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

自宋代以來,蘇州就是中國的繁華之地,與杭州並稱爲“人間天堂”。 由其是以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

這時商毅、林之洋、李格非、張庚秋等人沿着鬧市走去,只見河叉密佈,到處可見小橋流水,河道中船隻來往穿梭,全是一副水鄉古城特色。而且在河岸沿途盡是各種店鋪,鱗次櫛比,琳琅滿日。更有唱戲的、演武術的、玩雜耍的、說書的、擺測字攤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商毅也不禁感嘆,這纔是原汁原味的古色古香風貌,和後世那種人工製造的仿古場景完全不同。

段鵬道:“我看蘇州可比杭州熱鬧多了。”

商毅笑道:“杭州剛剛遭遇了叛軍劫掠,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等再過幾個月之後,風貌一定不會比蘇州差了。”

林之洋也道:“自古以來,蘇杭都是並稱,自然是不分上下。”

商毅忽然見到一座廟宇前前空地上,一羣衣衫襤褸的壯年人三五成羣聚集在此,或者互相聊天或者東張西望,沒有上百也有七八十號人。頗有些像後世等待有人僱傭的農民工樣子。商毅道:“這些人是做什麼的,聚在這裡,莫非是等人僱工嗎?”

這時只見有一個人走到人羣邊上,大聲道:“我要十個,家裡有織機的人。”

立刻就有二十多人圍隴了上來,紛紛道:“我家有織機,我家有織機,老闆,就用我吧。”

程協祥道:“這些人都是本地機戶散工,每日聚集到這裡來,等着大戶作坊來召喚他們做工。有些人家裡還有些田產,只是爲了掙些餘錢補貼家用,但也有人完全靠做活掙錢,來維持生活。”

商毅道:“難到這些大戶作坊都沒有僱固定的織造工人嗎?全是靠這樣臨時招募。”

程協祥道:“如果僱傭固定的工人,就必需屯積大量的生絲,保證他們每天都有活幹,一天也不能窩工,但只有少數大戶有這個實力,大多的中小作坊都耗不起,只能買來多少生絲就織多少絲綢,等買完之後,再購進生絲生產,不過也有的作坊是有錢也買不到生絲,因此也請不起固定工人,只能這麼臨時僱傭。而且就是大戶也不會全用固定工人,總會空二三成空織機,臨時僱人,這麼一來久了,也就形成了這樣一種規矩。”

商毅到有些奇怪,道:“有錢也買不到生絲,莫非生絲的供應量不夠嗎?”

程協祥道:“那到也不是。”左右看了看,又小聲道:“這裡生絲的收購和出售除了蘇州織造局之外,就是隆興堂說了算,織戶想買到生絲,大半都要走隆興堂的門路。但隆興堂對生絲卡得很緊,因此不是隆興堂的人,很難得到足夠的生絲。咱們在這裡開廠,以後只怕也會遇到這個麻煩。”

商毅點點頭,笑道:“生絲又不是隻有蘇州纔有,我們杭州也有不少絲農,隆興堂管得了蘇州,杭州他們可就鞭長莫及了,何況還有其他地方的生絲。我們剛到蘇州,不要輕易和隆興堂發生衝突。”

程協祥忙道:“是啊,是啊,還是和氣生財爲好,和氣生財爲好。”

商毅又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但如果他要欺負到我們頭上來,那可就怪不得我們了。”

李格非也道:“大人說的有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咱們和和氣氣做生意,也不欺負人,但絕不會受別人的欺負。”

商毅又問道:“我剛纔聽那僱工的人說,要僱家裡有織機的人。這些散戶家裡都有織機嗎?”

王柏道:“這些散工又爲分兩種,一種人自家就有織機,只用從其他大作坊那裡領了生絲,自己回家去織造。也有人沒有織機,只能到大戶的作坊裡去用他們的織機工作。”頓了一頓,他又道:“不過家裡有織機的散戶是少數,而且家裡多半都還算寬裕,因爲一臺織機可不便宜,少說也要二十兩銀子上下,一些上好的提花織機,達到六七十兩銀子也說不定。還有不少人本身自家就是小作坊,平時就家裡幾個人自己織造一些素織的絲絹,在沒有活做的時候,也出來攬一些活做。”

商毅想了一想,又道:“現在蘇州最大的織戶一般都有多少臺織機?”

王柏道:“一般的大戶都有七八十臺到上百臺織機,只有江蘇織造局纔有近千餘臺織機,小的只有三四十臺,我們現在談好了三家作坊,如果全都買下來,可有一百多臺織機,可以算是蘇州最大的織戶了。”

商毅笑道:“一百多臺織機有什麼用,咱們要做絲綢生意,那就做最大最好最強的。最好的織機也就六七十兩銀子, 一百臺也就只有六七萬兩白銀,又算得了什麼?”

