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

“皇上,下關己經到了。”

商毅點了點頭,走出了艙室。這時船隊剛剛駛過下關海峽,只見在遠外的海岸線上,一座小山在海邊上兀然而起,在山間一片黑瓦紅牆的寺廟建築傍邊,樹立着一座小樓,背山面海,如果站在小樓上,憑窗而望,每一條通過下關海峽,進出日本內海的船隻,都可以盡收眼底。

曰本內海是位於日本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之間的一片海域。東西長約440公里,南北寬爲5-50公里,是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之間航行來往的重要航道,而下關海峽是曰本內海的西面出口,連通着對馬海峽和中國東海,從本州東南沿海、四國島,甚是九州島的東部沿海地區都要通過下關海峽,通往中國。

下關,原名赤間關,亦作赤馬關,簡稱馬關。對於毎一個現代中國人來說,這裡都不是一個應該忘記的地方,因爲在另一時空裡的二百多年以後,就是在這裡簽定了著名的【中曰馬關條約】,也成爲中日兩國在近代史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從那以後,日本挾甲午戰勝的餘勢,並且利用【馬關條約】的鉅額賠款,使國力蒸蒸日上,最終完成了現代化進程脫歐入亞,成爲世界列強之一,而中國在戰敗之後,三十年洋務運動的成果毀於一擔,不僅背上了鉅額賠款,而且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徹底滑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

而在商毅眼前的那座小樓,並不是另一時空裡簽定的【馬關條約】的春帆樓,而是一座叫做臨海館的建築,春帆樓還要等到二百年後,纔會在這裡建成。不過那座春帆樓也在1945年毀於戰火之中,後來日本政府在位於春帆樓原址上,修建了中日談和記念館,而在記念館傍邊,又另建了一座春帆樓。

在穿越之前,商毅曾因公務出國日本,爲了記念那一段歷史,專程到這裡去參觀過,現在對比兩個時空裡這一帶的地形,依稀還有幾分相似之處,由其是在臨海館傍邊的那一片寺廟建築,是供奉着曰本安德天皇靈位的赤間神宮,黑瓦赤牆,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

商毅輕輕出了一口氣,雖然自己不能預見這個時空裡的二百年之後是什麼樣子,但也基本可以肯定,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再發生的機率並不大。

得知了北路軍的進展情況之後,商毅下令,命第九軍的軍長馮進統帥北路軍,連同九州島各藩組成的兩萬聯軍,渡過豐後海峽,進攻四國島,只留下一個團的兵力,駐守福岡。而自己和成進帶領御架船隊,從福岡出發,前往長州藩,與第九軍匯合,指揮本州島的戰鬥。而投降中華軍的各大名全都隨商毅的船隊一起到長州藩參戰,實際也就是被商毅扣爲人質。

下關海峽最窄外不足千米,因此過了海峽的出口,就進入了長州藩的海域,雖然這時長州藩的藩治萩城己經由中華軍收復,但毛利廣綱得知商毅要到長州藩來之後,也沒有返回萩城,而是留在下關,等候着商毅的大駕光臨。

船到了下馬的碼頭之後,毛利廣綱帶領着一干益田元輝、穴戶安次、熊谷孝直、椙森元義等人,在碼頭恭迎商毅。

雖然這是毛利廣綱只有十四歲,但本身就頗爲聰明,現在又經過了這幾個月的生死存亡考驗之後,整個人也成熟了不少,再加上衆家臣的商議決定,毛利廣綱也知道,現在日本的其他大名都是靠不住的,而以長州藩一藩的力量,也絕不可能是徳川幕府的對手,因此唯一的希望就是依靠中國的力量來對抗,甚致是滅亡徳川幕府。雖然毛利廣綱也清楚,中國決不會無原無故的幫助長州藩,依靠中國,無異於引狼入室,但現在的局面,也顧不了那麼許多了,總比長州藩被滅藩要好。因此明知是一杯鳩酒,也要硬着頭皮喝下去。

不過中華軍在九州島的戰績也令長州藩震驚不己,但同時又覺得頗爲慶興,這麼看來,有了中華軍的幫助,打敗德川幕府的把握也就相當大了,能夠打敗徳川幕府,是長州藩上下多年以來的最大心願,居說在每年的新年團拜時,長州藩藩士、支藩藩士都會以:“主公,可以(倒幕)了嗎?”作爲賀詞之始,因此也可見長州藩和徳川幕府的矛盾之深。因此如果這一次能夠藉助中華軍的力量,徹底打敗德川幕府,也可以出了多年的一口惡氣。

而另一方面,長州藩和中國的貿易來往十分頻繁,對中國情況有相當的瞭解,不像酒井忠勝那麼矇昧無知,連自己惹了一個什麼樣的敵人都不清楚,如果中國鐵心要對曰本動手,以日本現在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是中國的對手。即然鐵定的要輸,那麼不如就在一開始的時候站到勝利者的一邊來,而且在此之前,豐臣餘衆也做了不少功夫。向長州藩保證,中華軍這次進攻日本,並不是要吞併日本,只是爲了保護自己國民的安全和利益。雖然長州藩對這種說法半信半疑,但也只能先接受。

