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侷促之人

第35章 侷促之人

其實毛亨平日裡挺不服叔孫通的,平日裡他也一直以公子賓客自居。

當叔孫通正在給孩子們講讀所謂敬業愛崗之類的話語,毛亨聽出其中意思。

章邯沒有過問他要去何處,只是給了他一些乾糧。

現在張蒼在朝中幫着丞相李斯辦事,而公子近來沒有來此地走動。

翌日,自覺得沒趣的毛亨就此離開了商顏山。

章邯又回頭看了看,正在給孩子們講課的叔孫通。

一個小小的商顏山,章邯也能感覺到其中的暗鬥,而且是眼看這條河渠的建設進程已過了一半的關口。

注意到章邯的目光,叔孫通上前詢問道:“章邯將軍是有心事?”

章邯依舊是以前那樣,一副嚴肅的表情,回道:“爲什麼要讓毛亨離開。”

叔孫通低聲道:“他與丞相李斯,御史張蒼都是荀子的弟子。”

“那又如何?”

“敢問將軍一旦河渠修成,毛亨是否會搶功?”

看章邯的神色還有些不悅,叔孫通耐心道:“昨夜看了公子的書信,所謂崗位是要將每個人放在一個既定的位置上,而這個位置不能輕易動搖,還要爲此擔責,敢問將軍若是以後讓毛亨一直留在這裡他會願意嗎?”

經過這一年來的相處,章邯知道毛亨的爲人。

叔孫通又道:“一個擅詩篇的人,是不會在一個地方久留的,即是成全了他毛亨,也是爲了章邯將軍。”

見章邯要快步離開,叔孫通又道:“將軍忠心無二,可萬事不能不爲自己着想。”

聞言,章邯腳步又停下了。

見能勸動,叔孫通這才道:“公子如今任職少府丞,主持水利建設,將來呢?”

章邯回身忽然瞪着叔孫通,沉聲道:“你膽敢揣度公子?”

“豈敢,只是爲將軍解惑。”

見章邯氣得快步離開,叔孫通搖頭輕嘆。

如今這商顏山的主事人只有章邯將軍與自己,叔孫通爲了能化解嫌隙,只能又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送去章臺宮。

過了三天,高泉宮才送來了公子的回信。

當叔孫通將回信放下,章邯並沒有看書信中的內容,反問道:“你膽敢因此事驚擾公子?”

叔孫通沉聲道:“此事是爲了商顏山的穩固,這片地界只有一個主事的人,這個人不能是毛亨,只能是你章邯將軍,如果毛亨要當這個主事人,你覺得公子會不會在丞相與張蒼,還有將軍之間兩難。”

章邯內心掙扎了一番,拿起書信仔細看着。

叔孫通解釋道:“老夫向公子進諫商顏山治理之策,公子有言以後老夫負責與商顏山的文書往來,以及與周邊各縣往來,而章邯將軍領此地所有兵馬家僕,督建河渠。”

大致意思就是兩人管着這片地,一文一武互相彌補。

叔孫通又道:“公子還說往後這等事儘管自薦,能如此納諫,公子賢明。”

章邯看罷了書信中的內容,沉默良久,心中已動搖。

又覺得文人的可怕,章邯頷首道:“將來若是末將沒用了,你也會向公子進諫,把末將趕走嗎?”

叔孫通道:“將軍多慮了。”

有些事章邯不知道,可咸陽宮近來發生的事,他叔孫通還是能聽到一些風聲的。

現在的公子是少府丞,將來也會成爲少府令,而後位列九卿,再之後會是第二個皇帝?

至少現在看起來是這樣的。

叔孫通低聲道:“我們的這位公子爲人踏實且好學,爲公子效力不是一件壞事,張蒼要爲丞相辦事,公子亦不會一直留心此地,公子還有叮囑,讓臣與將軍同心協力。”

重新審視叔孫通,章邯深吸一口氣,道:“末將自當聽從公子安排。”

之後的幾天,叔孫通不僅僅繼續給村子裡的孩子教書,甚至還要主持村中事宜。

這天,章邯扛着一塊石碑來到河渠的上游,這塊石碑上寫着五個字,愛崗敬業渠。

這個名字是公子扶蘇所賜,從此就是這條渠的名字。

章邯覺得這既是告誡自己,也在告訴世人,要愛崗敬業。

儘管叔孫通在主持事宜方面不如張蒼那般厲害,倒還勉強能應付,給商顏山的人們分了崗位,這些崗位都是爲了建設河渠而分配的。

這讓人們隱約覺得這片地界真的要不一樣了。

其實,於家僕們而言,他們的生活比之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擁有很多存糧,現在也不用擔心捱餓。

