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

黃來福換了一身便服,來到朱正色的營帳中,就算黃來福是副總兵,也需要經過種種複雜的盤查,最後纔到朱正色的帳內,而且江大忠等親隨家丁,還要留在帳外。

果然高級文官待遇就是不一樣,在朱正色的營帳內,還佈置有一個書房,古香古色的,地面上鋪着厚厚的地毯,氣氛就是不一樣。

帳內沒有別的人,只有朱正色含笑地坐在一張書桌旁看着黃來福,他也換了一身的便服,三絡長鬚,很有儒雅文人的味道。

在此時的大明中期,就是一鎮總兵,見了巡撫,總督之類的文官,也要跪下磕頭,更不要說黃來福只是一個副總兵了。黃來福沒有遲疑,他跪下向朱正色磕頭道:“末將黃來福,見過巡撫朱大人。”

朱正色等黃來福結結實實地磕了幾個頭,才伸出手道:“此時並末談軍務,黃將軍何必多禮,請起吧。”

黃來福心中大罵:“沒有談軍務……不用多禮,那你還看着我磕頭?我操!”

面上,黃來福卻是滿面笑容地起來,道:“巡撫大人寬厚,只是末將卻是不可失禮。”

在朱正色讚許地點頭時,黃來福話風一轉,道:“未知朱大人招末將來,所爲何事?”

朱正色撫須笑道:“也沒什麼事,只是招黃將軍前來聊聊。他指着旁邊的椅子道:“來,坐坐坐,在老夫這,黃將軍千萬不要拘束。”

黃來福謝過坐下後,朱正色道:“老夫也看過黃將軍帶的兵馬,果是虎狼之師。有黃將軍這樣的兵馬,真乃是朝廷之福啊。”

黃來福道:“大人過獎了,勤於任事,苦練兵馬。這乃是末將的本份。”

朱正色點了點頭。話風一轉。道:“未知黃將軍對眼下這場戰事如何看法?”

黃來福道:“朝廷大軍雲集。用不了多長時間。寧夏賊總會平定。最重要地是平亂後地家園重建問題。”

朱正色覺得黃來福說話很新鮮。他指着黃來福笑道:“說得好。黃將軍是說到老夫心裡去了。”

他嘆道:“縱觀此次寧夏邊軍之亂。歸其原因。還是寧夏鎮缺糧少餉之故。如果邊軍糧餉充足。想必不會有此次之亂。只是寧夏地方殘破。朝廷又用度緊張。撥糧撥餉。也是有心無力啊。老夫身爲寧夏巡撫。將來要接這個亂攤子。也是頭疼。”

說着他拍了拍自己地頭。黃來福也是沉吟起來。身爲後來人。他當然知道大明以後地財政情況。約從明中期起來。大明財政總收入一年約有三千多萬兩銀子。看起來不少。這過這其中由中央支配地。只有幾百萬兩銀子。餘者都由地方政府和各軍鎮分配了。

特別是各邊鎮。更是吃錢大戶。北方多個邊鎮。到了萬曆年時。平時沒有戰事。一年地糧餉等各種支出都要八百多萬兩銀子。其中三百多萬兩由中央支出。另外幾百萬兩由當地各省和軍屯解決。

比如說寧夏鎮,共有馬步官軍七萬餘人。一年的糧餉是六萬餘兩,不過這裡的糧餉指的是京運年例銀。一鎮官兵,如果只有這麼幾萬兩銀子是決對不夠用的。餘者還有折色銀十萬八千餘兩,民運草一百八十三萬餘束,屯糧料十四萬八千餘石,這些都是由寧夏鎮附近各州縣負責運送供給。

還有黃來福所在的山西鎮,一年主兵,客兵銀需要20萬兩銀子,這指地也是京運年例銀。此外還有屯糧二萬八千餘石。折色銀一千餘兩。草九萬五千餘束,民運本色米豆二萬一千餘石。折色銀三十二萬二千餘兩等。這些都是靠山西省當地,或是從其它遙遠的省份多個州縣押解過來地民運糧餉。

大明邊鎮的供糧系統非常複雜,可說是盤根錯節,一個府縣,可能輸送食糧及銀兩於十幾個不同的軍堡衛所。一個衛所,也可能接受十幾個府縣送來的糧食和銀兩。不過百年來下,倒形成一個穩定的供應糧餉的系統。

如果風調雨順時,加上邊鎮自己可以有一些軍屯,這個邊鎮糧餉供應系統不會有什麼問題。不過隨着天災及土地兼併,還有種種原因,北方各省及邊鎮財政越來越靠中央供給,最後造成大明中央財政入不敷出,最後破產。

