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建設(下)

就在全城大掃除之後的第二天,唐鎮也押運着一部份糧食、白銀和其他物資,帶着三百名團兵,和五十多戶先進駐穆陵關的住戶主要是各種工匠,到達了穆陵關。

這時商毅以經開始在關裡進行實地的劃分,就在地上用挖出小溝將四個大城區劃分出來,積後繩子和木棍等物,排出一塊一塊的住宅地方來。

而唐鎮帶隊到達之後,各種工匠也立刻開始投入到穆陵關的建設中去。

首先進行的是修路。現在雖然還不能把主路全都鋪上青石,但也按照商毅以經劃份好的道路地區,去進行一些鋪土,壓實,修邊等工作。這樣也就把城裡的四個區域全都劃分出來。

然後在西北和東北區修建一些臨時的窩棚,將東南和西南的居民先遷出去。而在此同時,在西南區的劃分地址上,以經先建立起了一個燒窟場。燒製青瓦和紅磚。按照商毅的想法,在穆陵關裡,未來將都是磚木結構的房屋,不僅堅固耐用,而且也防火,就算被敵人攻入關內,也可以憑藉着城裡的建築,和敵人打巷戰。

在商毅看過的一些穿越小說裡,不少都說到主角穿越之後,發明燒紅磚計術來蓋房子。其實在中國古代,燒磚工藝在戰國以前已經成熟,不過那時因爲周、漢兩朝都以火德而自居,紅色也成爲王室、皇室的專用色,因此在民間不能使用紅磚,必須在燒成紅磚,後再加一些工序變成青磚方可使用。不過到了明朝,黃色纔是禁用的顏色,因此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紅磚的燒製工藝其實十分簡單,大體分爲開釆生土,製成熟土,製坯,陰乾,燒製等,在這個時代以經得到比效普遍的應用,每塊磚的標準爲二尺寬,一尺高,半尺厚。只用不含有機質的粘土爲原材料就可以,而且燒出的紅磚也十分堅固耐用。不過商毅教工匠們,將紅磚按後世的樣子,做成中空形狀,一方面可以節省材料,另一方面,在陰乾、燒製的時候可以內外同時受熱,成磚的速度更快,在保暖,隔聲方面,效果也更好。

有了紅磚,自然也少不了水泥,這可也歷來都是穿越人士必備的技能。水泥的材料也不復雜,就是石灰和粘土就行了,但一般來說,燒製硅酸鹽水泥所需要的145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加熱才能製成,顯然現在穆陵城的燒製水平,還達不到這個要求。因此商毅使用的是一種叫做“人工火山灰水泥”的製作方法。

這種方法也十分簡單,不需要任何複雜的設備流程,簡單的說,就是把燒成的磚瓦或者陶器破碎碾細成粉未狀,也可以直接將石灰和粘土放在窯內煅燒後碾碎,然後再加水調合就行了。這種代水泥的工序極簡單,而且煅燒溫度600-800攝氏度就可以,性能大致和燒製硅酸鹽水泥也差不多,在後世抗戰期間,曾廣泛用於西南大後方的基礎建設。甚至能製造強度要求不大的混凝土——不過因爲現在缺少鋼筋,因此商毅也只能暫時放棄了做鋼筋混凝土這個念頭。

等第一批紅磚鄀燒製出來之後,青州知府孟宏恭許諾給商毅的第一批物資也送到了,同行來的還有六十多名工匠,其中以泥水匠和木匠爲主。

商毅接見了工匠之後,以一個月五兩紋銀的價格談定了工錢,這個價格比這些工匠們在青州府裡做工的工錢高出了近一倍,因此工匠們也十分高興,立刻開始着手開工。

這時城裡四條主幹道的雛形以經出來了,商毅又命人去壓整操場。而工匠們也開始興建在穆陵關的第一座建築,按照凡事都應該先公而後私的原則,商毅也理所當然就把自己千總衙門排在了最前面。

泥水匠一共有三十二人,其中領頭叫石徵,今年以有四十六歲,做泥水工程以有二十多年,也做過了不少房子,本來對到穆陵關來幹活是信心十足,但聽了商毅的吩咐之後,也怔了半響說不出話來,因爲以前砌牆造屋,都是黃土、石灰和水拌勻了作黏合。最考究的,也不過是加了糯米汁的灰泥,而這種人工火山灰水泥是他從未聽說過的東西,心裡也不禁只打鼓,用紅磚的粉未再加水調合來粘合磚塊,能行嗎?

