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

萬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寧武關。

與五寨堡這幾年充滿生氣,蓬勃發展不同,鎮城寧武關還是與以前一樣的頹廢。街道一樣的骯髒,路面一樣的坑窪,身穿破舊衣甲的軍兵們還是到處亂晃。

不過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寧武關上,街上的流民乞丐少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爲五寨堡發展,人力需求越來越大,加上那邊好掙錢活口,不說寧武關的流民紛紛往哪兒跑,就是本地的許多軍戶民戶們,也是紛紛心動,尋思去那兒做工掙錢。

大量青壯勞力的失去,讓寧武關越發的衰敗,再也沒有什麼鎮城的樣子。本地人都是酸溜溜地道,再這樣下去,乾脆把山西鎮鎮城設在五寨堡算了,反正現在寧武關也沒什麼鎮城的樣子。各人嘆息,五寨堡那邊是不是會什麼點金術,怎麼幾年下來,變化就這麼大呢?

不過好在寧武關內外駐守的近萬官兵,大部分是拿餉的營兵,這讓人氣還保存了一些。不過各兵人心的燥動,卻是制止不了的了。

在這種複雜的心思之中,最近又有消息傳來,說是五寨堡那位黃來福大人,己經升任爲山西鎮總兵官了,不久後就會到寧武關來。

這消息在寧武關引起轟動,鎮城內的茶樓酒肆,這些天都是沸沸揚揚地傳揚這件事。對於黃來福的到來,各人心情複雜,都是忐忑中帶着期待。不管怎麼說,黃來福財神,糧神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各人都希望,隨着黃來福的到時,本地的軍民們能過上五寨堡般的好日子。

寧武城東北邊的七百戶街是寧武關地核心。這條街負山臨逵,地勢高爽,不說巡撫衙門、總兵府邸、監軍府邸都在這裡。在這條街上,更是商鋪星羅棋佈,向來是寧武關的繁華之地。

“閃避,閃避……”

隨着長長的吆喝聲,一個八擡八簇肩輿明轎沿街而來,轎前轎後,都是騎着高頭大馬。身着鮮明衣甲的親將標兵,個個傲氣十足。看那前面的藍旗馬道,街上的商販百姓就知道是巡撫楊大人的車轎,當下衆人紛紛閃開。

在轎中,山西鎮巡撫楊方略正端坐轎中,眯着眼睛看着街邊敬畏的百姓軍戶。他頭戴烏紗。身穿緋色的官服,胸前和後背都綴着飛魚地補子,盤領窄袖大袍。腰橫玉帶,一副典型的大明高級文官打扮。

楊方略年過五十。相貌清瘦。三絡長鬚。小眼中不時透着一股子精明之氣。他正從省城太原回來不久。作爲提督雁門等關兼巡撫都御史。他巡撫山西鎮各樣事務。不過卻是居住在太原爲多。寧武關這個地方。他一年中也停留不了幾個月。

平時鎮中有事。他都是吩咐各兵備官。總兵等人到太原府去與他商議。反正太原府是屬於山西鎮署理之地。他也不算是淡漠公務。他此次難得回來。卻是爲了黃來福之事。

和很多大明官員一樣。楊方略也注意到了黃來福這位急速上升地政壇明星。他屯田有方。才能出衆。深受內閣及萬曆帝地喜愛。短短几年之內。就從一個小千戶升任到總兵官一職。可說是官運極佳。官場及民間。對他地傳聞是沸沸揚揚。

現在黃來福到寧武關來了。會對鎮城地格局產生什麼變化。楊方略不知道。他也研究過黃來福在五寨堡地所作所爲。知道他以屯田起家。到寧武關來後。是否還會繼續經營屯田。那那些被他們侵佔地土地又如何說?說起來。屯田也是總兵地職責之

不過寧武關與五寨堡不一樣。如果說五寨堡是黃家地私人地盤地話。寧武關這個地方。就是本地官員軍將們地私人地盤。

寧武關地情況是。這裡田畝本來就不多。又有一半地是民田。餘下是當地軍戶地田地。不過從明中葉下來。那些軍戶地田地。就被鎮城地各官員軍將侵佔完畢。其中楊方略本人就佔有十萬畝之多地田地。當然都是掛在他家人地名下。以往寧武關最大地地主是前任總兵劉明安。不過自劉明安被貶往廣東後。他名下地田地。就被楊方略。寧武兵備官。還有當地大大小小地軍將瓜分完畢。

楊方略擔心地是,就是黃來福會對寧武關這些田地抱什麼看法,他是否會過來搶一口食?雖說他身爲巡撫,向來不會畏懼身旁一個什麼總兵官。前任總兵劉明安不就是?哪次見了他不是要恭恭敬敬地瞌頭?