黃來福是知道歷史地,以後的戶部撥款,只會越來越困難,只有北邊各省經濟恢復,或是邊鎮屯糧能自己解決,才能走出這個死循環。

而且黃來福知道,寧夏鎮的地理環境還是不錯的,靠近黃河,擁有多個平原湖泊,灌溉方便。就黃來福知道的寧夏鎮城周邊,後世叫銀川市地地方,就擁有耕地面積一百多萬畝。還有黃河南岸的靈州城,後世稱靈武市,也擁有耕地面積四十多萬畝。

這些地方都是寧夏引黃灌區的精華地帶,從漢武帝時期,各代就開始經營,擁有非常完善和發達的灌溉系統。只要能好好地利用起來,養活整個寧夏鎮的軍民完全不是問題,根本不需要朝廷撥出那麼一點的銀子。

想到這裡,黃來福道:“朱大人,寧夏亂起,地方殘破,不過這也是個機會,將來重建後,很多東西可以重新洗牌,或許可以解決寧夏鎮缺糧少餉的問題也說不定。”

朱正色道:“黃將軍和老夫想的一樣,久聞黃將軍在山西鎮屯田得力,很有自己的心得。未知在寧夏鎮屯糧,黃將軍有什麼好地辦法?”

黃來福沉吟道:“末將曾有觀往日邸報,言寧夏鎮極盛時,一年可屯糧一十萬七千七百三十石,屯草二十三萬五千二百束。此外便是各省的民運稅糧,還有每年的京運年例銀。”

黃來福微微一笑:“寧夏鎮全鎮,土地衆多,灌溉引水方便,極盛時才屯糧區區一十七萬石,就是我山西鎮五寨堡一堡之地。一年屯糧也幾倍於此。”

朱正色輕輕地咳嗽一聲,不過沒有說話。

黃來福道:“此後寧夏鎮屯糧更是每況愈下,當然,這裡面也是原因衆多。往年極盛時,是因爲邊備振舉,夷虜不敢侵犯,故人得以肆力農畝。收成頗多。又遇開中引鹽,易於上納糧草。官商兩便。以後邊備漸弛,夷虜不時侵犯,以致屯種失業田土拋荒,糧額虧欠。加以民運稅糧,有司追徵不力,年積欠數多。邊糧越發缺乏。”

朱正色聽得很仔細,他看着黃來福的臉,眼中現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黃來福道:“當然,民運稅糧不力,我們也不能怪老百姓不是。眼下年景不好,小民們也活得艱難啊。指望朝廷撥款也是艱難。最重要的是,軍屯要跟上去,纔是解決軍隊糧餉的最根本問題。”

朱正色點了點頭。

黃來福道:“我想大明各邊鎮發展到現在,都和末將所在的山西鎮相同。或是連年乾旱,以致於大批的軍田拋荒。或是軍戶良田爲各個軍官所佔。或是軍戶良田爲民戶所佔。或是軍戶良田爲地方豪強所佔。軍田不重新回到軍戶們地手中,屯糧就是無望。”

朱正色皺眉無語。

黃來福微笑道:“當然了,那些被民戶及地方豪強所佔地軍田,想討回來的話。可說是非常地艱難。不過此次寧夏邊軍作亂,將來平亂後,作爲亂賊,大多數軍官們的田地會被充公,還有那個賊首拜,聽說他的家族中,就佔有寧夏邊軍十幾萬畝的良田土地。將來這些土地,可以重新分配給軍士們,讓他們屯糧納糧。當然了。這遠遠不夠。末將從寧夏鎮一路而來,發現各地荒地衆多。只要開墾起來,有水灌溉,這些荒地都可以成爲良田,沿黃河一線,至少可以增加百萬畝地良田地土。”

黃來福滔滔不絕地說了這麼多,朱正色終於道:“黃將軍所言甚是,開墾荒地,這是老夫早就想做的是,只是近年雨水稀少,水源越來越匱乏,大量地良田無水可引……”

說到這裡,他想來了,他道:“聽邸報上而言,黃將軍在山西鎮,是靠打地下灌井是吧?”

