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相會

第81章 相會

夏日裡的華陰縣很忙碌,即便是在夜裡也有人家剛從田地裡回來,他們陸陸續續回了家中,一路走時偶爾還會有三兩句交談。

司馬欣在村口停下腳步,安靜地看了一會兒這裡的村民。

這是他在華陰縣任職的第四年了,這麼多年了還只是一個縣令。

每每想到這事,司馬欣就會長嘆一口氣。

其實,司馬欣還是很羨慕章邯的,他爲公子修渠四年,得了一個郡守的位置。

人與人的境遇是不同的,司馬欣每每想到櫟陽同鄉對他的期待,他總是想着可以做得更好,櫟陽以前也是秦公的古都故地,但現在的櫟陽很蕭條。

櫟陽的同鄉們希望他司馬欣能夠做得更好,能夠活得其他幾縣更好,至少可以爭一口氣。

思量了良久,司馬欣又覺得只要他爲公子好好做事,公子就會給他應得的。

眼下,章邯得到了他應得的,叔孫通也得到了應得的回報。

司馬欣邁步走向了縣衙,只是剛推開縣衙門就見到了一個人影,而且縣衙內都是酒味。

“婁敬!你何時來的?”

聞言,婁敬面帶笑意,又道:“縣令。”

司馬欣見到已有些醉醺醺的婁敬遲疑道:“你竟來華陰縣喝酒?”

婁敬打了一個酒嗝,道:“好久不飲了。”

司馬欣一揮袖子,頗覺得無奈,又道:“你讓辛老將軍知道,又該如何解釋?”

本來婁敬入關之後,本就是在潼關教書的。

潼關與華陰縣本就很近,兩地的人有走動也很正常,加之司馬欣平日裡都會帶一些吃食去看望辛老將軍。

一來二去與婁敬也就結識了。

“你知不知道!你來潼關是要戒酒的。”

婁敬醉醺醺地點頭。

見他又拿起酒碗往口中飲酒,司馬欣搖着頭,走到縣衙外對着倆縣吏吩咐道:“來人,將婁敬綁起來。”

兩個縣吏走入縣衙內,起先婁敬還有掙扎,但最後還是被綁了拖了出來。

司馬欣領着人一路往潼關而去,而原本就醉酒的婁敬,此刻被夜風一吹完全睡死了過去。

潼關,此刻的潼關城牆下堆砌着不少的石料。

司馬欣向這裡的守將告知了來意。

而後辛勝就快步走了出來。

別看這位老將軍一把年紀了,鬚髮也都白了,可力氣一點都不小,一手拎起婁敬很是輕鬆。

見老將軍又走了出來,司馬欣行禮道:“叨擾老將軍。”

辛勝又道:“原以爲你會幫他瞞着。”

司馬欣道:“不敢瞞。”

“老夫知道,你與婁敬是好友。”

司馬欣低聲道:“我不能這麼幫他,也不能幫他隱瞞,這種事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我若幫他瞞此事,往後誰還信我司馬欣。”

辛勝道:“你回去吧,老夫會如實稟報。”

司馬欣告辭離開了此地。

東方,海邊。

齊地,膠東縣,在很久遠以前,也就是春秋時期,這裡叫作東萊。

清晨,天還未完全放亮,天海相接之處灰濛濛的一片,能看清遠方,但很朦朧。

一箇中年人看着有四十歲左右,此人穿着儉樸,但髮髻與長鬚打理得十分整齊,身材消瘦卻有當年的貴族氣。

中年人站在岸邊揮了揮火把,很快就有漁船靠近。

這個時節,出海的漁民往往在天還未亮的凌晨就出去打漁了。

那漁船靠在崖邊,而後下船的竟不是漁民而是一個穿着儒生衣裳披着裘袍的中年男子,年紀看起來三十餘歲。

“子房!”

聽到呼喚聲,那三十餘歲的男子緩緩擡頭看去,見到了那舉着火把的中年人。

對方行禮道:“子房,真是你?”

那三十餘歲穿着一身儒生裝扮的男子正是張良,昔日韓地貴族的張平後人。

張良見到來人也是禮貌行禮道:“項伯。”

說話間,張良氣度與言行也頗有貴族風範。

項伯看着眼前之人,一手拍在對方的肩膀上,忽又詫異道:“子房,你怎消瘦如此?”

張良嘆道:“船上說吧,請!”

項伯也道:“請。”

兩人一起走入漁船上,船內放着一個小爐正在熱着酒水。

海水拍打着岸邊的岩石,蓋住了船上的話語聲。

項伯看着如今憔悴的張良,又是着急地一拍大腿,蹙眉低聲道:“先前聽說你在淮陽,之後又聽說你在洛陽,險些被秦軍所抓。”

說起這些事的時候,張良的神色很平靜地道:“以前的確留在淮陽,家中胞弟過世之後,我去洛陽尋當年韓地舊人。”

項伯又低聲問道:“可找到了?”

