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

商毅伏在海邊的一座小山上,用望遠鏡看着遠方的西班牙戰艦一艘一艘的靠岸,而且以經有一部份士兵以經蹬上了陸地,正在佈置着灘頭的臨時陣地。

雖然這個時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以是強弩之末,但畢竟也是歐州稱雄百年的霸主,經經百年的戰爭洗禮乏後,軍隊的素質非同一般,由其是積累的軍事經驗,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只見陣地的最外圈是一道呈凹凸狀分佈的戰壕,在戰壕後方佈置着一道土牆和幾十門火炮,最內圈然後纔是士兵的營地,各種庫房。這時儘管陣地還沒有完全構築好,但也可以看出,整個陣地層次分佈,疏密得當,可見是訓練有素。

商毅一面看着,一面在圖紙上畫着簡圖。他們所在的小山離西班牙軍的陣地足有五六公里,即使是用商家軍的單筒望遠鏡,也只能看見人影最多也就是耗子大小,只有商毅的高倍距雙筒望遠鏡能夠看得清楚每個士兵的衣裝,而且也能看清各個庫房裡放的什麼東西,同時也不用但心被西班牙軍發現。

看了一會之後,段鵬忽然道:“爲什麼幹糸臘人也懂得挖戰壕呢?這可是隻有我們商家軍纔會用的戰術啊!”

商毅笑道:“這種戰術本來就泰西諸國創造的,而且人家以經用了好幾十年了,我也只是學會他們而己,你還好意思說是隻有我們商家軍纔會用嗎?”

段鵬吐了吐舌頭,道:“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爲是大人你創造的。看來這干係臘人還是有兩下子的。”

這時商毅以經畫好了圖紙,在段鵬腦袋上拍了一下,道:“我們中華之地雖然遼闊,但海外的天地更加廣大,我們同泰西諸國相比,只能算是各有所長,因此就應該互相取長補短,則不可夜郎自大。”

段鵬點了點頭,道:“我明白的,大人。反正只要是別人比我們強的地方,我們就都應該向別人去學。”

商毅讚許的笑了笑,道:“這種態度很對。好了,該看的也都看完了,我們回去吧。”

其實西班牙艦隊的意外出現,對商毅來說,也不全是壞事,至少有了一個極好的藉口,來敷衍北京的使臣。

原來經過了多天的扯皮弄筋之後,大明朝廷終於得出了一個決定,先分別派遣兩名使臣趕往山海關和南京,訊問吳三桂和吳甡,目前是否能夠發兵救援北京,然後再做定論。儘管這時崇禎的心裡傾向於調吳甡,實際也就是調商毅回京護架,但這時方寸己亂,因此也同時了大臣的主張,分別向山海關和南京派出了使臣。

使臣到達了南京之後,首先見了吳甡,向吳甡說明了來意。吳甡現在也學聰明瞭,沒有得到商毅的答覆之前,他是絕不會輕易表態,於是又帶着使臣來到杭州找商毅。

這個時候商毅當然不會發兵北上,本來是找藉口拖延,正好這時西班牙艦隊到了,結果連藉口都不用找了。不過商毅還是在使臣和吳甡面前信誓旦旦,表示如今國事危急,進京救駕,自己是責無旁貸。但現在有外夷幹糸臘人出動大小戰艦三百餘艘,其中有鉅艦八十餘艘,大軍七萬餘衆入侵東南沿海,浙江也是危在旦夕,自己絕無可能兩面作戰,因此請朝廷正式下旨,允許自己放棄浙江之地,那麼自己就立刻率軍北上勤王。

雖然吳甡估計商毅有意誇大西班牙艦隊的數量,但刻意將敵軍的數量誇大,在這個時候是很正常的事情,打贏了可以誇耀戰功,以顯自己是以弱勝強,以少勝衆,而打輸了也可以爲自己找到充份藉口,寡不敵衆嘛。因此商毅的做法也是無可厚非的。同時吳甡也清楚,現在和皇上打交道,一定要萬分小心。搞不好不但費力不討好,而且還會被皇上當了替罪羊使,因此凡事必須要皇上留下旨意爲證,才能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於是吳甡也向使者表示,在現在的情況下,一但自己或者是商毅率軍北上,那麼不要說浙江,恐怕就連南京也難以保全。因此請使者回京向皇帝明確反映這裡的情況,如果還是要調自已進上,那麼就請朝廷下旨,確定是否放弄浙江之地。同時吳甡是寫下了一份奏章,託使臣帶回北京去呈交給崇禎。

吳甡和使臣走了以後,商毅也鬆了一口氣,就算崇禎決定放棄浙江,但現在中原己被李自成所佔,而且中間還夾着一個新年,因此等朝廷的聖旨再傳到杭州的時候,至少也到了明年二月,然後自己再拖一拖,估計也就再不用北上了。

而就在吳甡和使臣趕去杭州的時候,蘇州織造太監鄭敬高告商毅的書信也送到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的手裡。韓贊周看完信之後,也不禁苦笑了一聲,到了現在這個時候,誰還動得了商毅?連皇上都要求着他,說得難聽一點,只要商毅不公然造反,無論做什麼事情,朝廷都不會怪罪的。要是自已向北京上書狀告商毅,只怕立刻就會遭到皇帝的痛訴,如果商毅還不依不饒,說不定連自己這個南京鎮守太監都保不住了。因此回信告訴鄭敬高,自己幫不了他,並且讓他安份一點,暫時別和商毅對着幹。

