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棗

屋外的風聲依舊,吹得門窗不斷作響,還有些許風吹入屋內,吹得油燈的火苗晃動。

扶蘇的目光依舊看着地圖,問道:“既然像個走廊,是不是可以給這個地方起個名字?”

李由接過田安遞來的一張餅,一邊吃着點頭。

而田安則坐在一旁,他老人家又將水壺放在爐子上,而後整理着竹簡。

扶蘇又道:“此地位於黃河以西,南北兩側有山,我們老秦人將黃河以西的地界叫作什麼?”

李由回道:“河西地。”

扶蘇道:“以後這片地方的名字就叫河西走廊。”

李由依舊是點頭,好像是公子說什麼,就是什麼。

當屋內重新安靜下來,扶蘇繼續畫着地圖的時候,李由又去看他的甲士們去了。

扶蘇坐在油燈邊,聽着屋外的風聲,問道:“你說以後的秦人會接受河西走廊這個名字嗎?”

田安將桌上的竹簡都放整齊,回道:“只要公子將這片土地打下了,公子說它叫什麼,它就叫什麼。”

扶蘇道:“秦與西戎這般友好相處,有多久了?”

田安嘆道:“斷斷續續,也不知多久了,西戎與秦人很久沒打仗了。”

扶蘇再一次看向地圖道:“現在的匈奴都聚集在哪裡呢?”

田安還是搖頭。

翌日,風雪才停,扶蘇推開屋門時還有些吃力,因門外都是積雪。

冷風迎面而來,天空依舊是陰沉沉的,扶蘇呼出一口熱氣,披上大氅走到屋外。

一腳踩下去,積雪剛淹沒腳踝。

不遠處還有話語聲,擡眼看去是李由帶着他的人手在清理積雪。

扶蘇邁步走向田地,眼下哪裡還能看得見土,蓋了這麼厚的一層雪,農禮時種下去的糧食不會發芽了。

可這是始皇帝種下去的糧食,要是不發芽難免又被人們議論。

扶蘇往前走了兩步,積雪覆蓋着的地面哪裡還分得清是田埂還是田地,扶蘇挖開積雪,見到了結着薄冰的土。

捏起一些土,仔細看着,又挖得深了,發現土還不算差。

田安正在清理着屋前的積雪,他老人家一邊用木鏟鏟着積雪,又見到公子走了回來。

公子的腳步很快,也不知道他要做什麼。

等田安將屋前的積雪都清掃乾淨了,就見到公子從田地裡挖了不少的土。

田安又去準備早食,當面條下鍋的時候,再擡眼看去,就見到公子與李由拉了兩架車,車上放滿了篩子,應該是尋常人家用來篩豆子與糧食用的。

眼看鍋中的麪條要熟了,田安道:“公子可以用早食了。”

扶蘇道:“李由,你也一起吃點吧。”

李由行禮道:“末將與軍中的兄弟們一起吃就好。”

如今的李由多了幾分穩重,也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了,他與那些甲士相處得很不錯,李由已經會團結下屬了,他的下屬越團結,那麼自己這個公子扶蘇,也越安全。

扶蘇也不再勸他,又道:“吃完來幫我種豆子。”

李由笑着點頭,行了禮就先離開了。

一聽公子還要在寒冬天種豆子,田安又詫異地看了看那些篩子。

等李由與他的下屬們用了飯,他再來到這裡,見到公子已在往篩子中裝土了。

篩子裡裝了土之後,扶蘇將一顆顆豆子放入土中,而後灑一些水。

餘下的篩子也都是這般。

五穀中,也僅限豆子這麼好養活。

李由雙手麻利地往篩子中裝土,裝了土的篩子放在邊上。

扶蘇順手拿過篩子,先用一根筷子在篩子的土中戳出一個個深淺合適的洞,而後澆水,再放在邊上。

田安收拾着碗筷時,見到公子與李由就這麼一前一後配合着,動作還挺快。

見土不夠了,李由又去挖土,篩子不夠了,就讓人再去外面借。

再之後,真的連篩子都找不到,扶蘇只能用一些藤條與麻繩來做出一個個的碗狀。

李由叫來了更多的人一起幫忙,很快在一間庫房的架子上,放滿了層層疊疊的土,土中都種着豆子,只要每天澆水就可以。

三天之後,已有豆芽長了出來,扶蘇讓人將這些豆苗全部拉出來,今天難得天晴,讓豆苗曬一曬陽光。

一個小小的倉庫就成了一個簡易的溫室。

田安甚至在這裡種了一些蔥薑蒜。

不過,也只能種一些好養活的作物。

當初,扶蘇就時常問關中的老農如何種地,現在想來也算是受益匪淺的,譬如說什麼樣的土適合種什麼樣的糧食。

“公子。”

正在觀察豆苗的扶蘇聽到了田安的呼喚,朗聲道:“什麼事?”

田安腳步匆匆而來,回稟道:“公子,王家送來了不少吃食與木柴。”

扶蘇回頭看了一眼,驢車上果然放了不少東西,問道:“這頭驢也送嗎?”

