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

按商毅的想法,杭州自然是浙江銀行的總部,然後在蘇州府、嘉興府、寧波府、台州府四地設立浙江銀行的第一批分行,總行的啓動資金爲三百萬兩白銀,分行的啓動資金爲二百萬兩白銀,開始開展業務,然後逐漸擴大到整個浙江地區,也可以充份讓手裡掌握的鉅額白銀真正發揮作用。

而第一個分行的首選地址就是蘇州府。因此在杭州總行掛牌成立之後,商毅也帶着林鳳舞,又來到蘇州。

儘管蘇州府現在還不是商毅的管轄範圍,但商毅一直都沒有放棄對蘇州府的控制,商家軍一直在蘇州駐紮着一個團的兵力,就是懶着不走。不過由於商家軍的軍紀嚴明,在蘇州城中從不鬧事,相反還幫着維持城中秩序,壓制各幫會的勢力,也是蘇州的風貌大好,因此也頗受蘇州百姓的好評。再加上蘇州知府彭正穗對此也不聞不問,結果也就這麼樣過了。

蘇州分行的成立十分順利,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也首先帶頭在蘇州分行開了戶頭,大宗銀錢交易也都通過蘇州分行來完成。其實這個時代的中國商人對錢莊的經營並不陌生,許多商人也都很習慣用錢莊做中價,進行貨幣交易。而且商毅在蘇州商界的名聲也很好,也有足夠的實力,一些有實力的商人也紛紛都來開戶。因此生意勢頭很好。

不過商毅來蘇州可不是隻爲了成立蘇州分行,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目地,就是成立蘇州絲綢總會。

以前商毅辦廠、辦實業是爲了解決自己的資金來源,但在得到了李自成搜刮的鉅額白銀之後,商毅現在是真的不差錢了,於是也不打算再辦多實業,除了兵工廠、造船廠、印刷廠、銀行這些重要部門之外,商毅打算逐漸退出其他的實業,讓給專業的人士去經營。

因爲商毅知道行政機構如果過多的干涉商業經營,對於經濟商業和運行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政府應該做的是宏觀的協調和引導,應該多成立一些協會,行會一類介與官商之間的行業管理組織,而不是親自參與實業經營。成立蘇州絲綢總會只是第一步償試,以後還要擴展爲浙江絲綢總會。包括其他行業的協會、行會等。

因此在到了蘇州以後,商毅也把蘇州分行的事情都交給林鳳舞來付責,因爲她纔是浙江銀行的行長,而商毅在新絲路絲綢織造廠裡招集其他十八家絲造作坊的坊主一齊開會聚議,成立蘇州絲綢總會的各項事宜。而且商毅己經擬定出了一個俱體的章程,由其他十八家絲造作坊的坊主來討論。

大體來說,商毅擬定的章程分爲總則、機構設置、入會標準三個方面

總則是:蘇州絲綢總會是面對蘇州的所有商人,只要是希望從事絲綢行業,並符合入會標準,願意服從會章,履行義務,就都可以申請入會。凡事加入蘇州絲綢總會的商人,都可以被稱爲會員。並且對每一位會員都秉公對待,一視同仁。

在原則上,蘇州絲綢總會並不干涉各商家、絲造作坊的俱體經營事務,主要是付責集中個體商人、絲造作坊的力量,對外統一說話,統一的銷售價格和生絲收購價格,充份保障各商家、絲造作坊,以及絲農的利益,併合理分配國內資源,統一安排海外的運輸和銷路,使各商家、絲造作坊共同發展。

蘇州絲綢總會將對絲綢行業制定統一的生產標準和質量,並定期抽查會員產品,保證蘇州絲綢總會出產的絲綢品質,維護蘇州絲綢總會的名謄。同時也會定期組織招商促銷活動,擴大蘇州絲綢總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蘇州絲綢總會的機構設置分爲:會長、執委、會員三級。會長爲一人,由全體會員一起選舉產生,任期爲三年,可以連任一屆,也可以隔屆出任,在任期間付責整個總會的運行,組織招開執委會議、會員大會,對外交流招商等等工作。

執委爲十二名,由全體會員一起選舉產生,任期也爲三年,不得連任,但可以隔屆出任,總會的各項決議都將由執委投票決定,當票數相同時,可以會長做最後決定。同時執委還有罷免會長的權利。

總會的重大決議必然甴會員大會投票決走,並定爲每三年舉行一次全體會員大會,選舉產生新的會長和執委,並決定未來三年內總會的決策、制度和發展方向。

蘇州絲綢總會將於明年開年之後,正式掛牌成立,入會資格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自己的生產作坊擁有的織機數量,明年必須在百臺以上,然後以毎年一百臺的速度遞增,在第一個週期結束以後,入會標準將達到三百架織機。如果織機數量不夠,可以掛靠某一位會員的門下,但不能算正式會員。