李格非道:“大人說得是,小打小敲,做的有什麼意思。否則我們也不用這麼勞心費力,到蘇州來開織造廠了。”林之洋和張庚秋聽了,也都頻頻點頭,但王柏和程協祥的臉色卻都明顯有些不自然起來。

商毅把他們的表情都看在眼裡,同時對自己的這五個合夥人也有了新的評估,林之洋到底是豪商家族出身,而李格非和張庚秋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也做慣大手筆,因此對自已的計劃從一開始都十分支持。只有王柏和程協祥畢竟是內陸商人,目光窄淺,只看眼前的營頭小利,而缺乏冒險精神,雖然他們嘴裡沒說什麼,但心裡一直在犯嘀咕,但心商毅把織造廠弄得大了,到頭來不好收拾。當然這也是這個時代中國商人的通病,對他們還需要多加以引導。

而在另一方面,商毅也知道,這就是明末出現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蔭芽狀態。所謂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蔭芽,其實就是指一種完全脫離土地的僱傭生產關係,織工全靠賺取工資而不是農業生產爲生存,以經居有了一些早期工人的某些特徵。當然這也是中國沿海一帶的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不過儘管明末的商品經濟十分發達,但資本主義蔭芽的發展卻十分脆弱,蘇州的織造業構成方式多種多樣,但最大的織造坊也不過百臺織機,以家庭爲單位的中小型手工生產作坊還是佔了大多數。而且純粹靠工錢生存的織工並不多,大部的織工本身還有田產或是佃農,只是在農閒的時候纔出來找活幹。因此儘管淸朝的商品經濟比明朝要遜色得,但資本主義蔭芽卻比明朝更爲發達,就是因爲淸朝的一些類似作坊的規模更大,而且靠工錢生存的早期工人也更多。

但從總體來看,無論是明淸兩朝,資本主義蔭芽的發展始終都十分弱小,起不到瓦解小農經濟,家庭生產方式,促成社會分工,引發革命,建設新型生產關係的作用。也使中國始終徘徊在封建專制的社會中,難以取得突破性發展。

不過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是向後世一些人所說,是清軍入關打斷了中國的發展。事實上清軍入關之後,在政治、經濟上幾乎全盤山寨了明朝的制度,只不過專制更嚴厲,手段也更殘暴得多。即使沒有清軍入關,按明朝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同樣也無法取得突破性發展,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不過現在不同了,既然商毅來到了這個時空,致少也要儘自己的力量,爲中國的發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儘量讓中國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前進。儘管歷史發展不是以個人的力量能夠左右的,但也不能否認,個別的突出人物,能夠在某些歷史發展關建時刻,推動甚致改變歷史的方向。

現在的中國,可以說以經到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社會發展以經初步俱備了資本主義發展革命,改變生產關係的條件,而另一方面,古老的傳統和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又在阻礙看新生力量的發展。中國其實正在革新與守舊兩端徘佪不己。只可惜在另一時空裡的中國,最終還是選擇在守舊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錯過了這個歷史的最佳時機。

但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人能夠使一把力。把中國拉上另一條道路,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這也是後世一些歷史學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只不過商毅現在卻得到了這樣一個機會,雖然不一定能夠保證成功,但至少也要去試一試,就算是失敗了,對中國來說,也並沒有什麼損失,大不了還是回到另一時空的老路上來。如果連試都不敢試一下,自己穿越這一次,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一次在蘇州辦織造廠,也就是商毅決定做出的第一次償試,既然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蔭芽還很弱小,那麼就儘自己的努力,使它盡力壯大,商毅相信,只要自己這次辦廠成功,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來效仿,必然會帶來一次絲綢生產的大發展,造就更多的產業工人,並且還會帶動其他的產業發展,那麼自已的目地也就達到了。

這樣想着,商毅忽然有一種自己和歷史發生碰撞的感覺,如果自己真的能夠在這個時空裡取得成功,那麼在這個時空的後世人們,又會怎樣評價這件事情呢?會不會把這件事看成中國歷史發展的轉拆點呢?

而就在這時,只聽程協祥道:“各位,就是這裡,我們以經到了。”

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47章 對策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47章 穿插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65章 出兵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67章 雨戰(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84章 游擊戰(三)第5章 受勳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8章 蒐羅人材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05章 完婚(三)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81章 洋人(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34章 收尾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400章 國事(三)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31章 山東大捷第95章 遷移(二)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90章 遇刺(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04章 完婚(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7章 行軍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42章 海警第123章 造船(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
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47章 對策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56章 進攻蒙古(上)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47章 穿插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65章 出兵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67章 雨戰(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84章 游擊戰(三)第5章 受勳第62章 剃髮令(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8章 蒐羅人材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05章 完婚(三)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81章 洋人(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34章 收尾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400章 國事(三)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31章 山東大捷第95章 遷移(二)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90章 遇刺(上)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104章 完婚(二)第181章 出兵(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7章 行軍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42章 海警第123章 造船(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