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商路

?那部落族長一怔,道:“啥,你說啥?……你這明國大官,怎麼能如此無禮?”?

黃來福冷冷地看着他道:“你這夷人若敢再此喧嚷,就給我打將出去!”?

楊巡撫在旁低聲道:“黃軍門,這樣做是不是有些不妥?我天朝以禮待人,這樣傳出去,會不會讓塞外夷人笑話不安?”?

黃來福淡淡道:“楊公,我們山西鎮能與虜人開市,己經是給他們天大的厚恩了。若還想做非分之念,那是枉然。”?

他道:“楊公,要知道,這撫賞的銀子可是從市所的商稅中出,如每個夷人都要撫賞,我們哪來的那麼多銀子賞出?”?

楊巡撫想想也有道理,他咳嗽了一聲,說道:“那就依黃軍門所說的辦吧!”?

只有那太僕寺少卿在旁冷眼相看,聽到黃來福的話,心想:“果是一個粗漢,連區區撫賞之銀也不肯出,真是丟盡了我大明的臉面。”?

那部落族長還想說什麼,黃來福一揮手,謝慶奎帶着一羣如狼似虎的軍士,將他們驅趕走了。這人也將被市所列爲不受歡迎人士,以後不得入關貿易。?

此時周旁己是擠滿了看熱鬧的漢蒙商民,這時他們才知道原來是總兵大人及巡撫大人來了。對於這一切,漢人商民只是看熱鬧。?

蒙人商民雖說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倒沒人敢說些什麼。原先一些蒙人商賈在交易完成後,也提過撫賞之事,不過被官市明將一口拒絕了,言道總兵大人有令,以後蒙人交易,沒有撫賞。反正現在互市自由。又獲利豐富,沒有撫賞就沒有撫賞吧。特別是今天地事後,他們更是斷了想要撫賞的念頭。?

起了一些小風波後,黃來福等人又繼續察看了市所內的一些地方。雖是開市不久,這裡己經頗具氣象,不說各種民貨,就是馬匹,今日一天便交易官馬五百餘匹,每匹馬的平均價格爲白銀7.07兩,太僕寺只要將其中質量稍次的馬二百餘匹轉賣給商民。轉手之間,便可賺取豐厚的差價。?

看得黃來福暗暗嫉妒。這馬匹地交易。真是一大財源啊。可惜歸了太僕寺。而那太僕寺少卿看市所內繁盛熱鬧。想必一年下來可以徵得不少商稅。又不需要撫賞。這樣歸於黃來福腰包地銀子更多。那太僕寺少卿驚訝之餘。也是心下嫉妒。眼睛不停地轉動。?

此後。黃來福等人在水泉營堡待了幾日。在這裡。每天看到地都是來往地商民不絕。山西鎮開市地消息傳出。又是自由貿易。不設時間限制。一時之間。不說俺答部諸部商民爭先恐後地前來貿易。就是草原其餘部落。還有大明內地地商民們。聽聞消息。也是紛紛趕來。?

而黃來福關注地羊毛貿易。也是在穩定進行。開市後。每天從水泉營堡出關入關漢蒙商民增多。從塞外收購上來地羊毛車馬。每天絡繹不絕地通過關口。也爲黃來福帶來了大批地關稅。?

由於五寨堡對於羊毛地需求。在往年時。一過了夏天。便有許多漢人商賈來到草原中。將一車車地羊毛運回五寨堡。不過這種貿易還是有些偷偷摸摸。山西鎮開市後。雙方可以公然貿易。沒有了限制。經營塞外地漢人羊毛商賈更是急速增多。?

在塞外草原。蒙人給自己地羊羣剪羊毛。一般是從初夏就開始。到了這個時節。草原上便出現了大規模地剪毛場景。各個部落支起大大地帳篷。一羣羣綿羊從草原各地往這裡聚集。一批批被趕進石砌地圈欄裡。剪毛手從羊圈裡拖出一隻羊進剪毛房放倒。兩腿夾住羊頭。從頭部開始往下剪。羊毛很快被剪了下來。?

除了從手剪外。許多蒙人部落。還用一種特別地搔子搔毛。這種搔子是用數根一尺多長地粗鐵絲製成。鐵絲地前部彎着近寸半地鉤。鉤地前部是鋒利地尖。蒙人牧民將羊臥倒捆綁好四肢。從羊地小腿開始搔。很快。搔子上積滿了厚厚地羊毛。然後一把一把地捋進包內。有時會不小心搔破羊地皮膚。鮮血頓時溢出。牧民便隨手抹上些土。?

