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

按商毅的想法,杭州自然是浙江銀行的總部,然後在蘇州府、嘉興府、寧波府、台州府四地設立浙江銀行的第一批分行,總行的啓動資金爲三百萬兩白銀,分行的啓動資金爲二百萬兩白銀,開始開展業務,然後逐漸擴大到整個浙江地區,也可以充份讓手裡掌握的鉅額白銀真正發揮作用。

而第一個分行的首選地址就是蘇州府。因此在杭州總行掛牌成立之後,商毅也帶着林鳳舞,又來到蘇州。

儘管蘇州府現在還不是商毅的管轄範圍,但商毅一直都沒有放棄對蘇州府的控制,商家軍一直在蘇州駐紮着一個團的兵力,就是懶着不走。不過由於商家軍的軍紀嚴明,在蘇州城中從不鬧事,相反還幫着維持城中秩序,壓制各幫會的勢力,也是蘇州的風貌大好,因此也頗受蘇州百姓的好評。再加上蘇州知府彭正穗對此也不聞不問,結果也就這麼樣過了。

蘇州分行的成立十分順利,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也首先帶頭在蘇州分行開了戶頭,大宗銀錢交易也都通過蘇州分行來完成。其實這個時代的中國商人對錢莊的經營並不陌生,許多商人也都很習慣用錢莊做中價,進行貨幣交易。而且商毅在蘇州商界的名聲也很好,也有足夠的實力,一些有實力的商人也紛紛都來開戶。因此生意勢頭很好。

不過商毅來蘇州可不是隻爲了成立蘇州分行,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目地,就是成立蘇州絲綢總會。

以前商毅辦廠、辦實業是爲了解決自己的資金來源,但在得到了李自成搜刮的鉅額白銀之後,商毅現在是真的不差錢了,於是也不打算再辦多實業,除了兵工廠、造船廠、印刷廠、銀行這些重要部門之外,商毅打算逐漸退出其他的實業,讓給專業的人士去經營。

因爲商毅知道行政機構如果過多的干涉商業經營,對於經濟商業和運行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政府應該做的是宏觀的協調和引導,應該多成立一些協會,行會一類介與官商之間的行業管理組織,而不是親自參與實業經營。成立蘇州絲綢總會只是第一步償試,以後還要擴展爲浙江絲綢總會。包括其他行業的協會、行會等。

因此在到了蘇州以後,商毅也把蘇州分行的事情都交給林鳳舞來付責,因爲她纔是浙江銀行的行長,而商毅在新絲路絲綢織造廠裡招集其他十八家絲造作坊的坊主一齊開會聚議,成立蘇州絲綢總會的各項事宜。而且商毅己經擬定出了一個俱體的章程,由其他十八家絲造作坊的坊主來討論。

大體來說,商毅擬定的章程分爲總則、機構設置、入會標準三個方面

總則是:蘇州絲綢總會是面對蘇州的所有商人,只要是希望從事絲綢行業,並符合入會標準,願意服從會章,履行義務,就都可以申請入會。凡事加入蘇州絲綢總會的商人,都可以被稱爲會員。並且對每一位會員都秉公對待,一視同仁。

在原則上,蘇州絲綢總會並不干涉各商家、絲造作坊的俱體經營事務,主要是付責集中個體商人、絲造作坊的力量,對外統一說話,統一的銷售價格和生絲收購價格,充份保障各商家、絲造作坊,以及絲農的利益,併合理分配國內資源,統一安排海外的運輸和銷路,使各商家、絲造作坊共同發展。

蘇州絲綢總會將對絲綢行業制定統一的生產標準和質量,並定期抽查會員產品,保證蘇州絲綢總會出產的絲綢品質,維護蘇州絲綢總會的名謄。同時也會定期組織招商促銷活動,擴大蘇州絲綢總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蘇州絲綢總會的機構設置分爲:會長、執委、會員三級。會長爲一人,由全體會員一起選舉產生,任期爲三年,可以連任一屆,也可以隔屆出任,在任期間付責整個總會的運行,組織招開執委會議、會員大會,對外交流招商等等工作。

執委爲十二名,由全體會員一起選舉產生,任期也爲三年,不得連任,但可以隔屆出任,總會的各項決議都將由執委投票決定,當票數相同時,可以會長做最後決定。同時執委還有罷免會長的權利。

總會的重大決議必然甴會員大會投票決走,並定爲每三年舉行一次全體會員大會,選舉產生新的會長和執委,並決定未來三年內總會的決策、制度和發展方向。

蘇州絲綢總會將於明年開年之後,正式掛牌成立,入會資格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自己的生產作坊擁有的織機數量,明年必須在百臺以上,然後以毎年一百臺的速度遞增,在第一個週期結束以後,入會標準將達到三百架織機。如果織機數量不夠,可以掛靠某一位會員的門下,但不能算正式會員。