只不過楊方略以前的後臺是內閣首輔申時行,現在申時行己經倒臺,黃來福又深受萬曆帝地寵愛,如果黃來福真要硬來,倒是一件麻煩的事。懷着會會黃來福地心思,楊方略才從太原府趕回了寧武關,要是放在以前,他是不可能對一個武將如此遷就的。

在轎中,楊方略一邊想着心事,一邊往街邊看。

七百戶街這條街上,一向熱鬧,大江南北的貨物,都有在這裡出售,什麼河南的棉花,山東的食鹽,江南的茶葉等,都有運來。不過這裡越來越多的,是五寨堡的貨物,從米麪糧油到布匹煤鐵,應有盡有。熙熙攘攘的,皆爲五寨堡來的商賈。

“這五寨堡好大的勢頭!”

楊方略冷哼了一聲,閉目養神起來。

很快,轎伕熟練地將八擡八簇肩輿明轎停在了巡撫衙門面前,一位親將早己候在一旁,待轎子停穩,立刻伸手撩開轎門簾兒,大喊一聲:“大人出轎了。”

立時巡撫衙門內出來一大批的奴僕侍從,丫鬟老媽子之類的人,恭敬地將楊方略迎了進去。

寧武關巡撫衙門於正德年間建立,共有大門三楹,正南面是大門。自大門入爲大堂。大堂後爲班房內宅。楊方略是個愛好風雅之人,在後院建有書室二間,有空就讀讀書,寫寫字畫。

此外後院還有個大花園。亭臺樓閣,很有點江南園林的味道。本來後院一般爲官員眷屬住所,不過楊巡撫的眷屬都在太原,所以後院只有他與一些僕從居住。

此時他穿過過庭,來到後院書室之中,除去了官服,換了一件便袍,舒服地躺在一張靠椅之中。只是手上拿了一本《卓吾論略》卻是呆呆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在旁服侍的老家人偷眼看他。心下暗暗詫異,不明白老爺這是怎麼了。

呆了良久,楊方略才似回過神來似的,對老家人道:“田叔,你吩咐下去,請劉堂生大人及張文保大人前來巡撫衙門一議!”

這劉堂生是寧武關的兵備官。山西鎮一共有兵備官三員,一駐偏頭關,一駐寧武關。一駐代州。其中以劉堂生與楊方略最爲交好。而張文保則是山西鎮地戶部管糧主事,以前黃來福見過的。本來張文保一直駐紮在代州,不過此次楊方略從太原回來。也把張文保叫來寧武關了。

老家人應了一聲,出去了。

當劉堂生與張文保來到巡撫衙門時,楊方略己在大堂相迎。張文保還好,劉堂生則是向楊方略行了個大禮,連聲道:“怎勞楊公親自出迎,堂生實是不安!”

張文保鄭重地向楊方略行了一個禮,道:“未知巡撫大人招下官來,所爲何事?”

楊方略笑道:“前日在太原得一樂娘,不得獨享。特招二位前來聽曲!”

劉堂生撫手道:“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果是妙啊。”

張文保皺起眉頭道:“如果巡撫大人沒有公事。那下官就告退了!”

劉堂生也是年近五十,他身爲寧武關兵備官。全稱爲“整飭兵備道”,主管兵備事宜。他以按察使司副使兼任兵備官,乃是正四品的官員。自幾年前他與楊方略同在寧武關任職來,兩人就意氣相投,劉堂生一直以楊方略馬首是瞻。

至於張文保,雖說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這個官位不大,只有正五品,但由於整個山西鎮的軍士糧餉發放與屯糧徵收,都要由他經手,掌控三關的命脈糧餉給於,可說是位低權重。所以平時楊方略都一直拉攏他。

只不過張文保性情耿直,在上峰面前向來只談公事,油鹽不進,楊方略也拿他沒辦法。說也奇怪,張文保這個性子,雖說一直升遷不了,不過多年來,卻是一直穩穩地坐在管糧主事這個極有油水的位子上,任誰也搞不了他。衆官都在私下談論,這張文保身後或許有什麼強硬的後臺不是。

聽了張文保的話後,楊方略臉上閃過不悅的神情,劉堂生一把拉住他,道:“唉,張大人,這就是你地不是了,楊公一片熱誠之心,你也不能潑冷水不是?你啊,就是太死板,這人啊,也不能整天忙於公事不是?”

張文保向二人施禮道:“下官告退!”

說着他就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劉堂生冷哼道:“不識好歹的東西!”

楊方略淡淡道:“算了,這張文保要表現自己的清高,就隨他去吧。堂生啊,我們自己享受好了!”

楊方略吩咐擺下酒席,與劉堂生只是喝酒。席中,又有一干舞娘上來,花簇錦攢的吹彈歌舞,簫韶盈耳,讓劉堂生樂不可支。

接着果然有一個花枝招展的樂娘上來,一雙媚目只是亂瞟,嬌滴滴地唱起小曲來,聽得劉堂生更是搖頭晃腦,直嘆太原府出來地娘們就是不一樣,果然不是寧武關這個小地方能比的。

唱了幾個小曲,酒也過了數巡,那樂娘要退下去,劉堂生連忙賞了她二兩銀子,一雙眼睛只是色迷迷的看着她。見他這個情形,楊方略微笑道:“看來此女頗和堂生地脾胃,如果喜歡,我就將她送於你了!”

劉堂生大喜,連忙離席起身,向楊方略深深施禮道:“如此,便多謝楊公了!”

