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

“龜甲船?清軍這是從那裡淘來的古懂貨?”

成鋼放下單簡望鏡,實在是覺得有些不可理解。但那是五十多年以前的玩意了,經歷了這麼多次海戰以後,成鋼也對海戰有了相當程度的理解,因此一眼就能看出來龜甲船的弱點。而且經過了商毅的薰陶之後,成鋼也深深懂得了這樣的道理,世界是在向前發展的,並不是一成不變。在過去了五十多年以後,海戰己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龜甲船這種東西,當時或許可以稱雄一時, 但現在早就己經過時。清廷的海軍居然還拿出這種東西來出戰,成鋼心裡也覺得十分可笑。

不過雖然是這樣想着,但成鋼的命令卻絲毫也不慢,立刻向艦隊下達了迎戰的命令。

聯合艦隊中立刻分出了三支艦隊,中路艦隊由二艘二級戰列艦,八艘三級巡洋艦,五艘四級逐驅艦組成,以“之”字型的航線行駛,正面迎擊清廷的龜甲艦隊。而左右兩支艦隊分別由一艘二級戰列艦,四艘三級巡洋艦,四艘四級逐驅艦,三艘五級護衛艦組成,分別從左右兩翼迂迴包抄過去。但三支艦隊全部都是按縱隊排列。

清廷的艦隊排出的是雁形陣,以三艘體形較大的龜甲船組成一個三角形爲核心,其餘的戰船都分別向兩側展開,形成一個大巨的箭頭形態,但橫向的寬度達到了三百餘步。

而李杜國就在正中的座船上,雖然自己的戰船數量要比對手少得多,但他依然信心十足的帶領着船隊,向中華軍的艦隊逼近過去,同時在頭腦中己經開始想像着等一會兒自己如何率領着船隊,大破敵軍

就在這時中華軍的船隊首先發起了進攻,擔任正面迎戰敵軍小隊的首艦是二級戰列艦豼貅號,開始炮擊,第二層甲板的十六門火炮一起開火,率先向清軍發出了怒吼聲。

“轟——轟——轟——轟——”

在一連串火炮的轟鳴聲之後,在清軍戰船附近的海面上立刻升起了十餘水柱,直衝天空,面清軍艦隊中,有兩艘龜甲船被炮彈擊中,不過覆蓋了鐵甲的船體確實要比一般的戰船堅固得多,儘管甲片被炮彈擊中之後,凹下去了一大塊,但畢竟沒有被擊穿。但也引起了船身的一陣巨烈搖晃,裡面的清兵站立不穩,大部份都率倒在船甲板上。

清廷的龜甲船也紛紛開火還擊,但這時雙方的距離有三百多米。但由於龜甲船的體形太小,裝配的都是中小型火炮,射程根本就不足,幾乎大部份的炮彈都離着還有一定的距離,就落到大海里,就算有少數幾顆擊中的中華軍的戰船,但也是強弩之末,造不成什麼損傷。

因爲龜甲船本質上還是一種近戰型的戰船,配備的武器大半的是火箭,噴火筒一類,只有接近到對方三四十米的時候,纔是龜甲船最理想的攻擊距離,可以利用火箭、噴火筒直接燒敵軍的戰船,而自身的鐵甲又可以抵擋敵軍同樣的手段進攻,因此在海戰中大佔優勢,當年的李舜臣就是這樣使用龜甲船,往往可以一擋十。但在這時的海戰中,交戰距離己經擴大到數百米以上,而龜甲船無法裝配重型火炮,使當年的優勢,也變成了絕對的劣勢。

只有三艘體形較大的龜甲船上,各裝配了四門二千四百斤的紅衣大炮,有兩門是設在船首的位置,還能夠對中華軍的船隊造成一定的危險,但首輪的六發炮彈無一擊中目標,全部都落進海水裡。相反還因爲紅衣大炮的反作用力,震船體搖擺起伏不定。

因爲這三艘龜甲船雖然體形較大,但只是相對其他龜甲船而言,長度不超過四十米,寬度也只有五六米,重量約在五百噸左右,但這是加上了甲片的重量,其實也只相當於中華軍的五級護衛艦大小,用這樣的戰船發射紅衣火炮,確實有一些吃力。而且在龜甲船上的火炮又沒有使用炮車和反震一類的裝置,因此所受的反作用力確定不小。

紅衣火炮發射之後,還需要進行相當一段時間的準備,才能夠重新發射,而這時中華軍的戰船幾乎都進入了自己的射程,因此各船上的火炮都紛紛開火,一時間海面上硝煙大漲,炮聲轟鳴不斷,炮彈一輪接着一輪,盡向淸軍的龜甲船激射過去。

而由於距離太遠,清軍的還擊幾乎毫無力量,結果完全陷入了下風。儘管龜甲船的防禦力要比一般的戰船強一些,但也僅僅只是在木質的船體外面覆蓋上一層鐵甲而己,並非真正的鐵甲艦,因此也架不住火炮的輪番轟炸,有好幾艘龜甲船已被炮彈擊穿了船體,將鐵甲擊穿了幾個大洞,碎裂的鐵片和木屑四散飛濺,船內的清兵傷死無數。而且有兩船都己經進水,開始下沉了。

李杜國完全沒有想到,戰局全朝着這個方向發展,在他的想像中,應該是龜甲船大顯神威,以自己的鐵甲抵擋住敵軍的進攻,然後用火箭、噴火筒等武器將敵艦一艘一艘的燒燬纔對。誰知道自己根本就沒有靠近敵軍的機會,而且對手的火炮實在太過猛烈了,鐵甲雖然不說完全沒有用處,但和自己預想中的相比,還是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因此李杜國心裡也不由十分了鬱悶,自己完全是按先祖的那一套做的,怎麼就不靈了呢?

