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

軍一路而去,所過之處,都是引來一片的好奇觀看。

六月底,大軍來到太原城,以黃來福總督之貴,特別是身上從一品的太子太保,榮祿大夫等榮銜,就是當地三司官員也得依禮制,盡在城外相迎,雖然他們不情願,也沒有辦法。

對於這些人,十年前黃來福初爲衛所千戶時,他們還是高不可攀的樣子,眼下他們卻得個個仰視自己,這種身份的反差,自然讓黃來福暗爽不己。

進城後,太原城的百姓們,都是簇擁在街的兩旁圍觀,頗有萬人空巷的味道。

對於黃來福與他的這隻軍隊,衆人早己是聞名遐邇了。

就是城內的晉,也派家人送來拜貼,邀請黃來福晚宴。只在太原數日,黃來福手下的幕府們,便收到了一大疊的拜貼。

數日後,大軍又來到山西城寧武關,巡撫楊方略及兵備劉堂生與監軍馬久英公公,率領楊小驢,劉全利等諸將在城外相迎。歡迎的儀仗隊伍盛大。

在城門前等時,楊方略及劉堂生臉色都有些不好看,以往楊方略與黃來福同級,就是四品的劉堂生,因爲文官身份,在黃來福面前多少都有些優越感。

短短兩年後,黃來福回,現在他的品級己是高過他們,巡撫是正二品,太子太保,榮祿大夫是從一品,相見時,二人都得向黃來福行尊卑之禮!

官一級壓死人啊!如果換成別的武人,或許楊方略等人不以爲意,在眼下的大明,就是二品的總兵對着一個四品或五品的兵備畢恭畢敬,也是很正常的事。

但黃來福是誰啊。他以囂張跋扈聞。如果抓住這個禮節不放。真鬧開了。吃虧地肯定不是他。

如果這還算好地話。只是一~虛事。忍忍就過去了。但現在黃來福總督兩鎮軍務。還成了他們事實上地上級。這就是實在地東西了。

黃來福上任後。以後關於鎮內所有軍務決策地事情都需要向他稟報。以後楊方略巡撫等人不要再想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地美事了。

在以前。這些可都是文官們地權利。就算他們地策略再低下。武將也得乖乖依從。依他們地方略去殺敵。現在這一切改變了。除明初外。這是山西鎮內以武制文改變地第一步。

如果說這也算好地話。但現在黃來福不但總督軍務。還總督鎮內糧餉之事。這事就非常糟糕了。

以後山西鎮內一切關於錢糧地事。他們都需向交給黃來福。由他處理決斷。以後鎮內地錢糧徵收。從京內運來地軍士糧餉發放等。都需要由黃來福來掌控。

如此一來,以往鎮中各文官用來操控武將的金牌手段——在糧餉上刁難手法就不存在了。

換言之,從此鎮內各將對文官們畢恭畢敬,他們可以隨心所欲虐待武將的美好日子己經一去不復回了。

種種原由之下,怎麼一下子能讓楊方略等人的內心轉換過來?

其實當黃來福被任命爲總督,還總理鎮內軍務糧餉的消息傳來後,山西鎮上下也是一片震動,道內許多兵備、通判都是紛紛來函請教楊方略巡撫,以後該如何應對這個黃來福?

不但是山西鎮上下,就是大同鎮內的文官們,還有京中許多官員們,也是紛紛發函過來,言辭之中,都是要兩鎮文官們上下一心,到時給黃來福這個武夫一點顏色看看。

看着衆情激憤的樣子,楊方略只得苦笑,或許別人不知道黃來福的性子,但他是知道的,這些人如果想對黃來福使陰拌子,到時吃苦的只是他們。

不過眼下是文官們衆情激昂的時候,楊方略只得含糊其辭過去。

大不了到時自己不幹了,反正與黃來福合作幾年,自己也撈了不少,千里做官只爲財,拿着這些錢,足以讓一家老小過上非常舒服的日子,犯不着自己到時落個魚死網破的地步。

當然了,這些只是文官們的想法,而當黃來福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的消息一傳來後,山西鎮上下武官是一片歡呼,幾十年來他們被文官們歧視虐待,總算現在有一些出頭之日了。就是臨近的大同鎮將官們,也是對此充滿了期待。

