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崤函古道

當食肆的門被踹開,滄海君幾次就要衝上去,哪怕是不能活着出去,他能當場殺幾個秦軍,哪怕死了……若能死個痛快也算解脫了。

一個陪着笑臉的縣令走入這座食肆,他向領頭的將軍指了幾個人。

這位將軍看向滄海君以及這裡的諸多客人,沉聲道:“帶走。”

聞言,剛還冷靜的滄海君忽然暴起。

“殺啊!”

一聲大喊,滄海君撲向了幾個將軍。

食肆傳來了喊殺聲,守在外面的秦軍依次進入。

少頃,當食肆內的混亂停息,爲首的幾人已被拿下了。

此地縣令看着眼前的場面,心中是悲涼的。

縣令自然是知道在場的幾人都是什麼身份,平日裡這位縣令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本秦軍只是想問滄海君幾句話,僅僅只是幾句話而已。

可滄海君卻先動手了,這如何不讓人覺得心中悲涼。

設身處地想想,換作是自己,面對忽然走入食肆,縣令覺得自己又如何會不恐懼。

沒想到,他們真的敢與秦軍動手。

等依次有秦軍走出來,縣令纔敢看向食肆,有幾人被擡了出來,那滄海君的身上還捅着兩柄長戈,其身上還有幾道觸目驚心的傷口。

現在的滄海君就坐在牆角,血流如注已經死了。

秦軍抓了幾個活口,那縣令看着已慘死的滄海君便覺得可惜。

當然,縣令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後,又覺得不可惜了,誰讓他們要反秦呢。

又有縣吏腳步匆匆前來稟報。

聞言,縣令先讓這個縣吏離開,而後自己依舊守在食肆前等候着秦軍的吩咐。

剛纔那縣吏所言的事,令縣令覺得心情很複雜,始皇帝不從三川郡過,而是繞路了。

再看已慘死的滄海君,縣令再一次心生悲涼,十分的悲涼,只要這滄海君沉住氣,說不定他就不用死了,始皇帝根本沒想從三川郡路過。

食肆的店家雙腿亦發軟,他從一旁的秦軍口中得知,始皇帝不從三川郡走了,而是順着河道一路東去了。

也就說只要滄海君若是能夠聽從子房先生的話,早點離開這裡,滄海君以及食肆的其他人都能活下來。

但店家也不明白,既然始皇帝不路過三川郡,爲何還要派秦軍來查。

之後,又有秦軍前來盤問。

店家如實地說了,他原本是韓地的一個貴族,當年韓王死了,韓地的舊貴族紛紛離開,他留了下來,改名換姓在這裡開了一家食肆。

而他收留了滄海君以及諸多反秦人士共有二十七人,其中就有張良,並且滄海君他們原本想要在博浪沙伏擊始皇帝的計劃。

說出這話時,店家坦然一笑,他說出了一直積壓在心裡的想法,言道:“秦王政稱了皇帝,他覺得六國的子民會認嗎?呵……不會的,這天下要反秦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言罷,他撞向了一柄被人提着的劍,劍穿透了腹部,幾個呼吸後便沒了動靜。

餘下的人所交代的話語,都與這個店家差不多,提到最多的就是張良。

當隊伍走過三川郡,扶蘇在隊伍中一直都策馬在妻小的車駕邊,保護着自己的妻小,一天的時間,多數時候都是這樣,沒有必要不會輕易離開。

而公子他自己身邊總是有甲士與騎兵左右,並且不會讓甲士與騎兵離開太遠。

嬴政說了近來扶蘇的舉動。

聞言,李斯策馬在始皇帝的馬車邊,笑道:“公子說在治理國家,首先要確保自己的安全,公子保護好了自己,也就保護好了全軍,若公子有何閃失……”

“你是說扶蘇保護自己,就是在保護全軍?”

聽到始皇帝的話,李斯笑着道:“保護好自己很重要。”

君臣正在說着話,又一個將軍策馬而來,遞上一卷竹簡。

李斯看了眼其中內容,便交給了車轅上的內侍,讓他交給始皇帝。

竹簡被送入了車駕內,李斯沉默了下來,等候着皇帝的吩咐。

“李斯,你進來。”

聽到始皇帝帶着冷意的語氣,李斯甚至嚇了一個咯噔。

他下了戰馬快步跑向皇帝的車駕,上了車轅匆匆進入。

馬車內,光線昏黃,這裡還有帷帳,始皇帝沒坐在帷帳後,而是坐在帷帳前。

剛遞來的竹簡被重重摔在地上,嬴政怒道:“韓地早在十年前,就開始策劃反秦了!”

