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北方大變(下)

?同時統戰部對這一次進山東的戰鬥計劃提出了批評意見,認爲這次戰鬥的失利,主要在於沒有堅持執行商毅一慣提倡的機動靈活,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和先打弱小之敵,後打強大之敵的原則。《》?.

同時統戰部也對再次進攻兗州、濟南的戰鬥計劃提出一些建議。認爲在目前清軍在山東地區的兵力比較雄厚,而且阿巴泰又在山東經營多年的情況下,想要一舉擊敗清軍,迅速攻取山東全境的想法並不可取,還是應該穩紮穩打,戰術靈活多變。另外儘管清軍的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從濟南到兗州的狹小地區內,但由於清軍要分兵駐守五六個地方,只要是有耐心,還是可以找到對清軍進行分割包圍殲滅的機會。

因此可以集中兵力先進兗州或濟南其中的一地,或直接攻佔城池,或圍城打援,先殲滅山東清軍的兵力,然後再逐步攻取山東全境。統戰部的建議是首先進攻兗州府,一來是因爲清軍在兗州府的兵力相對較弱,而且在山東地區爆發的任七、張七農民起義,以及曹州的李化鯨、鄭隆芳、姚文昌等人反正, 都是在袞州府的西南地區。因此首先進攻兗州府,可以得到許多其他支援。

其實在撤軍之後,山東軍區司令部也對這一次出兵的失利原因作了深刻的反思。衆人也都認識到,這一次出戰進取山東失利的最大原因就在於,兵力過於分散。由於在岀兵之前的胃口太大,想一口就把整個山東省全都吞下去,而且又速勝心切,因此才同時對兗州、濟南發動進攻,結果反而欲速則不達,相反造成了自已的兵力分散,而且進攻的目標也過於明顯,在進攻章丘和泗水兩個縣時,清軍都己經做好了充份的準備,中華軍只能向清軍發動強攻。這樣的進攻計劃,顯然是不符合中華軍一慣的戰術特點。

因此統戰部對山東軍區提出的批評意見,十分準確,也讓衆人都非常心服,而提出再次進攻兗州、濟南的建議,也都非常贊同,由其是周少桓,也才意識到自己和商毅的差距所在,雖然這份建議是以統戰部的名議發出,但周少桓十分清楚,這絕對是商毅的意見。

原來周少桓在山東處處效仿商毅的作風,並且還因此而獲得了一個“小督師”的雅號,雖然在商毅稱王之後,周少桓也嚴令山東軍區,不許再提“小督師”這個稱號,但在私下裡,心裡也頗有幾分得意,能夠和商毅相提並論,也是十分光榮的事情。但現在看來,自己和商毅差得可不是一點半點。

而商毅以私人名議,給山東軍區寫的信,在信中,商毅鼓勵山東軍區,不能因爲這一次失敗而氣餒,以致於一蹶不振。由其是以周少桓爲首的司令部成員,一定要首先站起來。先打幾個勝仗,又碰了釘子,然後又打幾個勝仗,這種勝敗的交替,是正常的戰爭規律,中華軍建軍以來,也是在勝敗的反覆中前進,而軍官、將領的作用,就是在失敗了,栽了跟頭以後,帶領着士兵站起來,走向勝利,而軍官首先就要自已先站起來。

看完了這一封信, 也讓山東軍區司令部的衆人都十分感動,因爲在現在的情況下,確實需要安慰和鼓勵。而且在得知目前的時局所發生的變化之後,衆人也都大爲放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清廷己經自顧不暇,根本就不可能再向山東地區増派兵力,而山東軍區得到鄭成功部的補充之後,兵力也有所加強,因此周少桓也決定,按照統戰部提出的建議,首先集中兵力,向兗州發動進攻。

――――――――分割線―――――――――分割線――――――――

本來多爾袞收到阿巴泰的告急之後,也不敢大意,濟南可是京師南面的屏障,絕不容有失。派出李國英增援山東,確實只是前部人馬,因爲李國英部就駐守在河間府, 離山東最近。

在派出了李國英部之後,多爾袞本打算派遣英親王阿濟格親自帶隊,統領八萬大軍,包括神工營的人馬,再增援山東,出動這樣龐大的兵力去増援山東,不僅要保住濟南、兗州,多爾袞也希望能在山東打幾個勝仗,以鼓舞清廷的士氣,掃除前一階段北京暴亂和大沽口失敗的不利影響。

那知人馬還沒有聚集,就連續收到在山西、陝西、甘肅等地發生的起義反正。多尓袞得知以後,差一點又急得吐血。但叛亂己經發生,也不能坐視不管,好在是這時山東又傳來新的戰報,阿巴泰總算是抗住了中華軍的進攻,中華軍撤軍了。

