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

就在馬特索科尓有些不奈煩的時候,忽然有人走進了議事大廳,在馬特索科爾的耳邊說了幾句,馬特索科爾聽了之後,精神一振,立刻下令休會,然後匆匆離開了議事大廳。

到了下午重新開會,馬特索科爾的臉色己經舒展多了,而且會議剛剛重新開始,馬特索科爾就向衆位董事提出,馬上派人到文萊去,和中國談判。

原來在休會期間,馬特索科尓接見了英國的一位商人,而他的另一個身份也是羅伯特×布萊克派來的使者,給馬特索科尓送來了一封信,在信中布萊克向巴達維亞當局建議,立刻派人來文萊,和中國談判,當然讓出一定的利益是肯定的,而且英國方面會幫助荷蘭東印度公司,盡力的從中周旋。

這封信當然是來得十分及時,董事會成員也不是沒有想過談判,但這場戰場是由荷蘭方面挑起來的,估計中國方面不會接受和荷蘭談判,而且這裡不比是在歐州,中國和荷蘭互相之間缺乏溝通的渠道,因此衆人都認爲和中國方面談判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冒然派談判人員去文萊, 恐怕是凶多吉少。

因爲董事們都知道,現在英國和中國的關係良好,因此英國人向巴達維亞發出這樣一個信息,應該是有一定的可能性,而且有英國人幫助,衆董事們也都認爲談判還是有希望的,不管最後的談判結果如何,起碼能談就好事,於是衆董事們也都一致贊同,馬上開啓和中國談判。

當然要和中國談判,就要擬定談判的條件,而且現在荷蘭方面處於明顯劣勢的一方,自然要向中國方面讓出相當的利益,但同時也要儘可能的多保障荷蘭在亞州的利益,對荷蘭議會那一邊也要能交待得過去,因此確定談判的條件,也是非常困難的。

而且更爲困難的是,巴達維亞當局的時間也不多,因爲中華軍隨是都可能打到巴達維亞來,而一但等到中華軍登陸到了爪哇島上,那麼再談判可就晚了。因此在正式開會的時候,馬特索科尓首先下達了死命令,這次會議必須要得到二個結果,一是拿出一個明確的談判的方案來;二是確定去文萊談判的成員,在沒有得出這二個結果之前,全體董事的吃喝拉撒全部都在議事大廳裡,而且不許睡覺,直到制定出最後的方案爲止。

結果這一招果然有效,董事們也不在扯皮拉筋了,開始認真的協商,經過了三天的緊張商議,荷蘭東印度公司也終於拿出了最後的方案,當然由於時間緊迫,也不可能制定的多種備選方案,因此拿出的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底線方案。

簡單的來說,荷蘭方面的最終底線就是保住巴達維亞,這一個荷蘭在亞州地區最前沿的據點,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條件都可以答應中國,包括承認中國在南洋其他地區的利益、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甚致可以向其他的南洋諸國一樣,向中國臣服,進貢等等。畢竟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成員都清楚,自己現在基本沒有一點籌碼。只要是能夠保住巴達維亞,就可以保住荷蘭在亞州的貿易,這就很不錯了。當然在這個底線的基礎上,也要盡力爲荷蘭東印度公司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而且這次會議,不搞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這個談判的底線條件,必須要得到了全體董事成員的一致通過,就是怕以後接受議會問責的時候,有董事推御責任,因此這一次的結果由全體董事來一起負責。

其實有幾個董事就堅持認爲,這樣的條件太低了,對荷蘭東印度公司太不利了,應該向上提高一些。但馬特索科尓只說了一句話,誰認爲要提高條件,就由誰擔任談判的代表,去和中國談判。結果這一下誰也不言語了,都老老實實的舉手表示了贊同。

談判的條件雖然商量好了,但談判代表的人選也是一個難題,雖然說這次談判的後果,將由全體董事成員來負責,但擔任談判代表畢竟不是光榮的事情,而且最後國內問責起來,談判代表當然是首當其衝,當然誰都不願去拾這個燙手的山芋。

但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最終還是要選出代表來,最後在衆董事的一致要求下,總督馬特索科尓首先被確定, 擔任談判的首席代表。畢竟馬特索科尓是現任的巴達維亞總督,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出了這麼大的變故,國內問責起來,那怕是談判談成了,馬特索科爾也肯定是推不掉責任的,而且現在全體董事會成員幫他扛下這次談判的責任,那麼在談判代表方面,馬特索科爾當然有義務去丟這個人。

