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立夏的雨

第8章 立夏的雨

公子好學,因此高泉宮內有很多的書卷,一個個巨大的書架都放滿了竹簡,如果這些竹簡堆起來就會成爲一座比高泉宮還要高的小山。

公子說因竹簡存放不方便,竹簡太重了,所以堆起來的這些書其實不算多。

宮裡的人不太明白公子爲什麼還要將衣服掛在一個木架子上,那木架子上有好多個腳,說是可以掛一些外衣。

也不知道這是哪國的習俗,說不定是生活很講究的齊人習俗。

今天公子離開的時候,宮人們發現公子最喜的那雙鞋履,已穿不下了。

這說明秦國的公子又長個子了。

扶蘇離開高泉宮,高泉宮的宮人們就開始默不作聲的忙碌起來,有的人將公子的竹簡都拿了出來晾曬,還有的將燭臺與油燈都清理乾淨,整個高泉宮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

高泉宮的諸多事都是田安在安排,至於以前那些較爲懶散的宮人,都被田安趕了出去,現在留在這裡的宮人都是手腳極其勤快的。

等日落時分,公子回來的時候,看到了潔淨的宮殿,還有晾曬過有些餘熱的竹簡,公子一定會很高興的。

春季的關中,總是風很多,關中的氣候就是這樣,春季風多,秋季多雨,而冬夏兩季又尤其漫長。

而關中平原南面是秦嶺大山,北面又是高原,這種南北兩邊高,且中部平原稍低的關中地形,東依黃河又在兵事上形成了一種易守難攻的地形。

所以古人誠不可欺,老祖宗選地界眼光不會錯,老祖宗所聚居的地方一定是一片福地,這又是一種人類文明在生活建設的過程中,得到的一種樸實的生活經驗。

在氣候上,關中平原又處於中溫帶與秦嶺以南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之間,因此現在的關中真的是一片福地,這裡既能夠種北方的作物,還能種南方的作物。

扶蘇看着三兩個爲一組的農戶正在拉着耬車播種。

呂不韋留下來的遺產很多,光是這幾百頃地就夠折騰的。

老師很大方給了一千個戰俘用來開荒,這也是一千口人,加上原本家僕家裡的存糧,加之如今的消耗。

扶蘇發現自己的糧食不夠用了,自己竟然要養不活家僕了。

wWW_ ttk an_ c○

誰能想到養個家僕的成本這麼大,何況算上呂不韋留下來的遺產,扶蘇發現自己手中有三千多個家僕。

養活自己很簡單,在宮裡生活根本不用自己操持。

眼下,養在外面的三千家僕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尤其是多出來的一千口人。

田安看着公子坐在糧車邊,正在算着糧食。

扶蘇忽然問道:“當年呂不韋是怎麼養活那三千門客的?”

田安回道:“有糧食,有家僕自然可以養活三千門客。”

扶蘇擱下手中的筆,端起一碗已放涼的開水,飲下一口蹙眉道:“呂不韋要是還活着,應該好好向他請教。”

糧食還在播種,龍首渠還在開挖,也見不到糧食收成。

種的糧食也以麥子爲主,其次是豆與黍。

秦國公子怎麼會缺錢缺糧食呢,其實老師早就都安排好了,呂不韋的宅邸就在咸陽城,而自己這個公子只要去一趟,那些人爲了攀附公子的人,就會趕着送金銀,送美人,送糧食。

其實只要按照老師的安排,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扶蘇拿起眼前的竹簡,這是自己的賬本,也是自家的產業。

翌日,李斯聽說了公子缺少糧食,很快就打開了自家的庫房,拉了百餘車的糧食送到了商顏山下。

扶蘇吃着剛煮出來的面片,看着老師讓人送來的糧食。

正吃着,扶蘇聽到了吸溜麪皮的響聲,響聲很大。

再一看,正是章邯吃得狼吞虎嚥,他甚至還用力吸了吸鼻子,大概這是他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鹹菜燉麪皮。

扶蘇吃罷擱下了碗筷對田安道:“餘下的都給章邯吃。”

田安默不作聲地又去盛麪皮。

吃飯一直是人生大事,吃飯這件事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階段中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吃飯能夠給人帶來幸福感。

田地裡三三兩兩坐着正吃飯的農戶們,在吃飯時孩子們能夠幸福地笑容,孩子笑了大人們也跟着笑了。

幸福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啊。

還有那一千個戰俘,自從有了充足的糧食之後,這些戰俘眼睛都發着綠光,像極了一頭頭餓壞了的狼。

他們雙眼滿是綠光地拼命嘴裡塞食物,而後拼了命地去幹活。

近來,扶蘇喜坐在田埂邊,看着農戶們坐在田地裡用飯,也可以活得更像一個真正的老秦人。

兩月之後,扶蘇見到了已抽新芽的麥苗。

今天,許久不見的蒙恬終於來了。

扶蘇吃着餅,也遞給他一個,道:“剛出爐的餅,趁熱,好吃。”

言罷,扶蘇又對田安道:“給父皇與丞相送去了嗎?”

