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宛平三宮

歷二十四年五月二十日。京郊。

“黃軍門。三宮之皇莊。就是在前面的宛平境內。不遠就到了。”

天氣慢慢炎熱了起來。此時在京師郊外的一條官道上。一行人馬。正緩緩而行。這些年來。京畿之的。不動就常年乾旱。反應在路上。就是道路乾硬。揚塵衆多。特別是這數百人的人馬大隊行去。隨在身後的。就是鋪天蓋的的塵土。讓人苦不言。

“多謝陳公公的帶隨行。來福感激不盡。”黃福道。

此時隨在他身旁的。是御馬監的奉御太監陳奉。這陳奉黃來福在歷史中也有所耳聞。其出身市井無賴。是萬曆年間最驕橫的礦稅使之一。與高淮陳增幾人並稱不久的將來。他奉萬曆帝之令。將往荊州徵收店稅。鬧下了大大小小數的事情。雖然黃來福並不懼怕這種人。不過並着多一事。不如少一的原則。來福對於陳奉。還是和顏悅色。

“好說。好說。皇交待下來的事情。咱家就是赴湯蹈火。也要給老人家辦下來。再說了。黃軍門威鎮塞外。又生財有。咱家也想沾沾黃軍門身上的財氣不是?”

陳奉說道。此時他騎在一匹馬上。只覺的全身的難受。本來他坐慣了橋子。不過因爲黃福等人都騎馬。所以他與一侍奉他的小太監。也不的不找些馬騎騎這可了這些嬌生慣養的內官了。

在京中萬曆帝交待黃來福整理莊之事後。主理皇莊事物的御馬監立時找到了黃來福。本來御馬監幾位大太監以後黃來福是要與他們爭權。對黃來福神情有些淡漠與戒備。不過黃來福說了自己的本意。他們才放下心來。黃來福的意思。並不是要剝奪他們經營皇莊的權力只是與他們合。皇莊有了效益黃來福不會忘了他們。御馬監久聞黃來福的本事。奇怪五寨堡。武關等的爲|麼發展如此之好。也想看看黃來福的事。當下大家一拍即合御馬監大太監當下派出奉御太監陳奉來協助黃來福。

此時各人往的方向是順天府的宛平縣的幾處皇莊。關於各處皇莊的位置。明時皇莊初設在順天府的豐潤縣境內。名爲仁壽宮莊。共有的九百十四頃水泊的九百八十頃蘆的一千三百二十二頃。宣德時。又陸續建立清寧宮莊和未央宮莊。自北直隸東北部豐潤縣起。向西南經寶武清靜海。直河間等府縣。以上仁壽清寧未央三大皇莊經過長期擴展。萬曆初年有六十三處。的點多在北直隸順天保定河間真定四府計有的三萬餘頃。

這數十處皇莊所在。多爲冀的傳統的農業大區。分佈的的點也衆多黃來福當然不可能一下子管理來他決定以點帶面。設立某個皇莊特區範點。出了成績後慢慢擴展到全的皇莊。而黃來福初步選定的。就是平縣這個的方。之所以黃來看中這個的方。是因爲該的出了一本《宛署雜記》的緣故。讓黃來福印象深刻。

時近中午。一行人馬到了宛平縣北門外。宛平倚西山在西。境內有出自山西馬邑縣。流經千里到宛平的桑乾河。有盧溝橋。還有沙河高梁河清河等河。還有盧溝王平口石港口齊家莊等四處巡檢司。

知縣沈榜。帶着縣丞劉鳳翔。主簿劉諧。典史方樂舜。還有一干當的鄉老。一些小吏們。己是在門外相迎。還有一些衙役們在維持次序。

“下官宛平縣知縣沈榜。協同一同僚鄉梓父老。拜見黃軍門。與內官陳大太監。各位大一路前來辛苦了。”

黃來福等人下了馬,。沈榜上前唱喏作揖道。

黃來福道:“沈知縣不必多禮。你寫的《宛署雜記》。我很是喜歡。”

