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上林苑監

來福在胡林村裡長鄉老的相迎下,在陳奉及管莊太同下,來到了申明亭中,阿智及顧大刀等家丁們,則是護衛在他的身後。在亭中,黃來福掃視下面的人羣,胡林村都是該地皇莊的佃農,下面站的人羣有老有少,基本上全村的人都來到了。因爲不知道自己將來的命運,所以大家神情中有些惴惴不安的樣子,還不時看向黃來福身後那些強悍的家丁們。同時還有些好奇地看着一些家丁們身旁放着的箱子布袋,不知道內中裝着些什麼。黃來福看向這些人,胡林村民的貧困,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許多人衣着破舊,臉有菜色,四周的房屋也是低矮。

和沿途鄉村,還有縣城中的人們一比,生活明顯地窘迫了許多。其實依皇莊定下的稅額,原本負擔並不高,與別處的民田相當,而且還不用納官府的稅役,原來生活可以更好的。只是因爲大多數的管莊太監貪得無厭,隨從雲集不說,還生活豪華,中飽私囊。爲了維持這種生活,種種攤派隨加之後,皇莊的田稅租額便越來越高,加上各樣災害不斷,佃農們的貧困生活,便可以預知了。黃來福緩緩地打量衆人,管莊太監吳志飛對着衆人高聲道:“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這位就是京中下來的黃來福黃大軍門。

黃軍門大家都知道,他老人家在山西鎮威鎮塞外,幾次領軍打得那些韃子倭人望風而逃。更厲害地是,他老人家治理屯田,管理作坊的本事,人稱糧神,財神。這些事兒,大家也聽說書先生說過書,唱過報,我也不多說了。現在黃軍門他老人家受皇上所託,來到了我們胡林村,接管本地皇莊之事,我吳公公也是從旁囊助,黃軍門的本事大家都知道,以後就乖乖地聽他老人家的話就是,他怎麼說,大家就怎麼做,等着過好日子。如有不聽話的,就是跟姓吳地過不去,我吳公公不會放過他的。

”一番話是說得大家又喜又怕,各人唯唯諾諾地應聲點頭。吳志飛說完後,對黃來福笑道:“黃軍門,您給大家說幾句?”黃來福點了點頭,對身旁的阿智道:“阿智,你吩咐大家將給鄉梓父老們的財物發下去。”阿智應了一聲,吩咐家丁們將他們身旁的那些箱子布袋打開,裡面多是一些米麪食油,還有布匹美酒之類的。阿智朗聲道:“我家大人說了,初到貴地,沒什麼給鄉老們的,準備了一些米麪布匹,希望大家不要嫌棄。”下面的人羣一陣騷動,沒想到黃來福一來,就有這樣的好處,人人都是喜形於色。

陳奉與吳志飛互視一眼,心想這黃來福人稱財神,果真是大手筆,一來就給村民們備下厚禮,好是財大氣粗。收下這些禮物後,想必這些村民們最少可以快活幾個月了。陳奉道:“黃軍門厚賞。大家還不謝過他老人家?”下面各人都是此起彼伏地叩頭。大人小孩婦女們都是紛紛道:“多謝黃軍門。多謝黃軍門。黃軍門高候萬代。長命百歲……”許成德老人對黃來福拱手作揖道:“黃軍門厚賜。小老兒代胡林村各位鄉親。謝過大人了。”黃來福含笑地點了點頭。此後阿智及顧大刀。

領着衆家丁們。一一給村民們分發米麪布匹。大家輪流上來。人人有份。場地中一片歡騰。人人喜逐顏開。在這過程中。陳奉還好。吳志飛則着和他府上地莊頭伴當們羨慕地看着。一邊竊竊私語。雖說黃來福許下了他們將來地好處。不過眼前見黃來福發財物。他們還是看得心裡癢癢地。發完禮物後。黃來福咳嗽了一聲。亭前安靜了下來。黃來福道:“來福受皇上所託。來到胡林村。經管當地皇莊事物。今上御極以來。宵衣。勤於萬幾。更親見面詢來福莊田之事。來福深感皇恩深重。每每夙夜祇懼。圖惟治理。

昨日裡。來福己詢問過吳公公胡林村之事。該地雖近京畿。境內多河流。然則萬曆年來。歲極易荒。少即旱。少雨即澇。常患雹災及霜早殺禾。又水利難修。田地極易欠收。因此對於胡林村皇莊之地。來福己有計較。今日召村民們前來。就是爲了此事。”這些事情,胡林村民當然都知道了,他們關心的另有問題,許成德老人道:“聞聽軍門要將胡林村之地仿效五寨堡,實行農場屯丁制。小老兒不才,也曾觀過《五寨堡新聞報》,也略有心得。村民們想知道的是,如若仿效五寨堡,以後軍門會長期僱傭我們嗎,那些富餘下來地人丁怎麼辦?黃軍門開恩,胡林村的村民們在此生活百年,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之人,如到時沒了田地活計,大家就活不了啊。

”底下衆人紛“是啊是啊,求軍門開恩啊。”黃來福微笑道:“各位鄉親不必擔憂,大家既然知道《五寨堡新聞報》,也就知道在我五寨堡中,只要勤奮肯幹之人,是沒有活不下去地。事實上,他們是活得越來越好,想必胡林村中沒有懶惰之輩吧?而爲什麼我要在胡林村仿效五寨堡農場呢,大家知道,眼下天災不斷,而大家單門獨戶的,實在是無能應對災害。只有實行大農場,集中大家的人力物力,勤修水利,安裝水車,並使用好的種子,肥料,來年的收穫,纔有了保證。

