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

“什麼?”阮進、王朝先都忍不住道:“豈有此理,中華軍攻進廣州,他就該趕來皇宮護架纔對,怎麼獨自逃走了呢?簡直就是罪不容赦……”

朱大典趕忙打斷了他們,道:“好了,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中華軍己經攻入了廣州,我們也還是儘快保護皇上,逃出城去,另投他處。**╔╗”

然後對張名振道:“張部堂,你立刻去招集軍隊。”又對阮進、王朝先道:“你們快去通知其他官員。”轉身又對朱以海道:“皇上也請準備一下,好……”

這時朱以海擺了擺手,道:“算了,不用那麼麻煩了。”

其他人本來正要走了,聽了朱以海的話之後,也都是一怔,停下來看着朱以海。

朱以海嘆了一口氣,道:“逃又能逃到那裡去,朕不想再過那種顛沛流離,有上頓沒下頓的曰孑了,朕雖在深宮之中,但也知道,現在天下三分,商毅已佔其二。早晚都是他的天下,不過這樣也好,不管怎麼說,商毅也是我華夏漢族,讓他得了這天下,總也好過被異族所有,朕只求能爲一歸命候,平平安安渡過下半生,也就足矣了。”

幾個人也都面面相覷,不知該怎麼說纔好,就在這時,只聽“咣” 的一聲,宮門被撞開,無數身着綠色軍服,手執火槍士兵從宮門外涌入進來,在外面值守的太監、待衛根本就不敢阻攔,紛紛都退進了大殿裡。

張名振到底是爲武將的人,立劊上前兩步,擋在士兵前面,厲聲喝道:“你們是那裡來的軍隊,這裡是皇上的宮殿,不得亂……”

他的說還沒有說完,早己被兩個中華軍的士兵抓住雙臂,反擰到背後,給按倒在地上,還有人喝道:“老實一點。”其他人也都舉着火槍,道:“不許動,你們被俘虜了。”

朱大典,阮進、王朝先等人也知道,現在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因此也沒有反抗,把太監、待衛招集在一起,護在朱以海身上,朱大典纔出列道:“可以請你們的主將來說話嗎?”

不一會兒,田楚走進了大殿,看見被士兵制住的張名振,也皺了皺眉,道:“你們這是幹什麼?進城的時候沒有給你交待紀律嗎?還不快把人鬆開。..”

士兵嘟囔着說道:“軍長,這傢伙可衝着呢?”但還是把張名振給放開了。

朱大典示意兩個待衛去把張名振給扶起來,然後來到田楚面前,拱了拱手,道:“這位將軍尊姓大名。”

田楚道:“我是靖北王屬下,中華虎賁軍,南京軍區第七軍軍長田楚,你們都是永安朝廷的大臣嗎?你們的皇帝朱以海在這裡嗎?”說着他看了看後面,被衆人護往的朱以海。

朱大典還沒有說話,後面的阮進上前一步,道:“你們都是商毅的部下,商毅也是我大明之臣,你們竟敢這樣直呼皇上名諱,真罪不容赦。”

田楚輕蔑的一笑,道:“我們中華軍是靖北王的屬下,但從來都沒有聽命過明朝,再說明朝早就己經完了,靖北王纔是天下之主,這一套就趁早收起來吧,你們是主動交出朱以海,還是讓我們把他搜出來。”

這時朱以海從皇椅上站了起來,道:“不用搜了,我就在這裡。”說着也走到了田楚面前,道:“你們想怎樣處置我吧。”

田楚點了點頭,道:“從現在開始,你們就都是中華軍的俘虜,不過我們中華軍一向不會虐待濫殺俘虜,因此只要你們交出武器,老實聽話服從管理,我們可以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否則,我們也會依舊俘虜條例,進行處置。”說着讓身邊的一個士兵將一本俘虜管理條例遞給朱以海,然後又道:“你們的情況比較殊,我可以不對你們實行監押,但從現在起,你們的行動將被限止在皇宮裡,等候上級處理的決定,飲食物品,我們會按時送來,但你們必須老實服管。”

說完之後,田楚下令,軍隊全都都退皇宮,然後將皇宮封閉起來,派一個營的軍隊看守。

――――――――分割線―――――――――分割線――――――――

而尚可喜撤出廣州之後,遭到中華軍的攻擊,被殺得大敗,尚可喜在幾員親信大將的保護下,帶領着數百名親隨士兵,總算是僥倖從戰場上逃脫,但他也不敢再向東北方走去從化縣,只好改向北行,逃到了清遠縣裡。但清遠縣離廣州不足百里,尚可喜也不敢在這裡多停留,只住了一天,就放棄了清遠縣,繼續向北逃,想和駐守韶州府的兒子尚之孝匯合。

但這時尚之孝己被中華軍的第十二軍擊敗,韶州也失守了,尚之孝正帶領的人馬向廣州的方向逃跑,好在是父子兩是走的同一條路線,在皋石山附近相遇。

見面之後,尚可喜得知韶州也失守了,心裡更是惶恐不安,當下立刻決定改向東行,去惠州府和尚之信合兵,然後再做打算。

這時尚之信正在惠州府的龍川縣駐守,見老爹和兄弟突然到了自己這裡,也嚇了一跳,一問之後才知道原來廣州和韶州都己經失守了,廣東基本己經全丟了,現在父子三人己經成了孤魂野鬼,失魂落魄。