此時站在迎接人羣中的楊小驢與劉全利也是眉歡眼笑,神采飛揚。

作爲與江大忠一起的黃來福最器重的兩心腹之一的楊小驢,黃來福每一次高升,他都是莫以爲榮。此次黃來福離開山西鎮兩年,他統領在寧武關的來福營,事實把持着鎮城的軍務。

兩千強悍的家丁標兵在手,任是誰,都不敢小看他。他雖是遊擊銜,但就是楊方略巡撫,也不敢隨便對他呼喝。

而站在他身旁的劉全利參將,早己經將自己視爲黃來福的嫡系,這些年,他帶着寧武營,錢糧充足,又護衛鎮城內外的煤礦之地,取得了說不盡的好處,他的寧武營,也算是山西鎮精兵之一。

現在黃來福榮升,他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雖然他是參將,楊小驢是遊擊,但劉全利卻頗有自知之明,由於他刻意巴結楊小驢,因此兩人關係極好。

至於馬久英公公,站在楊方略巡撫身旁也是臉上帶笑,黃來福榮升,他也不錯,由於他鎮守山西鎮有勞,萬曆皇帝己經決定將他調到司禮監任職,當初他只是宮內一個地位低下的小太監,哪

有這一天的成就?

不久,快馬來報:“太子太保大人離城門己不足兩裡。”

立時人羣騷動起來,兩邊的鼓樂一齊響起,很快,黃來福的總督旗牌儀仗滾滾而來,等藍旗馬道過盡,頂盔披甲的黃來福己是出現在衆人的眼中,離家兩年,黃來福又成熟穩重了許多,位高權重,更顯威嚴。

以楊巡撫爲首,衆人忙迎了上去。

黃來福掃了前面衆人一眼,緩緩下了馬匹,隨手將手中的馬鞭拋給了身旁一個親兵。

大明儀節森然,有尊卑次序,凡官員拜揖,二品官見一品時,二品官需居右行兩拜禮,而一品官只需居於左首禮可。

不過這一般只是文人間言,而黃來福是武人,這邊一大羣多是文官。黃來福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的消息傳來後,很多人早己商議上下一心,對黃來福採取非暴力不抵抗策略,以共同應對這種以武制文的亂。

首先,這初次見的禮儀上抗拒,就是很多人採取的第一步。

劉堂生兵備等人都是睜睜地看着楊方略巡撫,看他怎麼做。

看衆人看着自己,楊巡撫心中暗罵,臉上卻滿面春風,他迎上去後,鄭重地向黃來福行了兩拜禮,然後笑道:“太子太保大人出師兩載,載譽榮歸,這是晉鎮的榮耀。得知大人歸來,下官等在此相候,大人鞍馬勞頓,一路辛苦了!”

他行禮時神情從容,而且將自己從官到下官的身份轉變也是非常自然,看得他身後的一干人目瞪口呆。

黃來福昂然受了他兩禮,聞才答禮笑道:“爲國殺賊,不敢談辛苦了,有勞楊巡撫等相迎了!”

他的目光如)鷹般銳利,接着又掃向了他身後的劉堂生兵備等人,看得他們都是一驚,想起了以往黃來福的跋扈,還有這些年中自己從黃來福那邊得到的好處。

眼下雖然骨頭可以硬些,但以黃來福的脾氣,隨後自己會吃什麼苦頭就知道了。而且那些從黃來福處得來的好處眨眼間也要失去,自己真的可以承受得這麼大的代價嗎?

算了,朝廷都可以任命黃來福爲總督兩鎮軍務糧餉的職務,高堂上的大人物都不顧慮文武之分,自己又在這裡硬挺什麼?

在黃來福銳利的目光中,劉堂生兵備不由自主地拜了下去,道:“下官……下官等相迎,太子太保大人一路辛苦了!”

餘者各官見劉兵備也都了拜了下去,也象是瀉了氣的皮球一般,全都沒有骨氣,立時是跪的跪,拜的拜。雖然有的人滿臉的羞愧,但卻是管不住自己的膝蓋。

黃來福這才滿意地笑了。

矮胖的馬久英公公這時上來道:“黃軍門,一路辛苦了,咱家在這裡恭喜您高升啊!”

黃來福忙笑道:“同喜同喜,聽聞馬公公很快便要進入司禮監任事,來福也要在這裡恭賀公公高進啊!”

