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

“奴材何洛會,參見攝政王。” 來到敬思殿之後,何洛會先向多爾袞行禮。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何洛會,三大營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何洛會本來出身正白旗,但他是多爾袞的首要心腹,因此多爾袞把他轉到正黃旗出任固山額真,目地當然是爲了更好的控制住正黃旗。而現在何洛又付責從各旗中抽調精銳,組建三大營的事情。

不過何洛會一聽多尓袞招他進見,也估計是爲了三大營的事情,也早有準備,見多爾袞問起,不慌不忙從袖口裡取出一份拆本,舉過頭頂,道:“回稟攝政王,三大營的事情,盡在這份折本之中,請攝政王過目。”

太監將何會洛的拆本轉呈給多爾袞,打開一看,現在三大營的兵力爲:前鋒營一萬六千人、驍騎營一萬人、護軍營六千人。共計三萬二千人,分爲步騎兩種,其中有騎兵爲一萬二千人,並且有白甲兵二千三百一十七人,其餘都是馬兵,沒有步兵。而在後面還有從毎個旗中抽選的旗兵詳細數目,以及三大營的各級編制等等。

白甲兵本來就八旗之中的精銳,整個八旗的白甲兵數量一般都在五千左右,一般來說,一個牛錄三百兵中,白甲兵只有十到二十人,有的牛錄甚致只有幾名白甲兵。

在前一階段的戰鬥中,八旗兵的損失很大,白甲兵的損失也超過了三分之一,雖現在八旗各旗的兵額都己經補充齊全了,但白甲兵的選定,都是十分嚴格的,達不到白甲兵的準備,往往都是寧缺毋濫,因此在這段時間裡,能夠通過考覈,成爲新的白甲兵的旗兵並不多,因此現在整個八旗裡面的白甲兵也只有三千六百多人,而一下子就從圼面抽出了三分之二的白甲兵到三大營裡,也可見三大營確定都是抽選的精銳。

而抽選到三大營的旗丁,雖然也都保留他們各自的旗籍,但現在都直接聽命於三大營的統領,並且由朝廷發給餉銀,軍器、盔甲、弓箭、馬匹等等,而且在打仗時不許攜帶包衣跟隨,同時不再受各旗的管制,當然也不佔各旗的兵額。而抽出的三大營的士兵之後,也由各旗再重新抽選旗丁。

這樣一來,雖然沒有擴旗,但八旗的實際兵力,卻多出了三萬多人,而且精選出來的這支精銳人馬,也由朝廷直接控制,實際也就是掌握在多爾袞的手裡了,而各旗的實力不僅並沒有增加,相反在精銳都被抽調到三大營以後,還有一定的削弱。

同時多爾袞現在還是正白旗的旗主,而多鐸是鑲白旗旗主,兩白旗相加,一共有九十八個牛錄,這大約又是近三萬人馬。也就是說,在三大營成立之後,多爾袞實際己經控制了六萬多八旗人馬,幾乎佔到了八旗人馬的一半,從這一方面來說,也沒有人能夠與他相抗衡了。

而就在三大營建立好之前,漢軍的綠營己經首先成立,全營共計有四萬五千人馬,其中有兩萬五千是從漢旗中抽選,另兩萬人馬是從其他漢軍中抽選。

和三大營都是騎兵、步兵不同,綠營的兵種構成就要複雜得多,包括有騎兵、步兵、車兵、火銃兵、火炮兵五類,分別爲騎兵三千人,車兵五千人,步兵二萬人,火銃兵一萬五千人,火炮兵三千人。另有火炮一百五十門,包括四十門紅衣大炮。但綠營的性質與三大營一樣,也是受朝廷直接控制,直到這時,清廷的兵權,才被多爾袞牢牢的抓在手裡了。

自從江淮戰敗之後,清廷也開始重視火器的製造和使用了,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清廷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趕製火器,缺少鐵源,就從百姓家裡收取鍋犁鐮刀等等,加上清廷本來就有一批不錯的鑄炮工匠,因此到是趕鑄了不可新的火炮火銃。

同時對繳獲的燧發槍進行了改造,終於製出了清廷的自生火銃,雖然射擊成功率最多隻有六七成,有時還不足五成,但也算是一個不小的突破了。在另一時空裡,一直到鴉片戰爭的時候,清軍居然還在使用火繩槍。不過因爲時間太短,因此只生產出了一千多支改進之後的自生火銃,另外還有八千支鳥銃,其餘的五六千支是由三眼銳等其他火銃,另外清廷還仿照商家軍,製做一批手榴彈,霹靂火箭等火器,也都全部裝配給了綠營。可以說和另一時空裡相比,清軍的火器水平確實進步了不少。

看完了何會洛的報告之後,多爾袞也十分滿意,三大營和綠營的編製成功,不僅能使清軍的戰鬥力又提升一層,同時不間接削弱了各旗其他親王貝勒的實力,確實是一舉兩得,因此道:“何會洛,你乾得很好。這次南征如果成功了,也有你一份功勞。”

聽着多爾袞的誇講,何會洛也十分高興,道:“攝政王,咱們什麼時候開始南征。”

多爾袞哈哈一笑,道:“馬上就要開始了,如果一切順利,也許今年過年,咱們就可以到南京去過了。給我傳令阿濟格和多鐸,讓他們都做好準備,隨時都可以出兵,這一時可不許有半點差錯了。”

――――――――分割線―――――――――分割線――――――――

皇宮,太廟。

璞愚印道:“清廷又準備出兵南征了嗎?”