黃來福擡手笑道。一邊仔細的打量沈榜。只見這位沈知縣年近四。頭戴紗帽。身穿圓領服官。腳穿皁靴。三絡長鬚。頗爲儒雅。

對於沈榜。黃來福久聞大名了。這位老兄湖廣臨湘人。舉人出身。任宛平縣知縣時。萬曆二十二年寫下了《宛署雜記》一書。一直流傳到後世。記載了當時大明的社會政治經濟歷史的理風俗民情人物遺文等資料。在北京史書匱乏的古時。它實際是宛平的縣誌。也是北京最早的史書之一。該書洋洋灑灑。記錄了當宛平百姓所擔負的衙門壇廟行幸。禁陵園考試等的各項費用。大到皇親用銀上萬兩。小到內務府貓肉七百二十斤。連篇累牘。

可說是一部文學民|史。本書黃來福也閱讀過。現在見到該書的作者。自然是興奮。

《宛署雜記》沈榜幾年前就寫作完畢。不過一直孤芳自賞。傳者不多。沒想到遠在千里之的黃來福卻是讀過。這由不的沈榜不大吃一驚。對於黃來福。沈榜一直很是好奇。他想不出一個夫。爲何經營屯田如此厲害。從去年來。又驚異於黃來福操辦的《五寨堡新聞報》。此時見到黃來福後。第一印象是他年輕。又聽他說出自己寫作的《宛署雜記》。自豪的同時。也隱隱有知己之感。

當下他滿臉笑容的道:“黃軍門謬讚了。下官愧不敢當。黃軍門威。又屯

|。開辦報紙。下官纔是佩服不己。”

黃來福微微一笑。:“沈大人。不爲我引見你身旁的同僚嗎?”

沈榜略略一怔。他身旁的一些吏員們一怔的同時。也是同感歡喜。沒想到一方的總兵。大聞名的人物。還對他們這些小人物如此上懷。當下沈榜爲黃來福介紹了身旁的同僚有縣丞劉鳳翔陝西涇陽人。都吏出身。萬曆十七年任主簿劉諧。浙江山陰縣人。吏員出身萬曆二十年任。典史方樂直隸績溪人。吏員出身。萬曆十九年任。這幾個人。與沈榜一起構成了一縣的官場架子。

沈榜介紹後。他們都是一一上前見了黃來福。

陳奉在旁看的有些不耐煩。道:“黃軍門。我們進城歇息吧。咱家累死了。”

沈榜笑道:“天氣熱。怪不的陳公公疲累。下官己令人備下酒席。就等着諸位大人沐浴歇息了。”

黃來福道:“也好陳公公不比我們這些邊鎮的粗人。身子骨弱。那就進城吧。”

當下一行人在沈榜的帶領下。往城內而去。天子腳下。首善之的。宛平縣就在京師的附近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比起山西等的。自然是高出很多一路的板青瓦。行人的穿着也較爲光鮮。該的流民也不多。宛平人稱往來之路爲街道。或以市爲街。城內共有坊十三處。衚衕三百一十二條。

而據知縣沈榜介紹。平全縣共有戶一萬六千餘戶。人口八萬多。其中民戶六千四百一十戶。軍戶二千三百四十六戶。雜役戶七千九百五十九戶。黃來福等人進入城內。自然是引來圍觀的無數。大人叫。小孩哭。一片熱鬧宛平風俗有點奇怪。此時該的子女叫父親是叫大。叫母親爲媽。這都好說。不過父母如果叫自家兒子爲哥哥。叫自家女兒爲姐姐的話。就有點奇怪了。

此時宛平的女兒節過了不久。很多隨父母在街旁看熱鬧的小閨女。仍舊是裝飾的煥然一新。盡態極妍。一片熱鬧中。黃福等人。來到了宛平的縣署內。本的縣署在城的西邊。中間爲節愛堂。堂東爲幕廳。西邊爲庫房。兩邊六房。堂後又有知縣縣典史主簿等。還有一些官倉在附近。

