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力挽狂瀾

商毅率軍來到了南城的時候,這時在城牆上,流寇和官軍的人數以經幾乎相當了,而且還不斷從城垛口爬上城牆。而官軍顯然以經有些力不能支,正在不斷後退。看來兗州城確定是岌岌可危了。

商毅急忙下令,除了弓箭手和騎兵留在城下,第一隊、第三隊、第四隊分從三個甬道蹬上城牆,迎戰流寇。第六隊爲總接應。分派完畢之後,商毅也親自帶第一隊士兵,從一條甬道蹬上城牆。

這一段城牆正是流寇主攻的地段,幾乎以經全被流寇佔領,正在分向城牆兩頭沖殺,還有一部份人正打算佔領甬道,殺下城牆去開關落鎖,放城外的大軍進城。正好在甬道口遇見了穆陵軍。

商毅大吼一聲:“飛斧。”說着從腰間抽出了一把飛斧,向流寇羣中用力扔了出去。而前排的穆陵軍士兵們也紛紛學樣,人人抽出一把雙刃斧,猛力的向流寇投擲了過去。

這時雙方的距離近在咫尺,而且流寇的站位十分密集,幾乎就是接踵摩肩,因此十餘把雙刃斧扔出之後,幾乎無一虛發,全部命中目標。隨後扔完飛斧的穆陵軍士兵集體彎腰,後排又有十餘名士兵也早己準備好了飛斧,一見空當出現,馬上也把手裡的飛斧扔了出去。

幾乎就是眨眼間的事,兩輪飛斧就以經全扔了出去,流寇們一下子就倒下了二十餘人,其他的流寇也都大吃一驚,本能的後退了幾步。而穆陵軍趁着這個空檔,也在城牆上站穩了腳跟。

商毅一見士兵們大部份都登上了城牆,立刻身先立卒,一揮手中的軍刀,殺入了流寇的戰團中。只見刀光飛舞,血光並顯,不多時的功夫,商毅一連砍倒了十餘名流寇兵。其餘的流寇兵見他勇猛無比,也都心生怯意,一時不敢逼近。

就趁着這麼一緩,周少桓和童大勇以在城牆上布好了長槍手,舉着長槍向流寇們刺擊而去。而商毅也立刻退回到自己陣中,指揮作戰。

“殺!”

隨着這一聲怒吼,一排長槍一起向流寇們刺擊而去,頓時有七八名流寇無法躲閃,身體被長槍刺中,當場斃命。而長槍手們從死人體內抽出長槍之後,馬上又向着下一個目標集體突刺而去。

因爲城牆的寬度只有六米,因此每排長槍手只有七八個人。但既使是如此,穆陵軍的長槍集體突刺,也不是輕易就能抵擋得住的。而且流寇們爲了爬城方便,並沒有裝重甲,大部份人都只穿了皮甲,拿的武器也都是刀盾一類的短兵器,面對集團刺來的長槍,也確實是難以抵擋。

更爲可怕的是,穆陵軍的長槍只刺擊,並不招架庶攔,也使流寇兵們空有豐富的格鬥實戰經驗,但根本就沒有施展的機會,因此毎一輪長槍刺出之後,流寇們就會響起一片慘叫聲,馬上就倒下一排。而穆陵軍中有長槍手倒下之後,立刻會有後面的補充上來。

同時隨着另外兩支穆陵軍小隊也登上了城牆,並且在城牆上也布好了陣式,然後沿着城牆向兩端推進,流寇的空間也被一點一點的擠壓着。而穆陵軍推進之後的地方,楊明遠和馮志剛也趕忙率兵守好了城垛口,不讓流寇在輕易的突破上城來。

說來也奇怪,穆陵軍一加入戰團之後,不僅一下就穩定了戰局,就連其他的官軍彷彿也像脫胎換骨了一樣,不僅也穩住了陣腳,而且還頻添了不少勇氣,一個個也揮動武器,或是向自巳身邊的流寇猛攻,或是牢牢守住城垛口,完全就像是換了一支軍隊一樣。

在穆陵軍的帶領下,官軍在一步一步的收復着城牆上的陣地,而留在城牆上的流寇兵也越來越少,在城下的流寇兵則突然發現,再想登上城頭,以經變得無比艱難起來。還有一些流寇兵見勢不妙,順着木梯,從城牆上逃了下去。

而在這時,在城下觀戰的許可變、王國寧、馬進忠、李養純等人都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因爲他們離得較遠,而且又是站在城牆下面,因此對戰場的一些細節變化都沒有看淸楚。

但就在剛纔,他們都親眼看到,自己的人馬都以經殺上了城牆,並且在城牆上開避了一塊一塊陣地,還殺得官軍招架不住,看起來用不了多久,就會攻下兗州城了。幾個人心裡都十分高興,覺得似乎是勝券在握了,有的人都以經在憧景着攻下兗州之後的美好生活,金銀財寶,美酒佳餚,豪宅美女彷彿就在眼前向自己招手了。

只是怎麼突然一下子,風向就變了,官軍不僅突然穩住了陣腳。而且不斷的收復着城牆上的陣地,把流寇也牢牢的擋在城牆以外。彷彿就是眨眼的功夫,形勢怎麼一下子就全變了。

幾個人一下子還接受不了這種反差,一個個都在城下愣乎乎的看着,就像是完全失去了意識一樣。只到城牆上的流寇被官軍徹底消滅乾淨了,官軍又重新完全佔領了城牆,流寇們全部都退了回來,幾個人才都恢復過來。

幾個人互相看了一眼,許可變道:“剛纔我們是在做夢嗎?”

