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

在這個時候,川軍也顯示出自己頑強的一面來,儘管這時處於下風,但並沒有立刻潰敗,而是與中華軍展開激烈的白刃戰。

於是在沱河南岸,雙方的士兵交錯在一起,進行着殊死的戰鬥。喊殺聲、慘叫聲、槍響聲、爆炸聲全部都交錯在一起。而渡過到沱河北岸的川軍士兵也都紛紛又趕回到南岸,増援這邊的川軍作戰。

由於這吋雙方進行白刃作戰,中華軍在武器上的優勢並不大,另外在混戰之後,十八軍的騎兵師暫時退出了戰鬥,和川軍交戰的,只有兩個旅的兵力,在人數上並不佔優,而隨着川軍北岸部隊的返回増援,還逐漸漸穩住了陣腳。

川軍的鬥志之頑強,意志之堅決確實有些出乎於中華軍的預料之外,因爲按照以往的經驗,如果是清軍中的綠營漢軍部隊,在被中華軍一陣猛衝猛打之後,就應該潰敗了,但川軍卻還在堅持與中華軍進行着殊死的戰鬥。

而原因就在於,川軍和清軍中的綠營漢軍有本質的不同,因爲在清軍中,排名第一的當然滿八旗軍,而接下來是蒙漢旗軍,綠營漢軍在清軍之中,屬於小媳婦,專門受氣,而且待遇也是最差,因此綠營軍的士氣自然都要差得多。打順風戰還好些,一遇到逆風戰,就會立刻潰敗。

而川軍裡面就沒有分這樣的三六九等,除了吳三桂嫡系的關寧軍之外,其餘的軍隊基本都一視同仁,有能力的上,沒能力的下,想要晉升,必須建立軍功,而且四川實際是一個半獨立的狀態,川軍也不用看滿軍的臉色行事,這樣一來,鬥志自然要高得多,而在作戰的時侯,也人人死戰不退。因此這時的局勢,一時出現了僵持狀態。

但就在這時,在沱河北岸埋伏的南京軍區第七軍也終於趕到了戰場,在北岸向川軍發動了攻擊。在中華軍的前後夾擊之下,川軍就算再頑強,也終於抵擋不住了,敗下陣來。

但這時川軍的前後道路都被中華軍堵住,只能沿着沱河的河道逃跑。但在水中逃路,無論是動作還速度,都要比在岸上慢得多,而旦雖然沱河水淺面窄,但在河心最深處,也差不多能達到口鼻,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還是能到沒頂,一不留神,就會栽倒在水裡,輕則被嗆得昏頭轉向,重的被淹死也不是不可能。

同時中華軍的騎兵師也再度出動,沿着沱河的河岸邊追擊川軍,遠的用火槍射擊,近得用馬刀、長槍砍刺,有不少騎軍還策馬衝進沱河裡被追殺清軍,而在這個時候,騎軍的優勢也完全體現出來了,因此川軍被殺得死傷無數,紛紛栽倒在河水裡,後來連整條河流都被鮮血染紅了。而也有不少川軍見實在逃不過了,便舉手投降。

戰鬥在下午四時左右結束,川軍一共被斬殺一萬八千餘人,另外還俘虜了八千餘名川軍,而逃走的川軍只有三千餘人,川軍的主將韓大任,也死在亂軍之中。耿仲明兩路進軍,救援碭山縣,有一條就這樣基本被中華軍消滅了。

擊潰了韓大任部之後,尤洪亮也從俘虜那裡得知了另一路清軍的進軍路線,於是尤洪亮只留下一個師在這裡清理戰場,搜找殘餘敗軍,並且看守俘虜,自己帶領着剩餘的人馬立刻又向另一路的清軍發動進攻。

這時耿仲明己經得知韓大任部幾乎全軍覆沒之後,那裡還敢進軍,立刻下令轉頭返回陳州。幸好是他這一路的人馬始終要比韓大任部晚了半天的路程,而且又撤退的及時,因此纔沒有被中華軍追上,不過大隊人馬雖然逃脫了,但付責斷後的八千人馬卻被中華軍圍住,逃脫不了,結果被中華軍殲滅了三千餘人,其佘全部投降。

而耿仲明率軍逃回陳州之後,部下的人馬己損失近半,只剩下四萬餘人。而隨後尤洪亮丈率領大軍一路追擊,又連續奪毫州、鹿邑等地,兵鋒直逼陳州。不過這肘中華軍所抓的俘虜己經達到了一萬五千餘人,嚴重的拖住了中華軍的進程,因此尤洪亮命第七、十七軍駐守在亳州、鹿邑一帶,而自己帶領十八軍,押解着俘虜返回宿州。

就在尤洪亮率軍阻擊耿仲明部的援軍同時,在碭山縣這邊的戰場上,中華軍對被圍的尚善部發動了最後的進攻,因爲這時利用尚善部吸引清軍的援軍,殲滅清軍的有生力量的目地己經達到,那麼留着尚善部,己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因此也到了該收網的時候了。