李斯忙道:“好在人都拿下了。”

嬴政指着竹簡,又怒道:“當年內史騰攻韓,韓王安投降,朕善待了他們的韓王,善待了韓地的貴族,當年是這些貴族還要在新鄭起兵復國,到現在朕善待韓地民,韓地的貴族……他們還要反朕!”

當年韓王兵敗,始皇帝對韓王安以及韓地的人們一再寬容以待,可始皇帝的寬容卻換來了韓地貴族的變本加厲。

始皇帝不在乎那個叫張良的人,只在乎如何治理好國家。

嬴政痛罵了兩句,重新坐下來之後又重新冷靜下來,扶着額頭道:“繞過三川郡是扶蘇的安排?”

李斯頷首道。

“查三川郡也是扶蘇的安排?”

李斯再一次頷首。

“去年,若朕當初真的要東巡,是不是就會被人刺殺?”

李斯沒辦法否認,沉默不言。

嬴政沉聲道:“的確有六國博士說過,希望朕能夠去東巡,還是扶蘇勸了朕。”

李斯正要開口,卻又聽到話語。

“把扶蘇,馮劫喚來。”

李斯走到車轅,吩咐了幾句,又回到了馬車內。

片刻之後,扶蘇與馮劫走入車駕內。

始皇帝的車駕很寬敞,四個人坐在各自的方向也不顯得擁擠。

始皇帝坐在正中,扶蘇與李斯各站在兩側,馮劫站在一旁。

“扶蘇,你是不是早就懷疑三川郡的事了?”

“兒臣只是想着防患於未然。”

李斯忙補充道:“當年張良意圖反秦,聯合在洛陽的韓地舊貴族,而當初正巧有了東巡的念想,若當初真的東巡,恐會落入陷阱,出了函谷關就是三川郡,換作是臣,臣也會這麼做。”

“這件事還要查嗎?”

馮劫道:“要查,尤其是查張良的下落。”

廷尉負責大秦的刑獄,也掌握緝拿,手裡還是有不少人的。

走下父皇的車駕,隊伍依舊行進着。

扶蘇翻身上馬,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也就是自己的妻兒邊上。小公子衡在馬車內哭了起來,而後夫人哄了哄,這哭聲就平息了。

扶蘇又見到了馮劫出了父皇的車駕,之後纔是丞相。

“廷尉。”

馮劫剛坐上了自己馬車的車轅,聽到呼喚聲,原來是公子來了,他回頭行禮道:“公子。”

“父皇又有交代了?”

“嗯。”馮劫想起了馬車內的話語,也沒什麼好瞞着公子的,感慨道:“丞相李斯向始皇帝進諫,遣走所有的齊魯博士,廢私學。”

“父皇答應了?”

“皇帝沒有答應,也沒有否決。”說出這話的時候,馮劫還特意看了看四下。

扶蘇道:“叨擾了,廷尉早些休息。”

