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剃髮令(上)

商家軍勇奪天險仙霞嶺之後,頓時震動了江西、福建兩省。無論是清軍還是鄭芝龍,都沒有想到,號稱天險的四大關口之一的仙霞關,居然就這麼被商家軍給攻破了。

清軍畢竟是久和啇家軍作戰,也習慣了商家軍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但鄭芝龍以前只是聽說過商家軍的戰績,而這一次雖然也不是和商家軍作戰,但也有了深刻的體驗。而另一邊鄭成功也對商家軍的戰鬥力更爲佩服,而朱聿鍵更是羨慕不已,同時心裡只嘆息,爲什麼鄭芝龍不是商毅呢,如果自己能夠得到商毅的輔佐,那麼收復失地,中興大明也指日可待了,因此也想如何才能使商毅奉自己爲正朔呢?

而就在這時,商毅的信也送到福州鄭芝龍手裡。

儘管商毅在信中的語言十分嚴歷, 但挾持着復寺仙霞嶺的餘威,鄭芝龍卻不敢有一點不悅的意圖。而且現在鄭芝龍現在雖然是在和清廷談判,但也沒有從清軍那裡得到明確的消息,誰知道清廷會不會答應自己的條件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不能把商毅給得罪了,萬一自己沒有和淸軍談好,還是希望和商毅保持着繼續連盟的關係,共同抵抗清軍。

當然就算是和清軍談好了,鄭芝龍也不打算和商毅爲敵,因爲鄭芝龍和清軍談判,主要的目地只是想讓清廷承認自在福建、廣東的獨立勢力,但並不打算真正爲清廷賣命。而且商家軍的實力確實太厲害了,和商毅爲敵,自己未必有好結果,何況鄭芝龍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啇人,做事自然不會做絕了。

因此鄭芝龍也給商毅回了一封信,措詞用得十分婉轉,爲自己的行爲做了一些辯解,同時仍然希望繼續和商毅保持連盟的關係。

收到鄭芝龍的信之後,商毅當然看得出,鄭芝龍說得雖然委婉,但降清之意確是十分肯定的,誰也無法改變因此也只是又給鄭芝龍回了一封信,只是提醒鄭芝龍要小心清廷反覆無常,不可輕身涉險。

同時商毅又命令南方情報機關嚴密關注福建的動靜,並且設法和鄭成功取得聯繫,一但鄭芝龍真的降淸,就盡力扶持鄭成功,接替鄭芝龍,牽制福建的清軍。

不過在商毅收到鄭芝龍回信的同時,清廷派去和鄭芝龍聯絡的黃熙允也回南京,將鄭芝龍的回信送給了洪承疇和多鐸。

這個時候,南京的洪承疇、多鐸,勒克德渾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現在己經進入順治三年1647年六月中旬,洪承疇到達南京,己經有兩個月了,清軍的整編調整工作都己經結束,在軍事上的成績也不錯,雖然和商家軍的交戰中,吃了一點小虧,但還是阻止了商家軍在南京外圍的進攻,同時在湖南、江西兩個戰場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招降鄭芝龍的工作也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至少鄭芝龍己經表明了有這方面的意向。而下一步就是準備清剿佔據在湖北東北部的商家軍。

這也是洪承疇南下的第一個重點目標,自從洪承疇到達南京之後,就一直在爲清剿湖北的商家軍做着準備工作,而現在條件也都差不多了,可以開始出兵。

但時鄭芝龍的信也到了南京,意思也很明確,就是希望清廷一方派一個有份量的人去福建談判,而這一回可就不是再談什麼意向,而是實質性的條件了。而這也是洪承疇南下的第二個重點目標,招降鄭芝龍,佔領福建,不僅可以完成對浙江的三面包圍,而且還可以獲取福建的財富,無論是那一點,對目前的清軍都是至關重要的。

想要完成招降鄭芝龍的工作,當然是要洪承疇親自跑一趟福建,因爲洪承疇和鄭芝龍是同鄉,兩人有過幾面之識,這份同鄉之誼,也是清廷招降鄭芝龍的一個重要基礎,爲了表現清廷的誠意,打消鄭芝龍的疑慮,洪承疇也必需親自出馬。同時一但招降鄭芝龍成功,清軍就要進取福建,廣東之地,並且都獲得這兩省的財富,也必須要一合有份量的人去江西坐鎮,壓制住尚可喜。

因此最終三人商議決定,由洪承疇和勒克德渾兩人一起南下江西,主持招降鄭芝龍,以及進攻福建、廣東的戰事,而多鐸留守南京,並遙控指揮征剿湖北的戰事,同時也兼顧防範商家軍的進攻。

其實洪承疇已經對征剿湖北做出一個詳細的計劃,這次進攻湖北,將以貝子尚善爲前線總指揮,出動藍拜、阿哈尼堪,石廷柱、馬光輝、李思忠、劉良佐、劉澤清等滿漢諸將,共計出動人馬近六萬餘人,以壓倒性的優勢兵力,一舉清剿湖北地區的商家軍。

