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三徵湖北(二)

這時清軍東路軍的人馬,己經全面在稀水、蘄水流域內展開。

清軍的東路軍是在六月十八日開始,阿哈尼堪和劉澤清分別從黃梅、廣濟兩個縣出兵,由阿哈尼堪親自率領八千人馬爲中路,向羅田方向推進,左路是鄂碩率領的五千人馬,右路是劉澤清率領七千人馬,三路人馬相距約有二三十里,呈一個箭頭形狀,向南向北,向商家軍的控制區內推進。

本來劉澤清在降清時,部下有三萬多人馬,在吳三桂的部下聽用,基本還保持着自己的部隊。但在吳三桂率軍西進時,卻把他留在南京。在洪承疇整頓軍隊的時候,劉澤清所統領的軍隊也被銳減爲一萬五千人,而在進攻湖北分兵之後,雖然阿哈尼堪手下只有五千人馬,但因爲是滿人,當仁不讓的成爲整個東路的主將,並且還從劉澤清部一下子抽走了八千人馬。不過劉澤清現在也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雖然心裡不願意,但卻連半個不字都不敢說,只能暗氣暗憋着。

在清軍出兵己經有五天的時間了,儘管沿路都遭到商家軍的襲擊,推進的速度十分緩慢,每天的行軍不超過三十里,但這時也己經逼近到羅田縣附近,左路的鄂碩己經到渡過了浠水,到達松山,離羅田己不足二十里,而阿哈尼堪的中路軍也到達羅田縣正東的石橋鋪,也靠近了浠水,正準備渡過浠水,和鄂碩部對羅田縣形成夾攻之勢,而劉澤清部的進度稍慢一些,還在蘄水附近的檀林地區逗留。

而這時李定國率領着人馬,在英山縣以北的山區中潛伏,正好是在阿哈尼堪的背後,打聽清楚了清軍的動向之後,立刻率軍從山區中殺出,向阿哈尼堪部發動了進攻。

其實清軍在推進的過程中,一直都在留意商家軍的襲擊,因爲一直到現在,各路清軍都還沒有遇到商家軍的主力阻擊,也沒有發現啇家軍有大軍調動的跡像,因此每一路都相信,商家軍的主力一定躲在某一個地方,等待着出擊的時機。當然誰都不願意首先遇到商家軍的主力部人。

所以阿哈尼堪在進軍的時候,也一直都在注意着商家軍的動靜,以防中了埋伏。但阿哈尼堪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西北方,根本就沒有想到,這時李定國己經繞到了自己的背後。

因此清軍也毫無防範,一直到商家軍殺到離清軍只有五六裡的地方時才被清軍發現,但這時什麼都己經晚了,阿哈尼堪只好一面下令回身迎戰,一面向鄂碩和劉澤清兩部求救,只希望現在還來得及。但五六裡的距離,幾乎十幾分鍾就到,還沒等清軍重新列好陣式,商家軍就己經舉着上好了刺刀的步槍,衝殺了上來。

這時商家軍和清軍的兵力相差無幾,但商家軍是全軍的精銳人馬,而清軍有一大半都是南征以後才收降的漢軍,相差甚遠,再加上現在商家軍蓄勢己久,士氣高漲;而清軍卻是倉促應戰,雙方的心氣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因此儘管商家軍是主動進攻,選擇白刃作戰,但依然勇不可擋,各種武器遠近齊用,清軍被打得節節敗退。

雖然阿哈尼堪指揮着清軍奮力迎戰,希望能夠堅持到援軍趕來,但雙方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因此戰鬥進行了不到一個時辰,清軍就己經招架不住了,漢軍首先開始敗逃,而敗陣的情緒也很快就蔓延到全軍,阿哈尼堪見勢不妙,也只能下令撤退。

不過儘管是不敵商家軍,但阿合尼堪仍然不甘心失敗,依然希望能夠和鄂碩部匯合,然後合力來迎戰商家軍,因此指揮着清軍沿着浠水岸邊,向南撤退,因爲鄂碩部就在浠水對岸,如果他們能夠極趕到,渡過浠水,可以從啇家軍的背後發動進攻,給商家軍來一個前後夾擊,還有望反敗爲勝。好在是他部下還有三千滿漢旗軍,因此還能且戰且退,免強維持着全軍不遺敗

而李定國見清軍雖逃不亂,也不過份緊追,等清軍都敗退了之後,也主動脫離了戰場,向北方撤退。

等到一個多時辰以後,鄂頡部渡過了浠水,趕到了戰場以後,商家軍早己不見了蹤影,而清軍這一仗共計損頭了一千八百多人,另有五百多人受傷。

儘管這一戰打敗了,但清軍卻成功的找到了商家軍的主力部隊的位置,而且現在看來,商家軍的主力部隊在浠水東岸,位於整個戰場的東端,十分偏離三縣一帶的核心地區,雖然不知道商家軍的主力部隊是怎樣轉移到這裡,但發現主力部隊的行琮,正是清軍等待己久的好機會。因此阿合尼堪一面下令,就在浠水也駐守,不讓商家軍再渡過浠水,回到中心地區去。並且下令劉澤清部,立刻向自己靠隴過來,同時又急忙派人快馬飛報尚善,請救支援。