馬久英公公笑得合不攏嘴,道:“嘿嘿嘿嘿嘿嘿嘿,這都要託黃軍門的福氣,咱家纔有這麼一天!”

二人這些年相交下來,也算是友情深厚,彼此高進升官,都是高興。二人敘畢禮數,楊小驢上前來拜見黃來福,黃來福看着他道:“小驢,我離開晉鎮的這些時間內,鎮內不會有什麼事吧?”

楊小驢低笑道:“少爺,您就放心吧,有小驢領軍坐鎮鎮城內,誰又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黃來福笑罵了他一句:“都幾歲孩子的爹了,說話還是這麼油嘴滑舌的!”

楊小驢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隨後又與上來的江大忠說話了。二人當時同爲黃來福家丁,不過現在二人身份也有了些變化,江大忠己是副將,他還是遊擊,自然是內心中有了些想法。

最後是劉全利參將擠了上來,他對黃來福行了個大禮,站起身來,一身的肥肉都是抖個不停,他點頭哈腰地笑道:“末將恭賀大人榮升,太子太保大人一路回來辛苦了!”

黃來福看着他那油光水滑的臉,兩年不見,他的臉更光滑了,似乎是了一層油一般,顯是這些年他日子過得舒服。

這幾年中,黃來福用劉全利處理寧武關本地的事情倒也順手,這是個黃來福需要的人物,他點了點頭,道:“好,有勞劉參將你掛懷了!”

劉全利立時是神情激動,他感動地哽咽道:“這是末將應該的,末將只希望能一輩子追隨大人左右,鞍前馬後,粉身碎骨,以報答大人的恩德!”

聽了劉全利的話,旁邊一干文官們臉上都是露出鄙夷的神情,心想武夫就是武夫,言談中,一點也不知道羞恥。

……

旗牌儀仗開路,黃來福領着東征大軍浩浩蕩蕩地進入寧武鎮城內,兩年不見,城內又繁華了許多,各色商店更多了,密密麻麻擠滿了各地來的商賈軍民。

此時街道的兩旁,滿是寧武關夾道歡迎的軍民們,人人都是神情興奮,口中不停地呼喊着太子太保大人。

黃來福端坐馬上,兩邊是軍民百姓們尊崇的目光,他們一路對着所過儀仗上諸如“誥贈榮祿大夫、中軍都督右都督指揮使、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等旗牌指指點點,口中不時發出驚歎的議論聲。

黃來福就聽到許多人道,你看總兵大人,才領軍出去一趟,回來又得到

多的獎勵榮銜,真是大明開國來少有啊。

又有人道,這又有什麼好奇怪的,我們的總兵大人,不對,現在應該叫太子太保大人了,領着十萬大軍還攻入倭國,逼迫倭人賠款三千萬兩白銀呢!

旁邊許多人聽了更是吸了口氣,三千萬兩白銀啊,這是多少錢啊,足足一座銀山啊。

黃來福朝戰中的一系列事情早己在京師等地傳得沸沸揚揚,不過這個時代消息傳播不易,在寧武關等地,還沒達到街知巷聞的地步,不過隨着說書人的快速傳播,東征軍的各種事跡,也在山西鎮各地有越來越紅火的趨勢。

聽了街旁衆人興奮的議論,崇敬的目光,再看看楊巡撫等大員在後緊緊相隨,黃來福不由微微一笑,這種春風得意的情形,或許就是傳說中的衣錦還鄉吧。

進了寧武關內原總兵府邸,相讓而入,到了大廳上,各官又廷參完畢,這時那些文官們向黃來福參拜便自然了許多,果然是有了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

楊巡撫與劉兵備等人己決定了,不管怎麼說,得罪了黃來福沒有好下場,他們知道黃來福的脾氣,面且這些年中他們與黃來福合作,撈取錢糧無數,還是實在利益要緊,犯不着壞了自己那些好處。

反正依大明,黃來福現在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是他們實實在在的上司,他們依尊卑政令而行,別人也挑不出他們的毛病來。

這是楊巡撫與寧武道備劉堂生的打算,至於大同鎮巡撫,還有兩鎮餘者各道的兵備們,他們要在黃來福面前怎麼樣,就隨他們去吧,到時他們吃了苦頭就知道難受了。

事上,楊巡撫也不覺得自己那些同僚又有多大的骨頭,天啓年時,百官爭拜魏忠賢爲乾爹,到處爲他建立生祀,己經證明了這些文官們所謂的骨氣與氣節。

黃來福進入內堂,很快他寬衣出來,坐於主位,馬久英公公坐於客座之上,衆官則是在兩旁僉坐。

幾個黃來福親兵手捧總督印,御賜的尚方寶劍與金令箭站在他身旁,還有江大忠,顧大刀,楊小驢等幾人按劍侍立在旁。

楊巡撫首先拱手道:“總督大人勞師遠征,鞍馬勞頓,實在辛苦,下官己命人在鼓樓上備下晚宴,以爲大人接風洗塵!”

