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

就在第二天。承政院擬好了兩份詔書,一份是詔告朝鮮全國,朝鮮將斷絕與淸廷的藩屬關係,改奉新興的中華帝國爲宗主國,改行中華帝國的年號。而另一份是寫給中國的國書,當然盡是歉恭讚美之辭,恭賀商毅稱帝建國,並請求中華帝國派遣使臣赴朝,策封朝鮮。 壹?書?庫

李淏先把這兩份詔請周少桓過目,認爲可行之後,才正式下達。而出使中國的使臣,李淏派了自己的弟弟麟坪大君李濬爲使,宋時烈爲副使。同時攜帶大量貴重禮物,這是準備進公關危機所用,同行俇還有兩位朝鮮公主,當然是準備送給商毅的。

同時元斗杓又上書李淏,要求追查金自點、金堉、李時白等人的同黨,用意當然是趁着現在的大好時機,將洛黨的勢力一網打盡,不過他們有翻身的機會。李淏當然也都一一照辦。於是元斗杓、崔戌皋等人立刻大展拳腳,藉機排除異已,任命親信。在第一天就罷除了十七名官員。因此在一時間,洛黨大臣人人自危。

但洛黨畢竟在朝鮮掌朝久矣,根深蒂固,僅在漢城的京官,就有七成以上都是洛黨的成員,這還不算地方官員。因此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洛黨全部都從朝鮮的政壇上清除,只能一步一步來。

成鋼見朝鮮的大局初定,也帶領着海軍部的第一分艦隊也返回登州,同時也把朝鮮的使團帶走。只留下周少桓和第四師,還有第二分艦隊在朝鮮。而周少桓下令,第二分艦隊駐泊在江華島,由海軍陸戰隊駐守江華島,第四軍全部都移駐漢城。

而漢城本來有兩萬多的駐軍,除了守軍之外,還有守衛各宮殿的衛兵,但周少桓只從中選出了一萬人,五千駐守城內,維持日常秩序,只有少量留守王宮,另外五千駐守城外,付責漢城的外圍。而城防要塞,關隘重地,以及各王宮府邸,都由中華軍駐守,同時還要求朝鮮提供各種糧食物資,全國的道路、河流、關塞等地圖。

朝鮮君臣也不知道中華軍要在朝鮮住多久,當然誰也不敢問,只是對中華軍提出的要求盡力滿足。不過時間長了,朝鮮君臣才發現,中華軍和清軍完全不同,軍紀嚴明,雖然駐守各王宮重地,但對王宮裡收藏的重寶財物都沒有動過,更是沒有人搶奪宮女,而且也不撓民。到是比清軍強得多。

清軍兩次攻朝,都逼得朝鮮王室逃到江華島躲避,等回到漢城之後,王宮被洗劫一空,宮女也都被清兵搶走取樂,至於民間百姓,更是被清軍隨意搶奪殺戳,而且在撤軍的時候,還掠走了大量的人口。在1639年丙子虜亂之後,漢城的人口只剩下不足十萬。

因此相比之下,中華軍的態度雖然也強硬,但品行確實要比清軍好得多,士兵如此,將領也同樣如此,李淏曾將兩名朝鮮的宗室女子送給周少桓爲妾,又送給周少桓千兩黃金,美女被周少桓挽言謝絕,黃金被周少桓登記充公,連李淏聽了,也不得不敬服,天朝上國的軍隊,果然與衆不同。

但就在這時,陸續傳來消息,就在十二月九日,金自點之子金昌運在平壤舉兵造反,聲稱朝廷己被中華軍和姦臣控制,不能自主,號招全國舉義,清君側,驅外敵。

平壤是朝鮮僅次於漢城的第二大城市,早在高句麗時代,就在平壤建都,後來唐滅高句麗,將平壤設置爲安東都護府。到了高麗王朝時,以平壤爲西京。後來蒙古攻朝,佔領平壤,改爲元朝遼陽行省的東寧府,儘管後來元朝將平壤還給了高麗王朝,但由於平壤的地理位置過於靠北,因此也不在成爲朝鮮的都城之選。

朝鮮李朝建立之後,將朝鮮全國分爲慶尚、全羅、忠清、黃海、京畿、寧安、平安、江原八道,平壤設爲平安道的首府,仍然是朝鮮北部的一個重要城市。而且清軍在朝鮮的兩千駐軍就駐紮在平壤,因此也等於是控制了朝鮮的平方門戶,一但朝鮮朝廷有任何異動,清軍都可以長驅直入,二三天的時間,就可以打到漢城。

在清廷中原大戰失敗之後,原黨開始在朝中發力,挑戰洛黨的地位。金自點也知道局勢對自己不利,因此藉口防範北境爲甴,任命兒孑金昌運爲平壤府府尹,兼任平安道節度使,做爲自己的外援,同時也保持着和清廷的聯繫。

因此在金昌運得中華軍跨海入朝,攻佔了漢城,朝鮮朝廷清除洛黨,並囚禁金自點的消息之後,立刻和駐守平壤的清軍商議,到了這一步,也沒有其他路可走,只有舉旗造反,也許還能搏出一條生路,當然金昌運同時也派人到北京去向清廷求救。

