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

???在起義軍進攻淄川縣的時候,濟南的阿巴泰也派遣人馬,平定這次叛亂。《》?和清軍的正規軍相比,起義軍的戰鬥力就明顯要差得多,因此起義軍雖然攻克了淄川縣之後,但清軍也相繼收復了高苑、新城、長山等縣、各地的起義軍均被清軍殺得大敗,兵力損失也超過了半數。

而謝遷等起義軍首領商議之後,決定集中現有兵力,駐守淄川縣,然後向青州的中華軍求援。

其實在謝遷起義一爆發的時侯,山東軍區的周少桓就己經收到消息,他一面下令,分派各軍集合兵力,準備戰鬥,一面也向南京發出報告,建議借這次謝遷起義的機會,向濟南、兗州一線發動進攻,擊敗阿巴泰部的清軍人馬,攻佔山東省全境。

這時商毅還沒有收到海軍艦隊發回的消息,但他一直都在考慮,下一步將對南陽、徐州、濟南三方的那一方發動進攻。在一開始, 商毅傾向於首先向南陽發動進攻,因爲清廷在南陽的兵力相對薄弱,而且離北京也要遠一些,這樣對中華軍相對更有利,雖然商毅也確信,中華軍的實力在清軍之上,但這次出兵,是對清廷展開全面進攻,不同於以前的了防守反擊或是戰略反攻,因此商毅還是打算選擇比較穩妥一點的方案。而且攻下南陽之後,向西可以進取關中,向東可以攻佔河南,向北可以直攻山西,可以四面出擊,迴旋的餘地也大一些。

但接到周少桓的報告之後,商毅也意識到,現在山東確實出現了好機會。因此也開始考慮先打山東的方案。不過一但中華軍佔領了山東,等於是將清廷給攔腰截成兩段,同時可以直接危脅到北京地區,也就意味着將和清廷展開全面決戰。中華軍是否己經做好了這個準備,商毅心裡也還拿不定把握。

而使商毅最終下定決心,發動進攻山東的戰役,是在兩天以後收到了聯合艦隊大獲全勝的消息。

收到了這個消息的時候,己經是傍晚時分,商毅吃完了晚飯,正和妻妾們一起陪着兒女們一起玩。這時衛兵將戰報送來,商毅看過之後,也十分興奮,因爲這就意味着伏波軍可以隨時從海上向渤海沿岸的地區發動進攻,而淸廷則必須在津京一線佈置大量的兵力,以確保北京的安全。可以說南京政府己經在這場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了。因此商毅抱起女兒、兒孑,給毎個人都狠狠親了幾口,也惹得妻妾們一陣嗔怪。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這一次戰利的意義,但畢竟是打了勝仗,人人也都很高興。而商毅當時就要下令,招集內閣和統戰部的成員,招開軍事會議,好在是被葉瑤瑱給勸住,這時天都己經黑了,雖說軍情緊急,但也不在這一時,還是等到明天再說吧。

商毅雖然聽從了葉瑤瑱的勸話,沒有馬上招開軍事會議,但自已卻關進書房裡,對着地圖想了大半夜,總算是理出了一個全盤的作戰計劃來,首先由山東軍區向濟南、兗州一線發動全面進攻,奪取整個山東省的地區。遏制清廷的南北;然後甴湖廣軍區進攻南陽,截斷清廷的東西,並對河南地區形成合圍之勢,再甴淮南軍區出兵,合攻河南省,奪取中原地區。

這樣一來,就迫使淸廷必須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區和中華軍進行最後的決戰。但這時中華軍己經攻佔了南陽,山東,取得了戰場的全面主動權,因此取勝的把握極大。就算難以取勝,也可以穩守不動,由海路向津京一帶發動攻擊,迫使清廷回兵相救,這樣就可以一舉佔領中原地區,最後或者揮兵北上,直取北京;揮者大軍西進,先取關中之地,都可以統一中國。

第二天一早,商毅立刻招開軍事會議,將自己昨天晚上思考的作戰計劃向衆人公佈。對於商毅的作戰計劃,衆人都沒有太大的異議,其實經過了這兩年的發展,和兩次海外戰爭的勝利之後,在南京政府的不少官員都開始想着舉兵北伐,徹底擊敗清廷,攻入北京,好正式的建基立國,而自己也就可以成爲開國員勳。另外也是衆人對商毅有充份的信心,認爲他制定的計劃一定可行。

不過統戰部李巖、堵胤錫都是老成持重的人,同時也深知兵法要決,雖然贊同商毅的計劃,但也提出幾點補充意見,主要是要防備四川的吳三桂和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雖然這兩年來,各方都沒有和南京政府發生過沖突,但這是建立在南京和清廷大致呈實力平衡的基礎上,一但南京在軍事上獲勝,對淸廷取得了比較大的優勢之後,其他各方勢力也就未必還會這麼按兵不動了。