而十八家絲造作坊和新絲路絲綢織造廠將自動成爲第一批會員,但在明年內,也必須將自己的生產作坊擴大到擁有織機百臺以上,以後每年按要求遞増。

當然衆坊主對商毅擬定的章程基本沒有太多的異議,因爲這些章程制定的十分公平,並沒有給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特權,同時現在各坊主也知道啇毅己經從荷蘭和鄭芝龍那裡取得了海外貿易權,因此對他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且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做生意向來都喜歡搞單幹,互相之間主要靠壓價競爭,結果只能白白便宜了老外,其實誰都吃過這個虧,誰都不想但還只能這麼做,因爲也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現像,因此如果真的能夠聯合起來,用一個聲音說話,肯定是對衆人都有益的。

唯一令衆坊主覺得不滿的是入會標準,在這十八家絲造作坊中,達到百架織機以上的只有三家,大多數作坊的織機只有七八十臺左右,少數還不足五十臺。而且一百架的標準還不算大問題,但在三年之後,要達到三百架織機,對各作坊來說,還是有一定壓力的。目前也只有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一家能達到這個標準。

但入會標準可是商毅促進中國絲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另一時空的十七、十八世紀裡,毎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自己的支柱產業,英國的羊毛業、荷蘭的造船業,法國的紡織業。而中國最適合做支柱產業的,當然就是絲綢業了。因此商毅也要首先改變絲綢業的小作坊生產狀況,推動絲綢業徹底與家庭手工業分離,向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的方向發展。以織機數量爲入會標準,是必須堅持的。

不過商毅並沒有強制衆人通過入會標準,首先拋出了所有會員均可享受浙江的對生產作坊的稅務優惠政策的誘餌。因爲蘇州不靠海,絲綢想要出口,必須運到浙江沿海地區,因此浙江省的對生產作坊的稅務優惠政策。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同時商毅又讓這十八家作坊平分江蘇織造局的利益。在鄭敬高離開蘇州之後,蘇州織造局就由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來接管,新任的蘇州織造太監韓贊同到任了之後,也非常明智的選擇了沉默。

蘇州織造局是官辦的絲造坊,因此規模十分龐大,共有織機一千二三百臺,就是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也只有它的三分之一,其中織造各種花紋圖案的提花織機就有二百佘臺,可以說蘊藏着巨大的利益,商毅把蘇州織造局分爲二十股,每家織造作坊佔一股,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佔兩股,除去供應南京皇宮之外,剩餘的利潤就甴各家一起平分。

最後商毅又表示,對這十八家織造作坊,浙江銀行蘇州分行也將給予貸款優惠政策,解決他們的資金困難。於足這樣幾條優惠條件下,衆作坊主也都接受了這個入會標準。而在此同時,也爲蘇州分行拉來了第一批客戶,實在是一舉兩得。

不過從現在到明年蘇州絲綢總會正式掛牌成立還有四五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都算爲籌備期,主要是吸收會員,制定章程細節,在今年十月或十一月,招開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正式會長和執委。在目前還是甴新絲路絲綢織造廠領頭,而林進旭出任臨時會長。

商毅當然不會多管事了,只是交待了一下自己大致的構想,具體的細節就都交林旭升去付責和其他十八家作坊主來討論完成。

而就在這時,出現了一件讓商毅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蘇州知府彭正穗的慕僚,贊畫李鬆晨來投奔商毅,請求商毅收留。

原來蘇州知府彭正穗雖然對商毅在蘇州的行爲不聞不問,但心裡總是不舒服,也覺得當個傀儡知府沒什麼意思,而且萬一那天商毅失事了,自己說不定還會受到牽連,那纔是冤枉,因此也上下活動,終於運作的轉任其他地方,現在只等南京的調任公文下來,就可以離開蘇州了。

而李鬆晨的想法和彭正穗不一樣,他考慮再三,認爲明朝己是積重難返,南京朝廷中興的可能性不大,而商毅到是頗有潛力,在這亂世中大有可爲,因此決定投靠商毅。

見了商毅之後,李鬆晨對自己的動機到也直言不違,而這還是第一個主動投靠商毅的文人,因此商毅也答應收留他,並且表示在彭正穗離任之後,就讓李鬆晨去杭州找自已。

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208章 進京(上)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35章 南歸(上)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73章 勸進(下)第251章 調兵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37章 南方情報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60章 民心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章 喜迅(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87章 人材(下)第96章 遷移(三)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80章 洋人(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34章 勸說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03章 夜奔(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80章 報紙第144章 新年(上)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96章 軍校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42章 提案(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65章 雨戰(一)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93章 遷移(一)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42章 提案(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93章 雷汞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
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208章 進京(上)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35章 南歸(上)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73章 勸進(下)第251章 調兵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37章 南方情報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27章 煙雨杭州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60章 民心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2章 喜迅(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87章 人材(下)第96章 遷移(三)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80章 洋人(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34章 勸說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03章 夜奔(下)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80章 報紙第144章 新年(上)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96章 軍校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42章 提案(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65章 雨戰(一)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93章 遷移(一)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42章 提案(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93章 雷汞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