張良頷首。

項伯又言道:“那……”

張良解釋道:“我請他們一同反秦,可他們非但沒有答應,還將我的下落告知了秦軍。”

聞言,項伯又是氣憤地重重一拍大腿。

海風很冷,好在船艙內的小爐子還在燒着,能夠取暖。

張良道:“我此來膠東縣,是來告祭當年的那些齊魯名仕,這些天便留在了此地,秦軍雖查得嚴,可他們料想不到我已到了此地,沿途渡河換馬,纔到了這膠東地界。”

項伯依舊蹙眉,神色上既有挫敗也有無奈。

“好在膠東地界還有不少齊魯舊人相助我,他們給了我衣食,還贈我這條船,還說我在此地可以打漁爲生。”

言至此處,張良望向東邊,那就要升起來的朝陽,低聲道:“豈能甘心。”

項伯神色依舊,似乎只是聽了張良先前的話語,還有這最後一句,偏偏忽略了中間的話語。

見到項伯也同樣落魄的模樣,張良拿出一個布袋子,伸手遞上。

項伯聽到布袋子放在爐子邊的響動,那分明是銅錢的動靜。

張良道:“這是當初在洛陽換得的新錢,放心用。”

對此,項伯還是很困惑,張良是何等神通廣大,在洛陽轉了一圈,在秦軍的圍捕下還能全身而退。

不僅如此,秦軍說不定還在洛陽以東的十幾裡地四處搜捕,張良就已在這膠東海邊了。 而且不僅如此,張良竟還能在洛陽拿到秦新錢。

項伯看着張良此人,對方憔悴的臉色,帶着哀傷的眼神下藏着的是怎樣的智慧,能夠將秦軍戲耍到這等地步。

“不!”

項伯思量了片刻還是拒絕了。

張良低聲道:“這些對我來說不算什麼,項伯收下吧。”

“可子房你……”

“始皇帝將中原分郡縣,我在各郡都有故人幫我保管一部分家產,在前往洛陽時,我就沿途佈置好了一切,因此能夠平安到這裡。”

項伯又面露欽佩之色。

張良又道:“我知項伯困難,從此地回楚地路途遙遠,需要錢來疏通。”

聞言,項伯也不再拒絕了而是接過了錢袋子,他又問道:“子房,你可知近來有關秦地的事?”

張良稍稍蹙眉,道:“在洛陽時聽說了。”

若真要投效大秦,早在始皇帝請齊魯博士入秦時,張良就可以投效始皇帝。

如今張良依舊漂泊在外,斷然是不會投效始皇帝的。

項伯一手指着咸陽方向問道:“那秦公子扶蘇,當真如此賢明。”

張良道:“是有些手段。”

“莫不是那李斯相助,他公子扶蘇纔有這等手段,一條渠當真就能養活二十萬人?”

敬業渠的事不僅僅傳遍了關中,或者是洛陽,就連當初在楚地的項伯也聽到了此事。

這位公子扶蘇如此得民心,自然會讓張良或其他六國舊貴族心生擔憂。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項伯對秦還是有偏見的,不論那位公子扶蘇做得如何好,在項伯言語中,所謂修渠,遷民,墾荒諸多事都不是公子所爲,只不過是丞相李斯將這些功勞給了公子扶蘇而已。

張良很清楚,這都是項伯的見識淺薄而已,可能是因他在楚地沒見過像公子扶蘇這般了得的人物,項伯纔會覺得其中有李斯作祟的緣故。

聽着對方將話語說完,張良依舊是微笑以對,沒有附和對方的話,也沒有否定對方的話語。

聽着對方的訴苦與反秦的決心,張良往爐子中又放了一些小木柴,讓爐子內的火更暖一些。

東邊的朝陽已照入了船艙中,一抹金色出現在海面上,遠方海邊的許多漁船也都在陸續回來。

這也是張良算準的,這個時候項伯混在這些漁民中離開此地就可以,也不會引起他人注意。

不遠處已傳來了漁民的吆喝聲,張良神色倒也不着急,而是問道:“楚地如何了?”

