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

就在十八軍的兩個旅在息縣的東城展開激烈的爭奪戰的時候, 其他幾路的清軍也都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分頭向中華軍的各處防線展開了突圍。

按原來的計劃,清軍的突圍將主要集中在西、北兩個方面,一共分五路人馬突圍,當然在其中有兩路是故意派出去送死,吸引中華軍的注意力,而真正有希望突圍成功的,是阿濟格、阿山和阿哈尼堪這三人率領的人馬。

而現在阿濟格在息縣城裡被中華軍給拖住了,無法如期發動突圍,但阿山、阿哈尼堪以及其他的兩部人馬都在五更時分,分別向中華軍的各個陣地發動了突圍的戰鬥。

但中華軍的各路包圍部隊都己經收到了李定國在晚上下達的命令,防備清軍會在夜間突圍,因此也都加強了夜間的守備。另外在前幾天的時間裡,中華軍使用的土工迫近戰術挖出的戰壕都到達了非常接近清軍陣地的地方,也對中華軍的預警,和拖沿清軍突擊的速度,都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爲清軍剛剛離開自己的陣地沒多久,就進入到中華軍戰壕範圍,結果很快就被中華軍的巡哨守夜士兵發現,立刻就向自己的防線發出了警報,而這時離中華軍的真正防線,還差着老大的一段距離。

發動突圍的四支清軍遭到的情況都差不多,最遠的也就走出七八十步,而最近的連五十步的距離都沒有走到,就被中華軍發現,同時還遭到了中華軍的預警部隊的襲擊,結果想發動突襲不成,只好都變成了強行突圍戰。好在是守在迫近戰壕的中華士兵並不多,而且襲擊也只能使清軍突進的速度放慢一點,但並不能阻擋住清軍的前進。

不過這就己經足夠了,因爲現在中華軍也沒有足夠的兵力,能夠牢牢的守住每一條戰壕,只要是爲後面的防線爭取到足夠向佈置時間,這些戰壕就己經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因此等清軍一路殺到中華軍的防線附近的時候,絕大部份陣地上的中華軍士兵都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各種火槍火炮一起開火射擊,在黑夜中閃爍出無數耀眼的火舌,就如同焰火一樣炫麗奪目,但卻無情的帶走無數清軍士兵的生命。

雖然遭到了中華軍的強力阻擊,但突圍的清軍都知道,現在只有拼死突圍成功,才能獲得一線生機,否則就算是又退回陣地去防守,在中華軍的包圍之下,仍然還是死路一條,而且這時畢竟是在黑夜裡,中華軍的火力雖然仍然猛烈,但也受到夜晚相當的影響,大打拆扣,因此這時只能拼力一戰,爭取能夠突圍成功,如果等到天亮之後,以中華軍的火力防守,清軍根本就不可能攻破中華軍的防線。

在黑暗中作戰,確實給中華軍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爲無法看清軍的人數和動向,只能向黑暗中胡亂開槍射擊。再加上這時清軍也確實是真的拼了命,瘋狂的向前猛攻,因此雙方接戰後不久,也有不少陣地被清軍攻入。而且也有一部份清軍比較聰明,他們跳進中華軍挖出的迫進戰壕裡進攻,因爲中華軍的迫進戰壕都是和防線的戰壕相連通的,這樣從迫進戰壕裡就可以直接攻進中華軍的戰壕裡。雖然中華軍在迫進戰壕裡也有士兵防守,但總要比直接從地面上發動進攻要好得多。當然這也是在黑夜中作戰帶來的優勢。

但清軍攻入中華軍的陣地,並不等於就是突破了中華軍的防線,中華軍的白刃戰能力,同樣十分強悍,而且戰鬥模式一但進入到白刃戰,清軍能夠利用黑夜的各種條件也就差不多都消失了,雙方等於是在共一起跑點上進行戰鬥,清軍的隊形也被打亂,因此戰局也一下子陷入僵持中,誰也奈何不了誰,都陷入混戰中。但中華軍畢竟足自已的陣地中作戰,中華軍對地形和自己的兵力分佈都要比清軍熟,儘管都是摸黑打仗,但也要佔着一定的優勢。

不過清軍發動突圍的時間是在五更,離天亮己經不遠,再加上在途中消耗的時間,因此激戰了沒有多久,東邊的天空,就漸漸泛起了魚肚白色。而這時也能模模糊糊的看清一些人影,雖然還不是太清晰,但在戰場上來說,也己經足夠了,而且天色也逐漸轉向明亮,用不了多久,一切就都能夠清晰的顯像出來。

天色轉亮之後,戰局就立刻開始發生變化,首先是清軍的夜襲突圍計劃受挫,銳氣也下降了一大半;而且在天亮之後,中華軍對清軍的兵力虛實分佈也都能夠看得十分清楚,也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佈置,不用在黑暗中盲人摸象似的戰鬥。而更爲重要的一點是,中華軍的援軍也趕到了。