往年時,各蒙人部落剪下的羊毛都是堆在那腐爛,不過從今年八月下,便不斷有漢人商賈出塞收購羊毛,進入十月來山西鎮開市後,羊毛的收購,更是大規模起來。不說許多漢人商賈來到各部落中,就是許多蒙人中,也出現了許多的羊毛販子,每個部落每個部落地收購羊毛。?

往年不值錢的東西變成白花花地銀子,俺答部各個部落,從族長到普通牧民,人人都是興高采烈。拿到銀子後,他們便來山西鎮市所採購自己需要的東西,一下子,這種經濟便流通起來。?

當然了,那些漢蒙羊毛商賈來收購羊毛時,是按羊毛的等級算錢地,按不同等級打包,然後彙集到某地,最後運往關內,形成了一個密集的收購網點及運輸網點。?

歸化城作爲俺答部幾十萬蒙古人心中地聖地,自然是最好的羊毛集中之地。從八月黃來福與三娘子達成合作協議以來。就有大批地晉商,向黃來福領取了關照及執照,爭先恐後來到歸化城開店設鋪。九月山西鎮開市以來,涌入歸化城的晉商就更多,大部分是經營貨棧、駝運、糧食買賣與牲畜皮毛有關地商事。?

一時之間,歸化城內商號林立,城內的大南街、大北街、大東街、大西街、大召前、小召前、北門、南茶坊等地,己經初步形成了商業街區,各樣的地“幌子”、“招子”、“牌子”隨風擺盪。?

這讓城內的三娘子等人興奮無比。這麼多漢商前來,她們光是收稅,就財源滾滾了。由於周邊部落的羊毛收購後,大多彙集到歸化城。歸化城的南門,己經形成了“羊橋駝市”,這邊興建了諸多的貨棧。很多羊毛彙集到這兒,經過一些簡單的加工,然後運到五寨堡,這又相應地出現了好幾只地馱隊。?

進入十月後,塞外的天氣就一天比一天冷,馱道兩邊的草,也變得枯黃起來。?

駝鈴聲響,一行駝隊往這邊而來。駝隊不大,只有數十峰,每駝上都是載着龐大的皮包。不用說,裡面裝的都是羊毛了。領頭是三個中年人,餘者,是一些漢蒙夥計。這三個中年人,似乎都是習慣長年行走在外的人,每人都穿着舊的髮油光的老羊皮外襖,皮風帽下,都是飽經風霜的臉。?

看着前面漫漫的長路,一個夥計嘆了口氣。一天下來,全身都似乎要散架似地,而幾個東家還不知疲倦似的。他忍不住對一人道:“史東家,走了一天了,是不是到前面草坡上歇息一下?我們賤命不要緊,不過東家你們可不要累壞了身子骨!”?

那個叫史東家的中年人身材高大,手長腳長,一張古銅色的臉,是三個領頭中最年長的。聞言他道:“不急,到前面的鎮虜堡再休息。這樣,我們可以多行一些路子,早日到五寨堡。”?

見衆人的神情。他嘆了口氣道:“貨主催得急啊,我們吉盛堂初辦。本來就本小利微,如果又不能準時交貨。到時沒有貨主上門託貨,就不要想有生意了。”?

另一人道:“史大哥說得是。眼下從歸化城到五寨堡,駝隊己有數家,個個都是財勢雄厚,雙興德有駝700峰,元德魁有五百峰,天聚德有四百峰,連天興恆都有三百峰,我們吉盛堂不到一百峰,如果貨主託下來的貨都不時準時到達,到時只能等着關門的是,眼下互市剛開始,只要挺過這一關,以後我們吉盛堂,只會越辦越紅火!”?

這三個中年人,分別是太谷縣地王相卿,還有祁縣的史大學、張傑。三人中,以史大學年最長。因爲黃來福與三娘子合作,各商賈大量收購羊毛,從塞外將羊毛運回五寨堡,需要大量的駝隊運輸。看到這個商機,從歸化城到五寨堡之間,只兩個月之內,己經出現了數幾家的駝隊,史大學、王相卿、張傑三人看到這一切,也是動心,三人便出資,建了這個吉盛堂駝隊。不過他們本不大,至今爲止,不過有駝數十峰。?

不過託互市的福,出塞收購羊毛的商賈衆多,他們雖然資本少,但他們駝隊的生意還是不錯的。他們也自己知道駝隊本小量微,不能與別的駝隊竟爭,只能以勤快來彌補,就是史大學、王相卿、張傑三人身爲東家,也是每次運貨必隨行。?

而且史大學這個人也有頭腦,就算每次易貨量不大,也儘量買賣公道,服務周到,所以很得貨主歡心。很多羊毛商人都將貨託給他們來運。在史大學的盤算中,以後他地店員夥計,將常住歸化城,等他們學會蒙語以後,就組成若干小隊到草原各部落去售貨。夏天賣了貨,可換成羊馬。冬天賣了貨,可換成皮張。如此下去,想必吉盛堂越發展越來越大。對於史大學的計劃,王相卿、張傑二人也是非常支持。?

