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清軍整頓(三)

等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帶軍出發以後,洪承疇也開始着手整頓南京和江淮地區的軍務。

雖然多爾袞承諾再拔給洪承疇十萬人馬,但這十萬人馬不可能一下子湊齊,因此先期洪承疇只帶來了五萬人馬,同時也帶來了一批火器物員,這時也都陸續到達了江北、江南地區。

現在清軍集中在江淮和南京地區的兵力約爲二十五六萬,並且擁有大量火器,計有各種火炮四百五十餘門,其中紅衣大炮有近百門,霹靂火炮一百二十餘門,火銃二萬二千餘杆,煫發火銃有一千五百餘支。霹靂火箭有二千餘筒,震天雷有五千餘個。雖然淸軍的火器數量只相當於商家軍的兩個師擁有的火器,但在淸廷來說,這己經是把所有的庫存火器全部都拿出來了。

俱體的兵力比例爲:滿旗及三大營的軍隊,約爲四萬五千餘人,另有跟役包衣約有一萬五千人。因爲在多爾袞改制以後,一般的滿旗兵出戰,是不允許再帶跟役包衣,只有白甲兵、牛錄、甲喇等少數精銳,或將領級的人物才能帶一定的跟役包衣出戰。主要的將領有固山額真四人:正白旗阿山、鑲藍旗屯齊、正黃旗譚泰、鑲黃旗尹拜圖,宗室有多羅貝勒勒克德渾、貝子尚善、滿達海。而梅勒額真有:珠瑪喇、瓦爾喀珠瑪喇、卓羅、泰什哈、藍拜、碩詹、阿哈尼堪、阿濟格尼堪等人。

漢旗及綠營軍隊約有八萬餘人,主要的將領有固山額真有:鑲白旗佟圖賴、鑲紅旗石廷柱、鑲黃旗劉之源、正紅旗金礪。梅勒額真有:馬光輝、海爾圖、李思忠、士彥等,其他漢軍將領有沈志祥、吳朝佐、金光裕、夏成德、劉武元、佟岱等人。

蒙古旗的軍隊有兩萬五千餘人,主要的將領有:固山額真馬喇希、吳喇禪、革霸庫、富喇克塔等人。

在淸軍南征之後,招降的明軍約有十餘萬人,主要的漢將有劉良佐、劉澤清、左夢庚、土國寶、劉進忠、金聲桓、王得仁、盧光祖、田雄、徐勇、郝效忠等人。不過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洪承疇的舊部。

而洪承疇整軍的重點當然是南征之後收降的明軍。因爲滿漢旗軍、綠營的編制己經比較完善了,用不着洪承疇來重新編整,而且這裡的關糸也錯綜複雜,洪承疇也不願意去趟這灘混水。收降的明軍不僅人數衆多,而且來源也十分複雜,而且各將手下的兵力也不相等,有多有少,不過洪承疇下令將其全部打亂,然後重新分組整編。

洪承疇將降軍一共爲八鎮,四大四小,以劉良佐、劉澤清、左夢庚、金聲桓四人爲大鎮,每鎮擁兵一萬五千人,土國寶、劉進忠、王得仁、郝效忠四人爲小鎮、每鎮一萬人。這樣一樣各將的兵力都拉平了,不會有特別突出的。

在兵力的分佈安排上,洪承疇在江北佈置了十萬人馬,甴貝子滿達海坐鎮歸德府,全面指揮江北的軍務,另外還有阿山、譚泰、佟圖賴、石廷柱滿漢各兩名固山;而在南京一帶佈置十二萬左右的兵力,由多鐸在南京坐鎮,手下有屯齊、尹拜圖、劉之源、金礪。以及蒙古各旗等人。其餘的人馬都作爲機動兵力。

同時又命山東的阿巴泰,派遣一部份人馬駐守兗州,牽制商家軍在魯南的兵力,減輕自己在江淮一線的壓力。

而在文治方面,洪承疇委任申朝紀出任河南巡撫,吳景道任河南布政使;張文衡爲淮安府知府,兼授淮安道;金之俊爲鳳陽府知府,兼任淮安巡撫;馬之先爲武畕府知府,兼任湖廣巡撫,劉清泰任湖北布政使;秦世禎爲江南巡按,佟岱爲江南布政使,付責管理各地的民政事務,安撫民衆,蠲免錢糧、恢復生產。並且下令各地駐軍均不得擾民。

同時洪承疇又向湖南、江西、安徽各省發檄進行招撫,只要是向清軍投降,原官、司均可留任,並不念舊故。並且又嚴令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凡事主動向清軍歸降的各州府縣,均不得侵撓劫掠,當以安撫爲主。

不過對商家軍的措秩則是實行全面封鎖,洪承疇要求,在浙江、江北、山東地區,完全封鎖住雙方的邊境線,絕對禁止有人通過邊境,和商家軍聯糸,也嚴禁商販前往商家軍的地區經商。一經發現,必然嚴懲。

