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

前幾天下了雪,讓總兵府院中有點滑溼,不過楊管家己經吩咐下人將院中打掃整潔,將積雪鏟淨,還在青石板上灑些細砂,讓府內外煥然一新。

在這種寒冬的時節,前呼後擁的黃來福,領着一些家丁們回到了五寨堡總兵府邸,衆人相見,自然歡喜。進入廳後,妻妾子女蜂擁上來拜見他,黃來福首先摟過顧雲娘,笑道:“娘子不用多禮,來,讓爲夫親一下!”

在顧雲娘又喜又嗔的同時,黃來福也對劉玉梅,眉月、柳環,還有渠秀荷道:“來,二老婆,三老婆,四老婆,五老婆,你們都過來讓我親一下,呵呵!”

在衆女嬌羞的嗔怪聲中,黃來福哈哈大笑,心中很是放鬆,有種天倫之樂的感覺。而衆女也是羞赧中心中甜蜜。或許有些大明男子對黃來福這種沒有尊卑體統的做法不以爲然,不過私下裡,很多五寨堡或是別地軍堡州縣的女子,都對顧雲娘等人很是羨慕,如黃來福這樣的丈夫知情識趣,懂得疼人,這樣的生活,過得纔有趣味。其實黃府中是非常渴望黃來福回來的,每次他回來,總能讓人輕鬆愉快,給家中帶來許多歡聲笑語,孩子們也是非常喜歡黃來福,不象許多規矩多的人家中,一板一眼的,死氣沉沉。

顧雲娘嬌嗔過後,又吩咐下人給黃來福準備熱水,讓他沐浴更衣,收拾完後,黃來福舒服地坐回廳內,見大廳放着一些鮮花,又環視四周,他不由有些好奇,說道:“娘子,這些花是怎麼來的?大冬天的還有這種鮮花。”

顧雲娘笑道:“相公不知,這是郊外的溫室紙屋中培育出來的,也是辛苦了韓局長他們了,相公喜歡嗎?”

黃來福拍拍頭道:“原來如此,爲夫當然喜歡了,還是娘子有心!”

顧雲娘聽了這話,不由眉歡眼笑,有丈夫這種誇獎,頓時所有的疲勞都消失了,她問黃來福道:“相公,你這次回來,可要辦什麼事!”

黃來福笑道:“看看你們是一點!”他伸出手,握住顧雲孃的小手道:“別的還有些事情要辦!”

其實黃來福這次回來,是要搞一個奇技局,有感於自己支出的越發龐大,需要開闢的財路越來越多。眼下能賺錢的事物黃來福都做了,話說無工不富,所以黃來福將念頭動到科技身上,很多發明是很賺錢的,所以黃來福希望能發動民間,搞出一些賺錢的事物。

不過他日理萬機,就算自己有許多相關的科技資料,但又哪有那麼多時間來搞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當年搞一個水泥,就花了黃來福那麼多時間與精力,眼下他己是總兵了,更不可能投出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些東西身上。再者他也不想過多幹涉大明民間的科學發明,也想順其自然下,看看大明的科學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所以這個鼓勵民間發明的奇技局,就應運而生了。

所以他就握着顧雲孃的小手解釋了一番。見黃來福如此親熱,又有劉玉梅,渠秀荷諸女在一旁看着,顧雲娘有些嬌羞,再說她還是府邸的女主人呢。不過還是讓自己的手讓黃來福握着。其實說真的,顧雲娘她就喜歡黃來福這樣,成親幾年來,顧雲娘對黃來福是越來越迷戀。

她越與黃來福接觸,越覺得黃來福神秘,似乎他無所不知似的。顧雲娘有些也有些奇怪,以前黃來福不是這樣的,那時的他,可是粗陋無文,非常讓顧雲娘討厭的,沒想到黃來福雲遊歸來後,卻變化如此之大。二人成親後,不但黃來福越來越有出息,而且對妻子溫柔有加,很多時候他那種無意的,但又充滿體貼愛意的溫存動作,總讓她心裡甜甜的,很有種幸福的感覺,她也很享受這種感覺。

黃來福正與各人說着話,忽然一個家丁急急進來,對黃來福說了幾句,黃來福大喜,一下子站起身來,道:“阿智他回來了?”