但在商毅的保證下,石徵終於帶人試着砌了一堵牆,等乾透之後一試,竟然是十分堅固,絲毫也不比其他的灰泥差。也令石工匠大開眼界,原來灰泥還有這麼做的,這門手藝可太有用了。其他人也對商毅佩服不己,居然連這個都懂。

有了紅磚和水泥之後,穆陵城的建設也正式進入了高峰期,泥水匠們立刻開始忙碌起來。而爲了儘快多燒製紅磚,因爲有一部份水泥是用紅磚碾碎來製作,又在城裡曾加了兩座燒磚窟,燒磚的工匠們也分作兩班,日夜不停的工作。每天都會像天空中噴吐出大量濃厚的黑煙。

每次商毅看見煙霧,都不禁會露出了沉醉的神情來,在這個時代,現在終於有了一點工業代的樣子。儘管真正的工業革命,要到一百年之後纔開始。在後世被人們所厭惡的,象徵着落後、污染的景象,但在這旪,現在卻是像徵現代文明的標誌。

牆體一面一面被樹了起來,其他的居民也是開始努力的幹活,男人們毎天大車小車的拉用着粘土、石灰、磚塊等建築材料,女人和孩子們在家裡做飯送飯,其他時間還幫着砸碎紅磚、石灰粘土,製造水泥。人人都是幹勁十足,一方面商毅給他們一日三餐都是白米飯供飽,吃飽了自然也就有幹勁,而且還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了。

十天之後,千總衙門的主體結構也以經完工,整個衙門的建築也初居規模了,而這裡也用不着那麼多人施工,只留下五六個人,進行內外部的牆面抹灰粉刷和一些細部的修飾就可以了。這時木工也進場來,開始上樑達枋。製做門窗。按商毅的想法,前面的衙門大堂只是一層,而後面自己的住宅是一座三層的樓房,不過因爲沒有鋼筋,現在還做不出預製板和預製樓梯,這些都只能使用木材來代替,木混結構這也是這個時代的常見做法。不過整個房子也一天一天的接近完工。

而接下來,石徵將大部份泥水匠轉入到其他房屋的建設中,接下來進行的是兵營和各個工匠作坊。紅色的磚牆也漸在城裡開始輔展開來。

在此其間,孟宏恭答應送給商毅的物資也陸續都送到位了,糧食和木材都是現在的緊急用品,木材立刻就送到臨時的加工作坊裡,糧草也送到了統一的伙房裡。只有生鐵暫時還用不着,先入庫放置。而且孟宏恭又爲商毅找來了五十多名工匠,青州府裡的工匠也差不多派來了一半。同時還介紹來了幾個商人。

每個人進城之後,也都大吃一驚,他們以前都來過穆陵關,都知道這裡面又髒又破又舊,但這一次再來,卻發現穆陵關裡,以經大變樣了,雖然還是又破又舊,但絕不能再說髒了。甚至可以說,除去因爲施工產生不可避免的建築垃圾之外,以經變得乾淨了許多。街上還多了許多清潔工——其實都扔垃圾而受罰的居民。而且從現在的規剗和在施工的樣子來看,一個新的城市雛形,以經隱約可見了。

商毅在臨時的帳蓬裡十分熱情的接待了幾位商人,來的幾位商人都是在靑州府裡經營多年,信謄和家底都十分可能,經營的商品是糧食、布匹、生鐵、木材和牲畜等建設,製做、生活的必需品。

經過和衆人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商毅和幾位商人也一一達成協議。因爲考慮到清軍將在十二月之後侵入山東地區,直到五月份才轍走,需要儲備大量的物資,因此商毅一口氣購買五幹石糧食,五千斤生鐵,三千匹棉布,二千斤棉花,一千五百斤木炭,三百斤硝和三百斤硫磺,五百料木料,五百張生牛皮。另外還購買了五十頭耕牛,二百頭生豬,以及小麥、甘薯、玉米等作物的種子等等。一共花費了三萬二千多兩白銀。差不多把現有的白銀用去了四成。

這還是孟宏恭事先向這幾位商人打好了招呼,他們還真就並沒有要高價的結果,要不然就花費五六萬兩銀子也說不定。

不過因爲這一次的釆購量大,幾個商人還是能鴝賺了不少銀子,因此也都十分滿意,同時有兩個商人在瞭解了商毅對穆陵關的整體規剗之後,也大感興趣,立刻表示,要買下兩間戶,準備等關城俢好之後,在這裡開輔作生意。

穆陵關不僅是山東的戰略要地,而且是連接山東南北交通的一個主要關口,一但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商品流通一定會十分頻繁,這兩個商人到也頗有眼光,打算就在穆陵關還在建的時候,趁着輔戶價格走低時買進。

不過這一點也早在商毅的預料中,交通要道自古都是商業活動頻繁的地區,有兩個商人願意在城裡開輔,說明自己預料的沒有錯,因此也一口回絕兩人的要求,聲名關裡的戶輔,只租不買,來城裡開鋪營業歡迎,租金可以優惠,但稅收另計。

聽得商人都起了一臉的黑線,這位千總大人怎麼比自己還黑。

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92章 合圍(三)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章 應對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63章 通商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71章 追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307章 民意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5章 追擊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19章 海盜(三)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83章 夜襲(一)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47章 營救第81章 佈置(二)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9章 安慰公主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62章 破局(二)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3章 山東戰役(一)
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92章 合圍(三)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章 應對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63章 通商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71章 追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307章 民意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35章 追擊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19章 海盜(三)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83章 夜襲(一)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47章 營救第81章 佈置(二)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9章 安慰公主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62章 破局(二)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3章 山東戰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