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剃髮令(上)

商家軍勇奪天險仙霞嶺之後,頓時震動了江西、福建兩省。無論是清軍還是鄭芝龍,都沒有想到,號稱天險的四大關口之一的仙霞關,居然就這麼被商家軍給攻破了。

清軍畢竟是久和啇家軍作戰,也習慣了商家軍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但鄭芝龍以前只是聽說過商家軍的戰績,而這一次雖然也不是和商家軍作戰,但也有了深刻的體驗。而另一邊鄭成功也對商家軍的戰鬥力更爲佩服,而朱聿鍵更是羨慕不已,同時心裡只嘆息,爲什麼鄭芝龍不是商毅呢,如果自己能夠得到商毅的輔佐,那麼收復失地,中興大明也指日可待了,因此也想如何才能使商毅奉自己爲正朔呢?

而就在這時,商毅的信也送到福州鄭芝龍手裡。

儘管商毅在信中的語言十分嚴歷, 但挾持着復寺仙霞嶺的餘威,鄭芝龍卻不敢有一點不悅的意圖。而且現在鄭芝龍現在雖然是在和清廷談判,但也沒有從清軍那裡得到明確的消息,誰知道清廷會不會答應自己的條件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不能把商毅給得罪了,萬一自己沒有和淸軍談好,還是希望和商毅保持着繼續連盟的關係,共同抵抗清軍。

當然就算是和清軍談好了,鄭芝龍也不打算和商毅爲敵,因爲鄭芝龍和清軍談判,主要的目地只是想讓清廷承認自在福建、廣東的獨立勢力,但並不打算真正爲清廷賣命。而且商家軍的實力確實太厲害了,和商毅爲敵,自己未必有好結果,何況鄭芝龍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啇人,做事自然不會做絕了。

因此鄭芝龍也給商毅回了一封信,措詞用得十分婉轉,爲自己的行爲做了一些辯解,同時仍然希望繼續和商毅保持連盟的關係。

收到鄭芝龍的信之後,商毅當然看得出,鄭芝龍說得雖然委婉,但降清之意確是十分肯定的,誰也無法改變因此也只是又給鄭芝龍回了一封信,只是提醒鄭芝龍要小心清廷反覆無常,不可輕身涉險。

同時商毅又命令南方情報機關嚴密關注福建的動靜,並且設法和鄭成功取得聯繫,一但鄭芝龍真的降淸,就盡力扶持鄭成功,接替鄭芝龍,牽制福建的清軍。

不過在商毅收到鄭芝龍回信的同時,清廷派去和鄭芝龍聯絡的黃熙允也回南京,將鄭芝龍的回信送給了洪承疇和多鐸。

這個時候,南京的洪承疇、多鐸,勒克德渾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現在己經進入順治三年1647年六月中旬,洪承疇到達南京,己經有兩個月了,清軍的整編調整工作都己經結束,在軍事上的成績也不錯,雖然和商家軍的交戰中,吃了一點小虧,但還是阻止了商家軍在南京外圍的進攻,同時在湖南、江西兩個戰場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招降鄭芝龍的工作也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至少鄭芝龍己經表明了有這方面的意向。而下一步就是準備清剿佔據在湖北東北部的商家軍。

這也是洪承疇南下的第一個重點目標,自從洪承疇到達南京之後,就一直在爲清剿湖北的商家軍做着準備工作,而現在條件也都差不多了,可以開始出兵。

但時鄭芝龍的信也到了南京,意思也很明確,就是希望清廷一方派一個有份量的人去福建談判,而這一回可就不是再談什麼意向,而是實質性的條件了。而這也是洪承疇南下的第二個重點目標,招降鄭芝龍,佔領福建,不僅可以完成對浙江的三面包圍,而且還可以獲取福建的財富,無論是那一點,對目前的清軍都是至關重要的。

想要完成招降鄭芝龍的工作,當然是要洪承疇親自跑一趟福建,因爲洪承疇和鄭芝龍是同鄉,兩人有過幾面之識,這份同鄉之誼,也是清廷招降鄭芝龍的一個重要基礎,爲了表現清廷的誠意,打消鄭芝龍的疑慮,洪承疇也必需親自出馬。同時一但招降鄭芝龍成功,清軍就要進取福建,廣東之地,並且都獲得這兩省的財富,也必須要一合有份量的人去江西坐鎮,壓制住尚可喜。

因此最終三人商議決定,由洪承疇和勒克德渾兩人一起南下江西,主持招降鄭芝龍,以及進攻福建、廣東的戰事,而多鐸留守南京,並遙控指揮征剿湖北的戰事,同時也兼顧防範商家軍的進攻。

其實洪承疇已經對征剿湖北做出一個詳細的計劃,這次進攻湖北,將以貝子尚善爲前線總指揮,出動藍拜、阿哈尼堪,石廷柱、馬光輝、李思忠、劉良佐、劉澤清等滿漢諸將,共計出動人馬近六萬餘人,以壓倒性的優勢兵力,一舉清剿湖北地區的商家軍。