能讓黃來福這樣變色可不容易,立時衆人都看了過來。顧雲娘道:“相公,阿智是誰?”

黃來福笑道:“娘子,等會你就知道了!”

很快,一人被領了進來,見了黃來福,他的眼一紅,重重地撲倒在地,跪下向黃來福叩頭,熱淚涌了出來,哭道:“少爺……!”

黃來福歡喜地扶起他,看了又看,道:“阿智,你一去幾年,你終於回來了!”

眼前這男子約莫二十四五歲,神情堅毅,滿臉的風霜,臉上被寒風拉出一道道口子,穿着皮袍,滿是風雪塵土,一看就是飽經滄桑的樣子。黃來福端詳着他,感慨地道:“這幾年你辛苦了,跑了不少地方吧?”

顧雲娘疑惑地道:“相公,這位是?”

黃來福笑道:“娘子,我來給介紹,這位是阿智,以前是我的家丁,幾年時,我派他去福建廣東兩地,尋找高產農作物,一去沒有音信,沒想現在纔回來!”

阿智向顧雲娘跪下叩頭,道:“阿智給夫人叩頭。”

顧雲娘受了他一禮,笑道:“起來吧,這幾年,你真的辛苦了!”

阿智站了起來,還忍不住的激動之意,他打量黃來福,見少爺變了很多,威嚴日增。在外幾年,阿智也聽多了黃來福的傳聞,當時他出去時,黃來福還是舍人,沒想到現在卻是總兵,重權在握了,由不得讓他感慨,少爺的變化太大了。

黃來福讓阿智坐在自己身旁,問了一些這幾年他的事情,阿智也談了這些年自己在外的經歷見聞,當年他從五寨堡出了山西后,就前往廣東與福建省,一直收集各樣的農作物,他記住了黃來福要求他收集的各樣農作物,一直等到收集齊後,他纔回來,計帶回來了花生,土豆,玉米,紅薯,菸草等各樣農作物種子。

而且他還詳談起自己在浙江時遇到一位姓徐的秀才,似乎對農事很精通,也要整一些與自己相同的事物,研究土豆,紅薯等物。談起這位徐姓秀才,阿智話語中,充滿了佩服。而他的豐富經歷,也讓在場各地聽得津津有味。

黃來福疑惑道:“一位徐姓的秀才?”

他的靈光一動,心想:“難道這人便是明末大農業家徐光啓?”

談了一會兒,阿智讓人拿出自己行李,將裡面的一些種子給黃來福看,他笑道:“小的曾與徐先生談過,他言談之間,對五寨堡與少爺的成就很是佩服!小的收集的一些種子,還有徐先生的功勞呢。”說到這裡,他話語中頗有自豪的感覺,自家少爺聞名江南,作爲手下,他自然是高興。

黃來福呵呵一笑,能得到明末農業家徐光啓的肯定,他也頗有自豪感,不過半刻,阿智有些遲疑地道:“不過徐先生也說了,少爺吩咐收集的這些種子,在北方之地,可能成活困難!”

