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

“明天的戰鬥,就由中華軍出戰。”商毅的聲音在大帳中擲地有聲的響了起來。

而倒幕軍的衆大名們聽了之後,先是一怔,隨後也都狂喜了起來,中華軍終於要出手了。而自己也終於可以放心了。

關原之戰正式開戰,已經進行三天了,倒幕軍的一方都是由各大名的聯軍出戰,而幕府軍一方則是由山下的左右翼箭頭部隊迎戰,中華軍和幕府軍的主陣始終都沒有出動。

在這三天的時間裡,雙方毎一天都進行了十分激烈的戰鬥,倒幕軍的表現十分努力,確實也是拼盡了全力去戰鬥,在某些局部的戰場上,甚致都可以用慘烈來形容,而且經過了這三天的戰鬥,倒幕軍雖然沒有逼出幕府軍的主陣,但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幕府軍的左右翼部隊的第二道防線都被突破,倒幕軍開始攻擊幕府軍左右翼的主陣,而且在今天的戰鬥,差一點就突破了右翼的主陣。而幕府軍的箭頭兵力較爲雄厚,因此還是守住了第二道防線,不過也是岌岌可危了。

但取得了這些戰果,倒幕軍也付出了不小的戰價,全軍共計陣亡了二萬三千八百七十三人,各藩的大將陣亡超過二十名,還有二位大名陣亡,另外還有一萬二千七百一十七人受傷,現在全軍的可戰兵力已不足九萬人,在倒幕軍的大營中,幾乎到處都是受傷的士兵。戰鬥減員超過了全軍的四分之一,如果是在一場常規的戰鬥中,減員人數達到了這個比例,差不多就等於是失敗了,而且就是打贏了戰鬥,也沒有什麼可誇耀的,只能算是一場慘勝。

而在幕府軍一方,在倒幕軍的逼迫之下,也不得不全力應戰,付出的代價更爲慘重,結果雖然免強守住了南宮山周邊的各陣地,但全軍陣亡的人數己經達了三萬四千餘人,陣亡的大名達到了十一人,而受傷的人數更是多達一萬七千多人,減員人數超過了五萬,而且在南宮山周邊的各陣地駐守的兵力只剩下了十一萬多人。

因此在三天的激烈戰鬥之後,雙方都己經有了吃不消的感覺。畢竟現在的戰鬥己經打成了消耗戰,雙方就是在比拼誰耗得也誰。這樣一來,最終無論是那一方取勝,自身也都會元氣大傷,其實就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束。

但現在雙方也都是騎虎難下,因爲在這個時候,那一方首先退讓,只會導致己方的全面失敗,而以前損失的兵力、人馬也就全白死了。因此在這個時候,商毅主動提出,第四天的戰鬥由中華軍出戰,也讓衆大名又驚又喜,其實有不少人都希望中華軍能夠出戰,只不過沒有人敢向商毅提出來。

其實中華軍按兵不動,並不是和幕府軍的中軍互相牽制,而且商毅根本就沒有指望靠這批倒幕的大名能夠打敗幕府軍,讓倒幕軍出戰,是因爲前面的戰鬥都是中華軍打下來的,現在也該讓這些倒幕派出一點力了,想撿好果子吃,不付出一點代價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是爲了考驗一下倒幕的各大名是否齊心,有沒有人另有打算;另外也是消耗一下倒幕派的實力,讓他們知道,一但離開了中華軍,他們根本就無法與幕府爲敵。

現在這些目地都已經達到了,而且商毅也看得出來,在前一段時間裡,倒幕軍積累的銳氣也差不多都消磨殆盡了,己經到少再而竭的地步,畢竟倒幕軍是主動進攻的一方,久攻不下,難免去對士氣造成打擊,因此如果仍然讓倒幕軍出戰,第四天的戰鬥就很有可能無法維持前三天的良好勢頭,因此在這個時候,商毅也就沒有必要在按兵不動了,中華軍也該出手了。

而倒幕軍的全軍得知明天中華軍就要出戰了,全軍的士氣也都不禁爲之一震,畢竟對中華軍的實力,他們都還是很有信心的。另外在這三天的戰鬥中,倒幕軍每次出戰都學着中華軍,想用火槍來阻擊幕府軍的進攻,但每一次都沒能做到,在進行了幾輪三段射擊之後,都會讓幕府軍衝到火槍兵的陣列前,展開白刃作戰,這也讓許多大名有所覺悟,中華軍能夠把火槍的戰術玩得得心應手,看似簡單,其實想要學好,也並不容易。因此也有不少大名都想看一看,中華軍到底是怎麼來做的。

第二天,就在萬衆的期待之下,駐守鬆尾山的中華軍第十一軍首先出陣,向幕府軍的箭頭陣地發動進攻。

幕府軍的箭頭陣地是由德川家的老祖宗徳川直義駐守,有六萬二千兵力,是南宮山下各陣地中實力最強的,也是最難攻打的一個,現在依然守着第二道防線。不過這時兵力也只剩下四萬六千多人。