馬特索科爾也知道,這一次自己是肯定推不過去的,誰讓自已是總督呢?因此也只能免爲其難的答應下來。當然光有馬特索科爾一個人也不行,於是後來衆董事們又選出了三名代表,分別是溫特、維茨格爾、奧維馬斯,這三人都是十七董事會的成員。而這三人見推託不過,也只好都答應了下來。與中國談判的代表團就這樣成立了。

但在出發之前,代表團也向董事會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在不違反剛纔制定的底線條件基礎上,代表團有權力自行與中國方面達成任務其他協議;二是一但代表團與中國簽定了協議之後,所有責任由董事會全體成員一起負責。並且簽定書面的授權協定,畢竟口說無憑,立字才能爲證。

而對代表團提出的要求,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也只能同意,老老實實和代表團簽定了授權。得到了這一層保證,代表團這才乘船出發,趕奔文萊。艦隊也出動了一艘八百噸級的戰艦,但並未裝配任何重型武器,以表示是爲了和平而來,另外還出動了兩艘五百噸級的戰船護航,當然這兩艘船是裝配了火炮的。

――――――――分割線―――――――――分割線――――――――

但就在荷蘭代表團趕赴文萊,準備和中國進行談判的時候,商毅己經提前兩天,離開了文萊,返回國內。

早在與荷蘭艦隊開戰之前,商毅就己經做出了決定,等這一戰打完了之後,就轉回國內。一來是現在豐臣薰己經有了身孕,商毅也不敢大意,因爲這個孩子不僅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同時對自己控制日本的政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國內養胎當然要比在國外好,因此儘早返回國內去,也好讓豐臣薰儘早得好條件的靜養;二來是這時已經是十一月底的時候,商毅離開國內也超過了半年,時間也不算短了,畢竟現在商毅不是一個方面軍的將領,而是一國之主,當然不能老是呆在國外,而且眼看着新年將此,在中國人心目中,新年的最要性,是其他節日所不能其比的,因紅商毅也希望能夠回到國內,和後宮的后妃,孑女們一起度過這個新年。

而現在中華軍在海陸兩線都取得了大勝,中華軍在軍事上已經佔據了對荷蘭的絕對優勢,而且在這一次戰鬥中,中華軍的海軍也得到了充份的煅煉,商毅也可以放心的回國,南洋的後續戰事,也完全能交給成鋼、李華梅去處理。而且這時從呂宋送來的物資、工匠人員也都到達了文萊,商毅也確定了在蘇卡納達建立港口基地,其他的事情也都進行了交待。

雖然在商毅離開文萊之前,已經從英國方面獲知,荷蘭東印度公司有意派出代表團,來和中國進行談判,但這並不能阻止商毅歸國的決定,因爲談判是以國家實力爲基礎的,現在中華軍就已經在談判桌上佔據絕對的優勢,因此談判的事情,也儘可以交給成鋼、李華梅去辦。商毅只要把談判的原則確定下來,也就可以放心了。其實就算商毅留在文萊,做爲一國之君,也不可能親自出席與荷蘭人的談判。不過也不排除談判的可能,因此商毅也向成鋼交待,一但談判失敗,就立刻出兵,進攻巴達維亞。

把所有的事情都進行了一番安排之後,商毅這才和亞莉桑徳拉、豐臣薰、岡薩雷斯等人,登船出發,返回國內。而英國方面,老布萊克仍然留在文萊,擔任海軍的顧問,而小布萊克則和商毅一起返航,回到中國,去向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傳達英國方面的命令。

隨商毅一起返航的,除了商毅的御駕艦隊之外,還有北洋艦隊的第二分艦隊,另外在戰場上繳獲的荷蘭戰艦全部都拔給南洋各艦隊,補充他們損失的戰艦。這樣加上駐守呂宋的南洋艦隊第二分艦隊,中華軍在南洋地區乃然保持着四支分艦隊的兵力,各種戰艦的總數量仍然在一百艘以上,對巴達維亞來說,還是俱有壓倒性的優勢。

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406章 國策(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177章 鑄炮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42章 提案(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99章 備戰(一)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09章 進京(下)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81章 佈置(二)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48章 新政(二)第1章 清廷(上)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381章 喜迅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32章 攻城(下)第247章 營救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17章 海盜(一)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6章 軍校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75章 湖南失陷第3章 各懷鬼胎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97章 湯若望(下)
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406章 國策(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177章 鑄炮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49章 皇太極(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42章 提案(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99章 備戰(一)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09章 進京(下)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81章 佈置(二)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148章 新政(二)第1章 清廷(上)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381章 喜迅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32章 攻城(下)第247章 營救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17章 海盜(一)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96章 軍校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75章 湖南失陷第3章 各懷鬼胎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97章 湯若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