“啊……”送貨來的王家家僕一時無言,連忙道:“是給公子的。”

田安頗爲同情地看了眼這位家僕,他多半要走回去了。

也沒見公子扶蘇再說什麼,這個家僕行禮之後,果然留下了驢與車,就這麼走了回去,連鞭子都留在了車上。

扶蘇從車上取了一個包袱,打開包袱就見到是一些棗與餅。

棗是紅彤彤的幹棗,個頭不大。

大個頭的棗多數都是西域送來的,這些個頭小的棗應該是關中的棗,自家晾曬出來的。

扶蘇吃了一顆棗,道:“嗯,這是頻陽縣的棗。”

自小長在關中,扶蘇靠着棗的甜度基本上能夠確定這是哪裡的棗,其實這也很容易分辨關中其實是分南北的,北面的棗比較甜,熟得晚。

南面的棗熟得早,卻沒有關中以北的甜。

因日照與地理位置的緣故,關中北方的晝夜溫差會更大一些,因此不論是瓜果還是棗,都會更甜些。

只是在吃着棗,收拾着一個個餅的時候,從包袱中掉出一張布絹。

這是一塊絲綢布,這上邊寫着字,用得也都是十分古板且之乎者也的語調,大致意思是聽聞公子在上林苑爲始皇帝種地,又見關中大雪,聽聞公子扶蘇還時常處置國事,特送來吃食與木柴,還望公子珍重身體。

這上面的字跡很顯然不是王賁,也不是王翦的,而且語氣也不會這樣,再看這絲綢的質地十分好,而且語氣也不對勁。

換作是王賁,他會這麼做嗎?

他肯定不會,就像是在修咸陽橋時,王賁若是知道公子扶蘇在外吃苦,他多半是直接帶着酒肉與美女來的。

上一次修咸陽橋就是如此。王家父子向來出手闊綽,也不是隻送一些餅與棗。

想到此處,扶蘇有些明白了,這是那位還未成婚的夫人送的?

田安笑道:“公子,王家的小女,名叫棠兒”

扶蘇現在明白了,詩經中借棠梨喻紅棗,也就有了甘棠。甘棠寓意是果實會甘美,希望孩子福澤綿長。

還是王家的,送餅來還送一些棗,其意思就很明顯了。

這是她在給未來的丈夫打招呼。

注意到公子的目光,田安心虛低下頭。

田安做得也沒錯,未來的公子夫人叫什麼名,自然有人會去打聽,田安作爲高泉宮執掌大權的內侍,就算是他不問,也會有人告訴他的。

扶蘇蹙眉道:“我們關中的姑娘,都這麼含蓄嗎?”

田安一時語窒,遲疑好了一會兒,道:“以前外面的人都說我們的關中女子彪悍。”

“嗯。”扶蘇也是頷首,在他的印象中關中姑娘也都是爽利且直快的,而且確實也彪悍。

“蜀中的女子也彪悍。”李由不知何時就坐在爐子邊,拿着水壺道。

滿滿一車的木柴,倒也夠燒了,扶蘇吃着棗在木柴堆中翻找了好一會兒,看來沒有在木柴中藏東西,又吩咐道:“李由。”

“末將在。”

“把木柴收進去。”

言罷,扶蘇帶着一包袱的餅,一邊吃着棗走入了屋中。

而後,一邊吃着棗一邊給王棠兒寫着回信。

扶蘇寫着自己的事,說着近來要留在這裡看着田地,等回咸陽之後再準備婚事。

相較於棠兒的含蓄,扶蘇則直截了當,說明了留在這裡的原因,以及忙完這裡事的承諾。

就寫在這塊絲綢的背面,一塊絲綢足夠寫了。

扶蘇走出屋子的時候,見到田安正在拿着一些肉乾喂着驢。

扶蘇遞上一節竹筒,吩咐道:“這是我給她的回信,你讓人送回去吧。”

田安丟下手中的肉乾,接過竹筒道:“這就找人去安排。”

忙完這些之後,眼看天色就要入夜了,扶蘇就將這些豆苗全部推入了庫房中。

夜裡,扶蘇依舊在書寫着對渭南的規劃,除卻種麥子與其他穀物糧食,其實也可以試着培育一些作物,譬如說水果,大蔥,冬棗,柿子。

在保證耕地的同時,多種一些其他作物。

這個時候,當初經常問老秦人如何種地的經驗,就能有用武之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渭南的發展遠遠不止這些。

屋外,正巧有一隊換值下來的甲士路過。

而這個時候,油燈的火光照應下,公子扶蘇執筆正在書寫的身影就被燈火映了出來。

都說公子扶蘇勤勉,不論是在咸陽城,還是在這裡,都是一樣的。

翌日,扶蘇重新來到庫房發現還是有一些豆芽沒有發芽,也有一些豆芽發芽之後又被凍壞了。

扶蘇一筐接着一筐地挑選着,將一些壞掉的豆芽全部篩了出來。

即便讓田安與李由一起幫忙,篩選這些豆芽也幾乎用去了半天時間。

過了午時之後,還要去田地裡翻土,將土壤翻一翻,把下層的土壤也翻上來。

光是這兩件事,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要不是有這麼多甲士幫忙,指不定還要忙到什麼時候,如果是尋常人家,光是這些事就幾乎佔據了他們一天時間。

