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名士

從長沙出發之後,因爲商家軍的行軍速度快,因此商毅和黃得功的人馬分爲前後兩批,商毅領着商家軍在前,黃得功的人馬在後。長沙離衡州的直線距離雖然不算遠,大約只有一百二十多裡,但中間正好隔着一座衡山,不僅要繞道而行,而且大半都是山道,因此爲了輕裝簡行,商毅把自己隊伍的八門紅夷大炮都留在了長沙,只帶着佛朗機炮和虎蹲炮出發。

人馬一路行進,走了一天的時間,商家軍以經把黃得功的人馬遠遠的甩在了身後,這時以經到達了長沙府、寶慶府和衡州府三地交界的地方,離衡州以不足四十里的路程,不過這時天色漸暗,看來今天是趕不到衡州城了,因此商毅也下令人馬紮營休息,明天再續繼出發。

於是士兵們紛紛安營下寨,埋鍋造飯。不過雖然只是臨時下營,但在商毅一慣的嚴格要求下,商家軍也從不敢大意,仍然是構築好充份的防線,並且佈置了站崗放哨的衛兵,還派出偵察兵和巡邏隊伍,防禦保衛工作,也做得十分周密。

吃過了完飯之後,除去守夜值班的士兵和巡邏的小隊之外,其他士兵也都紛紛回到自己的帳蓬裡休息。而商毅在自己的大帳裡寫書,商家軍成軍以經有一年的時間了,以經有了相當多的實戰經驗,而且現在事業初成,應該多爲將來考慮,因此商毅想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寫一本[步兵操典]作爲以後穩定下來,當組建軍校的標準教材用。

就在商毅正寫着的這時,忽然帳門一挑,段鵬從外面進來,道:“報告大人,我們在外面巡邏的時候抓到口個行跡可疑的人。以經把他們帶回到營中,請大人處置。”

商毅點點頭,道:“把他們帶進來吧,我來問一問。”

段鵬回去之後,不一會兒,段鵬帶進來幾個人,邊走邊道:“你們有什麼話,見過我們的將軍大人再說。”

商毅見進來的三人年紀都不大,不過都沒有上綁,有兩個青衣小帽,作家人打扮,一個年紀在三十歲上下,一個只有十四五歲,而另一人則顯然是個主人,估計在二十五歲左右,身穿藍袍,白面無鬚,中等身材,略爲削瘦,文質彬彬,一看就是一個讀書人的樣子。

見了商毅之後,那年輕人上前一步,躬身一禮,道:“這位將軍,我等都是衡州府的安善良民,只是因爲躲賊寇之亂,隱身於衡山之中,今夜不意驚擾了貴軍,誠爲我等的不是,還望將軍見諒一二。我等必不會忘將軍的大恩。”

商毅微微一笑,道:“這位先生不要擔心,我們絕不會侵擾安善良民。不知先生尊姓名,家住何處?”

那年輕人道:“在下姓王,名夫之,草字而農。”

商毅怔了一怔,猛的站了起來,道:“王夫之,你就是王夫之嗎?王船山先生?”

王夫之也沒有想到這位將軍居然會認識自己,道:“在下就是,不過在下雖然去過石船山遊學,但並未自號‘船山’,不知將軍是不是認錯人了?”

商毅又呆了一呆,又問道:“請問王先生是不是生於萬曆四十七年,求學於嶽麓書院,師從吳道行夫子,並於崇禎十五年中舉?”

王夫之點點頭,道:“不錯,正是在下。”

商毅也笑道:“那就沒有錯了。王先生,多有得罪了,請坐下說話。”

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對於這個時代的名人,商毅都做過一番認真的瞭解。而王夫之當然是他早就知道的歷史名人。這可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學者,和顧炎武、黃宗羲並稱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根據後世的學者總結,王夫之的思想以經帶有一些早期的民本與民主思想萌芽了。這話可能有些誇張, 但王夫之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確實算得上的非常進步思想。

而且在明朝滅亡之後,王夫之始終堅持不出仕清廷,也沒有剃髮。在吳三桂稱帝時,請王夫之寫《勸進表》,也遭嚴辭拒絕。這在當時的知識分子階層中,是十分稀有的人物。因此在近代的中國,王夫之受到許多人,由其是湖南人的推崇,如曾國藩、譚嗣同、當然還有商毅穿越之前的太祖。

不過在商毅的印像中,王夫之應該是一個長鬚過胸,鬚髮皆白的老夫子形像,卻沒有想到其實不過是一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其實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都一直活躍到清朝的康熙年間,這個時候都是年輕人,年齡最大的黃宗羲現在也不過才三十三歲。

雖然王夫之對商毅把自己的事情瞭解得如此清楚,而感到十分意外,因爲這個時候,王夫之頂多也只是湖南地區的一個較爲知名的學者而己,還不是後來名揚天下的學術宗師。不過看商毅對自己的態度還算十分客氣,因此也放心多了,坐下來之後,才問道:“敢問將軍怎樣稱呼,是那裡來的人馬。”

商毅還沒有說話,段鵬就搶過了話頭,道:“你不知道嗎?我們就是商家軍,這就是我們商將軍。”