黃來福笑道:“諸位同僚一片心意,足感盛情,本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衆人都是陪笑,以劉全利參將笑得最大聲。

黃來福又道:“當然,盛宴之前,還需先談公事!”

他臉一正,道:“本督領聖上之命,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餘受命以來,日夜思量戰兢,惟恐劣德淺,誤蒙了皇上的錄用!這些時間內,憂慮之下,我可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啊。”

衆人都是嘆息,楊巡撫心下冷笑,同時對黃來福如此受皇帝寵幸重用心下嫉妒,面上卻是道:“總督大人盡忠盡職,一片忠義報國之心,下官等欽佩!”

拜也拜了,老臉也拉了,楊巡撫己經不介意再次美言奉承黃來福幾句了。

衆官都是附和,以在場各武將聲音響亮,又以劉全利參將聲音最大。同時看着楊巡撫這樣的文官大員都不得不奉承黃大人,一干武將們是內心暗爽。

黃來福眼睛一掃,對楊方略巡撫道:“楊大人,本督新上任,主管兩鎮軍務錢糧諸事,事務繁多,你在近期之內,將鎮內所有軍務,兵馬、錢糧,倉儲,驛遞、工程造辦,各將戰功過錯,水利屯田等文冊摘錄一份,送於本督得知!”

他這以上官命令的口吻發出指令政務,楊巡撫內心中極不是味兒,當年黃來福要規劃山西鎮時,還需要用商議與誘惑的方法來鼓動自己,現在卻是……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沒想到這武人之中,也有直令自己一鎮巡撫大員的一天。

表面上,他卻得站了起來,向黃來福參拜一禮道:“下官領命,一月之內,文冊就會送於大人處!”

黃來福滿意地點了點頭,他說了聲:“很好!”

他的目光又轉向劉兵備處:“劉大人,二十三年時,本督曾提議與楊巡撫和你一起經營規劃山西鎮之事,首先在寧武道實行,這幾年中,寧武道發展得不錯,這其中,劉大人可說是功不可沒。”

萬曆二十三年中,黃來福與楊方略及劉堂生規劃山西鎮建設事宜,當時黃來福計劃龐大,包括農業、工業、商業、礦業等多個方面,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這樣的計劃實行,只能先在寧武道開始。

幾年下來,寧武道各地大力興修水利,推廣五寨堡的水車種子農具等,當地的屯田,可說是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這幾年中,道內的稅糧屯糧都徵收不錯,當地的衛所駐軍也基本能自給自足。

而且道內諸多的煤礦,工廠,商鋪等也開設起來,徵收到了大批的商稅。

在山西鎮中,現在的寧武道,己是僅次於五寨堡等地的富足之地,這其中的功勞,劉兵備也是佔有很大的部分。不管劉兵備當時的出發點是不是爲了自己的政績,不過因爲他的建設,使當地富足了起來,他的功勞,也是實實在在的。

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00章 又震動第242章 毆打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42章 毆打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91章 大勝、斬首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63章 勾結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9章 行商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38章 援軍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5章 火熱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83章 破家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48章 商賈雲集第61章 成親(3)第113章 發糧餉第92章 分功第112章 老營堡第119章 平叛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07章 糧盡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63章 勾結第166章 上任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46章 談判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38章 援軍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26章 不滿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7章 變化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00章 又震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31章 蔚山
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00章 又震動第242章 毆打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42章 毆打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91章 大勝、斬首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63章 勾結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9章 行商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38章 援軍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5章 火熱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83章 破家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48章 商賈雲集第61章 成親(3)第113章 發糧餉第92章 分功第112章 老營堡第119章 平叛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07章 糧盡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63章 勾結第166章 上任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46章 談判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38章 援軍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26章 不滿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7章 變化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00章 又震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31章 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