馮劫再一次行禮,走入車駕。

扶蘇策馬在一旁依舊思量着,想着最近發生的事,以及東巡前後的種種。

始皇帝與丞相李斯對齊魯博士的耐心已耗盡了,李斯向始皇帝進諫驅逐六國博士,廢私學。

父皇沒有當即答應李斯的進諫,還是留了一些餘地的。

第二天,始皇帝讓人在沿途的車轍道上鋪上了石料,崤函古道是當初,秦,魏,韓三國的邊界,也是多年以來戰爭頻發之地。

在這條古道上,埋骨無數。

始皇帝要用車轍印來回走一遍中原,如果車轍印當作蓋章的印,那麼這廣袤的山河就是印泥,皇帝用車轍印對這個帝國的國土蓋下印章。

人們會記得始皇帝東巡,也會記得東巡路上,始皇帝的車駕是多麼的威嚴。

至於,調查三川郡韓人舊貴族的事,則交給了廷尉馮劫。

不過,扶蘇自覺得自己無法插手這件事,秦廷講究以吏爲師,各司其職。

專業的人坐在專業的位置上,人們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

少府令只做少府令該做的事。

車駕行進了半個月,一直都是風平浪靜的。

平陰縣,位於豫東平原的西端,始皇帝的下一段路就是要穿過這片平原,前往嶧山。

從函谷關到嶧山一共有六百里地。

車駕緩緩走在這片平原上,走到黃河邊,扶蘇見到了大片的田地。

現如今豫東平原的黃河兩岸還沒有大量的鹽鹼窪地,田地兩側的不遠處,還種滿了糧食。

這個時節,上游的關中,正值黃河汛期,即便是到了豫東平原的黃河邊,這裡的水流依舊湍急。

這豫東平原,是中原最肥沃的一片土地之一,也是整個中原的產糧重地之一。

車隊在黃河邊停下,扶蘇正在捏着一些土,仔細觀察着。

中原確實有很多產糧重地,南方也好,豫東平原也好,華北也罷,或者是遼東的黑土地。

忽然想得有些遠了,扶蘇一想到關中,還有一大堆事。

從三川郡一直走到豫東平原的平陰縣,廷尉馮劫分了好幾撥人去搜捕張良,可依舊沒有見到結果,他像是從人世間消失了一般。

扶蘇從黃河岸邊離開,又走到車轅邊,在地圖上畫着區域,將一片片的地圈起來。

只是在畫圖的時候,又聽齊魯博士們議論起了張良這個人。

並且說到了張良的身世以及人脈關係。

張良的博浪沙刺殺行動還未開始就失敗了,滄海君確實是死了,抓到的人都說張良策劃過一起刺殺,只不過還未施行。

三川縣死了十餘個反秦人士,而在齊魯博士們的口中,張良這個人都快成爲反秦先鋒了。

事實也沒錯,張良的確是第一個敢在始皇帝東巡路上設計伏擊的人。

始皇帝的車隊就在黃河邊停下了,平陰縣的人們十分好奇。

不少人站在遠處望着始皇帝的車隊,其中就有人與幾個青年人談笑風生,其中一人便是陳平。

陳平從三川郡走到平陰縣,正好遇到了在這裡休息的皇帝車隊。

陳平長相俊美,原本是在遊學,他這一次來平陰縣是來討一門婚事的。

先前有好幾家適齡的女孩子想嫁給他,不過陳平都沒有看上。

就在不遠處,有個女子正在哭泣。

陳平對這個女子的哭泣聲無動於衷,目光依舊看着遠處的車隊,有一排排甲士護着,也看不到真容。

後方的女孩子哭得久,大抵是累了,就離開了。

陳平還是沒有在意。

也不知這是第幾個女人爲陳平哭泣了,許多姑娘陳平都看不上,但這不妨礙此人是在三川郡或者是平陰縣同齡人口耳相傳間的渣男。

再者說,陳平此人心氣頗高,尋常人家的女子他也看不上。

“聽說公子扶蘇正在廣招賓客?”

“哪來的賓客?公子扶蘇的賓客只有叔孫通一人。”

“我等恐怕都成不了公子賓客。”

“聽聞,公子挖了一條渠,這條渠養活了二十萬口人。”

“你們沒聽說嗎?秦軍到現在還在抓捕那些反秦人士。”

“怎麼抓?”

“說是不事生產耕種的閒漢,都會被抓去問話。”

同齡人各說各的話,當聽到秦軍抓捕反秦人士,尤其是閒漢,陳平神色多了些許慌亂,快步離開了這裡。

他走入了平陰縣,在這裡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很富裕,主人家叫作張負,原本也是同鄉,是三川郡武陽縣人。

陳平在這戶人家的門口徘徊着,正思慮要不要拜訪。

正在猶豫着,門忽然打開了,開門的是個家僕。

這讓陳平有些進退兩難了,與對方沉默了片刻,他快步上前拿出了武陽縣縣令的書信。

家僕聽了他的來意,就將這個客人迎進門。

先前有個叫張良的人要刺殺始皇帝,陳平現在還有些後怕。

進了這個家門,才踏實一些。

聽說秦軍在三川郡到處抓捕反秦人士,要不是自己在外遊學,說不定他陳平這樣的不事生產勞作,遊手好閒之輩,也會被當作反秦人士。

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8章 立夏的雨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8章 叔孫通第86章 羣鹿第43章 挖通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8章 驪邑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58章 秋獵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6章 戍邊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39章 民夫第149章 “還價”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98章 又聞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35章 北伐第155章 大雪第98章 又聞第68章 金車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28章 驪邑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58章 秋獵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2章 佩劍第150章 重聚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9章 民夫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30章 增兵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7章 兩年南征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章 立夏的雨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20章 老秦人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16章 戍邊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4章 韓舊地第153章 告別第49章 將來的郡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44章 回憶與雨天
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8章 立夏的雨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8章 叔孫通第86章 羣鹿第43章 挖通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28章 驪邑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58章 秋獵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6章 戍邊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62章 缺一不可(補一章,明天再補一章)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39章 民夫第149章 “還價”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98章 又聞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35章 北伐第155章 大雪第98章 又聞第68章 金車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28章 驪邑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58章 秋獵第47章 貧民入關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2章 佩劍第150章 重聚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39章 民夫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130章 增兵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57章 兩年南征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96章 稂與張良第8章 立夏的雨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20章 老秦人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16章 戍邊第164章 嚴苛到三代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114章 韓舊地第153章 告別第49章 將來的郡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44章 回憶與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