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呼嘯一箭

面對公子的問話,張蒼與程邈都沒有第一時間給予迴應,用過午食之後,公子便離開了這裡。

丞相府內,飯後的張蒼還在處理着接下來的事。

程邈還在吃着一張餅,一邊吃着餅,看着文書。

等丞相府內沒有其他人之後,張蒼這才擱下手中的筆,道:“這是公子第幾次提到西戎了?”

程邈嘴裡還在嚼着餅沒有回話。

張蒼又道:“近些年國事繁重。”

程邈將半張餅放在一旁,打算晚點再吃,他放下手中的文書道:“公子想要圖謀河西走廊,這個念想留在心裡許久了。”

張蒼低聲問道:“如何幫助公子得到河西走廊?”

程邈嘆息一聲沒有多言。

是啊,這種事情誰知道呀,他程邈自認沒有這方面的才能。

張蒼繼續忙着他自己手邊的事,也是不言。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張蒼很想向公子解釋,他真的沒有攻城略地的本事。

始皇帝離開咸陽的第五天,有快馬從雍城送來了消息,說是始皇帝在雍城祭拜了歷代秦王之後,離開雍城,正在西巡的路上。

早在始皇帝離開雍城前兩天,李由得到了王賁送來的消息,早早在下一個地點就安排好了營地與糧倉。

因此,當護送始皇帝的兵馬到了這處營地之後,這裡已爲大軍準備好了一天的口糧。

而李由帶着兵馬已前往下一個地點。

接連幾天,始皇帝的隊伍在隴西的黃土高原上安靜的行進着。

有人說始皇帝來西巡,始皇帝出行時,那漫山遍野的黑旗蓋住了隴西旱塬的隴頭,曾經在周天子眼中那西陲之地的一個牧馬小族,如今卻有這等威勢。

始皇帝的隊伍出行半月有餘,來到了上邽。

李由正在主持着糧草的運輸,他將上邽作爲糧食的中轉站。

從咸陽到上邽,快馬需要三天才能到,始皇帝從雍城到上邽走了半月有餘,其實這也不算慢了,畢竟是大隊的兵馬。

始皇帝進入了上邽之後,李由正在讓人將一車車的糧食運出城,送去始皇帝西巡將要去的另一個地點冀縣。

“李校令,皇帝召見。”

聞言,李由只好先讓人停下搬運糧食的事,跟着侍衛一路去見始皇帝。

上邽是隴西的富縣,也是隴西東大門最富裕的一個縣,這個縣的縣衙也寬敞了許多,四周站着不少甲士,就連縣令也只能站在外面候着。

李由被請着走入了縣衙。

而此刻,嬴政正在縣衙內聽着都水長祿的稟報。

李由站在一旁,行禮後,安靜等待着。

上邽要在來年冬天開始播種冬小麥,聽着都水長向始皇帝解釋的話語。

還聽都水長說了此地水利之便,還有留在此地的西周堤壩。

上邽位於渭河的上游,這裡還有陶溝引水的溝渠,都水長祿來這裡並不只是爲了種田的,既要種田種果子,他依舊要挖渠。

李由依舊站在一旁,聽着都水長祿說着開挖河渠的看法。

根據李由所知道的,其實這位都水長到了上邽之後,與咸陽的公子扶蘇一直有書信往來,前些天公子扶蘇就讓人送來書信交給了都水長,聽說足足有六卷竹簡,應該是很重要的大事。

都水長祿說公子扶蘇讓他在上邽的放馬灘種糧食,並且賜名麥積山。

並且建設渭河南岸六鄉開墾田地,改建隴河渠,蓄春汛,保夏播,濟秋旱,防冬凍……

至於其他的一些,以及都水長所講的那些,李由就聽不懂了。

當聽到都水長說起了葡萄,李由頓時精神一振,原來他是要在這裡種葡萄。

都水長要建設渭河的谷底,以前這裡還是西戎人與秦人雜居的之地,甚至這裡的風土人情還帶着一些戎風。

待都水長言罷離開這裡。

站在一旁的李由提了提精神。

“你現在做的這些事都是扶蘇讓你安排的?”

李由回道:“半月前就讓末將籌備。”

“嗯……”嬴政看着手中的竹簡,頷首道:“這些事你做得很好。”

李由又鬆了一口氣。

嬴政又道:“當初你在蜀中準備糧草與調兵時就是校令,從蜀中回來之後,李斯依舊讓人在咸陽任職校令,爲難你了。”

“臣沒有爲難。”

嬴政稍稍看了眼這個與自己兒子年紀相仿的孩子,又道:“你也聽到了,扶蘇要在隴西做很多事。”

李由頷首,但面對始皇帝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

“李斯說你無軍功,朕看來你倒是在蜀中行事周全。”

“末……末將不敢……”

“朕西巡迴咸陽之後,你任車騎士尉。”

“末將領命。”

