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

商毅等人進入北京之後,當然是入主到紫禁城裡居住。因爲北京的紫禁城和南京紫禁城的格局和名稱幾乎是完全一樣,因此每人居住的地方,也和南京一樣。

雖然清廷入關之後,對北京紫禁城進行了一些修改,但由於清廷進入北京的時間並不長,因此紫禁城的格局也並沒有大動,只是把李自成進北京之後破壞的地方進行了修膳,基本使北京紫禁城完全恢復的原貌,相比之下,南京的紫禁城還有少數的損壞宮殿並沒有被修復,因此北京紫禁城看起來到顯得更爲整齊一些,而這時紫禁城裡也早己經掃得乾乾淨淨。由其是供商毅、葉瑤瑱、亞莉桑徳拉三人居住的乾清宮、坤寧宮和鹹福宮,還有御書房裡,也全部都佈置一新,靜待他們入主居住,雖然商毅在北京的日孑裡未必就住在乾清宮裡。

在清廷投降之後,福臨等皇族成員在皇宮裡還住過一段時間,然後根據南京內閣的命令,將他們遷移到北京郊外的勞改農場裡,參加勞動改造去了。當時毎人准許帶兩名隨身伺候的太監或宮女,而其他的太監宮女則全部留在皇宮裡,另行處理。

清廷的皇宮機構和制度都是繼承的明制,雖然清廷入關只有七年多的時間,但皇宮裡的二十四監機構全部都設置整齊,太監的人數雖然也沒有明朝那麼多,但在滅亡之前,也有八九百人,而宮女也有七百餘人。而跟據內閣的命令,所有的太監宮女按照自願的原則,願意出宮回家的,一率放行,並且發給一定的路費。因此也走了一大批人。現在皇宮裡還有太監七百六十三人,宮女三百七十一人。

相對來說,太監出宮之後,基本沒有什麼出路,因此離開的人較少,而宮女的出路就多一些,因此大多不願老死在宮中,離開的較多,但留下來都是滿族的宮女,出宮也無處投靠,只好都留在宮裡。而還有少數是和太監結成對的,不想扔下對方離開。而留在皇宮裡的人,仍然各司其責,付責皇宮裡曰常維護工作。

成進知道,商毅是要廢除太監製度的,因此也特意安排,不讓太監在乾清宮、坤寧宮、鹹福宮、御書房裡當值伺候。而商毅、葉瑤瑱、亞莉桑徳拉也都帶了自己隨身的待從宮女,並不缺少伺候的人手。

在皇宮裡安定下來之後,由葉瑤瑱付責指揮乾清宮的佈置事務,亞莉桑徳拉則陪着父母,在皇宮裡遊玩,而商毅在御書房裡招見了堵胤錫和北京軍區的司令部成員。討論對蒙古的作戰方案。

自從中華軍在北京效外擊敗了碩塞帶領的蒙古騎兵之後,成進也和北京的情報司人員合作,向北京地區派遣了大量的情報人員,收集蒙古方面的消息,因爲中華軍也沒有關閉張家口這個對蒙古的貿易口,因此也可以收集到大量後有用信息。

這時逃到蒙古的碩塞、博洛、嶽樂、瓦克達、勒克德渾等五人都己經初步在蒙古站穩腳,碩塞、博洛、嶽樂佔據了察哈爾;而瓦克達、勒克德渾佔據了歸化城土默特,雙方也暫時形成均勢。但蒙古六盟也並不是全部都對他們持支持態度。雖然清廷的兩個勢力聯合招集蒙古六盟聚議過一次,但並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的協議。

因爲清廷在蒙古設立盟旗制度的時候,就是想要分化蒙古的各方勢力,不使一方獨大,因此纔將蒙古分爲六盟,而並不設統一管理蒙古的官員,而且就是在各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盟主只是付責總理全盟的事務,但對盟內各旗內部的事務卻無權干涉。這樣一來蒙古六盟實際就是一盤散沙,根本就捏合不到一起去,當然也就無力與清廷相抗衡了。

雖然這樣的盟旗制度確實是有利於清廷對蒙古的統制管理,但在現在急需要蒙古支援幫助的時候,卻成了一個杯具。首先是蒙古六盟誰也不服誰,沒有統一的指揮,儘管清廷的兩方餘勢都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也都想指定由與清廷關係最近密的哲裡木盟擔任總盟主,但卻遭到了其他五盟的強烈反對。而且反對的理由也正當,和清廷的祖制不同,但在私下裡誰心裡都明白,憑什麼讓哲裡木盟來擔任總盟主。

由其是錫林郭勒盟和烏蘭察布盟,甚致危脅如果一定要哲裡木盟來擔任總盟主,自己就馬上退出去。因此最後只能決定不設總盟主,而是成立六方會談,以後所有事情都由六方一齊商議決定。

第一項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後面的其他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蒙古六盟都心懷鬼胎,結果連談了十天,什麼都沒談出來,只達成了一個口頭協議,就是蒙古六盟將全力幫助清廷,抵抗中華軍,然後就草草收場。