任務分派之後,三人立刻分頭行動,洪承疇和勒克德渾帶領佟圖賴、金聲桓兩將從南京出發南下,進駐江西。而多鐸在南京調兵遣將,準備向湖北發動進攻。

就在衆人正要進動的時候,北京傳來了多爾袞的詔令,命令淸廷所佔之地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儻有不從,以軍法從事。也就著名的剃髮令。

其實清廷強迫剃髮,並非入關後才施行。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代,就曾多次下令,命清廷統治範圍內的漢族人剃髮梳辮,改習滿族服飾,目地當然是爲了保持滿族的民族獨立性,不被漢族同化。

在清軍剛入關時,多爾袞也曾下令沿途各州縣官民均剃頭留辮,改習滿族服飾。但進入北京以後,遭到漢族居民的強烈反對,除了少數無恥之徒剃髮邀寵以外,不少官員都觀望不出,甚至爲避免剃髮而南逃。就連引清軍入關的吳三桂也多次勸說多爾袞,不要強行推令剃髮。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也自知清廷統治還不穩固,推進剃髮令確定操之過急,於是也很快就收回成命。順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諭旨中說: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

在清軍入關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明朝舊官投降了清廷之後,仍舊身穿明服,冠裳不改。因此在朝會的時侯,文武官員們也形成了滿漢分明,截然不同的兩種樣子。

但清廷只是暫緩剃髮,只是一個權宜之計,而不是徹底取消剃髮令,一但清廷在關內的統治穩定下來之後,早晚都會重新強令剃髮的。只不過是等侍一個合適的時機而己。

而清廷重新下令剃髮的始作俑者叫孫之獬。他本是明朝天啓年間進士,早年投靠魏忠賢,得以上位,出任翰林院侍講。在崇禎初年,魏忠賢倒臺之後,朝廷下令銷燬魏忠賢主編《三朝要典》時,他抱《要典》哭告太廟,爲世人所不齒,結果被明朝罷免,一直鬱郁不得志。

清軍入關之後,孫之獬立刻俯首乞降,並且自己帶頭與家人奴僕一起剃頭留了辮子,而清廷爲收攬人心,接納並讓他出任禮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講學士。

清軍攻破了南京之後,多爾袞爲了速度招撫平定南方,曾下令在京文武官員可以自薦報名,出任南方各省的招撫工作。雖然這時商毅依然駐守在浙江,抵抗清軍,而且南方又有數王被擁之起來。但從表面形式上看,清廷的威勢幾乎己經席捲了全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力量。因此一些熱衷功名的無恥之徒也都覺得有機可呈,於是自告奮勇,要求出使。希望可以憑藉清朝兵威,謀取富貴。

而孫之獬自然也不甘心落入人後,而且還別出心裁的上了一表,稱自己:“占卜了一課,得辭雲:‘時乘六龍爲帝使東,宣達詔命無所不通。’今皇上龍飛正時乘也,若臣得奉命則爲帝使矣。無所不通則成功矣。一生勳業留俟今日,臣不敢違天自逸,以取譴戾。

同時爲了表示自己對清廷的忠心,並博取多爾袞的好感,在第二天上朝時,孫之獬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

結果在朝堂站班時,孫之獬首先想站到滿族大臣的行列。但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自然不屑與孫之獬同班,於是將他推擠出去。而孫之獬想回到漢族大臣班列時,漢臣們又恨他過於逢迎求寵,也不讓他入班。結果讓孫之獬夾在中間進退不得,狼狽萬狀。還被多爾袞申?了一頓。

誰知孫之獬在羞惱之下,第二天又上書朝廷,稱:“陛下平定中原,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之從陛下也!”

而在幾天之後,多爾袞代表清廷正式發下了剃髮令,並傳諭各地:自今佈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剃髮。遵依者爲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決不輕貸。

同時清廷又下,加封孫之獬爲兵部尚書,並奉旨招撫山東各地。

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333章 對持(三)第309章 宣戰(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80章 出兵(上)第90章 合圍(一)第247章 營救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3章 互不相干第93章 遷移(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41章 造船廠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88章 交易(上)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95章 遷移(二)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99章 廷議(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381章 喜迅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68章 變數(四)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88章 交易(上)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83章 夜襲(一)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98章 僱傭兵(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369章 交易第332章 對持(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9章 授藝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3章 雙截棍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42章 提案(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93章 勸降(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22章 造船(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47章 對策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55章 插曲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35章 南歸(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67章 變數(三)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84章 進山追擊(二)
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333章 對持(三)第309章 宣戰(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80章 出兵(上)第90章 合圍(一)第247章 營救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3章 互不相干第93章 遷移(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141章 造船廠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88章 交易(上)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95章 遷移(二)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99章 廷議(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381章 喜迅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92章 勸進(下)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68章 變數(四)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88章 交易(上)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83章 夜襲(一)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98章 僱傭兵(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369章 交易第332章 對持(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9章 授藝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3章 雙截棍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42章 提案(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93章 勸降(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22章 造船(上)第88章 喜得千金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47章 對策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55章 插曲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35章 南歸(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267章 變數(三)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84章 進山追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