但現在沒有時間了李杜國思考年代差異的問題,這時龜甲艦隊和中華軍的中路艦隊相距已不足一百米,儘管這時龜甲船快要進入自己的攻擊範圍內, 但中華軍的艦隊根本就不給他的一絲機會,己經在龜甲艦隊前方橫向列開,都以自己側舷正對龜甲艦隊的船首,因此在各條船上的火力全開,炮彈密如雨點一樣,向清軍打去。

而且由於這時的距離太近,因此火炮的力道和命中率也大大提高,有不少龜甲船都被炮彈擊中,打得鐵甲裂碎,桅斷舵拆,轉眼間就有十餘艘龜甲船失去了戰鬥力。

這時中華軍左右兩側的艦隊也己經包抄到位,從兩肋插入清軍船隊的陣列中,兩舷的火炮一起開火轟擊清軍的戰船。清軍的艦隊本來就己經完全落入了下風,這一下更是被中華軍陣型大亂,結果分爲數截,只能各自爲戰,而且清軍的戰船在數量上也遠遠少於對手,更是被打得幾乎全無反抗之力。

就是三艘大型的龜甲船雖然也都在奮起的抵抗,無奈能夠給對方靠成危脅的,只有各船的四門紅衣大炮,其餘的武器根本就派不上用場。而紅衣大炮的數量大少,再加上戰船在海中顛簸起伏不定,而且清軍的炮手的訓練也不及中華軍,因此能夠相火炮成功的打出去,就已經很不錯了,至於準頭,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而且這三艘大型的龜甲船也是中華軍的重點攻擊目標,每一艘船都會遭到數艘中華軍的戰船圍攻,結果不多時也都各中十數炮,都被打得多處鐵甲裂開凹陷,甚致有一艘船的桅杆被打拆,帆蓬落下,而在側舷上裂開了一個大口子,海水拼命的涌入,眼看着向海底沉沒。而另一艘同時也被五艘中華軍的戰艦圍攻,炮彈如同冰雹雨點一樣,落到船體上,被打得鐵甲支離破碎,船體開裂了四五處,覆沒也只遲早的事情。

李杜國的座艦情況還算略好一點,雖然船頭的龍首雕塑被擊得粉粹,船體也被打得多處凹陷,但還算是沒有被擊穿。而李杜國到還保持着幾分先祖的血性,雖然明知戰局不利,但卻並沒有從戰場逃離,還是指揮的本艦的所有火炮拼命開火反擊。

但在這時清軍在戰場上的劣勢己是不可挽回,僅靠這一艘戰船的抵抗,根本就毫無用處,而且就在這時,底層甲板的槳手們突都跑了上來,向李杜國報告,船底漏水了。

原來龜甲船本身的尺寸太小,承受不住紅衣大炮發射的反震力,北方的造船工匠不及南方的手藝精通,因此船板與船板之間連結的牢固程度也不足,在平時訓練時還不覺有什麼,但在戰場上連續發射紅衣火炮,又連遭對方炮火的轟擊,結果造成了接縫炸裂,海水不斷的滲入。

如果是在平時,到還可以先堵住滲水口,免強應付一下,保證戰船不會沉沒,但這時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戰鬥中,誰也沒有留意船體滲水了,結果等明白過來的時候,船底的積水己達近一尺深,而且對方的艦炮還在不斷的向船體轟擊,根本沒有空閒去堵滲水口。

而這時在船艙內,清兵也是一陣大亂,到現在清兵還能夠支撐着戰鬥,除了是李杜囯堅持之外,還有一點就是這艘船的船體還沒有遭到大的破壞,因此清兵的心裡都還有一點安全感,現在這艘船也開始滲水下沉,淸兵們頓時軍心大動,沒有人願意再堅持戰鬥,也沒有人再聽李杜國的指揮命令,紛紛跳海逃命。

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45章 貨幣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36章 南歸(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2章 荒鎮怪客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281章 辭職(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章 喜迅(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88章 勸降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94章 遷移(二)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54章 水上進攻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51章 調兵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35章 開業(二)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78章 回航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83章 夜襲(一)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22章 造船(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39章 團兵初成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8章 許婚第90章 合圍(一)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3章 靈活作戰(二)
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45章 貨幣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36章 南歸(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2章 荒鎮怪客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281章 辭職(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1章 喜迅(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88章 勸降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94章 遷移(二)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54章 水上進攻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51章 調兵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35章 開業(二)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278章 回航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83章 夜襲(一)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22章 造船(上)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39章 團兵初成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8章 許婚第90章 合圍(一)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23章 靈活作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