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講和(上)

龍嘯大明

加治木城在大隅半島上,在這個時代的始羅郡,是前薩摩藩藩主,也是島津光久的祖父,島津義弘晚年的隱居之處。現在也是薩摩藩的另一個居點。

島津光久等一行人幾十人逃出了鶴丸城之後,經過了四天逃荒一般的旅程之後,總算是平安的到達了加治木城。但一個個都是風塵僕僕,衣衫襤褸,看起來比乞丐也強不了多少。

好在是島津氏在加治木城中也有不少積蓄,還有一千士兵,因此衆人在換了衣服,飽餐了一頓之後,總算是又有了幾分大名的樣子,但誰心裡都不好過,現在的島津氏可算是元氣大傷了,明軍再來進攻加治木城,那麼島津家恐怕就有滅頂之災了。因此島津光久也不禁悲從心生,放聲大哭了起來,而他這一哭,其他家臣也都忍不住了,全都一起哭了,結果這一天就在衆人的大哭中結束。

休息了一天之後,島津光久也恢復了幾分精神,於是馬上又招集家臣商議,如何對付這次明軍的進攻,但衆人都是大眼瞪小眼,誰都無話可說,因爲通過這兩次戰鬥之後,衆人都徹底明白了,這一次薩摩藩惹上了一個自己根本無法對抗的強敵。但是怎麼遭惹上這個強敵的,衆人還都糊里糊塗。

不過從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由於薩摩藩要奪取兩個被明軍佔領的島嶼所引起來的,因此島津光久心裡這個後悔,西表島和石垣島根本就是琉球諸島邊緣的兩個荒島,明軍佔就讓他們佔去算了,自己何苦硬要搶回來,那知惹上這麼個強大的敵人。

同時島津光久又想起來,在明軍攻佔了琉球島之後,還派大黑殿守來過,要求薩摩藩賠款道欠,那時還沒有進攻薩摩藩,但當時自己一心只是收回琉球島,對明軍的要求也沒有理會,如果當時答應下來了,局面也不至於壞到這一步。想着想着,島津光久的腸子都要悔青了。

但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還想想下一步怎麼辦吧,靠薩摩藩肯定是打不過明軍的,雖然自己己經派人去向幕府將軍求救,但從江戶聚集人馬,再趕到九州來,至少也要一個月的時間,但加治木城肯定是守不住一個月的,向其他藩借些人馬來頂一陣,但借少了也無濟於事,借得多了……估計還是不管用,一想到明軍滿天飛舞的火箭,島津光久就不寒而僳。那麼逃到其他大名那裡去躲避一時呢?但其他大名那裡躲得過去嗎?就算躲過去了,薩摩藩以後也在日本永遠擡不起頭來了吧。

結果衆人商議來商議去,半天也沒有商議出一個好辦法來。而就在衆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告,內藤昌豐要求見島津光久。

內藤昌豐是豐臣氏遺臣中的重臣之一,僅次於大黑殿守,島津光久也認識他,雖然剛剛聽到這個報信時,島津光久也怔了一怔,想着他怎麼跑到曰本來了,但馬上就反應了過來,因爲先前明軍派大黑殿守來過,要求薩摩藩賠款道歉,現在又派內藤昌豐來,也許事情有了轉機呢?因此島津光久趕忙下令,請內藤昌豐進來。

進到正廳之後,內藤昌豐向島津光久行禮己畢, 島津光久才道:“昌豐,你是從那裡來?”

內藤昌內道:“回稟君候,小人是從眀軍那裡來的。”

島津光久聽了,到是鬆了一口氣,看來自己猜得沒有錯,但還是故作姿態,道:“昌豐,你怎麼在明軍那裡。”

內藤昌豐道:“回稟君候,上次大野大人來見君候,奉君候之命,回到明朝,本來打算按君候所命,在明朝發亂,以助君候收復琉球,但從那之後,明軍對商館監視極嚴,連人員都不得隨意出入,更不用說商船出海,因此有付君候的重託,請君候恕罪。”

島津光久苦笑了一聲,現在覺得當時的自已,實在是很傻很天真吧,擺了擺手,道:“這也不能怪你們,就不用再說了,你在明軍那裡做什麼?”

內藤昌豐道:“後來明軍要進攻薩摩,從商館中徵調熟悉日本的人員,因此大黑大人就派小人跟軍一起,來到日本。這次是奉了明軍的主將之命,來見君候。”

島津光久點了點頭,總算是扯到了正題上來了,於是又道:“明軍要你來見我,有什麼事嗎?”

內藤昌豐道:“請問君候,這幾次戰鬥,對君候恐怕都不有利吧。”

島津光久呆了一呆,終於點了點頭,道:“是啊,我也不瞞你,我們確實敗得很慘。你從明軍那邊過來,知道他們到底有什麼打算嗎?”

