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

曾化龍道:“我在向朝廷上報的奏摺中保舉你爲山東總兵。”

商毅也不禁大吃一驚,道:“什麼?山東總兵?”

總兵在明朝官職中,是武將的最高職位,是駐守一方,擁有實權的大將。而到了這個時候,大明全國上下共設了二十三鎮總兵,山東總兵就是其中一鎮。相當於是後世的山東軍區總司令了。不過明朝的總兵又分爲掛將軍印總兵和不掛將軍印總兵兩種,雖然實權都一樣,但前者是要比後者要高一級,而山東總兵屬於不掛將軍印的一類。

其實在沒事的時侯,商毅也推算過自已會升到什麼官,按他統計,自己在這一次的清軍入關奔襲中,共計進行了大小十三戰,全部獲勝,收復了臨朐、歷城兩縣,濟南府,斬首高達一萬七千餘級,俘虜九百餘人。這還不算之前征剿流寇,救援兗州府的功勞。

但憑這樣的功勞,商毅估計自己絕不該只升到一個遊擊將軍,應該能達至參將或副將一級,再兼任守備或是衛所的都指揮使。但商毅可真沒想過, 自己會升任總兵。這到不是因爲商毅的功績不夠,而是因爲由千總一下到總兵,幾乎是從最低級一下就升到最高級,也未免晉升太快了。別說在明朝沒有這個先例,就是在之前的歷朝歷代中,也找不出這樣一個列子來。卻沒想到曾化龍會推薦自己爲山東總兵。商毅怎麼能不吃驚呢?

曾化龍擺了擺手, 道:“商毅,你也不必過於吃驚,其實以你的功勞和能力,就是升到總兵也不足爲過。不過這樣的晉升確定是太快了一些,而且這也只是本官向朝廷推薦,朝廷是否同意,也未可知。但就算這一次朝廷沒有同意,你也不必耿耿於懷。因爲你還年輕,又有才能。而如今朝廷又正是多事之秋,內憂外患,兵戈不斷,日後必然還有機會,別說是總兵,就是都督指揮、僉事,乃至是封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過是晚幾年而己。因此還望你日後多多自勉,勤於公事,日後能夠上報朝廷定國安邦,下安黎民光宗耀祖,也不負本官當日提拔於你,現在又推薦你一場。”

商毅其實並不太在意官職的大小,因爲大明的壽命己經不足一年,就是給自己封了王又能怎麼樣,等到一年之後,李自成攻入北京的那一刻,一切就都成了浮雲。他現在所需要的,其實只是一個正當的名份,纔好抓緊這一年的時間,速度擴充自己的實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總兵、副將、參將甚致是遊擊,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要是讓自己繼續帶兵就行了。就像現在,自己雖然只是一個小千總,但手頭上有兵有槍,有錢有糧,也就啥也不用怕了。

不過曾化龍對自己畢竟也是一番好意,因此商毅對他還是非常感激,又施禮道:“大人請放心,卑職必然不會辜負大人所望。”

曾化龍點了點頭,又道:“我聽說你爲了抵禦酋奴人馬,這段時間,又招募了不少士兵,那麼現在你的部下,到底有多少人馬?”

商毅怔了一怔,不明白他問這個幹嘛,也不甴有點緊張,因爲一個千總的標準士兵只有一千人。但這也瞞不過去,因此還是居實答道:“大人也是知道,穆陵關城小兵寡,如何抵擋得住酋奴,因此卑職纔不得不招募一些百姓從軍。但詳細的人數,卑職也未細點過,大約有兩萬餘衆吧。”

曾化龍笑了一笑,道:“非常時期,這也是權宜之舉, 情有可原。而且如今酋奴雖退,但朝廷依然不太平,中原湖廣一帶流寇做亂, 兵備不可鬆馳, 既然這些士兵都是隨你立功之人,那麼你就都留下來,不必解散了吧,日後再有徵戰,也好爲朝廷盡力,等你的正式任命下來之後,再給他們辦理成軍籍。我聽說你的人馬軍紀很好,還希望能夠繼續保持下去。”

商毅聽了也鬆了一口氣,忙道:“多謝大人體量,請大人放心,卑職的軍隊決不會搔撓百姓,危害鄉里。不過穆陵關城小地窄,駐紮不下這麼多的人馬,因此卑職想把士兵和他們的家眷暫時駐紮在臨胊、清水這兩個縣城境內,等朝廷的安排下達之後,再行安置,還望大人恩准。”

曾化龍點了點頭,道:“這樣也好,讓士兵們安家之後,纔好一意練兵殺敵,反正現在臨朐、清水兩縣袂酋奴洗劫一空,你就把士兵的家眷安排在這兩個地方,轉成軍戶,以後就是朝廷的任命下來,我看也不用來另行妥置了。我將這兩縣都劃爲你的轄區也就是了。”

商毅又抱拳道:“多謝大人。”

曾化龍又道:“兩萬士兵加上家眷,少說也有七八萬人口,安置這些人口,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不知你有多少缺口?”