項伯又是嘆息一聲,道:“我們在楚地各縣走動,想要集結各地有志之士,奈何奉承者多,真正敢反秦者少,如今我們項氏幾人還在各地走動。”

張良微微頷首,依舊是面帶客氣的笑容,原來楚地的項氏亦沒有進展。

眼看天色也不早了,張良稍稍回頭看向遠處的正在上岸的漁民,一艘漁船一直停在這裡也不太合適。

項伯也意識到了天色,這才道:“實在是,叨擾子房了。”

說着話,見這位客人就要站起身離開,張良又掀開船艙夾板,這裡就有幾條魚存放着。

張良從中提了兩條魚遞給項伯,道:“帶着吧。”

項伯看着子房遞來的魚有些爲難,似乎是在爲難,那活魚上的味道與水。

可是在子房面前,項伯還是咬着牙接過了兩條魚。

張良一直觀察着對方,看對方的反應以及談吐,或者是還端着當年的貴族架子。

而張良依舊保持着善意的笑容。

項伯提着魚快步走下了漁船,戴上斗笠,匆匆從海岸離開。

張良走到海岸上,看着海岸上的芸芸衆生,再看已走入人羣中的項伯。

良久,一直沉默不言。

不多時,有個小童快步而來,行禮道:“先生,他一路朝南去了。”

張良這才咳嗽了幾聲,而後又笑着向周邊的漁民問好,其實這裡哪裡有什麼官兵,這裡的亭長也都是自己的舊友,其家人也都被自己買通了,這片海岸是很安全的。

讓項伯提着魚還要僞裝成漁民,實則是爲了考驗項伯。

張良走在海岸邊,一路走向海邊的一處院子。

小童一直跟在張良身後,追問道:“先生覺得那位項氏如何?”

張良搖頭。

“先生既然對他不滿,爲何還要見他?”

張良很想說見項伯既是交情也是因爲項氏是項燕之後,在楚地還有一個項梁。

項伯或許只是尋常之輩,但張良覺得項梁其人,在楚地該有不小的號召力。

張良再一次想起了一件事,那是他花了重金買到的消息,秦廷的廷議有人說起了始皇帝東巡。

若始皇帝東巡,張良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如今天下一統皆因始皇帝。

可讓張良不明白,爲何始皇帝又不談東巡了。

再看眼前,不論項伯其人如何,張良也不在意項伯爲人,只在意項伯背後的項梁,如果將來的反秦兵馬中,能與項梁交好也是一大助力。

再看眼前,張良回到了海邊的小院,這裡還嗮着一些魚,又走入一間小屋中,遞給身邊的小童一卷竹簡。

“先生是要離開了?”

張良一邊收拾着包袱道:“我以後會再回來的,等我回來之後,再來問問你學得如何。”

那小童擡着頭道:“先生何時回來。”

張良給了他一個微笑道:“不會太久的。”

言罷,張良已背上了包袱,走出小院的時候,又道:“告訴你的爹孃,以後來這裡住吧。”

小童點着頭,行禮道:“先生慢走。”

張良望着遠方,想到了項伯所言,也不是毫無收穫,燕地,齊地都已看過了,現在想去楚地看看。

看看如今楚地的人們如何,楚地的人心如何。

要藉助項氏在楚地的聲望嗎?

張良一路走着,一路想着,他忽然覺得,他不能與項氏爲伍,低聲道:“他們是楚人,我要復國,楚人是不會幫我復國的。”

不僅要在項伯面前收斂,還要提防項梁。

這才故意暗示項伯此地兇險,讓對方謹慎。

因張良也在防備項梁,既怕牽連又怕被對方忌憚。

張良不由苦笑,列國貴族總是這樣,他們既有貴族風範,但也會猜忌又忌憚他們的同類。

走遠了一段路依舊能感受到海風從後方吹來,吹得路邊的野草晃動,樹林的葉子飄落。

不知爲何,張良心生悲涼,孤身一人,該如何復國。

(本章完)

第62章 婁敬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3章 東去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1章 暴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99章 頻陽公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2章 婁敬第117章 徐福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98章 又聞第89章 軍報第47章 貧民入關第67章 設宴第120章 登山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9章 民夫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20章 老秦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67章 設宴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64章 選擇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2章 權與利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86章 羣鹿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0章 老秦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94章 墨子有言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4章 蜀中消息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64章 選擇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27章 封賞第86章 羣鹿第93章 認真的人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23章 冷流雪第33章 橋建成第67章 設宴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89章 軍報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33章 橋建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99章 頻陽公第23章 老秦軍第74章 回咸陽第72章 佩劍第68章 金車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35章 侷促之人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1章 成果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6章 戍邊
第62章 婁敬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3章 東去第57章 兩年南征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1章 暴雨第93章 認真的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7章 兩年南征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71章 秦人古都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99章 頻陽公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62章 婁敬第117章 徐福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98章 又聞第89章 軍報第47章 貧民入關第67章 設宴第120章 登山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9章 民夫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20章 老秦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67章 設宴第71章 秦人古都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64章 選擇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2章 權與利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86章 羣鹿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0章 老秦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94章 墨子有言第42章 劍拔弩張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54章 蜀中消息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64章 選擇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27章 封賞第86章 羣鹿第93章 認真的人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23章 冷流雪第33章 橋建成第67章 設宴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89章 軍報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33章 橋建成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99章 頻陽公第23章 老秦軍第74章 回咸陽第72章 佩劍第68章 金車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35章 侷促之人第94章 墨子有言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1章 成果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6章 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