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賑災、清議

黃來福在這篇署名文章上指出天災只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

例朝例代,甚至是史書上有名的聖君賢臣在位時也經常會有災害,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災害發生不可怕,最重要的是災後及時有效的賑災,以便減少百姓們的損失。不但如此,平日裡的勤政預防也非常重要,如此,就算災害來臨,也不是不可以取得盛年時所取得的成果。

黃來福不客氣地舉出自己的例子,自己在山西大同兩鎮許多地方的屯田,由於平時注意水利的建設,所以雖與大明北方各地同樣的大旱,但在夏糧秋糧上,卻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穫,絲毫不輸於盛年時的年景。不但如此,由於採取有效的措施,境內並沒有如其它地方一樣形成流民潮,災後的瘟疫也沒有出現。

不但如此,在京畿附地,雖同樣是大災,但依從五寨堡模式發展經營的三宮皇莊卻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每畝田地都有兩石穀米的收穫,與附近民戶幾乎顆粒無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大大吃驚。

這些年中,黃來福與皇室合作經營的各樣畜場、果園、菜園、超市、玻璃廠等都是大大賺錢,眼下就算大災中,各地的皇莊田地同樣取得了大豐收,自然是讓人目瞪口呆,啞口無言。

黃來福以鐵一般的事實駁斥了所謂災害是上天對皇帝開礦的警示,認爲所有借災害攻擊皇帝的官員們都是別有用心,種種目的,都是爲自己挾私沽名。黃來福認爲,這些官員們如果真的是爲國爲民,就應該把心思放到賑災及平日裡的政務上,而不是爲了私利攻擊這攻擊那的,如果他們真的勤奮,關注民生,他們境內便不會流民滿地了。

Www¸ ttκд n¸ C ○

黃來福的文章自然讓無數的文官們暴跳如雷,這篇文章犀利地撕開了他們的道德真面目,許多人想要駁斥,卻發現自己啞口無言。可不是,他們自詡爲國之忠臣,一心是爲國爲民,不過怎麼境內都是顆粒無收,流民滿地?

同樣是受大災的肆虐,然後山西境內卻是同樣豐收,百姓們也沒有流離顛沛,災後的瘟疫更沒有出現。相反的。由於山西境內容易活命,大規模的流民反而紛紛進入山西求食。這種情況讓人吃驚迷惘,爲什麼黃來福這個武夫反而做得比那些自詡國之重材的文人們好呢?難道真的因爲他真心關心國事,而那些文人們只是在挾私沽名?

黃來福這篇文章流傳非常廣,許多看到文章的官員文人們都是感覺臉上火辣辣的,這是赤裸裸的打臉啊,連京師許多識字的百姓們也是議論紛紛。當然了,駁斥黃來福文章的文官們也不是沒有,不過在事實面前,他們的駁斥都是如此的無力。似乎更印證了他們只是爲了私利或是掩蓋自己的無能而找的藉口。

當然了,黃來福這篇文章如此露骨,將所有攻擊萬曆皇帝開礦榷稅政策的人都斥以挾私沽名的用心,得罪的人肯定不少,而且很多還是重量級的人物,畢竟此次天災,連內閣首輔沈一貫與吏部尚書李戴都有藉機上疏攻擊礦稅之害。

不過現在黃來福卻是無所謂理會這些文官們怎麼反應,放到他現在的地位與影響,就算他再怎麼低調,他也早己是文官們心目中的公敵,低調與高調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再說了,以黃來福現在的武人地位。他的升降早己由皇帝直接裁決,而不必再經過吏部與兵部的考覈,自己只要緊抱皇帝大腿就好了,那些文官們怎麼反應,對自己重要嗎?