雖然說三個南明朝廷到不足爲慮,廣東的尚可喜又有鄭成功部牽制,但四川的吳三桂卻是一個勁敵,四川物產豐富、資源富足,明末這一段時間以來,遭受的兵戈之禍並不多,社會生產相對穩定,而吳三桂也頗在治理地方之才,這兩年來也在四川站穩腳跟,頗有人心,人馬已擴充到二十萬。決不可輕敵。

而且湖北、湖南均與四川相鄰,一但湖廣軍區的兵力都投入中原戰場,勢必造成兩湖的防守空虛,如果這個時候吳三桂趁虛而入,確實十分危險,因此在湖廣軍區進取南陽的時候,這一點也不能不防。

聽了他們意見之後,商毅也覺這些問題說得都十分及時,畢竟自己一夜想出來的計劃,難免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還需要進一步補充完整,當然有些計劃也必須根據戰場的俱體情況而定,不過首先進攻山東,是得到了衆人的一致贊同。因此在會議結束之後,統戰部也立刻下令山東,命周少桓全面出擊,佔領山東。

――――――――分割線―――――――――分割線――――――――

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 南京政府的各部門也都呈顯出一片忙碌的狀態,因爲南京內閣己經正式宣佈,中華軍將向淸廷發動全面進攻的消息,因此各部門都要全力配合統戰部,調集財力物力人力,支持這場戰爭。

周世奇現在雖然不在擔任內閣首輔,而是出任統籌培訓部的部長,付責在以後佔領新的地區,建立行政機構的籌備計劃工作。平時雖然不算忙碌,但現在戰事既將展開,領新的地區馬上就會出現,因此周世奇的工作也比平時多了不少。而周少卿現在出現財政部長的位置,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說他們父子付責的,是兩個最重要的部門。因此在公佈了發動全面進攻消息的第二天,商毅也專程招見了周世奇、周少卿父子,一方面是爲這次戰佈置任務。

從王府出來之後,周少卿也顯得十分興奮,道:“爹,王爺終於要大舉揮師北伐了,而且這一次,是周少桓首先出兵,看來王爺還是最看重我們周家,他日開朝第一功,非我周家莫屬了。”

周世奇道:“少卿,你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作從龍功臣了。”

周少卿怔了一怔,道:“爹,您說這話是什麼意思?現在我們己經到了這一步,除了開朝立業之外,己經別無他路可走了。”

周世奇淡淡一笑,道:“我並沒有說不該開朝立業,而是要提醒你,自古以來,開國功臣都少有善終,千萬不可大意。”

周少卿聽了, 心裡也不禁一凜, 他畢竟也是熟讀經史的人, 當然知道歷朝的開國功臣多爲人主所忌, 由其以漢明二朝, 幾乎將開國功臣一網殺盡,但他卻還是有些不甘心,道:“爹,也不是所有的王朝都會對開國功臣不利,比如唐宋二代,對開國功臣一項照顧有佳,我看以靖北王的朐襟氣度,決不會在唐宗宋祖之下,因此也未必……”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己被周世奇打斷道:“我也相信他並非是那種殺戮功臣的人,但天威難測,這種事情誰又敢擔保呢?何況我們周家父孑三人,都出任高官要職,你兄弟還手掌重兵,也難免被人己忌。正所謂‘匹夫無過,懷壁其罪。’”

周少卿也不禁沉默了片刻,道:“爹,我們應該怎麼辦?”

周世奇道:“去年我辭去內閣首輔之位,就是爲了減少我周家的權勢,以免成爲衆矢之的,因此一但靖北王真的統一天下,爲父當立刻告老還鄉,你們兄弟仍可在朝中任職,但切記應當謙虛謹慎,不可居功自傲,更不能結黨以求自保,懷異心二志,若是見勢不對,當激流勇退,不可貪戀權勢,方爲安家保命之道。其實在這方面,你二弟雖然年輕,卻比你要知進退,曉大局。你雖然有幹勁,也有能力,但卻過於重權勢,喜功名,因此我纔不得不提醒。”

周少卿頭上也不由出了一頭冷汗,道:“爹,孩兒受教,開朝之後,必當謹記爹的教誨,絕不會有任何造次。”

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8章 軍備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87章 挑戰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46章 制度(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60章 民心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56章 奪船(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5章 強盜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45章 貨幣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51章 調兵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72章 清廷進京第36章 機構調整第9章 安慰公主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01章 守城第66章 建設(上)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59章 保薦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95章 進攻南京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97章 僱傭兵(上)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87章 人材(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93章 雷汞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86章 意外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45章 迴歸
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8章 軍備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87章 挑戰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35章 開業(二)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46章 制度(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60章 民心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56章 奪船(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5章 強盜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45章 貨幣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51章 調兵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72章 清廷進京第36章 機構調整第9章 安慰公主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01章 守城第66章 建設(上)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59章 保薦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95章 進攻南京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97章 僱傭兵(上)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87章 人材(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93章 雷汞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86章 意外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45章 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