”“當然了,如五寨堡一般,實行大農場,使用先進的農具,到時自然會有一些富餘出來地丁口。不過大家不必擔心,活在這世上,不一定只有種田一條路,到時整個永安鄉的皇莊,甚至是整個宛平縣,都會修建大量地作坊,工廠。我們還可以辦菜園、養豬場、養雞場,種果樹等,到時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本地不但不會有人失業,還需要向外招募大量地人手。而以後大家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一番話是說得村民們是熱血沸騰,議論紛紛,擔憂全去。有五寨堡地例子在前,黃來福的話語,自然是具有非常強大的說服力。

連吳公公等人都是興奮不己,黃來福語中的豪邁與大氣,讓他們心動不己,深深地感覺到以前自己的井蛙之見,又感自己等人與黃來福合作的美好前景。至於阿智與顧大刀,也是崇拜地看着黃來福,心想自家大人就是厲害。胡林村的事情就是如此,處理完胡林村的事後,幾天內,黃來福又察看過宛平縣永安鄉境內的三宮皇莊別處村莊土地,情況如何,該如何整理,他己經有了大體的意向。“黃軍門,我們的蕃育署,有畜養戶二千三百五十七戶,分撥畜養草場地一千五百二十頃三十四畝二分二釐,計畜養有鵝八千四百七十隻,鴨二千六百二十四隻,雞五千五百四十隻。

不過每年中,光祿寺需取用本署生鵝一萬八千隻,鴨一千隻、雞五千只、長行線雞二千隻、雞蛋十二萬個。太常寺每年需取進新十二隻,雉一十三隻,嫩雞一十三隻,鴨蛋二百四十個,雞蛋二百六十個。此外,每年還有進給宮中鵝黃五十隻,鴨黃七十五隻,雞黃五十隻,大雌雞一十五隻,鵝蛋九百五十個,鴨蛋二萬九千個。”“黃軍門,我們的嘉蔬署,有栽種戶九百,分撥栽種蔬菜等地一百一十八頃九十九畝八分四釐八毫。後因修築本署土城鵝房,佔地二十二頃七十畝,今存地九十六頃二十九畝八分四釐八毫。

每年中,我們署內要進給宮菜一十三萬七千五百八十三斤,給光祿寺還要給青菜二十四萬七千八百斤,芥子七石八斗。”“黃軍門,我們的良牧署,有牧養戶二千四百七十六,分撥牧養牲口草場等地二千三百九十九頃一十三畝六分六釐,現計有牧養牛羊豬四千五百六十六隻,其中牛九百二十九隻,羊二千五百六十九隻,豬一千六十八口。每年中,光祿寺需取用本署生牛八百隻,羊五百隻,羊羔二十隻,長行醃臘豬二千口,正旦冬至節肉豬一千口。還要解進內府丁字庫羊毛二千二百四十六斤四兩。

太常寺每年取用享太廟活兔八十一隻。除此外,本署每年還要徵收子粒銀四千四百六十五兩七錢二分六釐八毫五絲八忽,以解送戶部,轉送光祿寺買辦豬羊牛隻供應之用。”“黃軍門,我們的林衡署,有栽種戶一千九百八十三,有栽種果樹花木等地一百三十八頃一十五畝七分一釐……”此時黃來福等人是在北京城附近的西山之地,從宛平縣回來後,黃來福又馬不停蹄地來到了該處的上林苑監署管之地。這上林苑監是皇宮的菜籃子,於永樂五年始置,是個正五品的衙門,設官左右監丞、典簿等人,初設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冰鑑及典察左右前後十署。

宣德十年,又定爲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署中,良牧署主要是牧養牛羊豬,蕃育署飼育鵝鴨雞,林衡署種植果樹花木,嘉蔬署蒔藝瓜菜。各署苑地大多位於北京城附近,如白河,西山,武清,居庸關,渾河等地,宛平縣境內也有幾個果園。眼下,陪在黃來福身旁的,就是上林苑監的右監丞,還有幾署的主管太監。萬曆帝是個好奇之人,五寨堡大搞畜場,豬羊雞鴨以數萬計,還有衆多的菜園果園等,每每都非常賺錢,他自然看得眼熱,也想讓黃來福看看,自家的上林苑監爲什麼產出如此之少。

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26章 不滿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34章 城破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42章 毆打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75章 大過年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107章 糧盡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4章 開始第269章 海龍第252章 還鄉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91章 大勝、斬首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2章 過節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7章 大幹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66章 上任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07章 糧盡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1章 商議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1章 商議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83章 破家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72章 神池、馬賊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38章 衛學第1章 附身邊軍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1章 商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34章 岢嵐州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章 家人溫馨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09章 冗濫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86章 商路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51章 軍歌(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
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26章 不滿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34章 城破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242章 毆打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75章 大過年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107章 糧盡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4章 開始第269章 海龍第252章 還鄉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91章 大勝、斬首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22章 過節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7章 大幹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66章 上任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07章 糧盡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1章 商議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1章 商議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83章 破家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72章 神池、馬賊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38章 衛學第1章 附身邊軍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1章 商議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34章 岢嵐州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章 家人溫馨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09章 冗濫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86章 商路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51章 軍歌(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