黃來福道:“不錯,近年來雖雨量減少,地表無水,但地底下,水源還是非常豐富的,特別是這寧夏鎮一帶,末將敢肯定這裡地下水非常富有。只要打出相應的灌井,足以灌溉衆多的田地。”

他想了想道:“如朱大人需要的話,末將回山西鎮後,可以遣派一些打製灌井的熟練工匠前來,協助朱大人打井。”

朱正色微笑道:“那敢情好。”

他嘆了口氣道:“打製灌井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如何將黃河之水引用上來。黃河兩岸地荒地衆多,如有河水灌溉,這些荒地將來都可以成爲良田。”

他皺了皺眉,道:“只是河高地面兩丈,引水不便,該如何做呢?”

黃來福心中一動,他是知道黃河進入寧夏鎮的情況的,由於黃河水進入銀川等地平原時,河牀寬坦,水流緩慢,泥沙便大量淤積,使河牀平均高出兩岸地面幾米以上,成爲地上河,和開封,華北平原等地差不多。

地上河形成後,河牀不斷上升,兩岸地區每逢汛期便面臨着洪水的威脅。除了水患不斷外,灌溉引水,也非常不便。不過在歷史中,朱正色治理寧夏黃河水患,還有灌溉引水時,找到了自己的辦法。可能現在還沒有這個靈感。

當下黃來福道:“末將想到了一個法子,不知可行不可行。”

朱正色道:“黃將軍請說。”

黃來福道:“末將試想,寧夏黃河是地上河,有一定地水壓,可否利用裝糧食的瓷甕,將甕底打穿,對接起來,建成聯跨黃河的虹吸管道,這樣便可把黃河水調出堤岸,使無數荒地變成了良田。”

朱正色皺眉想了想,忽然他眼前一亮,黃來福說的什麼水壓,什麼虹吸管道他不明白,不過用甕底對接,調水出堤,他卻是明白。大明朝時,這個知識,也有相應的明朝說法,黃來福不知道,不代表朱正色就不知道。

當下他喜道:“妙啊,妙啊,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可行。”

他按納不住內心的激動,站起身來,搽着手在帳內走來走去,最後他來到黃來福跟前,道:“黃將來,你這個法子,可是活民無數,怪不得人稱你爲糧神,果是奇思妙想不絕。”

說到這裡,他哈哈大笑起來。

黃來福心想:“你不知道,這個法子,在歷史上,就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他正色道:“朱大人何出此言,這個活民良方,不就是大人自己想出來的嗎?”他誇張地道:“末將可以想象得出,將來朱大人依法實施後,調水出堤,讓無數的荒地變爲良田,百姓爭相稱頌大人爲萬家生佛,併爲大人建立生祠,青史留名,就在當下。”

朱正色更是激動,哪個文官不好名啊?特別是青史留名地名。

看着黃來福謙虛低調,將好處毫不猶豫地讓給自己,朱正色一時有些哽咽,他一下子說不出什麼,只是拍了拍黃來福的肩膀,道:“好,好,黃將軍果然是……我很看好你……”

當晚,朱正色一定要留黃來福在帳中吃晚飯,就算城下大軍經常吃不飽,但到了朱大人這個級別的,自然不存在這個問題。

晚宴豐盛雅緻。宴中,朱大人連連勸酒,黃來福也放懷痛飲。

最後黃來福告辭出來時,被風一吹,他的酒意散了一大半,他呼了一聲,心想:“媽的,應付這些傢伙,比打一仗還吃力。”

萬曆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公元1592年8月4日。

離黃來福領大軍來到鎮城下七日後,到了這天,三邊總督魏學曾和甘肅巡撫葉夢熊等人,關於是戰還是撫的決議終於爭出輸贏,或許是魏學曾風聞萬曆帝對他招撫的議決很是生氣,他不敢再堅持招撫的議決,而是決定繼續攻城。

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94章 歡聚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25章 朝會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27章 探獄第245章 威赫第238章 援軍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94章 歡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72章 神池、馬賊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92章 分功第263章 勾結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29章 王京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33章 掩護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13章 發糧餉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26章 踊躍第265章 規劃第19章 行商第68章 討價還價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9章 行商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7章 大幹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41章 感嘆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51章 軍歌(1)第168章 迎接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57章 新戰陣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43章 對馬島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61章 成親(3)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28章 入朝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84章 蒼涼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241章 徵日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
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94章 歡聚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25章 朝會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27章 探獄第245章 威赫第238章 援軍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94章 歡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72章 神池、馬賊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92章 分功第263章 勾結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29章 王京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33章 掩護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13章 發糧餉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26章 踊躍第265章 規劃第19章 行商第68章 討價還價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9章 行商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7章 大幹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41章 感嘆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51章 軍歌(1)第168章 迎接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257章 新戰陣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43章 對馬島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61章 成親(3)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28章 入朝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84章 蒼涼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241章 徵日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