“你要好好幫扶蘇。”

“末將明白。”

縣衙外,王賁就守在門外,寒風吹動泛白的鬚髮,聽到腳步聲原來是李由出來了。

王賁看着他腳步都有些顫,多半是緊張的。

偏偏這個時候,王賁最能感同身受,公子扶蘇讓李由給始皇帝的調度糧草運輸,他李斯進竟真的敢讓他的兒子接受這等安排。

不得不說李斯也是心大。

王賁跟隨始皇帝很早,在他年少的時候就跟着父親打仗了,大秦的軍權是絕對集中給秦王的,以前是,現在是在始皇帝手中。

在年少的時候,王賁就混跡在軍中,他聽別人說過最多的話就是……死在歷代秦王手中的將軍還少嗎?

王賁還記得,始皇帝親自到頻陽縣請父親帶兵伐楚,看似始皇帝禮賢下士,但王賁記得很清楚,那時父親與始皇帝交談時,父親的後襟都被汗水浸了一大片。

給始皇帝運送糧草,就要經受始皇帝的盤問。

公子扶蘇讓李由運送糧草,是想要將李由培養爲親信,這一點王賁看得出來。

公子也從不隱瞞,正因從不隱瞞,始皇帝很放心讓公子扶蘇培植羽翼,這幾乎是父子間的默契。

王賁一手扶着腰間的劍柄,目光看着李由的背影,在寒風嘆出一口熱氣。

既然是以後要輔佐公子扶蘇的人,必然會引起始皇帝的注意。

而且他還是丞相李斯的兒子,李斯對始皇帝忠心,李斯的兒子就要對公子扶蘇忠心。

始皇帝是何等人物,當年的始皇帝在冠禮之後回了咸陽,那一天……咸陽城的血,洗都洗不乾淨。

王賁都想不起來,當初的咸陽城死了多少人,就連那呂不韋……始皇帝也是說殺就殺。

至少,公子扶蘇是一位賢良的公子。

讓王賁覺得父親的確做了一個此生最好的決定。咸陽,扶蘇正在呂不韋的舊宅中練箭術。

公子練箭像是爲了散心,只是隨意的放了幾箭,似乎也不在意箭矢會不會落在靶子上。

公子高提着一個籠子而來,他笑着道:“兄長,此鳥甚是漂亮,有人將此鳥獻給弟弟胡亥,高看着也頗爲新奇,給兄長也看看。”

扶蘇張弓搭箭,道:“誰送的。”

公子高將籠子放在桌上,揭開籠子時這隻鳥也不飛走,他回道:“是一個叫趙高的內侍。”

聞言,扶蘇將手中的弓弦鬆開。

箭矢帶着破空聲,呼嘯而出,那隻鳥還未發出一聲鳴叫,便在原地留下了幾根羽毛。

箭矢呼嘯而過的一瞬間,嚇得公子高一個激靈,兩個呼吸後他看到了被箭矢擊穿的那隻漂亮的鳥雀,它的些許血還流了出來。

公子高也十六了,一隻死了的鳥並不會太訝異。

但,兄長忽然一支箭而來,他的確嚇了一個激靈。

扶蘇恢復了笑容,道:“亂我們心志的玩物,都該如此。”

聞言,公子高神色凜然,行禮道:“兄長所言極是。”

將一隻鸚鵡送到咸陽,足可見有多難,這種短尾鸚鵡在蜀中居多,它被運送到咸陽之後,應該是花了大價錢被人買下的,獻給胡亥的。

趙高?

扶蘇心中暗念着這個名字,對人是要有防備這話沒錯,但不能只有防備。

現在的趙高沒危險,誰能知道以後。

一個人的心性是難猜的,即便是他大喊着忠誠。

公子高對身邊的內侍道:“往後誰還有這種取樂之物交予弟弟妹妹,一律這般處置!”

內侍得到了吩咐,快步離開了。

當公子高再擡頭的時候,見到了兄長正在與田安吩咐着,隨後田安也離開了。

又見兄長招手,公子高走上前道:“兄長。”

扶蘇道:“叔孫通又想吃豆腐了吧。”

公子高笑着道:“他自己做出來的豆腐總是說不好吃。”

“田安在這裡存放了不少豆腐,你回去時讓人帶走。”

“好呀,謝兄長。”

“在敬業縣好好學,待你二十及冠,兄長給你安排一番事業。”

聞言,公子高眼神中似泛着光,他欣喜道:“謝兄長。”

宅地外,一個內侍站在這裡,面帶笑容,穿着單薄的宮人服,他反倒不覺得冷,他看起來應該是在等着一件好事。

而後,正如他所料,一個高大的內侍迎面走來,來人身後跟着其餘不少的內侍。

趙高看起來四十餘歲,他行禮道:“田常侍。”

田安先是看了看四下,問道:“生面孔,以前沒見過你。”