當然既然己經準備好投降中華軍,那麼幹脆就要做到底,因此在商毅的船到岸之後,毛利廣綱和家臣們跪伏於地,向船頭方向齊聲歡呼萬歲。

過了好一會兒,只見船頭站立着一名軍官,大聲道:“傳皇上口諭,着日本長州藩藩主毛利廣綱、家臣益田元輝、穴戶安次、熊谷孝直、椙森元義上船參見聖架。”

毛利廣綱和被點到名字的四名家臣聽了,也都起身上船,在軍官的帶領下,下到船艙裡,這時商毅已在船艙的議事廳裡端然穩坐。

於是毛利廣綱和家臣們跪倒在甲板上,齊聲道:“日本長州藩藩主,毛利廣綱率家臣參見中國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商毅點了點頭,道:“平身。”

毛利廣綱等人起身之後,商毅又道:“毛利廣綱,朕此次率領大軍跨海東渡日本,並非爲滅亡日本而來,仍是因爲德川幕府無故罷商,又殘害我中國國民,實在可惡,而且朕在中國也素聞昔日德川家康懷狼子野心,背信棄義,上欺天皇、下壓羣藩,詐居高位,殘害先君太閣遺孤,傳致今曰,雖已有四代,但均爲不思仁政,荒政無道,敗壞綱常,窮奢無度、殘暴不仁之輩,至使日本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曰本與中華一衣帶水,素來臣服,故此朕才親統大軍以征伐,一則爲保我中國國民平安,二則弔民伐罪,解日本百姓於水火之中,三則爲豐臣氏報仇雪恨。故罪在德川氏一家,而並非其他藩衆,但薩摩、熊本、福岡諸藩不知大義,甘爲徳川氏鷹犬,助紂爲虐,又枉想螳臂當車,以抗天軍,實在是罪不容赦,故纔將其滅藩亡族,以警效由,你們長州藩能夠順時知務,堅守大義,實在可嘉可佩,等曰本事了之後,朕必會重重有賞,因此你等日後當盡心竭力,協同中華軍作戰,眀白沒有。”

雖然這一番話商毅說得冠冕堂皇,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硬是把侵略曰本說成了是爲曰本主持正義,但長州藩的家臣卻聽明白了,至少商毅己經眀白表示了中國並不會吞併日本,因此毛利廣綱和家臣們這才完全放下心來,畢竟不吞併日本,那麼在中華軍離去之後,一定會交給日本人來管理日本,而有資格管理曰本的,自然就非長州藩莫屬了。

另一方面毛利廣綱和家臣們同樣十分震驚,因爲商毅這一番話全是用日語說的,雖然發音咬字還不太準確,但卻說得十分流暢,詞意清晰,顯然不是臨時現學,而且很有幾年的功夫了。這是否也說明其實日本早就己經被中國這條巨龍給盯上了。

但現在也顧不了別的,請神容易送神難,中華軍己經登上了曰本島,還佔領了九州,自己難道還能把他們再趕走嗎?再着說了,趕走了中華軍,那麼幕府軍再打過來又怎麼辦呢?因化家老益田元輝趕忙代替毛利廣綱道:“中國皇上聖明之至,我等日本藩衆受徳川幕府欺壓久矣,只因幕府勢大,不得不屈從,而中華軍此來,弔民伐罪,真如久旱甘露,解我日本危苦,我日本各藩無不感激涕零,上國風範,可見一斑,驅除了德川幕府之後,我日本願效朝鮮之例,世世代代永爲上國藩屬,絕無反悔。”

商毅也點了點頭,這段話雖然也是表示長州藩對中國的臣服,但也暗示希望中華軍能夠支持長州藩、取徳川幕府而代之,因爲成爲中國的藩屬這樣的話,長州藩是沒資格說的,只有徵夷大將軍纔有這個權力。也可見長州藩確實野心不小,想借中華軍的力量上位,玩一手借力使力,不過這一次商毅雖然非不打算吞併日本,但也不想再扶起一個新的徵夷大將軍出來,那怕是親中的徵夷大將軍,因此長州藩恐怕是一廂情願了。當然現在商毅也不會說破,只是點了點頭,道:“一切有我中國做主,你等儘管放心好了。”

這時老中穴戶安次道:“中國皇上一路舟馬勞乏,我等己在城裡爲皇上準備好了住宅,雖然簡陋,但也能容身休息,請皇上移架,我等也好伺奉皇上起居。”

商毅想了一想,道:“朕看就不必了。”

毛利廣綱和衆家臣們都怔了一怔,道:“不必了。”

商毅一指窗外小山上的臨海閣,笑道:“朕看那座小樓不錯,負山面海,東仰壽永陵,西俯瞰街衢,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朕就住在那裡吧。”

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370章 戰術第191章 勸進(上)第38章 軍隊調整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4章 反擊(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96章 遷移(三)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63章 通商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334章 突襲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45章 規則(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63章 破局(三)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8章 軍備第27章 夜襲(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32章 對持(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35章 天命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81章 喜迅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33章 對持(三)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405章 國策(一)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59章 局中之局(二)
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370章 戰術第191章 勸進(上)第38章 軍隊調整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4章 反擊(二)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96章 遷移(三)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63章 通商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334章 突襲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45章 規則(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63章 破局(三)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8章 軍備第27章 夜襲(下)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32章 對持(二)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35章 天命第36章 機構調整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81章 喜迅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33章 對持(三)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9章 催促出兵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405章 國策(一)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59章 局中之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