墨衝羽道:“是,多爾袞己經下令了,讓阿濟格和多鐸準備出兵。現在清廷在湖廣集合了約二十二萬人馬,在中原約集合了十二萬人馬,山東也有差不多六七萬人馬。而且新成立的三大營和綠營的大部份人馬也都己經派出去了,加上在南方己有人馬,這次一共出動滿旗差不多有八萬多人,而漢旗基本己經全部出動,加上綠營,差不多有十萬人馬。不過主要的兵力都是在南方,山東只是防守,預計就在十一月,清廷會從湖廣和江淮之地,同時對南方發動進攻,如果一切順利,在十二月的時候,就能夠攻下南京了。”

璞愚印點了點頭,笑道:“總共是四十多萬大軍,滿漢八旗加起來出動了十八萬人馬,看來這一次南征清廷可是要花血本了。”

墨衝羽也點了點頭,又道:“這次進軍,清軍將會以西路爲主,東路只是付責牽制,當然這也是我們早就己經計劃好了的,聖門的大業也就在此一舉了,大師你看還有什麼擔心的地方嗎?”

璞愚印搖了搖頭,道:“我看到是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地方,從上一次清軍南征失敗之後,我們就在計劃這一次南征。在西線只有李自成的大順軍可以對清軍造成一點危脅,但只要是按計劃施行的話,李自成根本就可以不戰而退,李自成一退,整個南京的西面就都門戶大開,而商毅現在駐守在東線,也是鞭長莫及。”

墨衝宇接着道:“一但清軍兵臨城下之後,南明朝廷必會調商毅出兵保護南京,這樣一來,商毅就必須離開浙江,來到南京,只要他一離開浙江,保衛就會鬆懈大半,而我們正好就可以在南京下手,一舉剷除掉商毅,永絕後患。商毅一死,整個南方再也沒有可以抵抗清軍之人,清廷統一天下,也指日可待,而我們聖門忍辱負重了三百餘年,終於可以再次揚眉吐氣了。”

璞愚印又點了點頭,道:“不錯,這就是經緯制定出來的計劃,確實是周密詳盡,無懈可擊。這孩子果然是沒有讓我失望。看來就是我們都不在了,聖門有望在他手上發揚光大。”

其實這個計劃他們兩人都不知看過多少遍了,而且也修正過不少地方,剛纔又都重複一遍,只不過是爲了堅定某種決心而己。畢竟這對他們來說,也同樣是期盼已久的時刻。

墨衝宇又道:“經緯和玲瓏都己經在南京佈置好了一切,而且玲瓏還和瑤瑱會過面,看起來並沒有引起瑤瑱的懷疑。而且我已經把四堂堂主、十大長老,十八位護法,還有急風三十六劍,都派到南方,去協助經緯和玲瓏。”

璞愚印道:“果然是精英盡出了。看來我也必須選擇了。”

墨衝宇道:“我也知道這很爲難大師,但現在我唯一但心的人就是葉基輔,經緯和玲瓏和他比起來,還都嫩了一點,不過如果這一次大師不願出手,我也不免強,那麼就由我親自南下,去對付葉基輔。” 停了一下,道:“不也說實話,我對他一點信心都沒有。只是希望能夠拖住他,給經緯和玲瓏留出足夠的時間來。”

璞愚印也苦笑了一聲,道:“其實我也一樣,當年我們三個當中,基輔的天份最高,成就最大,但偏偏是對聖門大業最不上心的人,如果他能全力相助聖門,我們也不必等到今天了。只希望這一次,他能夠回心轉意,我實在不希望和他爲敵,不過……這種可能性恐怕並不大。”

墨衝宇道:“這麼說大師己經決定了嗎?”

璞愚印點了點頭,道:“你是尊主,還是留在北方吧,明天我就南下。”

第161章 飛剪船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74章 完成包圍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3章 雙截棍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84章 夜襲(二)第135章 天命第87章 挑戰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78章 工匠第95章 遷移(二)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91章 合圍(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97章 困境(上)第28章 立威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85章 夜襲(三)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80章 辭職(上)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82章 下獄(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99章 廷議(下)第160章 民心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2章 攻城(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
第161章 飛剪船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74章 完成包圍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3章 雙截棍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84章 夜襲(二)第135章 天命第87章 挑戰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178章 工匠第95章 遷移(二)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91章 合圍(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97章 困境(上)第28章 立威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85章 夜襲(三)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74章 清廷議事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280章 辭職(上)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82章 下獄(上)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99章 廷議(下)第160章 民心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32章 攻城(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