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金殿廷議

“好,實在是太好了。” 崇禎一臉喜形於色一用力的揮了揮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興奮得在金階上走來走去,轉頭又對着金階下的衆大臣道:“當初朕堅持讓吳甡出京督師平叛,又調動商毅部南下,現在看來,可以算是選對人了。”

衆大臣也趕忙附和道:“皇上聖明。”

崇禎聽了,也不禁又哈哈大笑,對衆大臣的稱頌也照單全收,看上去心情愉快之極。

原來吳甡的報捷發回到了北京,稱經過明軍十數場激戰,於光州、信陽、黃州、隨州等地大敗李自成數陣,斬首八萬餘衆,虜其部衆三萬餘人,斬殺賊首韓華美、劉汝魁、劉希堯等二十七人,相繼收復德安府、黃州府、光州、信陽等地。當然也重描敘了商毅的戰功。並且吳甡還信誓旦旦:李逆以呈敗勢,臣必掃平湖廣、中原,不令一賊遺君之憂。當然在最後又奏請朝廷,儘快派孫傳庭出關南下,好和自已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一舉擊潰李自成部。

崇禎接報之後,自然是十分歡喜,自從崇禎十四年(1641年)楊嗣昌出京督師,結果病死在任上之後,朝廷對流寇的征剿就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勝利了,相反收到的也盡是丟城失地大敗的壞消息。而吳甡出京督師只有兩個多月,就傳來了這樣大勝的捷報,在大眀朝中,以經是好幾年也沒有過了。不僅僅是崇禎興高彩烈,就連衆大臣們都不覺精神大振,致少大勝的消息會讓皇帝的心情好一些,不會再喜怒無常,而自己也不用毎天上朝都惶惶不可終日。

而對崇禎來說,吳甡勝利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因爲吳甡和商毅都是崇禎親自指名點將,現在這一文一武,一老一少的組合到是十分達配,而且看起來折磨了大明十幾年的流寇之亂,到是看到一絲署光,而崇禎自然也認爲自己是慧眼識人。

等興奮勁稍過了一點之後,崇禎才又道:“吳甡提及,讓孫傳庭馬上出關南下,南北夾擊李逆之事,衆卿以爲如何呢?”

兵部右侍郎張鳳翔出列道:“皇上,孫傳庭坐鎮關中,仍爲朝廷門戶,出師南下,此舉以非中原、湖廣之事,系天下之安危,如藥中劫劑,不可輕易而爲。”

現在崇禎正在興頭上,被張鳳翔這麼一說,覺得十分掃興,道:“如今吳甡、商毅己在湖廣大敗李逆,使其元氣大傷,正是集中兵力,南北夾擊,一舉剿平李逆之時,倘若再讓李逆逃脫深山,日後又必生亂。當如奈何呢?何況北虜以退,京師已無險,孫傳庭出關,又有何不可呢?”

聽了皇帝的話,張鳳翔也知道自己說的不討皇帝喜歡,雖然還有些不甘心,但也不敢再強勸下去。

這時內閣首輔陳演出列,道:“皇上,臣以爲孫傳庭出關之策。勢當必行。因爲今天上午,臣以收到急報,李逆以遣其黨羽田見秀率軍進駐襄城、郟縣。北上逃竄之意,以見於表,因此孫傳庭若不出關阻擊,李逆必可長驅直入山西,危逼京師。”

他的話一說,衆臣又是一陣議論,這次看來,李自成確實是有北上的意圖了,那麼孫傳庭出關,可就不是可不可行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擋住李自成的問題了。因此也沒有大臣再對孫傳庭出關提出質疑來。

崇禎道:“好,立刻傳旨,命孫傳庭即日出關南下,進駐洛陽,迎戰李逆,再下令吳甡,命商毅立刻出兵攻取汝寧府,夾擊李逆,這一次必須徹底剿滅李逆。”

崇禎剛一說完,陳演馬上又出列道:“皇上且慢,不可如此。”

崇禎也沒想到陳演會出來阻擋,不禁有些愕然,道:“陳愛卿,你這是何意,剛纔你不是還說‘孫傳庭出關之策,勢當必行’現在爲何又不可如此呢?”

陳演不慌不忙,道:“臣並非說孫傳庭不可南下,而是說商毅不可北進啊。”

崇禎到是有些被他弄糊塗了,道:“商毅不可北進,當如之何呢?”

陳演道:“臣以爲商毅應當率軍沿江而下,進攻武昌,剿滅張獻忠。”

他這一說,頓時滿場譁然,兵部左侍郎馮元飆趕忙出列,道:“皇上,此舉萬萬不可,李逆率軍北上,必是欲進犯京師,因此當務之急不在張逆而在李逆,當集中精兵強將,聚而滅之,一可徹底剿滅李逆,二方纔可解京師之急。否則孫傳庭縱然率軍出關,也恐怕獨木難支,萬一有所閃失,則天下危矣。故此必需調商毅率軍北上,與孫傳庭夾擊李逆,方可保萬無一失。”

陳演道:“馮大人,你想過沒有,張逆現駐守武昌,全是朝廷大軍坐鎮湖廣,纔不敢輕舉妄動。如果商毅率軍北上,朝廷大軍盡離湖廣之地,那麼張逆絕不會錯失此良機,萬一他率軍沿江南下,危逼南京,又當如何呢?”