這時尚善部被困的兵力還有三萬餘衆,而且糧草也十分充足,但守軍的士氣十分低落。原來清軍佈置好陣地之後,滿以爲可以固守待援,但中華軍對清軍發動進攻,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將清軍的陣地佔領了大半,也讓清軍明白,自己建立時陣地根本就擋不住中華軍的進攻。好在是在那之後中華軍就停止了攻去,而且在隨後的幾天裡,還能夠聽到西邊傳來密集的槍炮聲音。那是勒克德渾在向中華軍發動進攻。

這個情況也讓被困的清軍着實興奮了一陣,也又鼓起了一些士氣,人人都盼着援軍能夠殺到這裡,給自己解圍,因此在防守的時候,也用心了不少,但清軍確實有些被中華軍打怕了,只是躲在陣地裡,並不敢向外衝殺,去配合援軍作戰。

但西邊的戰鬥僅僅只持續了二天的時間,就悄然無聲了,顯然是援軍己被中華軍擊敗,不少清兵頓時心裡一陣冰涼,當然也有一些人仍然還抱以幻想,也許援軍是打算用什麼戰術,比如聲東擊西或者是迂迴包抄,還會進中華軍發動進攻,來救援自己的。

又過去了二三天,但無論是那一個方向,都沒有一點動靜,清軍們這時也才都徹底絕望了。而就在這時,中華軍也向清軍陣地發最後的進攻。

這時除了少數清兵以外,大多數的清兵,由其是漢軍根本就沒有任何戰鬥的意志,打是肯定打不過中華軍,而且現在清軍己被包圍,逃又沒有地方可逃,因此不少清兵在中華軍突入陣地之後,就立刻投降了,就算還有小部份清兵負隅頑抗,但也抵擋不住中華軍的進攻,在其中有一個村子裡,一批不願就這麼和中華軍拼命的士兵,自動組織起來,抓住了主張與中華軍拼死一戰的主將,送給中華軍投降。

結果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裡,清軍就連續丟失了四個村子的防守陣地,兵力也減少了大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向中華軍投降。這時尚善被圍在一個村孑裡,身也只剩下四千多的守軍,因爲這一批清兵大多都是滿軍,因此到是還在堅持防守,而清軍剩下的另一個村子,也己被中華軍分割包圍,雖然看得見,但己無法聯絡了。

而中華軍己將清軍僅存的兩個村莊陣地團團圍住,根本就無路可逃,不過指揮作戰的趙英傑並沒有下令立刻發動進攻,而且派出降兵向這兩個村子的清軍喊話,讓他們放下武器投降。

這時尚善己經對堅守陣地,等待援軍不抱任何幻想了,但他也知道,自巳是清廷的宗室,就算是投降,估計也不會有好結果的,與其投降,不如在這裡和中華軍拼死一戰,以身殉國。因此對降兵在陣地外的喊話根本不予理睞,還派士兵向降兵開槍射擊,打死了幾名喊話的降兵,而其他降兵見了,也都立刻退了回去。

不過尚善雖然堅持不投降,但在另一個村防守的清兵可就沒那麼好了,在降兵喊話之後,軍心立刻開始動搖了起來,絕大部份士兵都有投降的打算,雖然有少數滿軍還想負隅頑抗,死戰到底,但畢竟是勢孤力單。大批的守軍都衝出了陣地,向中華軍投降,不一會兒就走得差不多了。

隨後中華軍出動部隊,佔領了陣地,少數不願投降的清兵都在陣地作最後的抵抗,但全被中華軍消滅。

現在清軍只剩下最後一個村子,而趙英傑見喊話勸降無效,立刻下令,向這個村子出動了最後的進攻。儘管清兵們都懷着必死的決心抵抗中華軍的進攻,但這時雙方的實力相差實在太過懸殊,僅僅是中華軍的火炮,就足以覆蓋整個村子了。

因此中華軍首先用火炮一陣猛轟,徹底瓦解了清軍的防線,隨後突擊部隊衝進村孑裡,和殘餘的清軍展開了白刃戰,在半個小時之後,清軍的抵抗力被徹底瓦解。守在村子裡的三千多清軍,除了少數漢軍投降之外,其餘全部都戰死在村子裡,最後在村子的一間屋孑裡,發現了尚善的屍體,他是自盡身亡的。

戰鬥全部結束,尚善部全軍覆沒,中華軍一共殲滅清軍一萬八千餘人,俘虜投降的人數多達三萬餘衆,其中還有五千多是從徐州逃出來的居民。而中華軍自身的傷亡,還不到三千人。

第75章 架臨宿州第56章 火船(二)第91章 逼宮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51章 撫平青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52章 對持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57章 奪船(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章 清廷(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6章 夜襲(上)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53章 激戰(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22章 造船(上)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02章 造勢第80章 洋人(上)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41章 造船廠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42章 提案(上)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64章 大戰之前
第75章 架臨宿州第56章 火船(二)第91章 逼宮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51章 撫平青萊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4章 南京使臣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52章 對持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57章 奪船(下)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章 清廷(上)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6章 夜襲(上)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53章 激戰(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122章 造船(上)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02章 造勢第80章 洋人(上)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141章 造船廠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42章 提案(上)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164章 大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