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

根據林旭升向商毅等人介紹,原來在這幾天裡,來賣生絲的絲農越聚越多,因爲整個蘇州只有新絲路絲綢織造廠這一家的生絲收購價沒有下降,其他所有織造作坊都大幅壓降了收價,這個消息也己經傳遍了蘇州周邊地區,而且不斷還有謠言,說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也要降價了,因此也引發了絲農的集體恐慌情緒。

人人都有這樣的心理,誰都不知道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什麼時候也會降價,因此都打算趁着新絲路絲綢織造廠還沒有降價的時候,先把手頭上產出的生絲都賣出去,儘可能的減少損失。許多原本還打算穩一穩,等今年的生絲都製出之後,再一起出賣的絲農也都坐不住了,紛紛都帶着己經產出的部份生絲來到蘇州城裡出售。

結果這幾天的時間裡,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一共收購生絲四萬多斤,花費了白銀近五萬兩。而且就在昨天,迎來了一次出售生絲的高峰,支付的白銀也由五千兩一下子躍增到了八千多兩,而在今天,支持出的白銀巳經超過了九千,如果不是發生搔亂,突破一萬,是完全可能的。

商毅問道:“現在帳上還有多少白銀。”

林旭升道:“己經不足二十萬兩了。”

商毅皺了皺眉,道:“我們的白銀還充足,而收購也沒有降價,爲什麼還會引發絲農的搔亂呢?”

林旭升苦笑了一下,繼續講述。雖然這幾天來,出售生絲的絲農爆增,但總體的局面還算正常,雖然每天都有“新絲路絲綢織造廠明天也要降價了” 之類的流言傳出,但林旭升等人只當是絲農自己不安心,也沒太當一會事,現在回想起來,這些流言顯然是有人早有預謀流傳出去的。

昨天由於絲農爆增,足有千餘人,新絲路絲綢織造廠雖然沒有降價,儘管己經開了六個收購櫃檯,但收購量卻仍然有限,因此一直到傍晚關門的時候,還有近三百多人的絲農沒能賣出生絲。而絲綢廠也只好強行關門,讓他們明天再來。雖然絲農們的情緒都不是很好,而且還有人拍打大門,但鬧了一陣之後,還是隻能算了,但大多數絲農都捨不得花錢住店,於是就在絲綢廠的門口和衣而眠。

據福威鏢局的人後來打聽,就在當天睌上,有人在絲農之中造謠,說新絲路絲綢織造廠明天也要降價,進一步挑起絲農們的情緒。在今天早上,絲綢廠還沒有開門,絲農們就已經開始有些浮燥起來。只不過絲綢廠開門之後,掛牌收購生絲的價格沒有變,才暫時把絲農的情緒給壓制住。

但今天的收購情況卻發生了不少變化,明顯有一批人根本就不是來賣生絲,而是找機會搗亂起鬨,不斷的挑逗着絲農的火氣,而且輪到他們賣生絲的時候,明明稱好是一斤絲,卻硬要說是二斤絲,分明是下等生絲,卻一定要以上等的價格出賣,收購人員和他們爭辯幾句,就馬上起鬨鼓動絲農鬧事,操吵着什麼砸廠搶錢,還有人向絲綢廠裡扔石頭。

因爲上午的時候大多數絲農都只顧着賣生絲,對這些鼓動和哄笑最多隻是跟着起鬨一下,還沒多少行動響應,因此還免強控制得住局面,但是到了下午,明顯着今天又有一大批人無法賣出生絲了,絲農們的焦燥情緒也越來越重。加上又不斷有人煽風點火,局面也越來越亂了。

這時林旭進也發覺情況不妙,趕忙派人到軍營裡去請商家軍來幫助,但就在商家軍還沒有趕到的時候,也不知怎麼,收購人員和絲農因爲收購事情,發生了一個小衝突,而在絲農中立刻有人鼓操起來:

“新絲路絲綢織造廠太欺負咱們了,咱們跟它沒完。”

“大夥兒一起動手,把他們的廠砸了。”

“讓他們知道知道咱們的厲害。”

“快動手啊!不然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也要降價了。”

加上絲農們的火氣也被逗得十足,於是都開始跟着鬧了起來。也不知道是什麼發生的,有一部份絲農和收購人員發生了衝突,而衝突也立刻擴大起來,終於形成了大規模的搔亂。

儘管黃泰鬆等鏢局人員竭力抵抗,但這時現場還有五六百名絲農,他們也抵擋不住,眼看着絲農們就要衝進絲綢廠來,幸好這時羅遠斌帶領着一個營的商家軍趕到,立刻控制住了局面,纔算是保住了絲綢廠。因爲在以前商毅着重強調,軍隊保護絲綢廠時不許動用火器,因此這次羅遠斌帶來的都是長槍兵,加上絲農們終究還是農民,而且只是受人挑動,也不是成心要爆動,結果趕快就被驅散了,只是在混亂之中,有一些士兵和絲農受傷,但總算是沒有生命之險。