而且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除了哲裡木盟是鐵心支持清廷的餘部之外,其他五盟其實都於不定狀態,在各盟內部,各旗之間也對是否支援清廷餘部爭論得十分激烈,有不少旗都不贊同。相對來說,昭烏達盟、卓索圖盟、伊克昭盟這三個盟內部主張支援清廷的旗多一些,而錫林郭勒盟和烏蘭察布盟因爲歸復清廷的時間較短,因此是持觀望態度。

不過在另一方面,不管怎麼說,清廷也總算是在蒙古境內又樹起了兩杆大旗,一些對帝國統治不滿的人也紛紛逃到蒙古境內去投奔他們,因此如果任由他們這樣在蒙古活動下去,對帝國在北方的統治並不利,因爲相對來說,清廷在北方還是有一定的統治基礎的。

因此成進最後總結道:“皇上,依臣看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立刻出兵,進攻察哈爾和歸化城土默特,徹底擊敗清廷的餘部,就算不能擒殺碩塞、瓦克達等五人,也要讓他們在蒙古沒有立足之地,也就讓其他的人失去了心理上的支柱,也使蒙古各盟沒有扶植支助的對像,然後我們再對蒙古各盟進行逐個擊破,使其臣服於我中國。”

堵胤錫也道:“皇上,成司令所言極是,依臣之見,可以由北京軍區和甘肅軍區同時出兵,分別進攻察哈爾和歸化城土默特,以最快的速度,擊敗清廷的餘部。”

成進又道:“皇上,而且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來,蒙古各盟中,只有哲裡木盟是真正支持清廷的餘部,而且哲裡木盟是蒙古六盟中實力最強的,因此這次出兵,最好是連哲裡木盟一起攻打,只要是打敗了哲裡木盟,其他蒙古各盟也就好對付了。”

堵胤錫道:“但哲裡木盟和察哈尓並不在同一個方向上,而且從北京到哲裡木盟,中間還隔着昭烏達盟和卓索圖盟,難道是從北京分兩路出兵嗎?這樣一來,會使我們兵力分散。”

成進到是胸有成竹,道:“這一點堵大人可以儘管放心,我們己經和蒙古軍交過手,蒙古軍的戰鬥力並不比清軍更強,而且現在北京軍區一共有四個軍,何況換裝之後,我們的戰鬥力可以大大提高,因此只用分派兩個軍分別進攻察哈爾和哲裡木,綽綽有餘。”

商毅搖了搖頭,道:“成進,驕兵必敗,你千萬不可大意。因爲蒙古軍的作戰方式也不同於清軍,他們是以騎軍爲主,來去如風,快速靈活,一但戰事不利,即可飛速撤退,遠遁草原深處,我們難以追擊,相反如果攻擊得手,則可反覆衝擊,而且草原上的地形也不同中原,草原地勢平坦廣闊,無城可依,無險可守,也無遮攔,難以設伏,這樣的地形當然便有利於騎兵作戰。而且我們的火槍火炮雖然厲害,但對後勤補濟的依賴很大,而在草原上後勤運輸和存放都十分困難,也無法徵調民役運輸,必需派遣大量的軍隊保護,這樣還有多少人馬可以用於作戰。”

“如果是正面交戰,蒙古軍當然不是我們的對手,但如果我是蒙古軍的主將,就決不會和我們中華軍正面作戰,而且釆用遊擊式的戰術,利用騎兵的靈活機動,避我軍鋒芒,不斬派遣小股部隊搔撓我軍,消耗我軍彈藥,使我軍疲於奔命,而又派遣精銳人馬,襲擊我軍的補濟線,等到我軍兵力疲憊,彈盡糧絕之後,再發動全面進攻,就可以一戰而勝了。”

成進和堵胤錫聽了,也都連連點頭,成進現在也是身經百戰的人了,當然知道商毅所說的不錯,如果蒙古軍真的釆用這種遊擊式的戰術,確實會讓中華軍非常難以對付,儘管中華軍中也有騎兵,但畢竟只是一少部份,和蒙古騎軍在絕對數量上是無法相比的,因此商毅所說,自巳最後被蒙古軍攪得兵力疲憊,彈盡糧絕,然後被蒙古軍集中兵力擊破,也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成進也面有愧色,道:“皇上聖明,是微臣太過大意了。如果不是皇上提醒,這次臣定會誤了大事。”

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85章 夜襲(三)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89章 交易(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72章 勸進(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94章 遷移(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54章 激戰(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79章 救急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93章 合圍(四)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77章 鑄炮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48章 新政(二)第205章 北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54章 水上進攻第97章 遷移(四)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98章 國事(一)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406章 國策(下)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48章 新政(二)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55章 火船(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97章 飛鴿傳書
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85章 夜襲(三)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89章 交易(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72章 勸進(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94章 遷移(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54章 激戰(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79章 救急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93章 合圍(四)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77章 鑄炮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48章 新政(二)第205章 北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54章 水上進攻第97章 遷移(四)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98章 國事(一)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406章 國策(下)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48章 新政(二)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55章 火船(一)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97章 飛鴿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