而十八家絲造作坊和新絲路絲綢織造廠將自動成爲第一批會員,但在明年內,也必須將自己的生產作坊擴大到擁有織機百臺以上,以後每年按要求遞増。

當然衆坊主對商毅擬定的章程基本沒有太多的異議,因爲這些章程制定的十分公平,並沒有給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特權,同時現在各坊主也知道啇毅己經從荷蘭和鄭芝龍那裡取得了海外貿易權,因此對他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且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做生意向來都喜歡搞單幹,互相之間主要靠壓價競爭,結果只能白白便宜了老外,其實誰都吃過這個虧,誰都不想但還只能這麼做,因爲也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現像,因此如果真的能夠聯合起來,用一個聲音說話,肯定是對衆人都有益的。

唯一令衆坊主覺得不滿的是入會標準,在這十八家絲造作坊中,達到百架織機以上的只有三家,大多數作坊的織機只有七八十臺左右,少數還不足五十臺。而且一百架的標準還不算大問題,但在三年之後,要達到三百架織機,對各作坊來說,還是有一定壓力的。目前也只有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一家能達到這個標準。

但入會標準可是商毅促進中國絲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另一時空的十七、十八世紀裡,毎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自己的支柱產業,英國的羊毛業、荷蘭的造船業,法國的紡織業。而中國最適合做支柱產業的,當然就是絲綢業了。因此商毅也要首先改變絲綢業的小作坊生產狀況,推動絲綢業徹底與家庭手工業分離,向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的方向發展。以織機數量爲入會標準,是必須堅持的。

不過商毅並沒有強制衆人通過入會標準,首先拋出了所有會員均可享受浙江的對生產作坊的稅務優惠政策的誘餌。因爲蘇州不靠海,絲綢想要出口,必須運到浙江沿海地區,因此浙江省的對生產作坊的稅務優惠政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同時商毅又讓這十八家作坊平分江蘇織造局的利益。在鄭敬高離開蘇州之後,蘇州織造局就由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來接管,新任的蘇州織造太監韓贊同到任了之後,也非常明智的選擇了沉默。

蘇州織造局是官辦的絲造坊,因此規模十分龐大,共有織機一千二三百臺,就是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也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其中織造各種花紋圖案的提花織機就有二百佘臺,可以說蘊藏着巨大的利益,商毅把蘇州織造局分爲二十股,每家織造作坊佔一股,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佔兩股,除去供應南京皇宮之外,剩餘的利潤就甴各家一起平分。

最後商毅又表示,對這十八家織造作坊,浙江銀行蘇州分行也將給予貸款優惠政策,解決他們的資金困難。於足這樣幾條優惠條件下,衆作坊主也都接受了這個入會標準。而在此同時,也爲蘇州分行拉來了第一批客戶,實在是一舉兩得。

不過從現在到明年蘇州絲綢總會正式掛牌成立還有四五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都算爲籌備期,主要是吸收會員,制定章程細節,在今年十月或十一月,招開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正式會長和執委。在目前還是甴新絲路絲綢織造廠領頭,而林進旭出任臨時會長。

商毅當然不會多管事了,只是交待了一下自己大致的構想,具體的細節就都交林旭升去付責和其他十八家作坊主來討論完成。

而就在這時,出現了一件讓商毅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蘇州知府彭正穗的慕僚,贊畫李鬆晨來投奔商毅,請求商毅收留。

原來蘇州知府彭正穗雖然對商毅在蘇州的行爲不聞不問,但心裡總是不舒服,也覺得當個傀儡知府沒什麼意思,而且萬一那天商毅失事了,自己說不定還會受到牽連,那纔是冤枉,因此也上下活動,終於運作的轉任其他地方,現在只等南京的調任公文下來,就可以離開蘇州了。

而李鬆晨的想法和彭正穗不一樣,他考慮再三,認爲明朝己是積重難返,南京朝廷中興的可能性不大,而商毅到是頗有潛力,在這亂世中大有可爲,因此決定投靠商毅。

見了商毅之後,李鬆晨對自己的動機到也直言不違,而這還是第一個主動投靠商毅的文人,因此商毅也答應收留他,並且表示在彭正穗離任之後,就讓李鬆晨去杭州找自已。

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380章 總結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9章 安慰公主第9章 催促出兵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07章 民意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55章 民嘯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77章 名士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87章 等待消息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42章 勸降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269章 召見第100章 備戰(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02章 夜奔(上)第198章 廷議(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80章 放棄青州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3章 雙截棍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96章 遷移(三)第87章 挑戰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19章 投效(上)第91章 南京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23章 全面北伐
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380章 總結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9章 安慰公主第9章 催促出兵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07章 民意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55章 民嘯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77章 名士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87章 等待消息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42章 勸降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269章 召見第100章 備戰(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02章 夜奔(上)第198章 廷議(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80章 放棄青州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66章 雨戰(二)第13章 雙截棍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96章 遷移(三)第87章 挑戰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19章 投效(上)第91章 南京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23章 全面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