商毅道:“實不相瞞大人,這次收復濟南,卑職到是從酋奴那裡繳獲了一些物資錢糧,安置這些人口還是夠的,就不勞大人費心了。” 頓了一頓,他又想起來,道:“到是大人需要安置十幾萬人口,不知府厙中的積蓄是否足夠應用,若是不足應用,卑職到是可以支助一二。”

要安置十幾萬人口確實是一個令人頭庝的問題,商毅肯接手安置幾萬士兵的家屬,還不用曾化龍承擔費用,這以經給他減輕了不小的負擔。曾化龍當然知道,商毅收復濟南之後,一定從清軍那裡搶到了不少物資錢糧,不過既然仗是商毅打贏的,那麼這些東西自然也就都應爲商毅所有, 而且他要安置士兵的家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道:“商毅,你的好意本官心領了,不過你的擔子也不輕,也就不必讓你破費了。府庫中的積蓄雖然還不足,但本官再來想別的辦法吧! ”

商毅道:“大人放心,這次收復濟南,卑職收穫頗豐,除了安置軍隊人之之外,還能有些節餘,願意捐獻出來給大人,以便更好的安置百姓。卑職可以提供十萬兩白銀、五萬石糧食,聊表心意。”

曾化龍聽了,也不禁大吃了一驚,道:“這麼多嗎?”他雖然估計到商毅在濟南的收穫不小,但也絕想不到,商毅竟會從清軍那裡繳獲了百萬佘兩白銀,幾十萬糧食。十萬兩白銀、五萬石糧食,對商毅來說,其實只能算是一個小數目。

商毅笑道:“大人,這些錢糧本是酋奴從百姓那裡掠劫而來,既是取之於民,那麼現在還是都用之於民吧。只是卑職也只能拿出這麼多錢糧來,再要多的,可就沒有了。”

曾化龍忙道:“夠了,夠了,有這些錢糧,就足夠安置這些百姓了。想不到你年紀輕輕,到是重民輕財之人,不但解救了這些百姓,還出錢出糧安置他們,到是本官身爲巡撫,卻無能爲力,真是慚愧。”說着曾化龍起身對商毅一揖,道:“本官到是替那些百姓多謝了你了。”

商毅忙起身還禮,道:“大人說那裡話,都是爲朝廷效力,安定地方。大人稱謝,卑職現在是愧不敢當。”

兩人重新又坐好,因爲得到了商毅承諾的十萬兩白銀、五萬石糧食,曾化龍也覺得身上的壓力大減,對商毅的印像又多了幾分好感。這時商毅又道:“大人,這次收復濟南府,卑職離開穆陵關己有十數日,關城之中尚有許多事務,卑職放心不下,如果青州府裡再沒有別的事情,卑職就想要向大人告辭,明天就轉回穆陵關去。”

曾化龍因爲心情很好,笑道:“莫是想念家中的嬌妻了嗎?”

被曾化龍這一調笑,商毅也不禁有發窘,道:“大人, 我……”

曾化龍又笑了一笑, 擺擺手道:“不必說了,本官不過是和你開個玩笑,不必當真了。不過說起來你完婚時正值酋奴入侵,因此本官即沒有到場祝賀,也沒有送來賀儀,也罷,明天一早本官就會準備補上一份賀禮,略表心意。”

其實曾化龍聽說商毅是在清軍入侵期間完婚,心裡也覺得頗不以爲然,覺得商毅娶妻,也未免太過着急了,等清軍退了以後也不遲啊,到底還是少年人,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不過這件事情俱體怎樣定性,其實完全是要看結果。如果商毅在完婚之後,守不住穆陵關,被清軍攻破,則可以給扣上一頂自私忘公,甚致是貪顏好色的大帽子。但商毅在完婚之後,卻屢次打敗了淸軍的進攻,建立了奇功,那麼性質就完全不同了,相反還能夠成爲一段風流佳話。

因此曾化龍又笑道:“你們是新婚夫妻,分開這麼長時,自然會想念。本官又豈是煞這風景之人。這裡也沒有什麼事了! 明天你就回去,好好安置軍隊家屬。不過你可也要準備好,因爲朝廷的旨意恐怕很快就會下達下來。到時候本官就會帶你進京,去面見天子。聽說你還抓了不少俘虜,徼獲了一些刀槍盔甲旗幟,也準備一些像樣的,到時候一起帶到京師,說不定皇上一高興,還會讓你獻俘閱兵。”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卑職明白了,請大人放心,卑職一定會準備好了,一定會讓天子見了高興。”

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36章 開業(三)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309章 宣戰(下)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88章 交易(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78章 回航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82章 下獄(上)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84章 開戰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05章 完婚(三)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46章 制度(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4章 鄉鬥(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92章 勸進(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
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36章 開業(三)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309章 宣戰(下)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88章 交易(上)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78章 回航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82章 下獄(上)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84章 開戰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202章 夜奔(上)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05章 完婚(三)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46章 制度(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4章 鄉鬥(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92章 勸進(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