扶蘇擡頭看去,見到有一間屋子屋頂還在漏雨。

田安道:“公子,已安排工匠前來修繕了。”

順着這片場地往後走,就來到了呂不韋的書庫,扶蘇打開老舊的木門,入眼是一排排的書架,書架上的一個個格子擺着數量不一的竹簡。

這是一個被塵封的地方,扶蘇每走一步,就在這裡留下一個踩過灰塵的腳步。

有些竹簡還掛着木牌,扶蘇意外地發現了老師李斯與張蒼的名字。

扶蘇初略看了一圈,心中不免有些震撼,這些留下來的書纔是呂氏春秋的全貌。

那三年門客所編寫的書都在這裡了,足足上千卷竹簡。

呂不韋死了,可那三千門客所編寫的呂氏春秋卻留了下來。

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扶蘇低聲道:“老師用心良苦。”

田安依舊站在屋外,這位老內侍對乾淨的環境要求十分嚴格,這也是高泉宮時常被打掃得很乾淨的原因。

相信用不了一兩天,這座舊宅邸也會在田安主持下,變得煥然一新。

扶蘇走出了書庫,吩咐道:“將這裡好好收拾一番,不要動書架上的竹簡。”

走出這處宅邸時,扶蘇又回頭看了看這座宅邸的大門,以前這裡應該是丞相府,現在對面成了丞相府,而這裡閒置多年又沒有名字。

扶蘇想了片刻,乾脆不給這間宅邸起名字,在一隊護衛的護送下回了宮。

今年二月,關中氣候多雨,在暖春到來之前,整個關中都是溼漉漉的,而且還有連續的雨雪天氣。

這種連續陰天與雨雪天氣,大概會在三月的中旬結束。

天才剛亮,高泉宮內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扶蘇正扯着麪條,去年商顏山種了不少麥子,如今留下來的麥子足夠家僕們與自己吃的。

陶鍋中的水已開了,扶蘇將麪條下入鍋中,而後再將包子也蒸上。

扶蘇從陶鍋中倒出清澈油亮的羊湯,而後從一旁的盆栽上摘了幾根剛發出來的蔥。

用小刀將蔥切碎,而後再煎一些羊油出來。

公子面前有三個爐子,三個爐子同時燒着,而公子竟然可以有條不紊地同時用三個爐子,換火候,換陶鍋,這個過程還要加水,這一切都熟練得令人深覺……不可思議。

不多時,扶蘇已做好了四碗羊油拌麪,撒上一些碎羊肉,再配上一碗清澈油亮的羊湯,與十餘隻羊肉包子。

今年,咸陽有很多很多羊,蒙恬在北方又打了幾個匈奴人部落,將收穫的羊羣送到咸陽,這導致咸陽的羊肉根本吃不完。

而且宮裡還有很多羊肉凍着,都不知道該怎麼吃。

扶蘇道:“今天,你們都多吃些羊肉,總要想辦法吃光的。”

聞言,一衆宮人紛紛行禮,齊聲道:“謝公子。”

扶蘇又讓田安準備好了食盒,將另外三碗羊油拌麪與羊湯,羊肉包子分別送給父皇,丞相李斯,御史張蒼。

與公子的精細吃食不同,宮人們將羊肉炙烤之後就分了吃了,吃得很簡單。

如果每個人都像公子這麼用飯食,他們覺得自己多半會累死的。

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公子剛睡醒時,就開始爲這一頓精細的吃食做準備,而且公子還樂在其中。

可高泉宮的宮人們不同,他們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做。

現在,高泉宮的宮女與內侍們偶爾能夠吃到公子賞賜的餅或者是麪食,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吃慣了簡陋吃食的他們,都一致認爲公子吃的這些,都是世上最好吃的。

田安目送着三個內侍提着食盒離開這裡,而後又走回了殿內,言道:“稟公子,章邯將軍有消息送來。”

扶蘇道:“你說就好。”

田安打開竹簡看着其中內容,先是不出所料地一笑,低聲道:“毛亨到了商顏山就說太過窮困。” 扶蘇喝一口羊湯,低聲道:“呵呵……不能吃苦的人,我要來何用?”

田安了然頷首,公子要能吃苦的人才,就像是章邯那般。

停頓了片刻,田安又道:“毛亨入商顏山,先用了飯,餅三張,醃蘿蔔一碗,羊肉一盆,方睡……章邯將軍言,其人看似乾瘦,食量匪夷所思。”

扶蘇想起昨天見毛亨,這人穿着簡樸。

應該算是齊魯博士中,較爲落魄的一個。

但要論飯量,大概是荀子的弟子有各中本領,且都天賦異稟?

扶蘇自認不瞭解毛亨,也不瞭解毛遂或者是春申君,可能是當年敗給秦軍之後,毛遂一系的族人過得都不太好。

若不是知曉對方也是以前的六國舊貴族之一,還以爲是寒門子弟。

田安依舊看着商顏山送來的呈報,又道:“毛亨飽腹則睡,深夜夢囈,痛罵丞相李斯。”

扶蘇緩緩扭頭看去。

見狀,田安忙躬身將手中竹簡放低,讓公子看清楚,章邯將軍的確是這麼寫的。

扶蘇先是有些驚疑,又親眼見到章邯真是這麼寫的,望着陰天,“這天下,罵丞相李斯的人太多了,想來老師也不介意多一個罵他的人。”

田安低聲道:“今天一早,章邯就拉着毛亨給孩子們教書,毛亨起初不肯教,後來丞相又給商顏山送去了信。”

“哦?還有波折?”

