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海軍計劃

新戰艦的命名和艦長的人選都己經確定了下來,下一步就是岳飛號的船員、水手、士兵和武器的配置,這些細微的事情當然不用商毅來親力親爲,只要佈置下去,由海軍部自已來決定也就行了。

另外岳飛號裝配的一百一十八門火炮在兵工廠裡也有一部份現成的,可以馬上搬來裝載使用,剩下的部份在這幾個月裡也差不多能夠完工,在岳飛號正式服役的時候,至少也能夠裝配上一百門左右的火炮,這樣也就基本夠用了,至少在亞州海域的範圍內,恐怕還沒有一艘能和岳飛號相抗衡的戰艦。

在這段時間裡,造船廠先後又製造了二十多艘戰船和輔助戰船,因此用不了多長時間,海軍部差不多可以編制第六支分艦隊了。

不過這一次商毅來到造船廠,也不僅僅只是專爲參加這艘新船的下水而來,同時還要對海軍部進行一些戰略調整,因爲海軍部的基地就在造船廠傍邊。

商毅的第一個計劃是在海軍部中正式成立長江分艦隊,專門付責長江流域的水戰。因爲現在湖北戰區的局面己經打開,利用長江水路運送物資的時間會大量增加,而且在年底以前還要完成收復南京的戰略計劃,因此在以後商家軍會在長江中和清軍發生衆多的戰鬥。

但現在商家軍的船隻絕大部份都是海船,由其是大型海船和江船還是有較大的區別,一般海船的吃水較深,多用尖底,動力主要是靠風帆,而江船吃水較淺,多用平底,在動力上是以帆槳混用,有些江船還會裝上水車。

在從南京到入海口的這一段長江面寬水深,問題還不是很大,但過了南京,進一步向西到湖廣一帶的長江的河道就會逐漸變窄變淺,商家軍的大型海船在這種江面作戰,就會十分困難。雖然在龍山水戰中,商家軍擊敗了淸軍的水軍但那一次主要還是因爲清軍的水軍剛剛纔組建,戰船、水兵都沒有經過訓練,但清廷決不會坐視商家軍就這麼繼續在長江上來往自如下去,一定會加緊建造戰船,訓練水兵,和商家軍爭奪長江的控制權。

因此商毅也必須未雨綢繆,有建造一批專用的江船,或都是江海兩用的戰船,再輔以少數中小型海船,組成一支專門用於長江內作戰的艦隊,而且就是收復了南京之後,有這樣一支艦隊存在,對於保護南京的安全,控制長江水域,也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商毅和胡江濱,海軍部的衆人商議之後決定,現在除了將岳飛號繼續完工之外,其他所有在建的一千料以上的戰船全部都停建,而一千料以下的再建船隻,全部都改建成可以在海河兩路行駛的戰船,同時也開工再建造一批江船。

另外商家軍的海軍部本來就有近兩百餘艘小型的江海兩用戰船,或是江船,這些船隻都是收繳的原來明軍的海防用船,或者是徵調的一批民船,還有少部份是在龍山水戰中繳獲的淸軍船隻,造船廠也將馬上對它們進行改造,爭取在八九月的時侯,海軍部的長江支隊正式組建成立,並且參與年底收復南京的戰鬥。要求海軍部和造船廠緊密配合,完成這個任務。

而緊接着,商毅招集亞莉桑德拉、成鋼、黃震三人,招開了一個秘密會議,給海軍部佈置了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今年八九月之間的時候,以二到三支分艦隊組成一支混和艦隊,北上繞過山東半島,一直到遼東半島登陸,直搗清廷的老家盛京,給清廷在心窩裡捅上一刀。不僅能夠對清廷進行一次沉重的打擊,對浙江包括整個南方的軍心士氣,也是一個極大的鼓舞。而且這纔是商毅來到造船廠的最大目地。

其實進行跨海突襲北京或是關外地區的戰術,早就在商毅的計劃之內,在淸軍入關之前,也曾經使用過一次,成功殺入北京城裡。但跨海突襲的戰術僅僅只是單一的施行,作用並不是很大,最多也就是在北京郊外或是關外地區劫掠一番,然後撤離,對清廷打擊更多是出自於心理上的。在實質上的損害並不大,而且清廷在吃過一次虧之後,也必然會加強海防,再想第二次施行跨海突襲,困難也就要大得多了,因此這一戰術必須着眼於全局來考慮,成爲全局戰場的一個部份,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商毅最初的打算是,在進攻北方的時候施行這一戰術,好從淸軍的背後下手,一舉佔領北京。但現在離商毅有實力去進攻北方還差得太遠了,不過這一戰術實施顯然是可以提前,成爲收復南京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