馮元飆也怔了一怔,陳演說的到也是實情,武昌的張獻忠可也不是省油的燈,萬一朝廷的人馬都離開了湖廣,他肯定不會老老實實的呆在武昌。

這時張鳳翔又出列道:“不是還有左良玉駐守在九江嗎?他有二十萬大軍在那裡坐鎮,足以抵擋張逆了。”

陳演搖了搖頭,道:“左良玉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年初尚守不住襄陽、武昌,如今又豈能守得住九江嗎?南京之重,僅次於京師,豈能繫於左良玉一身。”

被陳演這一反問,張鳳翔雖然不同意陳演的主張,但也有些答不上來,總不能說不管南京吧。而崇禎聽了之後,覺得陳演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南京對大明的重要性除去政治意義之外,其他作用並不次於北京,而崇禎對左良玉也以經完全不抱希望,根本就不相信左良玉能夠擋得住張獻忠,因此有些猶豫起來。

這時陳演又道:“現在李逆在湖廣被商毅大敗,傷兵損將,現在以是元氣大傷,早已不復當初之勇,正所謂敗軍之將,有何道哉,並不足掛齒,有孫傳庭一部,也足以拒之。而張逆一直駐守武昌,養精蓄銳,未見損傷,實力以在李逆之上,如今張逆纔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又豈是左良玉之輩所能敵之。只有商毅部精銳驍勇,能征慣戰,方可能制之。故此臣才以爲只要令孫傳庭駐守洛陽,即可擋住李逆的北上之路,呈對持之勢即可。如果擔心孫傳庭孤掌難鳴,可令吳甡派其他將領率軍進駐汝寧府,以協助孫傳庭。而令商毅率軍南下,進攻武昌,再令左良玉由九江出師,朔江北上,兩路合兵夾擊張逆,則張逆必亡。而張逆亡滅之後,南京無憂,屆時再調商毅部北上,截斷李逆的退路,又可一鼓而破,如此一來,二逆皆亡,朝廷十餘年之亂,可一舉而定。”

原來剛開始吳甡的告捷傳到京師,陳演還很高興,畢竟自己是內閣首輔,流賊這麼作亂難滅,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吳甡在前線打幾個勝利,也能緩解一下自己的壓力。但隨着勝利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似乎真有剿平流寇的希望了,因爲陳演對軍務不算精通,沒有看出來吳甡的報捷中其實滲了不少水份,因此在他看起來,至少剿滅李自成,是大有可能的。

這一下陳演又擔起心來。一但真的平亂戌功,商毅到還沒什麼,他畢竟是武官,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地位,但吳甡可就不同,完全可以取代自己,成爲內閣首輔。自己辛辛苦苦爬到這個位置,屁股還沒坐熱乎,就要給吳甡騰地方,可是真有些不甘心。

於是陳演冥思苦想了幾天,終於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來,這匪賊雖然要剿,但絕不能剿匪成功,致少也不能讓吳甡成功。即然李自成快要被打滅了,那這份功勞可不能讓吳甡得到,因此陳演才向崇禎建議,李自成由孫傳庭來對付,而讓吳甡和商毅去打張獻忠。

陳演的如意算盤是:現在吳甡以經和商毅聯起手來了,這是最典型的文官與武將組合。那麼自己就必須拉隴一名地方的實力大員,才能和吳甡相抗衡。而這個人也只能是孫傳庭了。而且李自成現在以經被打得元氣大傷了,孫傳庭對付他應該綽綽有餘了。這就是自己的獻策之功了,同時陳演還打算,一但孫傳庭再把李自成打得一敗塗地的時候,奄奄一息的時候,自己也請令督師,把剿滅李自成的功勞搶到自己手裡來。

而現在張獻忠毫髮無損,實力猶在,這塊硬骨頭就扔給吳甡和商毅去對付吧,就算他們能夠又把張獻忠給打滅了,但所立的功勞也未必能夠超過自己,何況在九江還有一個左良玉在,雖然陳演也知道,左良玉不可大用,但利用他來給吳甡和商毅扯扯後腿,下下絆子,還是完全做得到的。

如果吳甡在朝,當然可以把陳演這個計劃駁得一無是處,只可惜現在的朝中,人材雕落,真正懂軍務的人幾乎沒有,兩位兵部侍郎其實也只是紙上談兵,另一位內閣大臣魏藻徳一向都是能不開口就不開口,以免惹禍上身,而崇禎當然不可能知道陳演心裡的小九九,還覺得他說的十分有道理,因此在考慮了片刻之後,立刻下旨詔準。

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7章 行軍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23章 造船(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98章 廷議(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48章 新政(一)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36章 開業(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94章 勸降(下)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91章 南京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章 喜迅(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60章 莊妃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333章 對持(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74章 清廷議事第77章 名士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8章 軍備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308章 宣戰(上)第84章 夜襲(二)第154章 激戰(下)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
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7章 行軍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23章 造船(下)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98章 廷議(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48章 新政(一)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36章 開業(三)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94章 勸降(下)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91章 南京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章 喜迅(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60章 莊妃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333章 對持(三)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72章 水路攔截第74章 清廷議事第77章 名士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8章 軍備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308章 宣戰(上)第84章 夜襲(二)第154章 激戰(下)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