內藤昌豐點了點頭,道:“我正是爲了此事而來,明軍主將說了,只要君候答應他們的條件,明軍就可以立刻撤軍。”

島津光久道:“什麼條件。”

內藤昌豐從衣襟裡取出了一本冊子,道:“請君候過目。”

島津光久接過了冊孑,打開一看,上面寫着三條要求:一、薩摩藩必須爲無故進攻西表島和石垣島向商家軍出示書面道歉, 並保證未來決不再做出類似事件;二、琉球朝廷己經正式出具國書,請求商家軍給予保護,並要求薩摩軍撤離,因此薩摩軍必須全部撤出琉球諸島,未經商家軍許可,任何人員、商船不得蹬上、停靠琉球諸島,如需到琉球經商,需到杭州向商毅伸請經商執照;三、這次戰爭的後果將甴薩摩藩全部付責,必需向商家軍支付白銀一百萬兩,補償損失。

這三條要求經人讀完,大廳裡立刻就炸了鍋,因爲可以說這三條都讓薩摩藩難以接受,出具書面道歉看似最簡單,但這卻關係到島津氏的顏面;而現在薩摩藩雖然失去了琉球島,但還保留着奄美諸島,還是可以從中獲取不少好處的;致於第三條更沒道理,現在明明是明軍打到薩摩來,佔領了鹿兒島城,燒了鶴丸城,把自己趕到加治木城來,反而還要薩摩藩賠償損失,因此不少家臣紛紛道:“不行,不行,這樣的條件太苛刻了,我們寧可和明軍死戰,也不能答應。”

還有人道:“昌豐,你一定是和明軍勾結吧,他們許給你什麼好處,你要幫着明軍說話。”

內藤昌豐趕忙跪伏於地,道:“君候明鑑,我內藤昌豐不過是一個傳話人而巳,所有條件都是明軍開出的,我也是身不由巳,說我和明軍勾結,實在是太冤枉死我了。如果各位不同意,我這就回去,答覆明軍就是了。” 說着內蕂昌豐從地上爬起來,轉身就要離開。

“慢着。”島津光久趕忙叫住了內藤昌豐,道:“明軍的條件暫且放在一邊不論,你們到明朝也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對這個商毅熟悉嗎?可以把他的事情詳細的告訴我嗎?”

內藤昌豐這才道:“當然是可以的。”

在杭州住了一年多的時間,日本商團對商毅的事情到也知道了個六七成,內藤昌豐到也沒有隱瞞,一五一十把自己所知的事情都說了,有些不太清楚的地方,也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推測。

而聽完了他的講說之後,島津光久等人這才知道,原來這個商毅可不是一個普通的明朝官員,也相當於明朝的一個大名,領地比整個日本也小不了多少,而且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明朝的中央朝廷也不一定能干涉得了他的內部事務,手下擁有十萬左右的常規士兵和一支龐大的海軍,有大量的鐵炮。這次進攻薩摩藩,完全是這位商督師的個人行爲,但派出的人馬,只不過是他的一小部份實力。而且在此前商毅在海上打敗了干係臘人,佔領了臺灣北部,在陸地上又打敗了北方的滿族向南方的進攻。

當然內藤昌豐還向他們解釋了一下滿族的情況,簡單的說,這是一個類似於建立元帝國的蒙古族的北方遊牧民族,有着十分強悍、好戰的民族性格。並且擁有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騎兵和步兵,現在己經佔領了中國北部。

直到這時,島津光久等人恍然大悟,總算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和一個什麼樣的人作戰。雖然島津光久對內藤昌豐所說的話還有些半信半疑,但聯繫過幾戰的情況來看,還是有相當的真實性,但那怕真實性只有一半,這都不是薩摩藩能夠惹得起的對手。自己怎麼就這麼倒黴,惹到這樣一個可怕的敵人。

因此島津光久又想了好一會兒,這才道:“昌豐,以你在明軍中所瞭解到的情況,據你估計,如果我拒絕眀軍所提出的條件,那麼他們會怎麼做呢?是打算徹底佔領我們薩摩藩的領地,然後和全日本開戰?請你俱實回答我。”

內藤昌豐對磕了一個頭,道:“只要君候恕小人無罪,昌豐自當以實言相告。”

島津光久點了點頭,道:“昌豐,你不必有任何故慮,儘管實說吧。”

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96章 對策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147章 穿插第147章 對策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一章 安撫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70章 戰術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78章 工匠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47章 制度(下)第153章 激戰(上)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48章 新政(一)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42章 勸降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90章 武昌擴軍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42章 提案(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35章 天命第38章 家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45章 迴歸第95章 遷移(二)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57章 火船(三)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6章 夜襲(上)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406章 國策(下)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54章 水上進攻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4章 反擊(二)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
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96章 對策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147章 穿插第147章 對策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一章 安撫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70章 戰術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78章 工匠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47章 制度(下)第153章 激戰(上)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48章 新政(一)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42章 勸降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90章 武昌擴軍第50章 再攻濟南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42章 提案(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35章 天命第38章 家事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45章 迴歸第95章 遷移(二)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57章 火船(三)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6章 夜襲(上)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406章 國策(下)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54章 水上進攻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4章 反擊(二)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