“我近來才入宮,幸得宮中有人見我識字精通律令,便命我去了敬業縣照顧公子們。”

田安邁步走着,又道:“隨我來。”

趙高走路時與田安不同,田安走路時都是直着腰背的,即便是在宮裡。

但趙高一直躬着背,面帶諂媚的笑容,一副要巴結田安的模樣。

趙高跟着田安的腳步,也不知要往何處去,只是繼續跟着,他又道:“我們這是……”

田安笑着道:“公子說了要賞賜你。”

趙高臉上的笑意更甚。

衆人來到了宅邸的後院,後方的幾個內侍紛紛走入院內。

當即就有人拉來了一駕推車。

趙高正要開口再問,卻忽然被幾個人按住了手腳,他被壓在地上掙扎着,道:“田常侍,這是……”

田安道:“你不該向公子進獻的。”

“田常侍……求田常侍……”

話未說出口,趙高又見到有人拿出了一把匕首。

趙高身體不住哆嗦着,“我……”

他還未開口,匕首就刺入了他的咽喉。

爲了不髒了地,幾個內侍壓着他的脖子,不讓血亂流血。

衆內侍圍着抽抽地趙高而站,靜靜地看着他死去,而後將屍體裝車。

“田常侍,趙高的卷宗。”

田安拿過卷宗看了眼,見到其家人,又吩咐道:“一個別留。”

“是。”

隨後,田安走到正熱着豆花的爐子邊,從爐子底下的火中抽出一根木柴,單獨拿到遠處,將手中的卷宗也燒了。

從此,就再無趙高此人,包括與趙高的親族。

對公子扶蘇與田安來說,要將一個人抹去痕跡很容易,可能對年幼的公子們來說,他們過不了多久就會忘記有趙高這麼一個人。

黃昏時分,公子高與一隊人馬帶着一車的豆腐離開了咸陽,豆腐是剛做好的,還冒着熱氣。

扶蘇走在回宮的路上。

田安跟在一側道:“公子,都辦好了,這趙高原是犯人之後,連坐爲奴,殘體入宮,因其識字通曉些許秦律,得到宮中的人賞識,公子都在敬業縣求學,想着公子身邊多些識字的人也好,這纔會派去敬業縣的。”

扶蘇沒想到趙高會用這個方式出現,本以爲讓弟弟妹妹離開宮中,就萬全了。

多了一些曲折而已,難不住趙高這樣的人。

又有人來報,低聲說了幾句。

聞言,田安快步走上前道:“公子,都收拾好了,他的親族也都不在了。”

扶蘇頷首,腳步依舊。

翌日,扶蘇得知公子高昨晚回到敬業縣之後,將公子胡亥打了一頓,打得皮開肉綻的,幾天都不能下地走路了。

每天早朝,丞相李斯都會準時來到丞相府。

扶蘇每每比丞相早半個時辰,今天又看到了徐市送來的卷宗,他這一次寫了海上的季風與風暴的關係。

倒是一些很前衛的沿海氣象知識。

這人的來歷和身份在丞相府都有記錄,入秦的齊魯博士都會記錄在案。

其人原是齊地的貴族後人,其家族在齊地靠着出海的本事,積累家底。

第43章 挖通第72章 佩劍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74章 回咸陽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9章 軍報第27章 封賞第117章 徐福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62章 婁敬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3章 刀與火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7章 封賞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9章 民夫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23章 老秦軍第12章 齊魯博士第39章 民夫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87章 田與棗第77章 棗第120章 登山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6章 羣鹿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7章 徐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9章 頻陽公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6章 稂與張良第28章 賀禮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7章 田與棗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2章 齊魯博士第27章 封賞第123章 冷流雪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13章 東去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47章 貧民入關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1章 成果第81章 相會第62章 婁敬第23章 老秦軍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章 立夏的雨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13章 東去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41章 上架感言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72章 佩劍第112章 權與利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53章 刀與火第87章 田與棗第27章 封賞第23章 老秦軍第28章 賀禮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5章 侷促之人
第43章 挖通第72章 佩劍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74章 回咸陽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9章 軍報第27章 封賞第117章 徐福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62章 婁敬第90章 丞相三思第53章 刀與火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7章 封賞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9章 民夫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23章 老秦軍第12章 齊魯博士第39章 民夫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87章 田與棗第77章 棗第120章 登山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6章 羣鹿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42章 劍拔弩張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7章 徐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9章 頻陽公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6章 稂與張良第28章 賀禮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7章 田與棗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2章 齊魯博士第27章 封賞第123章 冷流雪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13章 東去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47章 貧民入關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1章 成果第81章 相會第62章 婁敬第23章 老秦軍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章 立夏的雨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13章 東去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41章 上架感言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72章 佩劍第112章 權與利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53章 刀與火第87章 田與棗第27章 封賞第23章 老秦軍第28章 賀禮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5章 侷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