這時中路的尚善己推進到距離麻城只有十五里的地方,遭到了留守麻城的商家軍頑強的阻擊,暫時無法再前進,接到了阿合尼堪的急報之後,尚善也想過,現在可以趁着商家軍的主力不在的時候,先奪下三個縣城,但很快尚善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爲商家軍善用火器,利於守城。儘管主力盡出,但三個縣城未必能夠順利的攻下來,而商家軍的主力在外面,對清軍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危脅,就算是奪下了三個縣城,也難以守住,而且還會造成清軍的兵力分散,商家軍可是非常善於逐個擊破的。

因此尚善也做出決定,招集其他各人馬,立刻都趕到浠水邊匯合,準備集中兵力在浠水和蘄水之間,圍殲商家軍的主力部隊。等把商家軍的主力打散了,再攻三個縣城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就在清軍緊急調兵遣將的時候,商家軍己經移師到了蘄水河邊,對劉澤清部發動了進攻。

這時劉澤清剛剛收到了阿哈尼堪的命令,他當然不敢怠慢,立刻率軍向西,趕到浠水邊去和阿哈尼堪匯合,但人馬行走到田橋的時候,遭到了商家軍的伏擊。只聽大道兩側炮火齊鳴,喊殺聲振天,無數的商家軍從兩側的叢林中向清軍殺奔了過來。

劉澤清可沒有本事指揮着部隊且戰且退,當然就算是劉澤清有這個心,但他手下的士卒們也不給力。因爲劉澤清的部下都是過去的明軍,本身的素質就很差,雖然經過了整編,但本質還是沒有變,加上這一路又沒有清軍監督,因此一見中了伏擊,而且對手又是商家軍,那裡還敢應戰,也不等劉澤清下令,立刻就四散逃跑了。而劉澤清也十分機靈,一看士兵逃跑,自己也馬上逃跑了。

結果這一戰清軍被殺得大敗,逃走的人馬不足三千,幸好是劉澤清跑得快,才僥倖撿了一條命。而敗戰之後,他也不敢直接向西去和阿哈尼堪合兵,而是先向北走,逃到了英山縣暫時駐紮。

而商家軍迂迴到東線之後,兩戰兩勝,遷滅了六千多清軍,而自身的傷亡還不足三百,不過現在清軍的實力依然還十分強大,因此局勢仍然不容樂觀。李定國也暫時駐軍在蔪水邊的大同鎮,和衆將一起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就在這時,李定國連續收到了兩份消息,一好一壞,好消息是從杭州發來,原來商毅己經命第二軍抽調一個旅的兵力,增援湖北戰區,並且以後就駐留湖北,由李定國指揮。這個消息確實讓衆人興奮不己,因爲現在湖北戰區的兵力非常缺乏,這一個旅來到湖北,雖然並不能使啇家軍取得優勢,但可以解決相當一部份兵力不足的困難。另外這也是一支奇兵,如果運用得好,在這一戰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壞消息是從麻城發來的,清軍的各路人馬現在正在都向東線移動,顯然是打算在東線集中兵力,圍殲商家軍的主力部隊,稍有不慎,也許主力部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殮,勝負成敗,也許就在一瞬之間。因此李巖再三提醒李定國,一定要萬分小心。實在不行,還是從原路再迂迴到麻城縣來,聚集之後再作計議。反正這次迂迴作戰,也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不過李定國也知道,就這麼回到麻城肯定是下策,因爲這樣一來,雖然這次迂迴作戰取得了兩次勝利,但對整個戰局影響並不大,既然清軍的各路人馬都向東線偏移過來,完全可以在這裡尋找新的戰機,再打幾個勝仗,一舉扭轉湖北的局面。

於是李定國也根據這兩個消息,制定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衆將聽了李定國的這個計劃之後,也都覺得儘管這個計劃冒險了一點,但也有很大的成功機會,而且一但成功,就可以一舉擊敗淸軍對湖北根據地的進攻,因此也值得一試。畢竟打仗本身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情。

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81章 佈置(二)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一章 真像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55章 插曲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7章 新武器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86章 出獄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章 應對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42章 提案(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60章 民心第93章 勸降(上)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73章 阻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18章 海盜(二)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47章 穿插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47章 營救第208章 哭諫(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3章 趕集(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8章 計劃(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章 應對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54章 搶渡漢水(一)
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81章 佈置(二)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一章 真像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55章 插曲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78章 力挽狂瀾第37章 新武器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7章 醫療和開礦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86章 出獄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2章 應對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42章 提案(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160章 民心第93章 勸降(上)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73章 阻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118章 海盜(二)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47章 穿插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47章 營救第208章 哭諫(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3章 趕集(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8章 計劃(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2章 應對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54章 搶渡漢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