好在是爺仨算是匯合在一起,而且互相帶領的敗兵合在一起,到也還有三四萬多人,而且這時中華軍暫時也沒有來進攻惠州府,因此爺仨也能聚集在一起商議,下一步該怎麼辦。

現在的情況己經很明顯了,雖然還有三四萬人馬,一但中華軍進攻過來,惠州府肯定是守不住的,想要活命,只能逃跑,而且還是要從海路上想辦法,因此父子三人最後決定,放棄龍川縣,先趕到惠州府南邊的海豐縣去,然後再找船出海。因爲海豐縣靠近海邊,廣東沿海的商船、漁船都很多,只要是到了海邊,總是可以找到船隻出海。致於出海以後到那裡去,現在已經不能管那麼多了,先出了海再說。

但大隊人馬是不能帶了,一個人馬衆多是目標太大,容易暴露目標,二來就是把這些人都帶到了海豐縣,也不可能找到那麼多船,因此父孑三人最終決定,放棄大軍,只挑選了幾百名精銳的親隨士兵和將領逃走。

於是父孑立刻行動起來,挑選了五百多名士兵,和兩員將領,並且又在龍川縣搶了一些糧食和銀錢,然後仍下大軍,在半夜離開龍川縣,向海豐縣的方向逃跑。

而就在尚可喜父子跑後的第二天,段鵬率領着大軍趕到了龍川縣,而剩餘的軍隊見主將都跑了,也無心再打仗,除了極少一部份四散逃走以外,絕大部份都投降了中華軍。最終中華軍不費一槍一彈,兵不血刃就進入了龍川縣。一問投降的士兵才知道,尚可喜父孑己經逃走了,但士兵們也不知道他們父孑逃到那裡去了。

就在這時,段鵬也收到了田楚的通報,知道廣州己經被中華軍襲擊得手,永安朝廷的君臣都己被俘虜,另外十二軍也攻佔了韶州府,這樣一來,雖然尚可喜父孑不知去向,但收取廣東的戰事,也基本大局己定,永安朝廷也被中華軍所滅。

段鵬判斷,現在尚可喜在陸上無路可走,唯一的逃生方向就是海上,因此立刻下定,留下十六軍在惠州府清理尚可喜剩餘的殘餘勢力,並且尋找尚可喜的行蹤,同時又傳令海軍,在廣東沿海地區搜索出海船隻。而自己帶領着二十軍趕去廣州,處理善後的事務。

二天之後,段鵬率軍到達廣州。見到田楚之後,聽他講說了攻佔廣州的經過,另外尚可喜積攢起來的準備跑路的錢財也都全被中華軍繳獲,段鵬也十分高興,畢競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就連續攻下了福建廣東兩省,而且都十分順利,並沒有花太大的力氣。也算是一件大功。

在這一段時間裡,朱以海到是表現得十分順服,毎天都呆在皇宮裡飲酒歡宴,而永安朝廷的大臣們也都心灰意冷,有人主動向中華軍請降,還想求個一官半職,也有人在家裡關閉戶,不問世事,而段鵬也下令繼續加強皇宮的守衛,限制朱以海的自由,但在生活方面,儘管照顧他們一些。而永安朝廷的大臣,都一一記錄在案,聽候南京方面的處理。

而經過了最後的統計,這次廣東的戰役,一共殲滅了尚可喜部一萬三千七百餘人,投降、俘虜的人數竟達到七萬餘人。而中華軍在攻佔褔建、廣東兩省的戰鬥中,傷亡人數全部加起來,也不足兩千人,儘管這兩千傷亡幾乎都是在廣東的戰鬥中產生的,但以這樣的傷亡,墳佔了一個省份,絕對是損失微小。不過由於水土不服,己有不少士兵得病,還有少數病重不治的士兵。

因此段鵬一面又向南京發回報告,將所有總結資料都發回南京,聽侯南京的下一步命令,一面下令,廣東的其他各地的官員,立刻到廣州來向中華軍投降,同時也儘快恢廣東省的生活秩序。不過在廣東的戰鬥,雖然中華軍的傷亡並不大,但抓獲的俘虜竟高達六萬餘人,也確實很讓段鵬頭疼。因此重新整編軍隊,將其中一部份轉員爲民,重新安置。

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52章 派遣內應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68章 重逢(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56章 重新整編第93章 遷移(一)第56章 火船(二)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370章 戰術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369章 交易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56章 火船(二)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8章 蒐羅人材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45章 新年(下)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40章 海軍出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86章 講和(上)第60章 莊妃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91章 遇刺(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33章 餘波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08章 哭諫(下)第63章 破局(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章 清廷(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333章 對持(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8章 軍備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75章 浙江援軍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91章 合圍(二)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98章 困境(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34章 鄉鬥(上)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
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52章 派遣內應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68章 重逢(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56章 重新整編第93章 遷移(一)第56章 火船(二)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370章 戰術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369章 交易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56章 火船(二)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8章 蒐羅人材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145章 新年(下)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40章 海軍出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86章 講和(上)第60章 莊妃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91章 遇刺(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33章 餘波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08章 哭諫(下)第63章 破局(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章 清廷(上)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333章 對持(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8章 軍備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75章 浙江援軍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91章 合圍(二)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98章 困境(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34章 鄉鬥(上)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