楊方略搖了搖手,道:“區區小事。不用掛在心上!”

他吩咐撤去酒席,讓下人送上茶點。然後漫不經心地對劉堂生道:“劉老哥,新任總兵黃來福估算這幾日就要到任了,你有什麼看法?”

劉堂生被楊方略這聲“老哥”更是叫得心裡發甜,他連忙道:“堂生只在邸報上見識過這個黃來福,倒是沒有見識過這個人,不過區區一個武夫,還不值得楊公您多慮吧?”

見楊方略微笑不語,劉堂生略一沉思。明白過來,他笑道:“敢情楊公是擔憂那黃來福來後,來搶奪我們的衣食,這點上楊公儘管放心,整個寧武關的將官,誰不擔憂這點?那黃來福識趣還好。不識趣,他將來在寧武關,只不過是個空架子罷了。”

楊方略微笑道:“聽說這黃來福很受聖上地寵愛?”劉堂生低笑道:“那又如何。沒有我們寧武關上下的應承,就算聖上寵愛他,他也是寸步難行?總之到時老哥我就一切都聽楊公的。楊公說要怎麼辦,那就怎麼辦?”

楊方略聽到劉堂生口中冒出一個“老哥”,心中不悅,不過臉上都是笑容不變,半響,他嘆了口氣:“如此就好。其實想想,那黃來福在五寨堡家大財大,又豈會看上我們寧武關這點財業?我們習的是堂堂聖人之學,又豈能去擔憂一個粗莽不文地武夫?是你老哥失態了!”

說起來。各鎮巡撫都是進士出身。從二品的官身,節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等地方三司。掌握着地方大權,同時每年還可赴京師議事。官身顯赫。他們雖與地方總兵同級,但由於文貴武賤,他們向來高高在上。明中葉後,總兵們見了巡撫,向來都是要恭敬地瞌頭。前任的山西鎮總兵劉明安不就是這樣?

劉堂生也是對楊方略在內心中暗暗鄙視,連他都對黃來福這個新任總兵不放在眼裡,楊方略身爲一個巡撫,竟也會擔憂黃來福起來,真是丟盡了他們文官的臉面。

不過面上劉堂生卻是笑道:“其實楊公擔憂得也是有道理,如果這黃來福仗着聖上的寵愛,如李如鬆那廝一樣地飛揚跋扈,倒是難辦!”

楊方略點了點頭,道:“那黃來福頗有戰功,又財多糧足,我們並不能對他如劉明安一樣行事,且那張文保又是個觸頭,想斷那黃來福地糧餉也辦不到啊!”

劉堂生沉吟道:“怕是斷那黃來福的糧餉他也不怕吧,觀邸報上言,他那五寨堡,不但兵將都能自給自足,每年還能上交戶部錢糧多少,每每聽那張文保對黃來福讚不絕口,言道如果大明兵將都如黃來福這般,那國朝則無憂矣……哼,這黃來福真是一個怪類!”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話中都是掩藏不住地嫉妒之意。一個武夫竟比他們更能種田賺錢,真是沒天理了。

最後劉堂生神秘地道:“楊公聽說了嗎?那黃來福有意結合商賈們在塞外經營屯田,這事,早己傳遍了山西鎮。說實在地,你老哥也是動心,見別人都是紛紛派家人出塞,也頗想到塞外去圈佔一些田地,不知老哥是什麼看法?”

黃來福挑動商賈們在塞外屯田,自然瞞不過官場上地有心人,在寧武關,關於這個事情,早己傳得沸沸揚揚。衆將官們也是觀望,最後見黃來福聲勢越搞越大,朝廷也不發話,也紛紛行動起來,派家人到塞外查看。反正就算到時挑起邊畔,那也是黃來福的事。自己有錢不賺那是傻子。

楊巡撫冷哼了一聲,道:“去,爲什麼不去?我早己派出家人,到黃浦川河一帶去查看,先佔他個幾千畝上好田地草場再說。”

劉堂生呆了呆,急道:“那你老哥我也要趕快了!”

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5章 軍與兵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5章 火熱第61章 成親(3)第19章 行商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5章 軍與兵第238章 援軍第119章 平叛第38章 衛學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9章 冗濫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40章 大捷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7章 變化第27章 變化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81章 武裝開礦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71章 毛紡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51章 軍歌(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34章 岢嵐州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37章 提督第91章 大勝、斬首第263章 勾結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34章 岢嵐州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48章 商賈雲集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57章 新戰陣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38章 援軍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5章 火熱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5章 軍與兵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
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5章 軍與兵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5章 火熱第61章 成親(3)第19章 行商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5章 軍與兵第238章 援軍第119章 平叛第38章 衛學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09章 冗濫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40章 大捷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27章 變化第27章 變化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81章 武裝開礦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71章 毛紡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51章 軍歌(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34章 岢嵐州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48章 商賈雲集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81章 武裝開礦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37章 提督第91章 大勝、斬首第263章 勾結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34章 岢嵐州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48章 商賈雲集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57章 新戰陣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38章 援軍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5章 火熱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5章 軍與兵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