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

在這一系列的談判中,英國人是最滿意的。一來是中英之間正處在一個蜜月期,也有進一步增加雙方來往的意向,對於雙方的交往也不僅僅限於經濟領域,而是有必要加強政治和兩國官方的來往和溝通,二來是現在中英雙方的來往交流辦比較多了,對各自的底線和心理預期也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最爲重要的點就是,雙方現在沒有太多的利益衝突,就是有一些,也抵不過貿易帶來的利益。

因此在洪憲二年五月十九日,雙方簽下了[中英諦結友好建交條約],史稱[中英第二次南京條約]。大致的內容是:中英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糸,中國在倫敦,英國在南京建立各自的大使館,互相派駐使臣,英方的第一任駐華大使就是這次使團的團長,奧青雷克?馬戛爾尼。同時就雙方大使館的權力、地位、公涵格式、禮儀,以及駐使館人員、士兵、外交豁免權等等一系列問題都達成了一致。而中方將在今年年內選出駐英大臣,並組建使館成員,在明年年初出發赴英國上任。英國也將繼續履行幫助中國在印度建立殖民地的承諾,而俱體事項,由馬戛爾尼付責與中國協商,而中國也答應,將在明年組織赴印開避殖民地僞人員。

這是政治層面,而在經濟層面上,雙方又籤[中英聯合經貿協定],主要內容是:雙方都給對方貿易最惠國待遇,以對等原則,免除對方的關稅,口岸稅、船泊稅等等;並各自設立專門的機構,來辦理雙方在對方海關貿易中的相關手續;中英雙方各自向對方開放一個港口,作爲對方的專用貿易港,可以用來停泊船隻,建立商館、存放貨物,以及進行貿易來往等等,英國給中國提供的是普利茅斯、米爾福徳和多切斯特三個港口之中的一個,而對於中國方面,英國提出希望將自己的專用貿易港口定在廣東的新安縣。還有雙方商館的人員、士兵、配置武器等等問題,也都對等一致。

廣東新安縣,就包括了後世的香港地區,因此商毅也不得不承認,英國人確實有眼光。不過英國提供的普利茅斯、米爾福徳、多切斯特這三個地方也不差,在後世都是英國著名的港口城市,這樣算起來,也算是對等的。商毅的選擇是普利茅斯。當然將英國選擇的新安縣正式定名爲香港。

另外就是英國的第一任駐華大使奧青雷克?馬戛爾尼,商毅查了一下,發現他原來是在另一時空裡1793年訪問中國的英國外交家喬治?馬戛爾尼的祖先。因此商毅也不明白,這到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冥冥之中自有註定呢?當然馬戛爾尼(ney)這個名字的譯音,是商毅按照另一時空裡的翻譯定下來的,如果按嚴格的翻譯,應該叫麥克特尼更爲適當。不過商毅這麼定下來,大家也就跟着叫。而這位英國大使現在還不懂中文,聽起來覺得差不多,當然也沒有意見。

隨後中英雙方又[中華時報]上發表了中英聯合聲明公報,表示中英己經建立起大使級外交關係,從此以前要互相増進友誼、加強交流、溝通與合作,爲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促進東西方交流,社會進步作出自已的貢獻。在第二年,英國使團回國之後,在英國報紙[毎周新聞]上也進行了發表了這份中英聯合聲明公報的英文版。

在中國和英國簽定了一糸的條約、協定、公報之後的第三天,中國又和西班牙籤定了[中西友好貿易合作條約]也稱[中西南京條約]。

這是一份包含了政治、經濟兩方面內容的條約,主要內容爲:西班牙承認中國在呂宋羣島地區的權力,併爲西班牙殖民者在馬尼拉的屠殺行爲道歉,並且保證以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中國接受西班牙的道歉,本着中西友好的大局出發,不再追究西班牙的責任,並將釋放一批西班牙士兵和原馬尼拉的西班牙居民,共計一千零八十七人;中國和西班牙建立對等的經濟貿易來往關糸,中國允許西班牙在呂宋和杭州建立自己的商館,而西班牙允許中國在巴塞羅那建立中國商館;兩國將在適當的時候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雖然岡薩雷斯候爵曾向女兒報怨,這女婿太不給老丈人面子了,但條約簽定之後,候爵還是相當滿意的,因爲西班牙的基本要求都已經達到了,和中國建立了經易關係,而且還得到了在中國和馬尼拉建立商館的權力,這己經超過了預值,畢競現在西班牙要求和英國一樣,與中國建立貿易最惠國的待遇,並不現實。

另外中國答應釋放一千多名西班牙俘虜,更是意外之喜。其實菲利普四世根本就沒有想過俘虜的事,但通過談判,使中國釋放了這麼多的俘虜,也有助於提高岡薩雷斯候爵在國內的聲望,對菲利普四世也不是壞事。當然在向菲利普四世回報的時候,岡薩雷斯候爵當然會說是自巳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慷慨陳詞,又通過女兒的關糸軟磨硬泡,才爭取到這樣一個結果云云。

