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戰後總結

就在第二天, 商毅招集各把總、隊長聚集在千總衙的大堂上,衆人來一起總結這一戰的得失成敗。

在這一場戰鬥中,穆陵軍暴露出來很多弱點,儘管經過了商毅幾個月的嚴格訓練,士兵們的基本軍事素質都不差,但仍然欠缺實戰經驗,少有應變的能力。在對付匪賊、流寇時,這一點還體現不出來,但遇到清軍這種戰鬥力強悍,而且作戰經驗豐富的對手時,就顯出了穆陵軍不成熟的一面。

在清軍攻城時,穆陵軍還能保持着一定的章法,進退有序,各兵種還能互相支持作戰,但當清軍攻上城牆之後,就開始慌亂了起來。

同時儘管商毅受過現代化的軍事教育,有很豐富的現在特種作戰經驗,但這個時代的戰爭模似,和三百多年以後相差很大,而且商毅也缺少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當對手是戰鬥力強悍的清軍,在戰前準備,臨陣指揮方面,應變調度等方面,同樣也存在着很多問題。

當然穆陵軍才成軍不到半年時間,而其間也就是打打流寇匪賊,還沒有經過大戰的檢驗。因此出現這些問題也很正常,而且自巳的對手是這個時代,中國最強大的軍隊。至少在戰鬥中,全軍並沒有出現怯敵畏戰,而且在戰鬥中也一直保持着比較高的鬥志,並且在戰爭的前一階段,還是表現出很高水準的戰鬥能力,證明穆陵軍平時的訓練,還是卓有成效的。做爲一支年輕的軍隊,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這樣的水平,確實是很不錯了。

商毅當然知道,一支戰鬥力卓著的軍隊,絕不是單靠訓練就能達到的,必須要經過戰場的血與火考驗。在自己穿越之前,建立共和國的那支軍隊,同樣就是從一羣農民開始,在一場場戰鬥中磨練, 奮戰不止, 浴血堅持,幾起幾落,經過無數戰爭的洗禮,才最終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因此穆陵軍的強軍之路, 雖然還非常漫長,但卻以經朝着這個方向在前進了。

不過現在時間緊迫,不可能讓穆陵軍慢慢成長,而且穆陵軍同樣也經不起大的挫折,無論是時間還是人力,兩方面商毅都耗不起。因此想讓穆陵軍快速成長起來, 一方面是要靠商毅充份運用自己熟知歷史, 瞭解歷史發展的大勢優勢, 使穆陵軍在成長的過程中, 少走彎路,少經變故。另一方面也需要穆陵軍的全體將士一齊努力,儘量、儘快提高自己的能力。

戰後總結,就是一個好方法。戰後的總結會,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代,幾乎是各國的軍隊都做,但在這個時代,卻還是個新鮮事物。在中國古代,打完仗之後,勝了就上報邀功,把自己誇得神勇無比,天花亂垂,如果敗了,就上表請罪,儘管尋戰藉口理由,爲自己開脫。

致於勝是怎麼勝,勝在那裡;輸又是怎麼輸,輸的原因;在戰場上暴露的問題,自己與敵人相比存在那些優勢,又有那些不足;在以後的戰鬥中又怎樣揚長避短,保持自己的優勢,彌補不足,等等這些問題,卻基本無人問津。少數名將或許會在私下裡想一想這些事情,但極少有人能做系統的總結,更不用說是招集衆將一起來討論學習。

而商毅就希望從現在開始做起,毎一戰之後,都要做詳細總結,並且把這種作風保持下去,成爲穆陵軍的一個優良傳統。

“各位, 這是我們穆陵軍成軍以來, 第一場大戰。我們的對手是一直橫行關外,少有對手的建州韃子。這一戰我們是打勝了,也打出了我們穆陵軍的軍威,讓韃子知道,我們漢人也不是好惹的。但同樣也暴露出我們穆陵軍的許多問題。今天我們開這個總結會,就是希望各位能夠根據自己的看法,說一說你們自己認爲在這一戰中, 我軍還有那些不足之處, 如何彌補, 就算沒有彌補之法, 我們大家也可以羣策羣力,一起來想辦法。”

千總衙門的大堂中央,在一張模仿後世的軍事會議上常用的條形長桌上,放着一個木工匠製做的穆陵關及周邊地區的簡易模型。衆將依據自己的職位和資勵,分別坐在長桌兩側,而商毅坐在長桌的端頭,身後還有兩張小桌,放着文房四寶,坐着兩個文書,準備做會議記錄。

衆將對這種戰後開總結會都覺得十分新鮮,而且對這種形式的會議,這樣的桌子,這樣的座位方式,更是從未見過,都十分新奇。但等商毅說之後,大堂上卻是一片沉默,一時冷了場。

其實昨天一戰,不少人都淸楚,如果不是商毅極時出手,殺了索楞,穩住了軍心,那麼勝負之數到還真是難說。而經過了昨天那一戰之後,衆人對商毅的依賴和崇拜心裡幾乎以經到了元以加復的地步。因此在心裡的潛意識都覺得,下一戰怎麼打,聽商毅的就行了,反正有商毅在,就是天塌下來,他大概也能頂起來。而商毅叫衆人發表自己的意見,一時之間,衆將都有些發懵,也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