與文官們的羞怒等反應不一樣,萬曆帝見到黃來福這篇力挺自己的文章則是大喜,不但立時傳旨嘉獎黃來福治理地方之功,使災年時百姓仍是安居樂業,接下來更是連召黃來福的老爹黃思豪等人進宮宴飲,並賞賜了很多東西,恩寵之意,讓人見了眼熱。這也讓百官們對黃來福更是不滿。

黃來福這篇文章讓整個大明官場都是沸沸揚揚的,不過他發完文章後就不管不問了,對他來說,與其與這些官員們糾纏於口舌之爭,還不如干些更重要的事,比如說眼下的賑災。

萬曆二十九年下半年時,大明北方的流民們便浩浩蕩蕩地涌入各地,主要是分三個方向。一個是京師之地,一個是江南地帶,另外一個則是山西與塞外之地。其中以前往山西及塞外的流民潮最爲龐大。

託黃來福這些年的宣傳,山西這些年的發展早讓衆人看得眼熱,天災仍是豐收,讓人不可思議。還有山西兩鎮轟轟烈烈的五年計劃,需要龐大的用工數額,到這裡就可以活命,特別是到塞外分取土地,前三年還可以免稅,更是吸引人。

拖家帶口的滾滾人流。滿懷希望,往山西大同兩鎮及塞外之地而來。他們一部分在兩鎮之地被吸引,一部分則是繼續往塞外而去。隨着滾滾流民的到來,一個又一個龐大的移民安置點在兩鎮各地建立。

到了這裡,不但有柵屋住,每天還有稀飯喝,更重要的是,流民們都會經過嚴格的衛生消毒,換取發放的新衣服,保證不會有傳染病的疫病爆發。在安置點觀察七日後,他們便會被組織起來前往各地安頓勞作,開始新的生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工代賑纔是王道,黃來福可不養懶人。

這些流民們被安置在兩鎮境內只是一小部分,畢竟兩鎮內自己的居民都不少,土地也不多,將他們送往塞外才是正理,畢竟那裡纔有無盡的土地資源,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據移民局的統計,僅僅從萬曆二十九年下半年到第二年的春天,送往塞外的大明流民就高達百萬之多,無數的新城鎮與屯田農場在塞外建立起來。而黃來福從萬曆二十一年開始經營塞外起。這多年中,前往塞外的大明漢人總共不過百萬,此次天災,也爲黃來福的塞外佈局,獲得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黃來福在忙着組織流民移民塞外同時,當然也不會不關注那些仍在內地的流民們,在萬曆皇帝調糧賑濟災民的同時,大批的糧隊也從山西及塞外前往京畿之地,更引起了百官們對塞外的關注。

早在幾年前,當塞外開始向大明內地輸糧時,很多人己經改變了對該地鳥不拉屎的印象。眼下連大明內地都大災後,塞外仍有餘力輸糧,就更引起人們的重視了。內閣首輔沈一貫甚至向萬曆皇帝建議在塞外諸多地方設立州縣。

……

萬曆二十九年這場大規模的災害一直到年底纔有所平靜,此次黃來福的地方治理能力及賑災能力再次引起衆人的側目,在整個大明北方都是一片悽慘的時候,黃來福境下兩鎮卻是屯田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這不能不引起有心人的思考,到底是原因何在。

而由於黃來福的治理成績及對自己的力挺,萬曆皇帝是越來越對黃來福滿意,特別是今年八月時,黃來福發動大明各界人士踊躍捐款,捐來的財物都以皇帝的名義賑濟災民,讓流民們對皇帝百口稱頌,這更是讓萬曆高興。

因此,在接下來黃來福向萬曆帝上疏在大明各地設立災害緊急預防體系時,萬曆皇帝當然是立時答應了。眼下大明己經有全國體系的礦務局與稅務局,仿效這兩局再次成立災害預防局,並不是什麼難事。當然了,該局借鑑的目標自然就是黃來福在兩鎮設立的災害相關部門。

對於這個什麼災害預防局,百官們自然是有許多非議,不過在萬曆皇帝的力挺下,該局順利設立。事實上,在大明此後幾年的災害中,如萬曆三十一年南北的大水災中,萬曆三十二年京師的大水災中,萬曆三十三年廣東、福建等省的大地震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很快在沸沸揚揚中,萬曆二十九年過去,萬曆三十年(1602年)來到。

這年的春天,五寨堡一些農場中多了一種新式的栽培作物:土豆!