任務分派之後,三人立刻分頭行動,洪承疇和勒克德渾帶領佟圖賴、金聲桓兩將從南京出發南下,進駐江西。而多鐸在南京調兵遣將,準備向湖北發動進攻。

就在衆人正要進動的時候,北京傳來了多爾袞的詔令,命令淸廷所佔之地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儻有不從,以軍法從事。也就著名的剃髮令。

其實清廷強迫剃髮,並非入關後才施行。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代,就曾多次下令,命清廷統治範圍內的漢族人剃髮梳辮,改習滿族服飾,目地當然是爲了保持滿族的民族獨立性,不被漢族同化。

在清軍剛入關時,多爾袞也曾下令沿途各州縣官民均剃頭留辮,改習滿族服飾。但進入北京以後,遭到漢族居民的強烈反對,除了少數無恥之徒剃髮邀寵以外,不少官員都觀望不出,甚至爲避免剃髮而南逃。就連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也多次勸說多爾袞,不要強行推令剃髮。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也自知清廷統治還不穩固,推進剃髮令確定操之過急,於是也很快就收回成命。順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諭旨中說: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

在清軍入關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明朝舊官投降了清廷之後,仍舊身穿明服,冠裳不改。因此在朝會的時侯,文武官員們也形成了滿漢分明,截然不同的兩種樣子。

但清廷只是暫緩剃髮,只是一個權宜之計,而不是徹底取消剃髮令,一但清廷在關內的統治穩定下來之後,早晚都會重新強令剃髮的。只不過是等侍一個合適的時機而己。

而清廷重新下令剃髮的始作俑者叫孫之獬。他本是明朝天啓年間進士,早年投靠魏忠賢,得以上位,出任翰林院侍講。在崇禎初年,魏忠賢倒臺之後,朝廷下令銷燬魏忠賢主編《三朝要典》時,他抱《要典》哭告太廟,爲世人所不齒,結果被明朝罷免,一直鬱郁不得志。

清軍入關之後,孫之獬立刻俯首乞降,並且自己帶頭與家人奴僕一起剃頭留了辮子,而清廷爲收攬人心,接納並讓他出任禮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清軍攻破了南京之後,多爾袞爲了速度招撫平定南方,曾下令在京文武官員可以自薦報名,出任南方各省的招撫工作。雖然這時商毅依然駐守在浙江,抵抗清軍,而且南方又有數王被擁之起來。但從表面形式上看,清廷的威勢幾乎己經席捲了全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力量。因此一些熱衷功名的無恥之徒也都覺得有機可呈,於是自告奮勇,要求出使。希望可以憑藉清朝兵威,謀取富貴。

而孫之獬自然也不甘心落入人後,而且還別出心裁的上了一表,稱自己:“占卜了一課,得辭雲:‘時乘六龍爲帝使東,宣達詔命無所不通。’今皇上龍飛正時乘也,若臣得奉命則爲帝使矣。無所不通則成功矣。一生勳業留俟今日,臣不敢違天自逸,以取譴戾。

同時爲了表示自己對清廷的忠心,並博取多爾袞的好感,在第二天上朝時,孫之獬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

結果在朝堂站班時,孫之獬首先想站到滿族大臣的行列。但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自然不屑與孫之獬同班,於是將他推擠出去。而孫之獬想回到漢族大臣班列時,漢臣們又恨他過於逢迎求寵,也不讓他入班。結果讓孫之獬夾在中間進退不得,狼狽萬狀。還被多爾袞申?了一頓。

誰知孫之獬在羞惱之下,第二天又上書朝廷,稱:“陛下平定中原,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之從陛下也!”

而在幾天之後,多爾袞代表清廷正式發下了剃髮令,並傳諭各地:自今佈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剃髮。遵依者爲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決不輕貸。

同時清廷又下,加封孫之獬爲兵部尚書,並奉旨招撫山東各地。

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96章 對策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73章 阻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06章 接頭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76章 鹽場(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9章 催促出兵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4章 天像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14章 優勢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01章 守城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7章 行軍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8章 困境(下)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章 淸廷聯盟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154章 激戰(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72章 求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31章 攻城(上)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346章 親情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84章 夜襲(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381章 喜迅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05章 完婚(三)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03章 海商(上)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46章 制度(上)第113章 南京暗流
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96章 對策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73章 阻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06章 接頭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76章 鹽場(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9章 催促出兵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4章 天像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14章 優勢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01章 守城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7章 行軍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8章 困境(下)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章 淸廷聯盟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154章 激戰(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72章 求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332章 對持(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31章 攻城(上)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346章 親情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84章 夜襲(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381章 喜迅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05章 完婚(三)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03章 海商(上)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46章 制度(上)第113章 南京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