咸陽宮內,扶蘇最近一直忙着主持少府內的事宜,自己這個少府丞能夠直接接觸的職能,也就僅限於水利與工匠。

而其餘的職權依舊在右相馮去疾手中。

扶蘇倒是在這些天的廷議中結識了馮劫。

當初李斯還是廷尉,而現在李斯成了丞相,廷尉的位置就交到了馮劫手中。

又因如今的丞相是當初的廷尉,這又讓朝野對現在的廷尉一職多了幾分瞻仰。

馮劫坐在廷尉的位置上,不得不多想,是不是李斯刻意爲之。

馮劫陪着公子扶蘇走出章臺宮,眼下廷議剛剛結束,在衆人眼中的公子,與李斯一系的官吏真是越來越近。

以至於,最近那淳于越,每每在廷議結束之後,都是黑着臉離開章臺宮的。

人們都在猜想公子扶蘇的意圖,難不成是公子是想將來藉着李斯一系的人支持,而後成爲下一個皇帝,繼續推行法家?

不止如此,這公子扶蘇說不定還會推崇荀子學說。

馮劫一邊走下章臺宮的石階一邊道:“昨日,陛下與丞相去咸陽橋看過,公子主持建造的咸陽橋令丞相稱奇,就連陛下也頗有讚歎。”

這個馮劫看起來與李斯年紀相仿,長得黑了些。

聽他言語中多有吹捧之意,扶蘇道:“只是希望將橋修好,也沒見得修得多好。”

馮劫追問道:“聽聞公子在商顏山施行崗位,臣身爲廷尉掌刑獄,不知能否去看看?”

扶蘇道:“無妨,廷尉儘管去就好”

“多謝公子。”

扶蘇道:“廷尉也可放心,商顏山一應安排都是依照秦律,不會有半分逾制。”

馮劫再一次行禮,道:“臣告退。”

入秋之後,往來御史府的文書越來越多,扶蘇走入府內與平常一樣,坐在這裡查閱着。

在秦一統六國之後,人口一度銳減,戰爭幾乎打空了各地的人口,齊國舊地有許多田地荒蕪,無人耕種。

在李斯的幾次遷民之下,多數人口進入了關中,還有一部分人口去了邊關。 現在中原各地的多數情況並不是沒有田地種,而是田地荒蕪太多,無人耕種。

戰爭,幾乎打空了一代人,扶蘇想起了在函谷關看到的那些老秦軍。

這天下想要再恢復元氣,需要再等十年,二十年?

人口凋零之下,生產力急劇下降,糧食產量甚至還恢復不到列國爭霸時期的一半。

就在這種窘境之下,還要派出兵馬去抵禦匈奴人,考慮到生產力短缺的當下,既要保證兵馬戍邊,又要保證後方糧草的供給。

丞相李斯纔會作出遷民戍邊的決策,將大量的人口遷徙到邊關,抵禦匈奴人,一邊耕種,一邊給養戍邊大軍。

扶蘇看着這些往來文書,各郡各縣都在上報各自的情況。

當初的秦國在變強的路上十分艱難,而現在的大秦其實也挺難的吧。

深秋時節,每到早晨,白霜遍地。

今天,馮劫沒有廷議,而是早早地來到了愛崗敬業渠。

這個渠是公子扶蘇讓人開挖的,渠的名字很好,也很長。

“愛崗敬業?”

馮劫疑惑地讀了一遍就走入了村子裡。

早晨的陽光剛照入這個村子,就看到一羣孩子手拿着棍子,正在做着揮打的動作。

馮劫在冷風打了一個擺子,走到近前。

正要說話,就有一個軍中士卒上前問道:“你是何人?”

馮劫從袖子裡拿出自己的銅符。

士卒看到銅符,意識到眼前的人正是如今九卿之一的廷尉,他連忙行禮。

馮劫笑呵呵道:“這些都是公子的家僕?”

“正是。”

馮劫又是點頭,道:“這些孩子長得真壯實。”

士卒回道:“此地連年豐收,孩子們自然吃得壯實。”

馮劫走向村子裡,一邊道:“你帶着孩子們繼續練,老夫走走看看,也別去驚擾章邯將軍。”

整個村子建設得尤爲整齊,這裡的地面鋪着一些細碎的石頭,走在路上還會發出一些石頭擠壓的聲音。

直到陽光完全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的人們都出來了,馮劫又看到了一大羣孩子飛奔着去各自家裡吃飯,吃完又飛奔着去聽課。

馮劫自然是認識叔孫通的,只是遠遠看着沒有驚擾。

直到章邯注意到了自己,馮劫這才面帶侷促地笑了笑,又行禮道:“老夫來看看這裡,公子應允的。”

章邯頷首道:“廷尉不必多禮。”

“那愛崗敬業渠頗受議論,老夫身爲廷尉親自來此地查問,叨擾了。”

“不叨擾。”

溫暖的陽光照下來,當四周的霜都化開之後,整個村子又恢復了生機,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當整個村子都開始圍繞河渠勞作,除了孩子與自己這個廷尉,所有人都有要做的事情。