根據阿智轉述徐先生的話,番薯等從番地引入中國後,在南方種植效果還不錯,很多閩廣人都賴以救飢,徐先生也認爲番薯等物是一些很好的救荒作物,有意引入北方。

不過在這裡,他遇到很大的困難,當時他藏種時,從福建莆田將薯蔓插植在木桶中,春暖後連木桶運到長江邊栽種。反覆數次,在冬季藏種上一再失敗。將番薯從嶺南引種來長江流域都這麼難,更不要說引種到更北邊。引種都失敗,更不要說種植成活,給百姓們賴以救飢了。

聽到這裡,黃來福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以前他只認爲紅薯等物是高產作物,可以活民無數,卻忽識這個時代,紅薯等物品種還不完善,不能適應北地要求,遠遠不能與後世的良種相比。要知道,紅薯本身爲喜溫作物,在整個生長期需要較高溫度,對低溫霜凍極爲敏感。後世的紅薯是經過精心培育的品種,所以可以在北方成活。

眼下的紅薯種子還沒有培育出相應的種子,在北方種植時成活量不高,產量不一定高過小麥與稻穀等,畢竟後者是經過千年的培育,有了非常適應地理氣候的種子。黃來福記得明末山西有次民亂,就是官員強迫種番薯的結果。

還有阿智帶回來了土豆、花生、菸草等種子,同樣是如此問題。在北地,沒有良好的品種,想要推廣的話,可不容易,黃來福記得在西方時,十五世初土豆就傳入,不過人們卻長期將它當作觀賞植物,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還讓皇后把馬鈴薯花(土豆)插在頭上作裝飾,就算鬧饑荒時,也沒人當他作食物。

一直到了十八世紀,土豆才成爲當時民衆的食物之一。這己是三百年後的事了。這其中主要問題,一是人們對新事物的疑惑,二是當時土豆品種不好,產量不高,達不到需求,所以推廣不開。大明的情況也是如此,想要讓老百姓相信這是好東西,就要體現出好東西的優勢,黃來福決定二者都先培育,將來培育出適應優良的品種,就可以活民無數了。

花生也是這種情況,花生自明代中期傳入中國。嘉靖《常熟縣誌》的物產中已列有花生,不過此時出油率卻不高,不如胡麻等油料作物。至於菸草,或許命運會好些,黃來福記得自萬曆年間菸葉傳入中國後,先是在福建、廣東等地種植,後來快速傳遍南北,如嘉興地區遍處栽種,雖二尺童子,莫不食煙。崇禎皇帝曾下令嚴禁種煙,違者處以死刑,仍不能阻斷煙草種植的擴展,因爲種煙可獲厚利,一畝之收,可以敵田十畝。對農民是個強大誘惑。

黃來福當然知道這菸葉是個好東西,如廣爲種開,就是財源滾滾。他在內心沉思,不管如何,將來大明南北肯定是要大規模種紅薯土豆菸葉的。不過現在先引種培育,有了適應的良種後,再大規模種吧。而阿智勇雙全回來後,黃來福內心也是越發安定,將來有了優良的高產作物,大明的將來,就有了保證。

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3章 期望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28章 入朝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46章 談判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30章 軍糧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69章 海龍147章 面聖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93章 軍議、回家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5章 火熱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00章 又震動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30章 軍糧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34章 慘烈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66章 上任第113章 發糧餉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13章 發糧餉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7章 變化第112章 老營堡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19章 平叛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3章 期望第186章 商路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72章 神池、馬賊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3章 威力第61章 成親(1)第68章 討價還價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84章 蒼涼第108章 決戰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83章 破家第5章 軍與兵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6章 這一年第61章 成親(2)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89章 激戰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35章 顧家第257章 新戰陣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25章 朝會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30章 軍糧
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3章 期望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28章 入朝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46章 談判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30章 軍糧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69章 海龍147章 面聖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93章 軍議、回家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5章 火熱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00章 又震動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30章 軍糧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34章 慘烈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66章 上任第113章 發糧餉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113章 發糧餉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7章 變化第112章 老營堡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19章 平叛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3章 期望第186章 商路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72章 神池、馬賊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3章 威力第61章 成親(1)第68章 討價還價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84章 蒼涼第108章 決戰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83章 破家第5章 軍與兵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6章 這一年第61章 成親(2)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89章 激戰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35章 顧家第257章 新戰陣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25章 朝會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30章 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