送走了吳甡和使臣之後,商毅也立刻調動人手,準備迎戰西班牙軍。雖然商毅估計到西班牙軍的人數不會太多,總兵力應該也就在一萬左右,但也不敢大意。不僅是因爲西班牙現在還是歐州強國,而且還因爲這是一個前所未遇的對手,這個時代的戰役,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對這場戰爭,幾乎都沒有參考意義。

因此商毅也幾乎調動了自己能夠調動的所有兵力,留守杭州的第二、五團和新組建的第六團將全部出戰,還將剩餘的火槍全都拔調給第六團,裝配出一個火槍營來。並且出動一個騎兵營、兩個偵察連。只留下一個騎兵營、一個偵察連、兩個新營和預備軍守衛杭州,同時派遣一個預備軍營去加強船廠的守衛。而且還個駐守蘇州的第二團中抽調了一個火槍兵營和一個火炮營,再加上外藉僱傭兵團,參加這場戰鬥。商家軍共計出動的士兵達到一萬三千多人,有火槍七千五百餘支,火炮兩百餘門。

同時商毅還下令給昌國衛的沈壽崇,讓他出動水陸兩路兵力,將水兵駐紮在定海後所,而陸軍趕到定海縣駐紮,淮備和自己一起迎戰西班牙軍。

這時西班牙軍以經佔領了定海島,因爲定海島南部島嶼密集,暗礁密佈,不利於大船發揮作用,因此西班牙軍很有可能走定海島以北的海路,在寧波府的北部或者是紹興府的東北部登陸。因此商毅親率大軍駐守慈溪縣城,命周少桓率二團守衛觀海衛,和定海縣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嚴陣以待。

果然不出商毅所料,西班牙軍就在寧波府的施公山附近登陸,而商毅也親自帶着段鵬的偵察連,觀察西班牙軍的駐紮情況。

―――――――――分割線―――――――――分割線―――――――――

這時在西班牙軍的臨時陣地上,一艘小船以經停在海岸邊,德拉佩納在十餘名衛兵的簇擁下,站終於蹬上丁中國的陸地。

因爲大型帆船的吃水都比較深,因此無法接近岸邊,只能停靠在離海岸線百米左右的地方下錨,然後搭建浮橋跳板,或者是用小艇運載到岸邊來。這時搭好的幾架浮橋正在搬運物資上岸,因此德拉佩納只能乘坐小艇到岸上來。

上岸之後,德拉佩納走進了以經搭建好的帳蓬,這時幾名西班牙軍的軍官,還有兩名嚮導,都以經在這裡等待着德拉佩納的到來了。在帳蓬的正中,還用幾片木板釘好了一個大的長條方桌,鋪好了一張地圖。

進帳之後,德拉佩納立刻來到方桌邊,看着地圖,道:“我們現在是在那裡?”

兩名嚮導一個叫袁樸、一個叫吳雁鳴,都是在馬尼拉做生意的華人商人,和駐馬尼拉的西班牙人有比較密切的經商關係來往,而且他們都在馬尼拉也有定居家室,因此這一次也是一半強迫一半自願,來爲西班牙軍充當嚮導。

因爲在馬尼拉待得久了,兩人都會說西班牙語,因此也不用翻譯,聽了德拉佩納的話之後,袁樸首先來到德拉佩納身邊,指着地圖,道:“將軍,我們現在在這裡。叫寧波府,是浙江省的一個地方。”

德拉佩納點了點頭,又道:“這附近有沒有什麼城鎮?”

吳雁鳴指着地圖,道:“離我們現在地方,向西南不到二十里的地鄉,有一座縣城,慈溪縣,這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座城市了。”

徳拉佩那聽了,也不禁發出了一陣大笑,道:“既然離岸邊這麼近就有城市,那麼我們爲什麼不去奪取過來,做爲我們的定居點,而要在海灘上建立什麼陣地。”

一個軍官道:“伯爵閣下,這樣做太冒險了?”

徳拉佩那“啍”了一聲,道:“冒險?我們這一次遠征本來就是一次最大的冒險! 裡卡多, 你的膽子實在太小了。”

這時另一個軍官上前一步,道:“伯爵閣下,我願意率領軍,去奪取我們在這裡的第一座城市。”

德拉佩那滿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索爾達多,你的勇氣沒有讓我失望,我給你三個營的兵力,另外可以帶一部份土著士兵,立刻進攻這座叫慈溪的城市。攻下來之後,我會把這座城市用你的姓氏來命名。”

第91章 合圍(二)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34章 鄉鬥(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93章 遷移(一)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63章 破局(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66章 雨戰(二)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66章 建設(上)第105章 完婚(三)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18章 海盜(二)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45章 獻投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51章 調兵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82章 佈置(三)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86章 人材(上)第184章 襲擊(上)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272章 撤離南京
第91章 合圍(二)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34章 鄉鬥(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93章 遷移(一)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63章 破局(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66章 雨戰(二)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66章 建設(上)第105章 完婚(三)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18章 海盜(二)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45章 獻投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51章 調兵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82章 佈置(三)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86章 人材(上)第184章 襲擊(上)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272章 撤離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