早在萬曆二十三年時,黃來福的家丁阿智從南方帶回來了花生,土豆,玉米,紅薯,菸草等數種高產農作物種子。這些年中,五寨堡農政部一直在對這些種子進行研究培育。希望能培育出一些優良品種推廣天下。

幾年過去了,適合在炎熱地方生存的花生,玉米,紅薯,菸草等幾種農作物良種在五寨堡仍沒有培育出來,不過耐寒的土豆良種卻己是培育出來,並試着在五寨堡一些農場中開始栽種。

消息傳開,黃來福大喜,別人不知道這土豆的妙用,黃來福卻是知道的,如果這土豆大規模推廣開後,真不知道可以活民多少。

……

黃來福在爲土豆歡喜若狂時,遠在千里之外的京師仍是一片沸沸揚揚,百官各種紛爭不休。

各樣紛爭是大明官場老現象了,動不動什麼事情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不過今年京師官場似乎有了一些新意,出現了另外幾種不同的東西。在去年的京師官場中,雖然攻擊黃來福,攻擊萬曆皇帝的開礦榷稅言論一樣不停,不過久了聽衆也是厭倦了,攻者也多少膩了,加上黃來福文章的打臉緣故,攻擊萬曆皇帝與黃來福的文章今年少了很多,不過另外一種所謂“清議”及廷臣樹黨相攻現象卻是突然冒了出來。

所謂的清議是由東林黨所引起的,早在萬曆二十二年時,吏部郎中顧憲成被革職爲民,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由於遙相應和者甚多,東林之名大著,人稱東林黨。

這些東林黨人雖然大多在野,不過卻是喜歡發言評論,批評官吏,人稱清議。東林黨人的清議範圍很廣,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官員喜好,都難逃他們的清議。

中國傳統官場都很在乎民間的讀書人輿論,特別是由於應和東林黨人的讀書人極多,這些東林黨人的清議,便似乎代表了大明的民間輿論看法,這幾年中,是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從今年開始,清議的力量,連廟堂上亦有畏忌。

在歷史上,東林黨人的清議力量確實是越來越大,往往有被清議褒揚的人便萬民傳頌,而遭受清議批評的人則是仕途蹇滯,難得升遷的現象。到了最後,清議甚至成爲一種左右官員升遷或是影響其身家性命的龐大力量,連朝廷的用人也是看其清議,而不論其真才實幹。最後,這種清議自然不可避免地淪爲黨爭及意氣相爭的工具,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眼下東林黨人的清議力量雖然剛起,但己經顯示出了他的威力,很自然的,由於這些東林黨人肆意批評朝中官吏,自然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於是上下呼應,廷臣結成朋黨交攻,就是所謂的齊、楚、浙三黨攻擊東林現象。

一時間,雙方攻來攻去,一片的烏煙瘴氣。

對這些所謂的廷臣朋黨交攻,黃來福只是冷眼旁觀,靜靜地忙着自己的事。

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33章 掩護第272章 大災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27章 探獄147章 面聖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44章 度種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2章 過節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35章 潰散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92章 分功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章 家人溫馨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83章 破家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41章 感嘆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66章 上任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27章 探獄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42章 毆打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65章 規劃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53章 各方反應第84章 蒼涼第267章 播州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147章 面聖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6章 這一年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08章 決戰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86章 商路第237章 提督第267章 播州第15章 火熱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
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33章 掩護第272章 大災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27章 探獄147章 面聖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44章 度種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2章 過節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35章 潰散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92章 分功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2章 家人溫馨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83章 破家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41章 感嘆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166章 上任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27章 探獄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42章 毆打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65章 規劃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53章 各方反應第84章 蒼涼第267章 播州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147章 面聖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6章 這一年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08章 決戰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86章 商路第237章 提督第267章 播州第15章 火熱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