現在清軍在長江中下游流域一帶聚集了大約四十萬左右的兵力,面對着這麼龐大的兵力,對商毅想要實現在年底收復南京的計劃,是非常困難的,必須要想辦法分散淸軍的兵力才行。因此商毅纔派李定國出兵,挺進大別山,開闢湖北戰區,就是打算分散清軍的兵力,但僅僅只靠湖北戰區,還遠遠不夠,那麼這樣一來,這次跨海突襲的戰術也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一但跨海突襲的艦隊在遼東半島登陸,直搗盛京,做爲滿州的龍興之地,清廷絕不能坐視不管,一定會派遣大軍回防關外,營救盛京,同時還要防備商家軍的艦隊再襲擊北京地區,因此留守北京的軍隊是不能調去救援盛京,而現在清廷的精銳軍隊除了少部份留駐北京以外,其餘都集中在南方,這樣一來回援盛京的兵力,當然就只能夠從南方抽調。

這樣一來,清軍在江北、江南一帶的兵力就會銳減,那麼對商毅實行收復南京的計劃,當然是大有益處的。而且經過了這一次跨海突襲之後,清廷也一定會提高海防,由其是在沿勃海灣一帶都會增派重兵防守。在短時間內,也無法派出大軍來複奪南京,也給了商家軍鞏固南京,並向長江兩岸擴展的充足時間。

這一整套戰術打算,在商毅從南京撤離的時候就己經有一個初步的方案,而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反覆思考之後,終於形成了一個具體的方案,商毅的計劃是在八月底、九月初的時候,利用東南季風的最後時間,在杭州從海上出發北上,大約將在九月下旬或十月上旬在遼東半島登陸,然後直取盛京,製造聲勢,弄得越大越好。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在天津衛地區也發動幾次海上的進攻,給清廷製造壓力。

而在十月的時候,商毅也將從浙江出兵、開始收復南京的軍事行動,清廷對盛京被襲的反饋行動,最遲也應該是在十一月份,從南方調兵回援盛京。這麼一來商毅也可以集中兵力,全力收復南京了。而在遼東登陸的跨海遠征部隊也將在十一月中下旬撤離關外,乘船利用西北風迴歸浙江。而山東登州可以做爲這次跨海突襲行動的中轉點,付責承上啓下,保證跨海艦隊和杭州的聯繫。

對這一次跨海突襲計劃,商毅命名爲“跨海突襲行動”。不過這一整套計劃從開始構思,到形成一個大概的方案,都只有商毅一個人在計劃思考,只是在來造船廠的前一天才告訴給葉星士和葉瑤瑱。而今天告訴給亞莉桑徳拉、成鋼、黃震三個人,一共也才只有六個人知道。

聽完了商毅的講話之後,亞莉桑徳拉、成鋼、黃震也都被驚呆了,當然他們並不是因爲這亽跨海突襲行動,因爲這一招商家軍過去就用過,而且海軍也遠征過日本,因此他們對這一點到並不覺得有什麼驚奇,同時對完成這一計劃都充滿了信心。而讓他們感覺到震驚的地方是,商毅把這次跨海突襲的計劃是着眼在全局考慮,成爲商家軍收復南京戰略的一步關建棋子,而這整個佈局既龐大又周密,環環相扣,步步相聯,實在是讓人覺得是一個手筆。

當然要順利的完成跨海突襲行動,那麼從現在就要開始進行準備,畢竟這一次是面對清廷,儘管清廷在遼東地區的守備十分空虛,但到底是正興旺上升的時候,可不是上一次己經奄奄一息的明朝可比,也不能不加以小心。

首先是確定參與的人員兵力戰艦的分派,其次是選擇在遼東半島一帶海域水文情況和登陸的地點,而這一點又要與山東戰區的配合,同時山東戰區的登洲將是這次跨海突襲行動的直接後方,而且登陸的作戰部隊估計也要從山東戰區抽調,後勤裝配也需要山東戰區供應,因此也有必要派人先到山東,和周少桓、唐鎮商談合作的俱體事項。

因此最後商毅決定,由成鋼前往山東,去面見周少桓,向他當面說明這一計劃,但山東戰區僅限周少桓、唐鎮、童大勇三人知道這一計劃。而亞莉桑德拉留在海軍部,和黃震一起進一步完善這一計劃,並且着手準備艦隊和人員。

第32章 碧華軒(下)第36章 林家會議第91章 逼宮第37章 南方情報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4章 反擊(二)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87章 人材(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71章 追擊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3章 出兵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章 安撫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155章 民嘯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45章 新年(下)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81章 佈置(二)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0章 婚姻(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63章 破局(三)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
第32章 碧華軒(下)第36章 林家會議第91章 逼宮第37章 南方情報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4章 反擊(二)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87章 人材(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71章 追擊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3章 出兵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章 安撫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155章 民嘯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45章 新年(下)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81章 佈置(二)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0章 婚姻(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63章 破局(三)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