關原地區本來就不大,中華軍一動,幕府軍很快就知道了,在南宮山上的酒井忠勝見中華軍終於出動了,也不敢大意,立刻組織兵力,準備隨時増援。而駐守在南宮山西面箭頭的徳川直義也十分緊張,急忙組織分派兵力,全力加強陣地的防守。

在南宮山的西面約一千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個小山包叫桃配山,在當年的關原合戰中,是徳川家康的主陣所在地,現在也是徳川直義的主陣駐紮點。因此徳川直義心裡也在默默的譸告,希望父親的在天之靈能夠保佑自己,守住陣地,抵擋住中華軍的進攻。

但進攻一開始,就讓德川直義徹底絕望了。

中華軍首先集合了兩個師的三十三門重型火炮,向幕府軍的陣地展開了猛烈的轟擊。這次使用的重型火炮可就要比先前倒幕軍使用的威力更大,畢竟那是中華軍汰淘的產品,每門火炮的口徑達到了三寸二分,可以發射重達五十斤的實心彈,射程在一千五百米左右,當然中華軍發射的,還有一半是開花彈。

三十三門火炮分爲三批,輪流向幕府軍陣地的第二道防線展開了轟擊,許多幕府軍的士後被炮彈砸死、炸死,而在這個距離上,幕府軍幾乎毫無辦法,就算是想出擊,也是力有不逮,畢竟隔着一千多米的距離,等衝到中華軍的面前時,估計連黃花萊都涼了,結果幕府軍的第二道防線頓時被打得七零八落,不少幕府軍的士兵都紛紛向後退,連徳川直義也沒辦法,總不能讓士兵們在陣地上等着挨炸吧。

不過中華軍的遠程火炮轟擊並沒有持續太久,經過了十幾輪轟炸之後,見己將幕府軍的第二道防線給打亂了,中華軍也停止了炮擊,由火槍手出列,排成了長長的橫列,向幕府軍的陣地逼近而去。

而中華軍停止了轟炸之後,幕府軍也總算是穩住了心神,德川直義見中華軍的火槍兵出擊了,也立刻下令,讓幕府軍出擊,向中華軍發動進攻,靠近中華軍,和他們進行白刃戰。

經過了第一天的戰鬥之後,幕府軍也徹底放棄了自己的鐵炮,只要是倒幕軍出動火槍隊,就立刻向他們發動進攻,靠近,進行近身作戰。而根據前幾天作戰的經驗,只要是頂着了前幾輪的射擊,基本就可以衝到火槍隊的陣列前,一般來說,衝到火槍隊陣列前三十米左右時,火槍兵們就會停止射擊,上刺刀準備戰鬥。一來是這個距離內填彈多半是來不及,二來上刺刀也要時間。

但這是同倒幕軍作戰的經驗,並不是中華軍。

如果單純比較雙方土兵的填彈速度,中華軍的火槍兵也許並不會比倒幕軍的火槍兵快不了多少,但中華軍的實戰經驗,決不是倒幕軍的菜鳥火槍兵可比的,而在戰場上填彈,和平常練習填彈,絕對是兩個概念。

一般的菜鳥火槍兵在初上戰場時,能有練習填彈速度的一半,就是很不錯的成績了,由其是看着敵人向着自己衝過來的時候,還能保持鎮定,準確的判斷出是填彈還是迎戰,而且在填彈時還要保證動作不走位,速度不變,沒有二三年的實戰經驗,是根本達不到的。

而除了這些因素之外,和傳統的三段連射不同,中華軍的火槍陣式都是四排,前排的士兵半蹲,自由射擊。多了這一排士兵,並僅僅是加快了射擊的速度,而且對後三排的士兵來說,在心理上是一個極大的安憵,因爲當敵軍衝到近前時,將由半蹲的前排士兵首先迎戰敵人,保障後三排士兵的安全,以免因填彈不及而送命。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現在中華軍所用的火槍在射程上,也遠遠超出了老式的火槍,因此等幕府軍的士兵衝到距離中華軍只有三百米以內時,中華軍的火槍兵們立刻開槍射擊,一時槍聲如爆豆,子射如兩點,密不透風、連綿不絕,向幕府軍激射而去。

幕府軍的士兵立刻就向割麥一樣,成排成片的被子彈擊中倒地,慘叫之聲頓時不絕於耳,儘管隨後還有衆多的幕府軍士兵拼命的向上衝擊,但在中華軍猛烈的火力打擊下,仍然逐一倒地,不一會兒的功夫,地上就躺遍了幕府軍士兵的屍體。還有不少傷而未死的士兵,躺在地上痛苦的掙扎慘叫着。

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45章 新年(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4章 反擊(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5章 強盜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1章 深夜靜思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8章 蒐羅人材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67章 雨戰(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4章 反擊(二)第199章 廷議(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82章 下獄(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67章 重逢(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57章 火船(三)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0章 備戰(二)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35章 天命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6章 火船(二)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66章 建設(上)
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45章 新年(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4章 反擊(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5章 強盜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1章 深夜靜思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8章 蒐羅人材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67章 雨戰(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4章 反擊(二)第199章 廷議(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82章 下獄(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67章 重逢(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57章 火船(三)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0章 備戰(二)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35章 天命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6章 火船(二)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66章 建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