趕到淮河北岸戰場的援軍是淮南軍區的第一軍,因爲清軍向中華軍的西北防線發動夜襲之後,李定國就立刻派人到淮河南岸,向成進請求支援。而成進收到李定國的求援之後,也立刻派出第一軍,馬上趕赴淮河北岸,支援那邊戰場的戰鬥。

等第一軍到達了淮河北岸之後,李定國也立刻下令,將第一軍的兩個師一個旅分散開,分別在三個戰場向清軍發動反擊。

在淮河南岸的戰鬥結束之後到現在,第一軍的士兵差不多休息了五六個小時的時間,雖然說這時並沒有完全恢復疲勞,但和這邊己經激戰了半夜的部隊相比,也能算得上是一支生力軍。因此在他們加入戰團之後,立刻將戰場的局勢扭轉過來。

首先是清軍的那兩支準備當棄孑放棄的突擊部隊抵擋不住中華軍的反擊,只得向回敗退了下去,而阿山和阿哈尼堪兩部人馬雖然還能再堅持一段時間,但也沒有意義。因爲這次突圍己經徹底失敗了,再繼續與中華軍苦戰,只能使清軍的傷亡更大,不如先退回去,守住自己的陣地,然後再想別的辦法。因此這兩部的人馬也沒有多撐下去,很快也向回撤退。

但阿山和阿哈尼堪想得雖然很好,退回去之後仍然先守住自己的陣地,再想別的辦法突圍,但這時李定國己經意識到,只要是能夠牢牢的咬住敗退的清軍,也就能夠順着清軍的敗勢殺入,攻破清軍設在息縣外圍的防守陣地,因此現在正是一個難得的大好時機,如果打得好,甚致還可以一舉攻入息縣,實現殲滅阿濟格部的計劃,因爲這時李定國也已經知道,十八軍己經攻佔了息縣東面的城外陣地,並且攻開了城牆,正和清軍激戰得正是熱鬧。

於是李定國也立刻下令,各路的部隊殺出陣地,追趕清軍,不許放過,並且立刻向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同時李定國也向淮河的成進通報了自己的計劃,讓他將留在淮河南岸的十五軍也準備好,隨時都有可能渡過淮河,支援北岸的作戰。並且又下令把付責阻擊援軍的第十一軍也調回來參戰。

因爲這時李定國也知道,開封的多爾袞基本己經放棄了阿濟格部,是不會派出援軍來的,在這種情況下,第十一軍還留着阻擊援軍,就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在息縣戰場上,正需要大量的預備兵力,因此完全應該將十一軍調回來參戰。

而這時在戰場上,淸軍的突圍己經全面失敗,四支突圍的人馬也全都在向回敗退,有的中華軍的部隊也發現了這個難得的戰機,因此還不等李定囯下令,就已經殺出了自己的陣地,追在清軍的隊伍後面,向清軍的陣地進攻過去。當然也有的部隊比較穩妥,淸軍撤退之後,並沒有立刻發動追擊,而是先重新佈置自己的陣地,但接到了李定國的命令之後,也馬上集合軍隊,向清軍展開了全線進攻。

清軍雖然連夜突圍,但並沒有出動全部的人馬,動用的是滿蒙漢八旗的精銳部隊,除了兩支當誘餌的突圍部隊之外,其他的綠營漢軍都留在陣地上,一來是現在幾員主將對綠營漢軍並不相信,當然也有綠營漢軍的戰鬥力相對較差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一但突圍不成,還是要退回陣地來防守,因此在毎一個陣地上還是要保留一定的兵力駐守。

但隨着清軍的突圍失利,在向回敗退的時候,有兩支中華軍的人馬尾隨着清軍,直接殺入了清軍的陣地中,而清軍的敗勢己成,留守在陣地裡的清軍被敗軍一衝,也變得四分五裂,結果跟本就擋不住中華軍的進攻,只能一敗再敗,連陣地也扔棄不理,一直向息縣敗退而去。

當然也有的陣地沒有中華軍的追趕,或者也沒有敗軍敗回到這時,因此陣地裡的守軍還能夠依託着防禦工事,免強的抵抗住中華軍的進攻。

而有兩個陣地上的清軍,在這個時侯向中華軍投降,直接將陣地讓了出來。

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403章 新年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64章 調兵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98章 廷議(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36章 海軍計劃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5章 反擊(三)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37章 新武器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24章 洞房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144章 新年(上)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80章 辭職(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02章 備戰(四)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32章 對持(一)第23章 震盪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65章 破局(五)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03章 夜奔(下)第61章 破局(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31章 攻城(上)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43章 拿人墊吧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81章 洋人(下)第27章 夜襲(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34章 勸說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60章 莊妃第182章 下獄(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80章 放棄青州
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403章 新年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64章 調兵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98章 廷議(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36章 海軍計劃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5章 反擊(三)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37章 新武器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24章 洞房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144章 新年(上)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80章 辭職(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02章 備戰(四)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32章 對持(一)第23章 震盪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65章 破局(五)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03章 夜奔(下)第61章 破局(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31章 攻城(上)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43章 拿人墊吧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81章 洋人(下)第27章 夜襲(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34章 勸說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60章 莊妃第182章 下獄(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80章 放棄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