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

東暖閣內,萬曆皇帝朱翊鈞和一干閣臣們,正端坐着,仔細地聽着山西鎮寧武關,錦衣衛千戶楊大爲對五寨堡的述說。

比起前些日,今天東暖閣內一干內閣大臣都基本到齊了,顯示出皇帝和大臣們對今天這事的重視。這些人中,有內閣首輔兼吏部尚書申時行,二輔兼禮部尚書許國,戶部尚書王遴,兵部尚書石星,工部尚書曾同亨幾人。他們都是一色大紅苧絲羅絹所制的麒麟袍一品朝服,大襟斜領,大袖寬鬆,胸前有仙鶴翱翔於雲中的花樣。

除此以外,內閣首輔申時行更穿了一身的九蟒五爪蟒袍,腰繫玉帶,這蟒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時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爲是極大的榮寵,申時行於萬曆13年獲賜予蟒袍。

當然,除了這些內閣大臣外,旁邊還有身着一身飛魚服的錦衣衛都督劉守有,此時他的臉上可說是喜氣洋洋。在前幾天,也就是9月1日時,關於五寨堡大豐收的事,在東暖閣內引起閣臣們的爭議後,也迅速地傳到了外境,這些天中,已是引起了京城官員們沸沸揚揚的議論。

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匪夷所思,在這個年景中,在內地州縣都是一片蕭條中,還有一個苦寒的軍堡獲得大豐收的事?大家都覺得不敢相信,一時間,關於五寨堡及五寨堡千戶黃來福的事,成爲了各人口中的熱門話題,連京師言官和文臣們對萬曆帝天災之事的攻伐都停了下來,大家都依着自己的門道,紛紛託人向五寨堡方向打聽。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五寨堡的事,錦衣衛都督劉守有自然更是關注,因爲前些天幾個閣臣公然在皇帝面前質疑自己,已是關係到他的前程問題,昨天楊大爲一到京師後,劉守有就將他招去了問話,此時已是心中有數,臉上地神情非常的放鬆。這個手下辦事得力的評語,自己是跑不了了。

而此時在東暖閣內,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心情也是非常愉快,他一邊聽着楊大爲的述說,一邊不時打量着閣內閣臣們的神情,見各人臉上神情各異,心中暗暗快美。

等黃來福的事確定後,如果還有言官和文臣們對天災的事說三道四。那他將不會客氣了,直接以無能瀆職地藉口,給那些文臣們點顏色看看。這不,在相同的天災情況下,五寨堡一個苦寒之地都能大豐收。而內地那些膏腴之地卻是顆粒無收,他們還有什麼臉叫喚?

他看了看此時正在述話的楊大爲,這是一個粗豪憨厚的中年漢子,此時坐在一個小錦榻上。以頗爲緊張的話調描繪着五寨堡的一切,從黃來福開墾土地,到大豐收,種種事情,事無鉅細,一一說來。另外楊大爲還談到了五寨堡的大畜場,說過不了多少時候,五寨堡又將是豬羊滿地。又將是另一番景色,又引起了閣中衆人的一片注意。

楊大爲地話很樸實,沒什麼華麗的語調,不過正因爲如此,才更具有說服力,一時五寨堡的田園及火熱的風光,聽得幾個閣臣們頗有嚮往之意。

最後楊大爲道:“這就是微臣所見的五寨堡情形,當地還有一首歌謠。聽聞是五寨堡千戶黃來福所撰。很恰當地描繪了當地地情形。”

“哦。”萬曆帝很感興趣,道:“這黃來福倒是個人才。還會撰寫歌謠,是首什麼歌謠,你會唱嗎?”

楊大爲有些扭扭捏捏地道:“微臣沒事時也會哼唱幾句,只是……唱得不好,怕皇上和諸位大臣們笑話。”

萬曆帝笑道:“沒關係,你就唱吧,沒人會笑你的。”

楊大爲臉紅紅地道:“那微臣就唱了。”

他站了起來,學着自己看來的劉玉梅的樣子,擺開了架式,一張口,瞪圓了眼睛,手一伸,大聲唱道:“花籃地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來到了五寨堡,五寨堡好地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豬羊……往年的五寨堡,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如今的五寨堡,與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如今的五寨堡,與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是晉北的好江南……”

楊大爲唱得鬼哭狼嚎的,加上那種樣子,讓萬曆帝不由看得哈哈大笑,幾位閣臣也是相顧莞爾,連旁邊的幾個當值太監和宮女們都是偷偷掩口而笑。

楊大爲唱完,只是尷尬地站着,忸捏地道:“微臣就知道皇上和大臣們會笑話的。”

萬曆帝忍住笑,道:“你唱得很好,坐下吧。”

同時心有了主意,從楊大爲地話及那首五寨堡奇怪的歌謠中可以聽出,這五寨堡的事是千真萬確了,歌中那自豪而風光的美景也是發自內心的陶醉,這讓他很奇怪,爲什麼五寨堡區區一個軍堡,可以產糧這麼多,而且到了近期後,還有將會有豬羊滿地的收穫,又是進項銀錢無數。