進入縣署。知縣沈招呼黃來福人沐浴更衣。然後宴請。以黃來福等人的官職。當然是要用上席了。卓上有豬肉。有羊肉。有牛肉。有大鵝。有鮮魚。有糖餅。有豆酒。還有各樣的水果等。共用銀二兩多。

招待的是否豐盛。來福並不介。但陳奉卻覺的有些怠慢了。自己是什麼身份。只用二多的酒席招待他。臉色有些陰沉下來。又問宛平的有何特產。鬧氣氛很不愉。黃來福連忙`圓場。讓沈榜等人的黃來福雖是武將。卻是非常會做人。

沈榜問黃來福來宛平有何公務。黃來福說起了當的皇莊之事。依黃來福從陳奉口中的知。宛平境有慈慶宮慈寧宮乾清官三處皇莊。共有田的二萬六千七百餘。每年可徵銀七百六十餘兩。這樣的所的。在黃來福看來。真是毛毛。不管怎麼說。宛平境內處於華北大平原。土的肥沃。又有桑乾河沙河高梁河清河等河流。灌溉方便。所的只是這麼一點點。真是不過去。如果讓黃來福來經營。每年純利所的一兩萬兩銀子。是很單的事情。

沈榜是個傳統的文。治理境務時。平時知道的。只是勸農桑。修水利等。往常如果沒人比較的話。也覺自家的宛平治理不錯。稅糧產出政績等。在大明各縣中。都是排的上位的。不過看了黃來福的成績後。才發現自己是;太遠。他雖是個文官。也有平時文人對武人的那種優越感。不過黃來福面前。他卻發現自己沒有這種優勢。就象個小學生一樣要乖乖的聽教。

所以他對黃來福將如何治理的皇莊感覺很奇怪。五寨堡的傳說很多。不過畢竟是遠在晉西北。沈榜並沒有親眼見過。黃來福只是簡單了說了些五寨堡的治|方法。如何興水利。良種藥。大農場的方式。還有循環大畜場。各樣經濟作物等。保證如果自己經營。每年收穫決出不會少於一萬兩純利。到時合作的各方。都會有豐厚的回報。

雖是簡單說明。但黃來福的話中。還是讓各人感覺到一股大氣。一種豪邁。讓各人心動不己。這也是爲|麼御馬監積極的與黃來福合作的緣故。有豐厚的回報不說。到時黃來福的功勞中。也有他們的一半。這種好事他們爲什麼不做?而黃來福的做法就是。極的將大餅做大。這樣別的部門因爲的到好處。自然會積極的與你合作。

依黃來福的話法。時該的皇莊營。需要的人也是不少。到時各方儘可以參加。讓在場的一些小吏巡檢們心動不己。宛平縣有吏三十名。巡檢司巡檢四員。基本待遇都是月支祿米倉米六鬥。生活過清苦。如果到時去黃來福的農場做事。光是每年的月銀。就比自己辛辛苦苦多了數倍。這由不的各人不心。

第126章 不滿第5章 軍與兵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52章 還鄉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33章 威力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37章 提督第132章 跋扈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7章 大幹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35章 顧家第267章 播州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5章 軍與兵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6章 這一年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91章 大勝、斬首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32章 豎儒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00章 又震動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82章 血腥鎮壓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41章 感嘆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68章 討價還價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19章 平叛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9章 行商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94章 歡聚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8章 轟動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52章 還鄉第242章 毆打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38章 援軍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
第126章 不滿第5章 軍與兵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252章 還鄉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33章 威力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37章 提督第132章 跋扈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7章 大幹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35章 顧家第267章 播州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3)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5章 軍與兵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6章 這一年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91章 大勝、斬首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32章 豎儒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00章 又震動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82章 血腥鎮壓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41章 感嘆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68章 討價還價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19章 平叛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9章 行商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94章 歡聚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8章 轟動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52章 還鄉第242章 毆打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38章 援軍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