田安點着頭解釋道:“丞相去信有言……毛亨若不爲公子效力,章邯將軍可痛打之。”

扶蘇將碗中的羊湯喝完,將碗放在了邊上。

“章邯提鞭而起,還未打,毛亨已求饒,未了……其人又怒指咸陽……罵丞相李斯爲人陰險狡詐。”

“後經章邯詢問,其人精通詩經與荀子學識。”

言罷,田安又將竹簡合攏,低聲道:“公子,就這些。”

扶蘇詢問道:“毛亨以前與老師有什麼深仇大恨嗎?”

田安回道:“老奴不知,這天下記恨我們丞相的人太多了……”

“嗯,是太多了。”扶蘇又問道:“與韓非有關嗎?”

“老奴也不知,要不要派人詢問?”

扶蘇擺手,低聲道:“不用了。”

殿前,主僕兩人低聲交談着,公子靠着身後的柱子而坐,時而蹙眉開口,時而瞭然之色。

田安躬身身子,公子每說一句話,他老人家就答一句。

宮人們心中好奇,也不清楚公子與田安都說了什麼。

扶蘇本着吃瓜的心態,現在看來,毛亨與李斯大抵是有仇怨的,張蒼應該是個中間派,不會參與到糾紛中。

這個時代,有很多諱莫如深,且剪不斷理還亂的往事。

冷風吹過,依舊凍得讓人直縮脖子。

又有內侍快步而來,見到了公子行禮道:“太官令奉皇帝詔令,詢問烹羊湯之法。”

田安道:“不用勞煩公子,老奴走一趟就好。”

用過早食後,扶蘇就去了御史府繼續翻看文書。

今天依舊只有程邈在御史府,天氣暖和了一些,他就繼續鑽研寫字。

閒暇之餘,扶蘇看了看他的字,不得不說程邈的確是個書法大家,這些字筆畫雖多,但每一個都十分工整。

“這不是小篆吧?”

聽到公子問話,程邈回道:“公子,這是趙地文字。”

扶蘇手裡拿着自己要看的文書,目光看向程邈桌子,又問道:“這又是什麼文字。”

“回公子,這是楚人的文字,還有這是燕,趙,魏的文字。”

扶蘇仔細瞧着一個個文字,驚疑道:“這些字你都會寫啊?”

“臣平時喜專研文字。”說起文字,就到了程邈最擅長的領域,他又解釋道:“六國文字看似繁雜,實則多有形似,楚地文字偏長瘦,看着漂亮但書寫繁雜,還有魏地文字顯得簡略,但不及楚地文字好看的。”

程邈道:“這是陛下推崇的小篆,以前是秦篆,秦篆是從周時留下來的文字,六國文字皆從中演化而來。”

扶蘇看着這些字,神色動容,感慨道:“當真是玄妙。”

程邈頗有成就感,撫須笑着。

扶蘇又收回了目光,繼續看着自己的文書,其實吧……對於程邈剛說的那些話,根本沒有聽進去多少。

以免讓人覺得說了白說,不免會讓對方失望,扶蘇只是感嘆了一句。

感嘆是真的,只是聽其人一番話,就能達到此人的書法境界,多半是不可能。

不通此道,不作評價,扶蘇覺得專心看書,方爲正道。

下午的時候,外面短暫出現了一些陽光,等到了傍晚時分,陽光又藏匿在了烏雲後方。

這個時辰的天……入夜很快,風又很大。

二月天就要過去了,人們都期盼着三月能夠暖和一些,一封軍報送入了咸陽宮。

田安踩着殿前的臺階,進入了殿內,“公子,有軍報送來。”

扶蘇還在欣賞着從御史府帶來的程邈字帖,道:“什麼軍報?”

“王翦大將軍到洛陽了。”

老將軍距離函谷關還有一百多公里呢,就算是大軍往來,沒個十天半月多半也入不了關。

“老將軍還未到函谷關,有幾支前軍先回來了,還遷來了不少人口入關。”

扶蘇依舊看着程邈的字,這幅字帖的字既不是秦篆也不是六國舊地文字,而是一種書寫更爲簡便的隸書。

這就是隸書的原型,隸書字體剛誕生的模樣。

扶蘇覺得,只要在這咸陽宮,只要自己善於發掘,那麼就能經常見證歷史。

延續至後世的許多字體中,復古的隸書在兩千年後,也是時常被人們津津樂道。

(本章完)

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6章 戍邊第39章 民夫第26章 一老一少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42章 劍拔弩張第28章 賀禮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89章 軍報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3章 老秦軍第77章 棗第113章 東去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42章 劍拔弩張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81章 相會第28章 賀禮第81章 相會第57章 兩年南征第89章 軍報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79章 善意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9章 民夫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6章 戍邊第20章 老秦人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20章 登山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20章 登山第77章 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81章 相會第67章 設宴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54章 蜀中消息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53章 刀與火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5章 學荀子者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3章 刀與火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42章 劍拔弩張第27章 封賞第123章 冷流雪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8章 叔孫通
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6章 戍邊第39章 民夫第26章 一老一少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42章 劍拔弩張第28章 賀禮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89章 軍報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23章 老秦軍第77章 棗第113章 東去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42章 劍拔弩張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81章 相會第28章 賀禮第81章 相會第57章 兩年南征第89章 軍報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79章 善意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9章 民夫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7章 貧民入關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6章 戍邊第20章 老秦人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20章 登山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20章 登山第77章 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81章 相會第67章 設宴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54章 蜀中消息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53章 刀與火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5章 學荀子者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2章 齊魯博士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3章 刀與火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42章 劍拔弩張第27章 封賞第123章 冷流雪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8章 叔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