歲首的這個月過去之後,關中迎來了幾個晴天。

現在已不用翻土了,氣候也溫暖了不少,李由正帶着他的人將豆芽移栽到田地裡。

田安每天都將驢喂得很飽。

扶蘇看着這頭被喂得有些肥的驢,當田安將繩套套在它的脖子上時,它的美麗生活就結束了。

田安揮下鞭子,這頭驢便往前走,這一走就拉動了那新做出來的磨盤。

爲了做這個磨盤,田安每天晚上都在打磨石頭。

如果這頭驢靈醒一些,它就應該知道,當田安給它喂第一口吃食時,這個老人從頭到尾都是帶着目的的。

而現在這頭可憐的驢,它就要爲此付出貪吃的代價。

豆花與豆漿是田安最喜愛的食物之一,他老人家常說,等他老得照顧不了公子的時候,就來這裡住,在這裡度過餘生,養一頭驢,每天給他磨豆花。

田安總是一邊說着這些話,一邊將蘿蔔與肉乾喂到這頭驢的口中。

今夜的月光明亮,扶蘇坐在田埂邊,還能聽到驢的叫喚聲與磨盤轉動的聲音。

一直到磨出足夠多的豆花,田安這才放過了這頭驢,讓它去休息,明天還要接着拉磨的。

翌日,天剛亮的時候,扶蘇端着碗吃着面,一路走到田埂上,看着昨天移栽下去的豆苗。

情況不算好,也不算太壞,但也有小部分的豆苗壞了。

李由也早早趕來,疑惑道:“怎麼會這樣?”

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因爲挖出來的土從離開田裡的開始,土質就不一樣了,加上豆子剛種下去的時候需要每天澆水,或多或少都改變了培養土的酸鹼性。

而當它們從培養土轉到正常的田地裡,根系肯定會受影響。

щщщ.ttκΛ n.¢O

看成活率在七成左右就已不錯了。

只要豆子都能長出來,始皇帝的先農禮就算順利。

扶蘇道:“挺好的,不算很差。”

李由將種壞的豆苗都拔了,問道:“公子,眼下關中暖了,是不是可以直接種?”

“嗯,將壞了的豆苗都清理乾淨,再種一些,以免看起來稀疏不勻。”

言罷,扶蘇蹙眉思量着,眼下還有很重要的一關,再等幾天,等過了會迎來倒春寒的月份,心中才算踏實。

就怕遇到如去年的倒春寒,來得早,去得晚。

這樣的倒春寒對作物的影響太大了。

扶蘇又在這裡住了五天,每天看雲看星星,按照那些關中老農的口述,如果天空的雲飄動太快,多半是要下雨,一旦在這個季節出現雨水,很有可能會迎來倒春寒。

若是天空的雲很厚,且有捲雲,也要警惕冷空氣。

當然了,若遇到寒風與陰雲天,那就不用考慮了,可以直接判斷爲倒春寒。

好在,這半月時間沒有出現任何狀況,接連都是晴天,就算是夜裡月亮星星也很明亮,老天是眷顧大秦的。

當王賁來到這裡的時候,扶蘇也打算回咸陽了。

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1章 相會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62章 婁敬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33章 橋建成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0章 老秦人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8章 立夏的雨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1章 上架感言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38章 渠與田第62章 婁敬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3章 老秦軍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7章 徐福第96章 稂與張良第23章 老秦軍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87章 田與棗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41章 上架感言第86章 羣鹿第26章 一老一少第98章 又聞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28章 賀禮第43章 挖通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43章 挖通第114章 韓舊地第30章 共同經歷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9章 民夫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8章 賀禮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2章 佩劍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8章 叔孫通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21章 成果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4章 蜀中消息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67章 設宴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77章 棗第23章 老秦軍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7章 設宴第96章 稂與張良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67章 設宴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
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81章 相會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62章 婁敬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33章 橋建成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0章 老秦人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8章 立夏的雨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1章 上架感言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38章 渠與田第62章 婁敬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3章 老秦軍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7章 徐福第96章 稂與張良第23章 老秦軍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87章 田與棗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41章 上架感言第86章 羣鹿第26章 一老一少第98章 又聞第51章 一定還清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28章 賀禮第43章 挖通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43章 挖通第114章 韓舊地第30章 共同經歷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9章 民夫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8章 賀禮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2章 佩劍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18章 叔孫通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21章 成果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4章 蜀中消息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67章 設宴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31章 一無所獲的提問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77章 棗第23章 老秦軍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7章 設宴第96章 稂與張良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67章 設宴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