雖然多爾袞十分清楚, 中華軍只是暫時撤軍, 山東的危急並沒有解除, 但現在也是火燎眉毛, 只能先顧眼前, 因此這一次多爾袞也打算親自領軍出征,平定山西之亂。

自從山海關戰役以後,多爾袞就再也沒有親自統兵出征過。一是清廷入主北京之後,多爾袞做爲清廷實際的掌權者,百務叢集,難以分身;二是滿洲貴族內部權力之爭十分激烈,就連多爾袞也一度稱病不出,因此也不敢輕離京師重地;三是多爾袞貪酒戀色,頗多內寵,近年來他的健康狀況也不是很好。

但這次多爾袞要親征大同,也實在是迫不得已,山西比鄰京師, 陝西、甘肅等地反清運動,也都勢若潮涌, 一但久亂不平, 而且一但中華軍這時全面出擊, 和北方的這些叛亂遙相呼應, 讓北方的叛亂也成了氣候, 京師也難保全, 因此必須趁着山西叛亂剛走,根基尚不穩定的時候,儘快將姜瓖給平滅下去。

而且現在淸廷的大部份主將都在南北邊境地區,留在京師,可以獨當一面的人並不多,另外多爾袞也不放心讓別人領軍,原因還是山西離北京太近了,萬一有人生出異心,忽然調轉槍頭對準北京, 多爾袞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只有自己親自領軍才能放心。

而隨軍出征的還有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謙郡王瓦克達,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人,幾乎把留在京師的親王、郡王全都帶走了。主耍原因還是多爾袞對這些人並不放心,在自己帶兵出征以後,不敢把他們都留在北京,乾脆也全都帶在身邊,好看管他們。這次出戰出動了七萬大軍,隨軍出征的還有神工營。

同時多爾袞又命親英王阿濟格爲主將,領固山額真李國翰率領三萬人馬,出征陝西、匯同當地的陝西巡撫黃爾性、駐防西安滿軍首領吏部侍郎哈哈木、漢羌總兵張天福、興安鎮遊擊盛嘉定各路兵馬,平定陝西的叛亂。由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付責籌集糧草、軍需物資。

而甘肅地處偏遠,來不及從京師派兵,當然這時北京地區也無兵可派了,因此多爾袞也只好下令,以駐守西安的敬郡王尼堪爲平西大將軍,同正紅旗固山額真韓岱兩人領兵前往甘肅征剿。駐防西安滿軍戶部侍郎額塞、甘肅總兵張勇、副將馬寧等人都隨軍聽用出戰,而一應糧草物資供應,勻由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付責。

可以說這一番兵力調動,己經幾乎耗盡了清廷所有的兵力,因爲要防備中華軍再從海路襲擊過來,因此清廷還在天津一直到遼東一線,還駐守着近十五萬大軍,這是不能調動的。而且在京師留下了何會洛、譚泰兩人駐守,共有人馬五萬,另加神武營的人馬。

多爾袞當然明白, 商毅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一定會出兵進攻清廷。雖然淸廷在南陽、徐州等地都佈置了大量兵力駐守,但多爾袞仍然不放心,因此對命洪承疇出任河南、北直隸總督,進駐開封,總督邊境的軍務。又免強抽調了二萬人馬,以及神軍營,交給洪承疇率領。

不過多爾袞也十分清楚,就洪承疇這麼一點兵力,放在那一條防線都不夠,但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因爲清廷己經無兵可派了。目前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四川的吳三桂出兵,幫助清廷。

但吳三桂是什麼人性,多爾袞更清楚不過,完全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因此多爾袞也迫於無奈,決定將川北的保寧府、夔州府、龍安府和松潘衛,從及陝西省的漢中府都劃歸爲吳三桂的封地,以換取吳三桂派兵進駐重慶、夔州、漢中一線,危脅中華軍的湖廣軍區側翼。

同時多爾袞再次寫信給四川的吳三桂,言辭非常謙恭,又是曉之以理,又是誘之以利,告訴吳三桂,現在清廷與四川脣齒相依,一但清廷敗亡,商毅成勢,吳三桂在四川也難以保全,因此爲了吳三桂自己的利益,也希望這一次吳三桂一定要出兵幫助淸廷。

一下孑得到了川北四府,另加漢中府,擴地數千裡,吳三桂自然是十分高興,而且他也清楚,不能讓南北失衡,因此也滿口答應了淸廷的條件,一面接收土地,一面出兵,進駐重慶、夔州、漢中一線。

第406章 國策(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27章 追擊第92章 合圍(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7章 夜襲(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23章 造船(下)第55章 火船(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5章 強盜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3章 反擊(一)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88章 計劃第117章 海盜(一)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3章 雙截棍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36章 投靠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章 清廷(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
第406章 國策(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27章 追擊第92章 合圍(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7章 夜襲(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23章 造船(下)第55章 火船(一)第265章 變數(上)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5章 強盜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3章 反擊(一)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88章 計劃第117章 海盜(一)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68章 重逢(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3章 雙截棍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3章 追擊海盜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36章 投靠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章 清廷(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