“回公子,送去了。”

幾隻麻雀從空中掠過,而後就停在人前,

扶蘇嘴裡嚼着餅,問向蒙恬,“聽說你去北邊了?”

蒙恬端正坐着回道:“家父說長城需要修繕了,已稟報了皇帝,看皇帝如何定奪。”

扶蘇搖着手中的蒲扇,又遞給他一隻桃子,接着道:“你父親要修繕長城了。”

蒙恬手裡拿着桃子道:“家父已年邁,若家父不能主持修繕長城,末將就要帶着家中妻小,帶着大軍去戍守長城,修繕長城。”

聞言,扶蘇重重拍了拍蒙恬的肩膀。

“公子,我是秦國將軍,我該去戍守長城的。”

蒙氏幾代人對大秦都很忠心,蒙恬的祖父蒙驁當初是齊國人,而後深得秦昭襄王信任,其實說起蒙恬的祖父,就不得不說一個叫范雎的人。

只不過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蒙氏世代在秦國爲將,經歷了四代秦王,其家族命運早就與大秦綁在一起了。

“你家裡有糧食嗎?”

“啊……”

忽然被這麼一問,蒙恬先前有些失落的情緒頓時不在了,而是遲疑道:“糧食……有的。”

章邯孤身一人,沒有家室,也沒有存糧靠着軍中的錢餉過活,他的確拿不出糧食。

之後,田安拿了十石糧食出來,就連蒙恬也讓人拉了一百車糧食。

養三千家僕很困難,但總要一天天過,捱過這小半年就可以了。 今年的穀雨時節,雨水並不多,這老天給關中的點雨量,簡直是點到爲止。

蒙恬的父親蒙武要告老了,始皇帝給了蒙恬軍職,現在蒙恬也可以參加早晨的廷議了。

早晨時分,章臺宮的廷議正在進行。

扶蘇離開咸陽城,又來到商顏山。

這幾乎是公子每天都會做的事,看看糧食種得如何

懊惱的打量着剛挖出來的新井渠。又擡頭看了看晴朗的天空,懊惱道:“馬上就要立夏了吧。”

田安道:“過了四月就是立夏了。”

“立夏該下雨了吧。”

以往在宮裡總是面無表情的田安,最近也開始多了笑容。

聽到公子的話語,田安笑着道:“該下雨的。”

糧食剛種下不久,臨近立夏,田地裡已是一片鬱鬱蔥蔥,扶蘇見到了在田地裡忙活的章邯,他雙腳踩在水田裡,彎着腰正在將田地裡的淤泥捧上來,用田地裡淤泥來壘高田埂。

扶蘇問道:“他在做什麼?”

田安看了眼,低聲回道:“丞相與蒙恬將軍給公子帶來了很多糧食,章邯說他孤身一人沒什麼好幫助公子的,他覺得愧疚。”

“護衛是他的本職工作,他沒必要愧疚。”

田安又道:“章邯知道公子要人開闢荒田,他就幫公子種田。”

扶蘇瞭然點頭。

關中的四月過去,當五月剛來的時候,天邊就傳來了隆隆悶雷聲。

扶蘇坐在高泉宮內,看着漫天的雨水。

田安又笑了,他道:“公子說立夏會有雨水,雨水就真的來了,商顏山荒地的糧食可以種活了。”

這絕對是一場大喜事,這場雨來的太好了,等到修砌好的水窖蓄滿了水,商顏山腳下的三千家僕就能夠解決用水問題了。

扶蘇感慨道:“我身爲秦國公子,竟然到現在只是給自己的家僕解決了用水問題。”

田安不知道“用水問題”四個字的含義,他只知道公子需要老天給一場大雨,老天就真的給大雨了。

相較於當年六國其餘公子的家境條件,一統天下的秦國公子只擁有三千家僕,實在是太儉樸。

扶蘇不去看殿外的大雨,而是看着老師讓人送來的政令講解,始皇帝與老師要將天下重新劃分爲三十六個郡。

看完一卷又拿起另外一卷,扶蘇依舊沒有看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

自項燕扶持昌平君爲楚王,想要恢復楚國卻被王翦的大軍剿滅,而項燕戰死之後,項梁不知所蹤,至今沒有找到。

還有那位張良,至今不知道這個正在密謀反秦的張良在哪裡。

有些話可以當作警示,如果秦國不好好治理天下,那就真的是亡秦必楚了。

人總是需要有一些危急感的,這些天李斯也頗有危機感,今天重新劃分郡縣,並且命天下文書都行小篆,因這件事又被淳于越反對了。

李斯坐在搖搖晃晃的車駕內,心中再一次升騰起了怒意,很想將淳于越以及其他的六國博士腰斬於市。

甚至,昨晚夢見了將淳于越腰斬於市的場面,夢裡面血跡染紅了咸陽城,睡醒的時候都是面帶笑意的。

可是今天早晨廷議,淳于越又活生生地站在了面前。

馬車出了咸陽城一路往東南而去,李斯身體隨着車架的晃動而搖晃,好在始皇帝已下了詔命,往後文書往來都要寫小篆,書同文走出了很關鍵的一步。

馬車緩緩停下,車伕道:“丞相,到了。”