其中包括正在織衣的老婦,正在準備飯食的婦人。

馮劫在這個村子留了一天,也看了一天。

翌日,丞相府內,李斯正在看着,各地送來的回報。

而坐在邊上的正是御史張蒼,也在整理着各地文書。

這些文書都是書同文的詔命下達之後,各地送回來的呈報。

當初丞相在章臺宮說過,書同文車同軌乃是現在的頭等大事,皇帝的詔命又給了各地郡縣極大地壓力。

丞相府前的竹簡一摞摞地堆着,都快堆成一座一人高的小山了,並且還在不斷堆放着。

正是丞相府最忙的時候,馮劫快步走入府內,他雙手捧着一卷竹簡,走入丞相府內,行禮道:“丞相,有要事稟報。”

“嘩啦……”李斯打開一卷竹簡,目光依舊看着竹簡上的內容,聽到話語只是稍稍蹙眉。

一旁的小吏注意到丞相的神色,拿過廷尉馮劫遞上的奏報,就放在了丞相桌邊。

而後這個小吏還站在邊上,等候着吩咐。

時間一息又一息地過去,往來丞相府的官吏不少,而丞相不斷翻看着各地的文書。

更不要說坐在這裡的張蒼了,其人就坐在那裡,手中的筆正不斷書寫着,每每寫完一卷,就讓人拿走寫好的竹簡,一副新的竹簡立即鋪好,他接着執筆書寫。

李斯終於擡頭看了看馮劫,問道:“你還有事?”

“奏報……”

李斯瞧了一眼放在邊上沒有打開的奏報,道:“老夫自會看的,你且回去吧。”

又看到一箱箱的竹簡被擡進丞相府,馮劫作揖行禮,想要再說什麼,看着忙碌的府內三緘其口,又將話語嚥了回去,再一次行禮才離開。

此刻,高泉宮內,扶蘇聽着田安的訴說,馮劫去過商顏山,並且寫了奏報。

“公子,現在丞相正忙着看各地的文書,沒有閒暇理會馮劫。”

“商顏山的一切都沒有逾制,不用擔心。”

田安低聲且有些着急地道:“那些齊魯博士,膽敢議論公子奴役家僕。”

扶蘇坐在一張胡凳上,正殺着一條魚。

田安繼續道:“說公子爲了挖河渠,竟讓家僕勞作一整天,直到天黑,被徵發的徭役也不過如此。”

言至此處,田安也不敢說了,說多了也怕公子不高興,心中暗想要讓丞相收拾這些齊魯博士。

扶蘇將手中的魚收拾好,道:“丞相知道了嗎?”

田安又道:“已派人告知丞相了。”

扶蘇提着殺好的魚放在邊上,而後將一塊羊油放入陶鍋,放入蔥姜煎着,再將處理好的魚放入。

待煎好,倒入清水,蓋上鍋蓋。

將魚湯煮着,扶蘇終於有了些許空閒,坐在爐子邊,喝着熱水道:“河渠也好,開墾田地也好。”

“荒地成了良田,良田種出了糧食,這都是他們通過勞動所得,勞動可以得到糧食,糧食就是財富。”

(本章完)

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2章 佩劍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8章 渠與田第53章 刀與火第38章 渠與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2章 婁敬第98章 又聞第89章 軍報第8章 立夏的雨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8章 渠與田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62章 婁敬第86章 羣鹿第41章 上架感言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3章 認真的人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40章 渠中骨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8章 賀禮第98章 又聞第65章 選誰都好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55章 學荀子者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23章 老秦軍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9章 軍報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68章 金車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13章 東去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3章 橋建成第86章 羣鹿第23章 老秦軍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27章 封賞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23章 老秦軍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87章 田與棗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章 齊魯博士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62章 婁敬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4章 選擇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8章 叔孫通第51章 一定還清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4章 韓舊地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0章 老秦人第18章 叔孫通第120章 登山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23章 老秦軍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1章 暴雨第123章 冷流雪
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72章 佩劍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38章 渠與田第53章 刀與火第38章 渠與田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2章 婁敬第98章 又聞第89章 軍報第8章 立夏的雨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8章 渠與田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62章 婁敬第86章 羣鹿第41章 上架感言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3章 認真的人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40章 渠中骨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28章 賀禮第98章 又聞第65章 選誰都好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55章 學荀子者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23章 老秦軍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9章 軍報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68章 金車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13章 東去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33章 橋建成第86章 羣鹿第23章 老秦軍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27章 封賞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23章 老秦軍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87章 田與棗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章 齊魯博士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62章 婁敬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64章 選擇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18章 叔孫通第51章 一定還清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14章 韓舊地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52章 期盼着糧食第20章 老秦人第18章 叔孫通第120章 登山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23章 老秦軍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11章 暴雨第123章 冷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