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

清軍雖然是徹底退走了,但善後的事情卻還有一大堆,就是濟南城裡的這些物資,雖然以經運走了一批,但留下來的卻是絕大多數,要全部運回穆陵關,也是一項大工程。因爲濟南並不是商毅防區,一但等到朝廷派來官員接手,這些物資歸誰所有,還真不好說,畢竟這年頭日子都不好過,誰不眼饞白花花的銀子和糧食。因此還是要儘快運回穆陵關爲好。

好在第二天,穆陵關派來的車隊也到達了濟南,大大小小一共二百多輛車,加上濟南城裡的牛馬驢等大牲口加起來也有兩萬多頭。士兵一萬八千多人,也是人多力量大,而牲口多力量就更大了,終於一次性把所有物資全部都搬完了。不過商毅還是留下楊武丞帶一千人守住濟南,一面招集流亡逃走的百姓回城定居,一面等待朝廷派官員來接收關城。

佈置好了這一些之後,商毅這才率領着大隊人馬,連同所有的大車小輛離開濟南,返回青州的穆陵關。

大軍行進沿途都能夠看見許多難民,有的三三兩兩,也有幾十人成羣結隊,商毅派人一打聽,才知道他們多數都是本地的居民,因爲躲避清軍,還進深山老林裡,現在聽說清軍以經撤走了,於是又都出來返回自己的家園。

商毅得知以後,心裡也不禁十分感嘆,兵荒馬亂的年月,受苦的永遠都是百姓。因此也讓人告訴這些百姓,濟南府以經被明軍收復,他們可以到濟南府去安居,重新開始組建家園。並且又送給他們一些糧食和銀兩。反正現在腰包豐厚,送出幾百石糧食,幾千兩白銀根本算不得什麼?

而得了錢糧的百姓自然是對商毅感激萬分,也有不少人願意跟隨商毅到穆陵關去定居,懇請商毅收留自己。商毅也沒有拒絕,讓他們跟在自己的隊伍後面一起走。

人馬一路東行,走了三四天,進入青州府境內,這時商毅收到了青州府的公文,原來登萊巡撫曾化龍以經到達了靑州府,請商毅到青州府去一趟。

雖然商毅很想馬上回到穆陵關,但上司來公文還是必須去應付的,因此將大隊人馬交給周少桓帶領,同時又囑咐他們一番回到穆陵關之後的事情安排。然後自己只帶了段鵬等十二名護衛人員,趕到青州府。

一天之後,商毅到達了青州府,在城門正好遇到兩位認識的官員,韓志和肖文軍,他們是奉了曾化龍的命令,來迎接商毅進城的。

熟人相見,自然是一番寒宣,而且這一回商毅又立了一次大功,淸軍又退兵回去,商毅升官也是指曰可待,兩人都算不清楚,商毅應該升到什麼官了,參將、副將、總兵,都有可能。因此也對商毅顯得十分熱情。

於是商毅就在兩人的陪同下,來到了青州的知府衙門。這時登萊巡撫曾化龍,青州知府孟宏恭爲首的一干登萊青州地區的三十餘名文武衆官員們都以經匯聚一堂,等待着商毅的到來。

進了府衙之後,商毅首先向曾化龍行禮,道:“穆陵關千總司千總商毅,參見巡撫大人。”

曾化龍親自下座,把商毅扶起來,呵呵笑道:“商毅,不必多禮了,你這一次可以立下了不少大功,本官以經如實向朝廷上奏,相信很快朝廷就會有旨意下來,到那時你可就不在是一個小小的千總了。”

商毅忙道:“這些許小功,全是巡撫大人指揮有方,三軍將士齊力協心殺敵,卑職不敢自居其功。” 一指孟宏恭,道:“特別是孟知府,這次收復濟南府,也幸虧有孟知府的大力協助,支援了不少物資不說,還調動了兩千人馬。”

孟宏恭聽了,心裡也大爲放心,他生怕商毅在曾化龍面前說出青州兵在濟南府中犯下的劣績,好在商毅不但沒有說,相反還有曾化龍面前直言,收復濟南府是得到自己的物資人馬協助,這樣一來,自己也能佔一份功勞。因此對商毅也十分感激,忙道:“那裡那裡,收復濟南還是商千總出力最大,我們青州府只能提供這些小小幫助了,說來實在是慚愧。”

接着曾化龍又一一向商毅指引了其他官員,這裡面一多半商毅都不認識,但也有幾個熟人,如膠州守備劉天錫、威海衛指揮馬漢福,大嵩衛指揮高天,尋山後所千戶楊明遠和王徐寨前所千戶馮志剛等人,而在見禮的時候,這幾個人也對商毅表現的十分親近,拍肩搭背,以顯示自己和商毅是老交情相識了。

而其他的官員見商毅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千總,卻如此受巡撫曾化龍的賞識,而且眼看着就要升官,這次升官還一定不會小,也不禁都看着商毅,目光中又羨又嫉。