這時洛黨在朝鮮仍然很有勢力,而且也都知道,中華軍入朝,原黨得勢,對洛黨的清洗在即,人人都求自保。因此只要有一個人帶頭,其他人也都紛紛影應。結果就在金昌運舉旗造反的隨後幾天時間裡,位於朝鮮半島北部的黃海道、寧安道的地方官員也都宣佈,響應金昌運的號招,清君側,驅外敵,並且組織軍隊,加入平安道的叛軍。因此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金昌運就聚集了四五萬人馬,並且揚言要舉兵進攻漢城。同時還聲稱清廷將發十萬大軍,來援助自已,抵抗中華軍。

而全羅道、慶尚道的官員雖然沒有明言支持金昌運,但在暗中,也偏向平壤一方,到不是他們不想公然舉旗,是因爲全羅道、慶尚道位於朝鮮半島的南端,與平安道不能相通,只好釆用這種暗助的方式,而這兩道的人馬相加,也有一萬五千餘衆。而與京畿道相鄰的江原道、忠清道兩地,則採取觀望的態勢。整個朝鮮八道,實際只有京畿道一道在中華軍的控制中。而這時已陷入兩面夾擊的危勢之中。

金昌運舉旗造反的消息,在漢城中又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洛黨的首腦人物雖然被剷除,但餘衆還有不少,因此這時也都紛紛彈冠而慶,期盼着金昌運的大軍打到漢城來。而原黨的官員有不少都驚慌失措。元斗杓和崔成皋也趕忙來找周少桓,商議對策。畢竟現在原黨的命運己經可中華軍掛上勾了。

等元斗杓和崔成皋被衛兵領進大廳,見到周少桓和第四軍的軍長滕胤玉衛在案前對坐,而在桌案上還擺着一付圍棋,而且棋盤上黑白點點,己落滿了棋子。

見元斗杓和崔成皋進來,周少桓站起身來,呵呵笑道:“元大人,崔大人,久聞貴國中人精通棋道,請過來指點一二,我這邊的棋可快要輸給滕軍長了。”

下圍棋有朝鮮到是一個風氣,元斗杓和崔成皋也算此道的好手,但這時兩人那還有心思看什麼棋,元斗杓向周少桓拱了拱手,苦笑道:“周司令,你到是好興致,還有下棋的閒心,我們都快急死了,現在漢城腹背受敵,而且敵衆我寡,如之奈何?”

滕胤玉道:“不過是幾個跳樑小醜,在虛張生勢,妄圖螳臂當車,實在是自不量力,又有什麼好怕的。”

元斗杓心裡話,你們說得到是輕鬆,有什麼好怕的,打不過的話,大不了你們上船跑路,一走了之,而我們能往那裡跑,只有死路一條。但這話也不敢說出來,只好陪笑道:“中華軍神勇無敵,我們當然也是知道,但聽說清廷也己出兵十萬,衆寡懸殊啊,因此也不可不防,不知中華軍的下一批人馬何時能到朝鮮呢?”

周少桓道:“新年之後。”

元斗杓和崔成皋聽了,又緊張起來,崔成皋道:“從平壤到漢城,三四日即到,新年之後可就來不及了,要不還是到江華島去暫避一時。”

滕胤玉大笑道:“你們兩個的膽子也太小了,我們在漢城待得好好的,用得着到江華島去嗎?現在清廷自顧尚不暇,那還有兵力來援助金昌運,這不過是金昌運虛張聲勢,大言嚇人而己,而且就是清廷發兵來了,我們也不怕,別說是十萬人馬,就是百萬大軍,我們照樣殺他一個片甲不留。”

元斗杓和崔成皋互相看了一眼,只覺得越聽越懸乎。

這時周少桓道:“聽說這次舉兵造反的首領金昌運是金自點之子,是嗎?”

元斗杓點了點頭,道:“是。”

周少桓又道:“那麼舉兵造反在朝鮮是什麼罪?”

元斗杓心裡一顫,明白周少桓的意思,就是要儘快處斬金自點等人。因爲造反在朝鮮當然是誅連九族的死罪,如果認定金昌運是造反,那麼金自點不用審了,直接判死罪。

雖然現在金自點等人已經下獄,但還沒有定罪,而在金昌運舉兵造反之後,有不少官員都認爲,先別忙着殺金自點等人,可以利用金自點等人爲質,和金昌運講和談條件,說不定還可以有挽回的餘地,因此如果殺了金自點,那麼雙方自然也沒回轉的餘地,原黨包括李淏在內,都只能跟着中華軍,一條路跑到黑。

但現在的局面,也不容自己選擇,如果真的金昌運講和,或是他打進了漢城,就算是留着金自點,最多隻能夠保證李淏的王位,而自己肯定是死定了,現在也只能相信中華軍了。因此元斗杓點了點頭,對崔成皋道:“立刻給金自點他們定罪結案。”

第91章 南京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9章 政治平衡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48章 新政(二)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86章 出獄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177章 鑄炮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89章 交易(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4章 反擊(二)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92章 局勢嚴峻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6章 夜襲(上)第144章 規則(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406章 國策(下)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7章 煙雨杭州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87章 挑戰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346章 親情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67章 重逢(上)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41章 造船廠第63章 烈火焚城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4章 宣戰(上)第78章 衡州府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
第91章 南京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9章 政治平衡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48章 新政(二)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86章 出獄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177章 鑄炮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191章 勸進(上)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89章 交易(下)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4章 反擊(二)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92章 局勢嚴峻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6章 夜襲(上)第144章 規則(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406章 國策(下)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7章 煙雨杭州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87章 挑戰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346章 親情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67章 重逢(上)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41章 造船廠第63章 烈火焚城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4章 宣戰(上)第78章 衡州府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78章 新年氣像(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