但這一鬧之後, 整個絲綢廠裡都人心惶惶, 工匠們都有些害怕,而且程協祥和王柏兩人要撤資的消息也在工廠裡傳開了,有不少人私下裡都開始另找出路,但新絲路絲綢織造廠開出的工錢在整個行業中算是較高的,自從開始以來,而且對工匠們的態度還很不錯,比別的作坊都要強得多,更爲重要的是,現在蘇州城裡所有的織造作坊都己經停了產,不招工人,想到別處去找活幹,跟本就不可能,而且今天商家軍的極時出現,也給工匠們帶來了一些信心,因此絕大多數的工匠還是決定再觀望幾天,只有幾個家境稍好,或是另有門道的工匠辭了職。

聽完了林旭升的講述之後,商毅點了點頭,顯然這些事情都有隆興堂在背後操縱着,看來這一次面對的還不僅僅只是隆興堂的生絲壓價傾銷,而還面臨着絲民的暴怒情緒,而且能夠想出這樣一套系統的方案,顯然是有高人指點,另一方面來說,過了年之後,又有一些蘇州的地方幫派在蠢蠢欲動了,彷彿把平湖幫的教訓給忘記了,因此現在的局面遠比在杭州時預想的要複雜。

不過現在商毅也沒有退後的餘地,無論是多麼複雜、艱難的局面,都只能迎難而上,而且必須取得這一場生絲之戰的勝利。

商毅道:“林掌櫃,黃師傳,前一段時間以來,你們都辛苦了,請你們放心,現在我們已經做好了充份的準備,隆興堂是絕對整不垮我們的。”

於是商毅也立刻連夜開始佈置,首先讓林旭升、徐仁章、林琛等人趕緊去安撫工匠,告訴他們絲綢廠有商家軍保護,絕不會有事,請他們儘量不要辭職, 安心生產。只要把這最艱苦的一段時間度過去,絲綢廠一定不會虧待衆人,而對於堅決要棄職的工匠,那麼就好說好散,並且對每一個棄職的工匠都會算清工錢,決不拖欠,也是讓其他的工匠看到絲綢廠的態度。

第二是馬上組織郎中,對在外面受傷的絲農進行醫療救治,包紮傷口,傷勢較重的,就擡進廠裡來安置,並且在絲農中間宣傳,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絕對不會降低生絲價格。請絲農們放心,並且在賣生絲的時候一定要尊守秩序。隨後又把絲綢廠周圍又重新打掃一番,準備第二天繼續開門營業。

同時商毅又讓羅遠斌帶兵回軍營中去,畢竟絲綢廠是一個工廠,軍隊老是駐紮在這裡,也難免會給人造成一種新絲路絲綢織造廠在藉助商家軍的勢力欺人。而絲綢廠的安全,則由商毅來佈置安排。

商毅首先下令,自己帶來的一個偵察連中,抽出一個排的偵察兵全部換上夥計的衣服,留在絲綢廠裡保衛,又命令另一個排也全都換上絲農的衣服,每人發給十斤生絲,明天混入絲農中去,儘可能的在人羣中安撫絲農的情緒,同時也在絲農中尋找,是那些人在煽動起鬨。另外兩個排也全都換上便衣,混雜在看熱鬧的百姓中去,在暗中保護絲綢廠的安全,同時跟蹤那些煽動起鬨者,在僻靜的地方捉拿,然後帶回絲綢廠來審問。

隨後商毅又和林旭升、徐仁章、李格非等人商量之後認爲,雖然己經籌到了百萬兩白銀,但還是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因此以目前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的財力,每天用於收購生絲的支出,不能超過一萬五千兩。

因此衆人也決定,明天在絲綢廠裡再曾設四個收購生絲的櫃位,使收購櫃檯達到十個,這差不多也是目前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的最大收購限度了。商毅也初步計算了一下,生絲收購分爲驗絲、過秤、付款三個環節,還是比較麻煩的,一個人在賣完生絲,收到付款之後,一般都需要十到十五分鐘時間,一個收購櫃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最多隻能辦理五個絲農的生絲收購,十個櫃位也就是五十個,按一天工作十到十二小時機算,只能收購五百到六百左右的絲農。

因爲現在生絲生產的季節還沒有結束,因此一個絲農一般都只會賣到十到二十斤生絲,這樣合算下來,一天也差不多收購一萬五千兩白銀左右的生絲。每一個時辰扎一次帳,一但超支,那麼在後面就要放慢手腳動作,達到平衡目地。

同時在稱重和驗絲兩個環節上,也一定要嚴格把關,堅持公證原則,絕不能給人可呈之機,以爲絲綢廠膽小軟弱好欺負。

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65章 出兵第83章 夜襲(一)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67章 變數(三)第192章 勸進(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14章 優勢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02章 備戰(四)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81章 辭職(下)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61章 破局(上)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48章 新政(二)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34章 收尾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97章 決議南征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72章 求和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56章 重新整編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5章 受勳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
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65章 出兵第83章 夜襲(一)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67章 變數(三)第192章 勸進(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114章 優勢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02章 備戰(四)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81章 辭職(下)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61章 破局(上)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48章 新政(二)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34章 收尾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97章 決議南征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72章 求和第88章 喜得千金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56章 重新整編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5章 受勳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