不過曾化龍這麼厚待商毅,也不是沒有道理,這一次清軍入關奔襲,侵入河北、山西、北直錄、山東等地,明軍屢戰屢敗,莫不望風而逃,只有在山東的登萊地區,在商毅手下連連吃了敗仗,因此青州、萊州、登洲地區雖然也受清軍的劫掠,但卻比其他地區要好得多,而且幾座主要的大城都保住了。曾化龍做爲登萊巡撫,又是提拔商毅的人,自然也有功勞。因此這一次商毅固然會升官晉級,曾化龍同樣也大有晉升的希望,說不定就調入北京,出任六部官員。

同時曾化龍也十分慶興,自己居然提拔了這樣一位軍事奇材,有了商毅在自己手下,就算這一次不能入京爲官,但未來山東地區的平安是完全有保障的。

衆人都客氣了一陣之後,曾化龍才笑道:“好了好了,客套後話就不用說了,商毅,爲你慶功的酒宴都以經準備好了,大家都一起入席吧。”

雖然現在清軍剛退,生活物資都十分緊張,但青州府沒有遭到清軍的劫掠,秩序民生都能基本保持,因此置辦一次豐盛的宴會還是可以的,還安排一隊歌妓歌舞助興。而曾化龍又特意把商毅的位置安排在自己的身邊坐下,又引起了不少人眼紅。

開宴之後,衆人杯籌交錯,開懷暢飲。在席間也有人問起了這次收復濟南的經過,商毅到也沒有隱瞞,詳細的講說了一遍,對有些人的盤根問底,也都一一回答。自然又在席間引起了一陣又一陣驚歎。雖然不少人對商毅又羨又嫉,但有曾化龍在坐,誰也不敢對商毅惡言相加,冷嘲熱諷。而且也都裝模作樣的向商毅表示祝賀,不過商毅還是能夠感覺出來一股股酸溜溜的味道。

當然也不所有人都對商毅表示出嫉妒心裡,還是有不少人對商毅十分奉承,並且極力誇讚,因爲誰都看得出來,商毅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又被巡撫重點推薦,升官以經是板上釘釘的事,而且至少也是遊擊將軍,就是到了參將、副將也不是不可能,官位一定在絕大多數人之上,因此決不能還把他視爲一個小小的千總,到不如和他把關係搞好,以後說不定還另有別的好處。

抱有這種觀點的人也不爲少數,青州知府孟宏恭,還有那幾名和商毅有過幾面之識的武將也對商毅表示出了親近的意思。

對於各官員的百態,商毅自然都知道。不過無論是冷嘲熱諷也好,還是親近讚揚也罷,一率都不卑不亢,應對也頗爲得體。也讓曾化龍覺得他雖然年輕,但行事到是十分老成,看來確實是一個可造就之材。

這一頓宴會從中午開席,一直到下午三四點鐘才結束,總算是盡歡而散了。散宴之後,商毅來到爲他準備好的館驛休息。商毅心裡也鬱悶不己,來青州一趟,就只爲了吃喝這一頓嗎?因爲宴會結束得晚,因此商毅也懶得吃晚飯,只是想着,要是沒有別的事,明天自己就告辭回穆陵關去了。

但就在這時,韓志和肖文軍來到商毅的住所,告訴他,曾化龍有請。

商毅立刻明白,這纔是有正事要談,於是跟着兩人來到了曾化龍的住處。這時曾化龍也沒穿官衣,而是換了一身便服,坐在一張圓桌前看書。一見商毅來了,曾化龍放下書卷,招呼道:“商毅,你來了,快坐下。這裡不是公堂上,不必侷促,隨便一些也就是了。”

商毅見曾化龍這樣說了,也不客氣,謝坐之後,就在曾化龍的對面坐下,道 :“大人連夜招見卑職,不知有什麼事情嗎?”

曾化龍嘆了一口氣,頗爲感慨道:“商毅,還記得當初本官與你初相見時,只是在一個小小村莊,雖是數月之前,但卻是恍如昨日一般,雖然那時己見你不同於尋常,卻還是沒有想到,如今你能立下如此的大功。”

其實商毅對曾化龍也頗爲感激,道:“卑職能有今日,也全是當初有大人提攜,莫止不忘。”

曾化龍搖了搖頭,道:“當日雖是本官提拔於你,但成就今日之功,也全是你自己努力。不過本官找你來,不是談這些。”

商毅神色一正,道:“願聽大人詳言。”

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9章 政治平衡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14章 優勢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6章 家事! 公事!山東戰役二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82章 佈置(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72章 勸進(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402章 北境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78章 回航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67章 重逢(上)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75章 湖南失陷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46章 亂攤子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34章 開業(一)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87章 人材(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63章 通商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145章 迴歸第45章 戰後總結第93章 勸降(上)
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9章 政治平衡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14章 優勢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6章 家事! 公事!山東戰役二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82章 佈置(三)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72章 勸進(上)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402章 北境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278章 回航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267章 重逢(上)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75章 湖南失陷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46章 亂攤子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34章 開業(一)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87章 人材(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63章 通商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145章 迴歸第45章 戰後總結第93章 勸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