王國寧使勁搖了搖頭,道:“別問我,現在我也不知道是醒着還是在夢裡。”

馬進忠長長出了一口氣,道:“誰能告訴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本來眼看着就要把兗州府攻破了,怎麼突然一下我們就被打下來了呢?”

李養純揉了揉眼睛,道:“各位,我看今天就只能到這裡了,我們先回營再說吧。”

―――――――――分割線―――――――――分割線―――――――――

看着流寇退了兵,曾化龍和王應泰都長長鬆了一口氣,從商毅奉命出戰之後,兩人就不放心,因此也親自到南城來督戰,看完了官軍在穆陵軍的加入之後,終於反敗爲勝的整個過程。只看着城牆上堆滿的屍體,就可以想像,剛纔的戰鬥進行的有多麼激烈。而兩位巡撫也像是做了一場大夢一樣。

王應泰拍着胸膛,心有餘悸道:“太危險了,簡直就是太危險了,就差那麼一步,我當時都覺得,兗州是守不住了。”

曾化龍也擦了一把額頭上的冷汗,道:“是啊,我都以經準備要殉城了,看來還是老天站在我們這一邊啊。”

王應泰這時才平靜了一點氣血,道:“看來這商毅確實是一員猛將,這一次可真是多虧了他。”

曾化龍聽了,也不禁有些得意,道:“那是自然,不過這城防的安排,還是要重新佈置一下才行。”

兩人正說着,商毅也來到了兩人身前,施禮道:“兩位大人受驚了,現在流寇以經退了兵,今天應該不會再來攻城了。請兩位大人回去休息去吧。”

曾化龍道:“商毅,本官想把城防的安排,重新佈置一下。將你的穆陵軍分爲兩批,毎日輪流帶領着其他人馬守城,你看可好嗎?” 剛纔他以經看得清淸楚楚,在穆陵軍出戰的前後,其他的官軍也判若兩軍,沒有穆陵軍,一個個都成了病貓,而在穆陵軍出戰之後,卻全都變成了猛虎。看來必須要穆陵軍時刻在城上坐鎮才行。

商毅比曾化龍更淸楚,一隻獅子帶領着一羣綿羊能夠勝過一隻綿羊帶領的一羣獅子,就是這個道理。現在看來,整個兗州城裡,其他的軍隊基本都是綿羊,還就只有自己的穆陵軍算是一隻獅子,儘管也只是一隻幼獅,但也能湊合就用。幼獅也比綿羊強。

因此商毅道:“屬下尊令。不過經此一戰之後,流寇一時半會恐怕難以攻破兗州府,但士兵的口糧所剩不多,還請兩位大人儘快想辦法解決。”

曾化龍點了點頭,其實在早上他就以經和王應泰說好了,兩個人今天一起去見魯王,不僅要魯王支助一些糧食,同時最好能夠拿出一些錢財來,犒賞三軍,以鼓舞士兵們的士氣。雖然說這些蕃王個個都是守財奴,吝嗇鬼,但曾化龍認爲,洛陽的福王就是最時的前車之鑑,因此對說服魯王也比較有信心。

只是從早上流寇攻城開始,形勢就一直危急,兩人那裡還有心去求什麼魯王。現在危急總算是解決了,因此也該是辦這件事的時候了。

於是曾化龍道:“商毅,你安心守城去吧,我們這就去求見魯王。”

商毅告別了兩位巡撫,又回到城牆上,這時城牆上的屍體基本都淸乾淨,但還是留下了不少斑斑血跡。而戰果也以經統計出來。

這一戰官軍一共斬殺流寇二千一百一十七人,生擒三十三人,不過這個數字並抱括城外的屍體,如果把城外的屍體加在一起,估計會接近三千人。從結果上看,到是不錯。

但官軍的傷亡同樣也不少。一共陣亡一千三百八十九人,傷五百四十七人。其中兗州兵陣亡八百七十四人,傷三百五十五人。登萊軍陣亡五百一十五人,傷一百九十二人。而穆陵軍傷亡人數爲:陣亡五十二人,傷三十人。

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80章 佈置(一)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91章 遇刺(下)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2章 清廷(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07章 民意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66章 建設(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49章 新政(三)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44章 規則(上)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93章 遷移(一)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93章 勸降(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34章 收尾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92章 返航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251章 調兵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332章 對持(二)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85章 地雷陣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86章 連寨戰術(下)
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92章 局勢嚴峻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80章 佈置(一)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91章 遇刺(下)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2章 清廷(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07章 民意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66章 建設(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49章 新政(三)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44章 規則(上)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93章 遷移(一)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93章 勸降(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34章 收尾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92章 返航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6章 雨戰(二)第251章 調兵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332章 對持(二)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85章 地雷陣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86章 連寨戰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