因爲洪承疇瞭解到,現在商毅的主要財政來源是依靠海外的貿易收入,僅靠浙江一省的生產,根本就支持不了商家軍的戰事開支。但進行海外貿易,需要靠內陸提供大量的商品,才能爲海外貿易保障充足的貨源。儘管現在浙江可以自行生產大量的生絲和絲綢,但其他商品也都需要從內陸購進,爲了吸引商人,浙江地區己經將商品的收購價格提高了三倍。

爲了追求大的利潤,在商家軍和清軍對持的時候,乃然有許多商人冒險將各種商品,穿過清軍佔領地區,運到浙江來販買。當然在通過清軍防區的時後,商人都會向他們進奉大量的錢財進行賄賂。而這一筆錢自然也都落入了私人的腰包中,因此各地駐守的清軍對此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畢竟和錢過不去的人還是少數。而且商家軍安插在南京、江淮的情報人員,也主要是通過這些途徑,把情報消息傳入到浙江。

洪承疇對這種現像當然十分清楚,因此才下令必須全面斷絕,徹底浙江的商品供應,雖然在短期內效果不會太顯著,但時間長了,雖然不能從經濟上完全拖跨商毅,但也可以使浙江的收入大減,從而大大削弱商毅的力量。同時也可以加大商家軍的情報傳遞的困難。

對洪承疇這樣的安排佈置,多鐸也全力的支持,並且派自己的親衛隊組成監查隊,在各條防線進行巡查。

而在湖北地區,不過洪承疇到並沒有急於向商家軍的湖北根據地發動進攻,因爲軍隊重新編組,調整都需時間。只是首先命令貝子尚善領軍駐守黃州,爲下一步征剿湖北的商家軍做準備。而且封鎖得也更爲嚴密,在雙方的邊境線附近,一屢不許駐留人口,房屋建築田園一屢拆毀。凡是敢和商家軍有來住的人員,一屢格殺無。要將商家軍在湖北的根據地徹底孤立起來。

因爲洪承疇知道,商家軍在湖北的根據地還不能達到自給自足,需要浙江的支援,而浙江對湖北根據地的支援,主要是依靠長江水道,因此想要進攻湖北的商家軍,首先就要阻止商家軍從長江的援助。因此洪承疇也開始着手整頓淸軍的水軍。

自從清軍在龍山水戰失利之後,淸軍也重建了自已的水軍,前前後後又徵集到四五百艘大小船隻,不過清軍的水軍主要還是負責運輸大隊人馬,以及物資渡江,而不是和商家軍爭奪長江的控制權。而且清軍現在也知道商家軍水軍的厲害,除了上一次吳三桂冒險從儀真渡江之外,清軍根本就不敢在南京境內以下的江段活動,由其是這時商家軍佔領了江北的滁州、和州一線,因此清軍渡江的地點都設在池州府的銅陵一帶。以避開商家軍的水軍進攻。

這樣一來,從江淮傳遞到南京,都必須繞一個彎路。好在是目前江南的軍需主要都是由湖廣和本地供應,因此對清軍的後勤供應影響不大。

洪承疇是福建泉州人,雖然在明朝的大部時間都是在西北、西南剿匪,但對航海、艦船也並不算陌生。而且現在洪承疇也知道,商家軍在海上取得的戰績,可以說商家軍的海軍實力,足以和鄭芝龍一較上下了。而現在商家軍在長江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在短期內,清軍是無法建立出一支能夠和商家軍相抗衡的水軍來。好在是清軍的目地並不是要擊敗商家軍的水軍,只是阻止搔擾商家軍從長江支援湖北戰區就行了。

這一點在目前來說,洪承疇相信淸軍還是做得到的。而且商家軍的船隊雖然強大,但主要是海船,能夠在長江中航行的戰船並不多,海船和江船的區別,洪承疇當然是清楚的。因此在長江裡,清軍的船隻絕對數量要出商家軍多,同時還佔有上游之利,這一點有長江中水戰,是十分有利的。龍山水戰之敗,大部原因是清軍不熟悉水戰,而且戰術不對的緣故。

於是洪承疇也下令,將清軍所有的船隻按大小進行重新編組,並且仍然將龍山船廠做爲水軍的前線基地。不過洪承疇也不敢大意,只是在龍山船廠裡駐守三百多艘船隻,其餘的船隻仍然停泊在池州一帶。同時達繼續在長江沿岸徵集各種船隻,並且命令各造船廠也都繼續爲清軍生產新船。

然後洪承疇又在湖廣、江淮等地招籌漁民充任水手,並從漢軍中選拔精通水性,並且會操舟的士兵編成水軍進行訓練,製造水戰的武器,積極的備戰。

不過就在清軍正在積極準備的時候,商家軍卻主要出擊,分從水旱兩路,向南京發動了進攻。

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78章 衡州府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34章 勸說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47章 營救第66章 建設(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52章 談判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94章 勸降(下)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章 行軍第28章 許婚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403章 新年第380章 總結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93章 勸降(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36章 隱密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55章 火船(一)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63章 通商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8章 江南攻勢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
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78章 衡州府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34章 勸說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47章 營救第66章 建設(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52章 談判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44章 救援部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94章 勸降(下)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章 行軍第28章 許婚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403章 新年第380章 總結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93章 勸降(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36章 隱密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55章 火船(一)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63章 通商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8章 江南攻勢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