王夫之聽了,也不禁肅然起敬,因爲現在商家軍在湖廣地區以經頗有些威名聲了,不僅連續打敗了流寇,而且軍紀很嚴,因此名聲還不錯。不過王夫之心裡也有些驚異,因爲商毅看起來年紀也並不大,估計也不會超過二十五歲,想不到就能成爲從二品武將,官居副將,還組織起一支自己的人馬,道:“原來是商將軍的人馬,在下雖在衡州,但也聽聞商將軍的大名,此番南下屢變流寇,而且軍律嚴明,秋毫無犯,古之名將也不過如此。”

商毅笑道:“先生過獎了。” 轉頭又對段鵬道:“叫夥營準備兩個菜,再拿一罈酒來。”

段鵬答應了一下,轉身出營去了,商毅又對王夫之道:“我這次領軍是來救援衡州,爲防賊寇偷襲,而不得不嚴察可疑人徑,想不到誤抓了王先生,還請王先生多見諒。”

王夫之道:“賊寇狡猾,理應如此。如果不是抓了在下,又怎能得見商將軍呢!”

商毅道:“不知這麼晚了,王先生爲何流落到山間破廟呢?”

王夫之苦笑了一聲,道:“實不相瞞將軍,是張獻忠率軍攻打衡州城,不知是那裡聽說過在下,居然派人到家裡來傳招在下,在下雖然才智淺薄,但也不至屈身從賊,因此連夜帶了兩個家人,從家裡逃了出來,就在衡山中躲避幾天,不想竟然遇見了商家軍,真是天意呀。”

商毅也不覺好笑,張獻忠這個人到是真有點意思,到了這一步,居然還不怎招賢納士,不過王夫之說張獻忠正在攻打衡州,莫非是被自己誤打誤撞,還真撞上了張獻忠帶的隊伍。因此又問道:“先生說張獻忠正在攻打衡州,這是真的嗎?”

王夫之見商毅問起,也知道不能亂說,想了一想,也據實道:“這是來人所說,但在下並未見過,不過確實有流寇正在攻打衡州城,這是千真萬確的。”

商毅點了點頭,從動機上來說,衡州住着桂王,如果張獻忠的目地是想讓吳甡犯下失陷藩屬的罪名,那就很合乎情理了。因此張獻忠確實有可能在這裡。反正是與不是,明天到了衡州一看就知道。又對王夫之道:“現在外面黑燈瞎火,也不安全,既然是這樣,先生不妨先留在我的軍營中,明天我們就會到達衡州,進城之後,先生再離去,就全當是我們誤抓了先生,作賠罪吧。”

王夫之想了一想,也覺得留在商毅軍營裡還要安全一些,不僅有住的地方,不用露宿荒山野外,也不用怕再被張獻忠抓到,商毅看起來爲人還不錯,語言之間也顯得頗有教養的樣子,不像一些武將那麼粗魯,而且他還這麼年輕,和自己年輕相仿,因此王夫之對商毅也有些好感,於是也道:“如果將軍不嫌在下吵擾,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商毅也笑道:“先生說那裡話,到是我們的軍營簡陋,還請先生屈尊了。”

這時段鵬帶人將酒菜,用一個大托盤裝着端送過來了,商毅接過了托盤,又叫段鵬去安排兩間帳蓬,並且先帶王夫之的兩個家人去休息。然後又對王夫之道:“營中生活簡陋,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只能安排一罈水酒,兩個小菜,全當是爲先生壓驚了。”

說着將托盤放到桌案上,王夫之這才發現,在桌案上還放着筆墨冊子,大概是在自己來之前,商毅正在寫什麼東西,還沒有寫完,王夫之還以爲是什麼公文,因此也沒細看。商毅將紙筆收好,放在一邊,王夫之這纔看清,在冊子的第一頁上寫着“步軍手冊”四個字。

商毅見王夫之盯着自己寫的[步軍手冊],也微微一笑,把書抽了出來,放到王夫之面前,道:“這是在下胡亂寫的步軍訓練之法,不過現在尚未完全寫好,到教先生見笑了。”

王夫之也十分驚訝,在這個時代武將大多都是粗鄙之人,不識字的到佔了一多半,而夠識字看懂公文就以經非常不錯了,而商毅說得雖然客氣,說是寫步軍訓練之法,但應該是一本類似於[紀效新書]之類的兵書。這是隻有少數名垂千古的名將才能做到的事情,然而以商毅只有二十出頭的年紀,居然也就開始立書著作。因此王夫之一下子也對商毅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9章 安慰公主第205章 北上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36章 投靠第83章 游擊戰(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03章 完婚(一)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84章 夜襲(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3章 雙截棍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72章 勸進(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85章 夜襲(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67章 變數(三)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72章 求和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86章 講和(上)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0章 婚姻(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45章 獻投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82章 下獄(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79章 桂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
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9章 安慰公主第205章 北上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36章 投靠第83章 游擊戰(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03章 完婚(一)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03章 完婚(一)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84章 夜襲(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3章 雙截棍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72章 勸進(上)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85章 夜襲(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67章 變數(三)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72章 求和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2章 荒鎮怪客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186章 講和(上)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0章 婚姻(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45章 獻投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82章 下獄(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79章 桂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