因此在簽定完條約之後,岡薩雷斯候爵也十分高,安安心心的和老伴一起,由兒女陪同着,在南京遊山玩水,領略東方的優美風光,而在回國之後,候爵還寫了[岡薩雷斯東方遊記]和[我的女婿是中國皇帝]這兩本書,在西班牙都十分暢銷。

除了英國和西班牙之外,另一個感到滿意的國家是法國,中法也同樣簽定了[友好貿易合作條約],條約內容和西班牙差不多,當然沒有前面的認錯、戰俘部份。但法國只被允許在杭州建立商館,而做爲對等,中國的商館將建立在法國馬塞。

雖然和英國、西班牙相比,法國的條件差一些,但考慮到這是法國首次正式進入東方的貿易圈,而且法國以前一直都不是海洋國家,因此能夠有這樣一個結果就很不錯了。要知道英國、西班牙爲了得到今天的權益,付出了多少心血和代價,法國人也足以在一邊偷着樂去。

而英國和西班牙也並沒有異議,西班牙當然是沒有資格提意見,而英國在中國取得的權益遠遠大於法國,也沒有必要爲這麼一點事情計較,而且現在法國的海上的實力很弱,在海外幾乎沒有什麼殖民地,至少在二十年以內,法國還危脅不到英國的海上地位。

當然有人滿意,也就有人不滿意。

在不滿意的國家中,第一個就是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的早期,葡萄牙是唯一一個和中國沒有發生過什麼大後利益矛盾的國家,原因就在於葡萄牙在1553年就取得了在澳門的居住權,當然現在叫香山澳。而這也令西班牙、荷蘭羨慕不己。正是有了這一塊風水寶地,因此雖恕現在的葡萄牙己經開始衰敗,但始終保持着相當的對華貿易,尚能維持,於是葡萄牙人也比較本份的做生意,較少惹事。

不過雖然現在名議上是澳門是被葡萄牙租借,但實際上葡葡牙殖民者於1583年,成立澳門議事會進行自治管理。開始在澳門行使統治權,並於1616年正式在澳門設立總督一職,建立軍隊等。

當然在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的時候,澳門還是一個小漁村,而現在己發展成爲以歐式建築爲主的城市,常住人口達一萬餘人,流動人口達三萬餘人每天都有大量商貿往來國際城市。其中定居的中國居民約有六到八千。雖然說這和澳門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國人的勤奮勞動分不開,但公平的說,葡萄牙殖民者也確實起到了相大的主導作用。

另外天主教在澳門的勢力很大,在1555年,耶穌會的傳教士就到達澳門開始傳教活動,後來方濟各會、奧古斯丁會、多明我會和聖加那女修會也都在澳門建立了自己的教會,因此澳門的天主教勢力大増,還建立了宗教審判庭,而且在澳門重大事情的決議中,教會也都派出神職人員參與其中討論。而在中國內陸的傳教士也基本都要先到澳門,學習漢語,瞭解中國的風俗習慣等等。

因此葡萄牙派出使團訪問中國,最大的目標就是繼續保留租借澳門的權力,當然葡萄牙也主動提出,租金可以重新商議。因爲在1553年,葡萄牙剛剛租借澳門的時侯,租金一年五百兩白銀,在另一時空裡,清廷取得了中國的統治權之後,也仍然以這個價格繼續將澳門租借給葡萄牙。

不過由於近在咫尺,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對這一次中國的改朝換代過程十分清楚,而且也知道新建立的中華帝國是一個和過去明朝完全不同的國家,而且由於中華帝國鼓勵商貿來往,因此這幾年來澳門的生意也非常興隆,每年的收益都在上漲。

但葡萄牙人也估計到,一年五百兩的租金是肯定糊弄不過去的,因此經過了澳門總督費蘇沙和澳門議事會也決定,那怕是把租金提升到一年五萬兩白銀都可以,只要是能夠繼續租借澳門。畢競澳門毎年的收益要遠遠大於這個數字。而現任的澳門總督費蘇沙也親自趕到南京,參與談判。

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02章 備戰(四)第89章 交易(下)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87章 人材(下)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76章 鹽場(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42章 海警第160章 民心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80章 辭職(上)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60章 民心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31章 攻城(上)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4章 玄皇教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46章 身世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9章 計劃(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92章 返航第100章 備戰(二)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206章 接頭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34章 鄉鬥(上)第79章 救急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
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02章 備戰(四)第89章 交易(下)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87章 人材(下)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176章 鹽場(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42章 海警第160章 民心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80章 辭職(上)第38章 軍隊調整第160章 民心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31章 攻城(上)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4章 玄皇教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46章 身世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32章 碧華軒(下)第29章 計劃(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92章 返航第100章 備戰(二)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206章 接頭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34章 鄉鬥(上)第79章 救急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60章 手帕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