李斯從馬車的窗外看去,蹙眉看着雨幕中的遠方,那裡是一片麥田,生機盎然的麥子長起來了。

沒想到還真的讓公子在這片荒地種出了糧食。

注目遠望,李斯見到了在雨幕中還有一個人穿着蓑衣正在挖田埂。

李斯又看了片刻,忽然一笑道:“回去吧。”

“丞相不再多看一眼嗎?聽說商顏山北面還有一條井渠。”

李斯的心情好了許多,總有一天會將淳于越腰斬於市。

現在,始皇帝還需要他們來收買人心,不如暫且忍下。

看到公子的田地,李斯心情格外地好,就連個人恩怨都可以暫且放下。

他收回目光,看着手中的書卷,聽着雨水不斷打在馬車上的響動,低聲道:“公子擁有如此家僕,卻不用來給自己取樂,如此公子對秦國來說是好事,回去吧。”

車伕這才趕着馬車一路回了咸陽城。

在田地裡披着蓑衣勞作的正是章邯,他擡頭看着那駕古怪的馬車,對方匆匆而來,匆匆又走了,也不知來者何人。

章邯目光帶着警惕,直到對方的馬車走遠了,他才繼續低着頭要爲公子將這些糧食都種好。

這場大雨下了一天一夜,直到第二天的午時才停下。

雨後,渭河的河水很渾濁,當陽光穿破烏雲,照耀在這片大地,好似幾道金光穿透了烏雲。

只是短短片刻,溼漉漉的關中就忽然迎來了午時的驕陽。

因今天沒什麼風,因此氣溫升得很快。

扶蘇站在河邊只是半個時辰,就有些許汗水,看着湍急的水流,一路朝着東南而去,問道:“蒙恬要去北方了?”

田安回道:“今天的廷議沒有說起這件事。”

蒙恬什麼時候去戍衛長城,不過是父皇一句話的事,長城總歸是要修的,這件事對大秦來說很重要。

最近,廷議說起了書同文,這天下終究要成爲皇帝集權的模樣。

分封制進行了數百年的周王朝,過了春秋戰國時期,終於要迎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集權。

從某些方面來看,扶蘇覺得老師與父皇不夠冷酷,三公九卿制是爲郡縣制的地方班底配套的,書同文是爲了保證各地文書傳遞有效,所以大秦的標準要高度統一。

始皇帝還是有人道關懷的,其實對付那些反對的人,扶蘇覺得其實也沒必要太人道。

(本章完)

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章 立夏的雨第35章 侷促之人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53章 刀與火第113章 東去第72章 佩劍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6章 羣鹿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23章 老秦軍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7章 封賞第70章 臘日之前第82章 有關張良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9章 善意第16章 戍邊第20章 老秦人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81章 相會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2章 佩劍第21章 成果第77章 棗第62章 婁敬第49章 將來的郡第65章 選誰都好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20章 登山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8章 立夏的雨第53章 刀與火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8章 賀禮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8章 叔孫通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8章 渠與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11章 暴雨第67章 設宴第94章 墨子有言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7章 徐福第86章 羣鹿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17章 徐福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9章 將來的郡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8章 又聞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77章 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21章 成果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5章 學荀子者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3章 冷流雪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12章 權與利第44章 回憶與雨天
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章 立夏的雨第35章 侷促之人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53章 刀與火第113章 東去第72章 佩劍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6章 羣鹿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23章 老秦軍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27章 封賞第70章 臘日之前第82章 有關張良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79章 善意第16章 戍邊第20章 老秦人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81章 相會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2章 佩劍第21章 成果第77章 棗第62章 婁敬第49章 將來的郡第65章 選誰都好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20章 登山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8章 立夏的雨第53章 刀與火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8章 賀禮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8章 叔孫通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8章 渠與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11章 暴雨第67章 設宴第94章 墨子有言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17章 徐福第86章 羣鹿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17章 徐福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49章 將來的郡第57章 兩年南征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8章 又聞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77章 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21章 成果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5章 學荀子者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3章 冷流雪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112章 權與利第44章 回憶與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