商毅笑道:“各位不要拘謹,有什麼就說什麼,就是說錯了也不要緊。昨天一戰,你們都參加了的。實話說,雖然我們最後是贏了,但在其中差一點也出了大茬子。而清軍雖然退了兵,但一定還會捲土重來的。說不定人馬比這一次還多,常言道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因此也請大家把心裡的想法都說出來,把我們穆陵軍的不足都找出來,加以改正,也爲了我們下一戰能夠更好的守城。”

又過了一會兒,羅遠斌才首先道:“大人,以小人看來,對付淸軍,火銃依然是最有效的武器,由其是二層曱或三層甲的韃子兵,只有火銃才能給他們大的傷害,只不過韃子的箭射得到是真準,當他們逼近城墻可以射箭的時候,也會對我們的火槍兵造成大的傷亡,因此我覺得如果在城垛口上加上一個擋牌,只留一個小口來供火銃發射,就不怕韃子的弓箭了。”

商毅點點頭,這個問題他也想過,不過只是想加強火槍兵的護具,到沒想過在城垛口上加個擋牌,以清兵弓箭的穿透力,有了擋牌之後,應該是可以清軍的弓箭的傷害降到最低了。因此也道:“羅把總,你的提議很好,散會之後,你立刻去和鐵木匠坊商量一下,這個擋牌怎麼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見自己的意見得到商毅的更定,羅遠斌也十分高興,而其他人見了,也都有些躍躍欲試。

周少桓接着道:“剛纔羅把總所說,確實是個好辦法,但在城垛口上加上擋牌,也只能暫緩一時,等韃孑爬城的時候,火槍兵還是要把位置讓出來給其他人防守。也就只能上好刺刀,當長槍手用。我覺得不如在城牆後面再修幾座臺子,也不用很高,有個四五尺就行了,這樣韃子爬城的時候,火槍兵就可以退到高臺上去,繼續用火槍打韃子。這樣一來,就算韃子爬上了城頭,火槍兵一樣也能發揮作用。” 頓了一頓,周少桓又道:“我們也可以把火炮放到高臺上去,這樣在韃子攻城時,火炮還可以打在城下的韃子。”

商毅衝他也點了點頭,道:“少桓,你的建議也很好,我們可以馬上施行。”

兩個人發言,都得到了商毅的表揚,其他人也紛紛勇躍了起來,楊武丞馬上發言道:“千總大人,其實在昨天一開始,我們守得非常好,只是當韃子爬上城牆之後,弟兄們纔有些慌張起來,我看有必要進行幾次:當敵軍蹬上了城牆之後,一方面要對付上城的敵軍,一方面還要守住其他的垛口的訓練。讓士兵們熟悉一下這種場面,下一次就不會慌了。”

成進道:“我們在城外挖了三條壕溝,是爲了阻擋韃子的車輛前進,但壕溝太容易填平了,而且還可以在壕溝上架橋通過,作用並不大,不如再壘幾道土牆,只用三尺多高就行了,想挖開土牆,可就比填平壕溝費勁得多了。”

成剛也道:“韃子的雲梯上都帶着一個倒鉤,一但云梯搭靠在城垛口上,就會鉤得很緊,難以推動。但如果我們把城垛口朝外的那一面鑿出一個斜坡來,韃子的倒鉤也就沒有着力的地方了,我們可以很容易就把雲梯推倒。”

周琦道:“城牆上的位置有限,只能站下一千多人,應該把士兵們分成三班,輪流上城防守,這樣可以始終保持士兵們的體力。”

吳漢生也道:“我們訓練了那麼久的山裡作戰,也該派上用場了,而且我們也不該一味再城裡死守,如果韃子再來攻城,我們才以適當派出少量人馬出城,躲在山上,襲擊韃子的後方,一定會夠他們頭庝的。”

就這樣衆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根據自己在戰場上的經歷,提出了許多改進穆陵軍作戰的方法,而且在不自覺中,開始以清軍的下一次進攻爲設想,研究穆陵軍在下一戰中的應對辦法,氣氛也十分活躍。

商毅看了,也十分高興,別看都是古人,但想出來的辦法並不比自已差,甚至有一些是自己都沒有想到的。這到還是其次,關建是他以經在有意識的陪養他們,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

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3章 反擊(一)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8章 計劃(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405章 國策(一)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07章 哭諫(上)第160章 民心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5章 受勳第403章 新年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266章 變數(二)第97章 遷移(四)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67章 重逢(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86章 出獄第一章 真像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45章 獻投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14章 優勢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0章 淸廷聯盟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38章 軍歌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91章 南京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65章 變數(上)第183章 下獄(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71章 追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34章 收尾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48章 新政(一)第209章 進京(下)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
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3章 反擊(一)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8章 計劃(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405章 國策(一)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07章 哭諫(上)第160章 民心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89章 繼續堅持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5章 受勳第403章 新年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266章 變數(二)第97章 遷移(四)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67章 重逢(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86章 出獄第一章 真像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45章 獻投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114章 優勢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0章 淸廷聯盟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38章 軍歌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91章 南京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65章 變數(上)第183章 下獄(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71章 追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34章 收尾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48章 新政(一)第209章 進京(下)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2章 靈活作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