此時衆人相互打氣後,史大學道:“諸位,我們加把緊,再行一個時辰,就可以到鎮虜堡了,那時我們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王相卿、張傑二人也是道:“走走走,加把勁,大家都加把勁!”?

駝鈴聲響,駝隊又往前而去。?

史大學仍是走在最前,雖是疲倦無比,仍是眼神堅定。?

他當然不知道,“吉盛堂”後來改名,就是鼎鼎大名的“大盛魁”。?

在原來地歷史中,大盛魁商號極盛時有員工六七千人,商隊駱駝近二萬頭,幾乎壟斷了蒙古牧區市場,蒙古的王公貴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地債務人。該商號三年分紅一次,盛時每股分紅可達一萬餘銀兩。?

極盛時,它在京、津、滬、杭、晉、陝、冀、魯、豫、湘、鄂、浙、廣、贛、閩等省市設立了分支、分號和坐莊人員,素有“集二十二省之奇貨”之稱。它還開闢了馱道茶路,活動地區包括喀爾喀四大部、科布多、烏里雅蘇臺、庫倫、恰克圖、內蒙各盟旗、庫車、伊犁和俄國莫斯科等地,除此,還與法、德、英等國際商人有業務來往。其資本十分雄厚,號稱可用五十兩重的銀元寶,鋪一條從庫倫到北京地道路。?

原來歷史中,大盛魁興於清中期,不過由於黃來福的到來,歷史發生了變化,大盛魁地前身吉盛堂提前出現,而且它將比原來的歷史更輝煌。它不但將插足整個亞洲地區,甚至把觸角伸向歐洲市場,他們中的店員可以用蒙古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俄語、拉丁語同各色人種對答如流。?

當然了,現在的史大學等人,當然不明白自己的“吉盛堂”以後會取得如此成就,他們終於在交貨日期將羊毛運送到五寨堡後,各人就鬆了口氣,又忙於自己的事情去了。?

而一包包的羊毛在被貨主接收後,先被送進了五寨堡洗毛廠,伴隨着一股濃重的羊騷味,原毛被處理油脂,再被送進五寨堡毛條廠製成毛條,接着,毛條又被送進紡紗坊。然後無數的女工又將他們織成各種呢絨面料產品。當然了,有些羊毛不能織衣,只做一些地毯毛毯之類的。?

各樣羊毛衣衫,羊毛產品成形後,最後,包裝坊間貼上“五寨堡”的牌子,就可以發貨了。在五寨堡毛紡廠的隔壁,是一排排門市門店,各地雲集的採購商在這裡挑選驗貨。不久,這些商品便會運往各地,成爲五寨堡商品暢銷大軍中的一員。?

經過幾年的發展,五寨堡毛紡廠己經形成了購、運、銷等一條龍的連鎖服務,在五寨堡周邊軍堡州縣,甚至很遠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原料及產品網點。大明各地的官員富商,也以使用五寨堡毛紡廠出產的各樣產品爲榮,也這爲黃來福帶來了滾滾的財源。?

而山西鎮與塞外俺答部的羊毛互貿,也使兩方的聯繫更緊密,雙方可說都是互利互惠,形成雙贏。從萬曆二十二年八月下開始,從歸化城到五寨堡,每天的駝鈴聲日夜不絕,盛況空前。?

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84章 蒼涼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18章 劉二妞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84章 蒼涼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61章 成親(2)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3章 期望第21章 商議第21章 商議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5章 軍與兵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07章 糧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243章 對馬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63章 勾結第71章 毛紡第257章 新戰陣第72章 神池、馬賊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32章 豎儒第33章 離別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51章 軍歌(1)第263章 勾結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231章 蔚山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5章 火熱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34章 慘烈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38章 援軍第33章 離別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2章 家人溫馨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28章 入朝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3章 期望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48章 商賈雲集第87章 大鐵廠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3章 期望
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84章 蒼涼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18章 劉二妞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84章 蒼涼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61章 成親(2)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3章 期望第21章 商議第21章 商議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5章 軍與兵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107章 糧盡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243章 對馬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263章 勾結第71章 毛紡第257章 新戰陣第72章 神池、馬賊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70章 軍容、青磚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32章 豎儒第33章 離別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51章 軍歌(1)第263章 勾結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231章 蔚山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5章 火熱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34章 慘烈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38章 援軍第33章 離別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2章 家人溫馨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28章 入朝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3章 期望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48章 商賈雲集第87章 大鐵廠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3章 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