而自己京師附近的三宮,慈慶宮,慈寧宮,幹清官,共有土地幾百頃,且都是土地肥沃之地,但年年的子粒卻是拖欠,就是往年風調雨順時,三宮最高時一年地銀錢進項也不過是七千二百八十二兩一錢八分五釐一毫二絲一忽,和五寨堡一比真是差得太遠。

萬曆皇帝朱翊鈞忽然有了個注意,自己是否應該派個人到五寨堡去看看,查查五寨堡豐收地原因到底在哪裡,還有,聽說五寨堡那個小千戶今年又要大力開墾五寨堡及周邊軍堡的荒地,自己或許可以……

楊大爲恭敬地坐下後,幾個閣臣相互交換了一下眼色,內閣首輔申時行微笑道:“皇上,看來這五寨堡之事是真地了,這是大明之幸,老臣在此恭賀皇上,只等山西鎮當地戶部官員的奏摺上來,這五寨堡的千戶黃來福,就可以大力進行表彰,以爲各地衛所和官員之表率。”

萬曆帝淡淡道:“那是當然的了。”

一旁年近花甲,頭髮花白的工部尚書曾同亨卻對楊大爲描繪的五寨堡各種大水車很感興趣。

工部尚書曾同享,嘉靖三十八年中進士,歷任刑部、禮部、吏部文選主事、吏部文選郎中、太理少聊、右副都御史、太常聊、工部尚書、南京吏部尚書等職。曾同享爲官較爲清廉,平時注意節約開支,任工部右侍郎時,督建太后壽宮,節約開支30多萬兩銀子。任工部尚書時,曾同亨管理財務,監督建造,極力節約經費,對於不正當的開支,一概堅決拒絕支付。萬曆三十三年,曾同亨告老還鄉,兩年後病逝,享年75歲,贈少保,溢“恭端”。

此時他仔細盤問了楊大爲一陣,特別是剛纔楊大爲說的五寨堡大水車等事,便興奮地道:“皇上,老臣以爲,五寨堡之所以大豐收,看來便是這種種水車的緣故,將深水從地底下汲引上來,就是在荒年時,也使農田有水灌溉。老臣懇請皇上下旨,令五寨堡千戶黃來福進貢各種水車實樣及圖紙匠師等,以推廣天下,造福大明各地百姓。”

萬曆帝笑道:“准奏!”

戶部尚書王遴和內閣首輔申時行對視了一眼,王遴道:“方纔聽楊千戶說,這五寨堡今年屯糧達四十三萬石,正好那五寨堡附近的各衛所軍鎮屯田欠收,微臣請皇上徵收五寨堡的屯糧,以接濟當地軍鎮。”

這些年戶部一直歲入不敷所出,今年六月十四日時,王遴還奏請:“因去年災荒嚴重,數行減免,歲入僅三百三十九餘兩。而出數比入數多一百萬餘兩,賴老庫發銀一百八十萬兩。今年入數不下四百餘萬兩。除已發之外,見庫僅四十餘萬兩,老庫僅一百七十萬兩,諸費何從出,猶少一百餘萬兩。今日利孔已盡,無復可開之源。而歲入愈少,歲出日增,應當厲行裁革冗員,節省開支……”

他認爲,要裁革冗員,節省開支,象一些錦衣衛的帶俸官役。禮部鴻臚寺的譯字生、通事、序班。光祿寺的廚役,各監局的工匠,在外佐貳首領的添設,九邊年例與主客市賞的供費等,都應該視其緩急,漸次裁革,以節約爲生財之道。

不過他這些建議,遭到了各方的強烈反對,最後只能不了了之。這些年,他爲了財政的事,可說是傷透了腦筋,眼下見五寨堡大豐收,自然而然想到了徵收屯糧之事,雖說眼下五寨堡大豐收的事,還對大明起不了決定性的影響,要徵糧徵錢,也徵不了多少,不過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爲了戶部的錢銀,王遴決定豁出去了。

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40章 大捷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91章 大勝、斬首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章 附身邊軍第51章 軍歌(1)第3章 期望第243章 對馬島第75章 大過年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35章 潰散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72章 大災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32章 跋扈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245章 威赫第132章 跋扈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72章 大災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8章 德潤布莊第61章 成親(3)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45章 威赫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27章 探獄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78章 大移民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38章 援軍147章 面聖第209章 冗濫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7章 變化
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40章 大捷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91章 大勝、斬首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章 附身邊軍第51章 軍歌(1)第3章 期望第243章 對馬島第75章 大過年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235章 潰散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72章 大災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32章 跋扈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245章 威赫第132章 跋扈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72章 大災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8章 德潤布莊第61章 成親(3)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45章 威赫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27章 探獄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78章 大移民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38章 援軍147章 面聖第209章 冗濫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7章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