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海商(下)

商毅給林之洋和李格非開出的購買物品清單是:糧食、生鐵、硫磺、藥材,水銀等。不過都是長期收購,並不用急於一時購買大宗。

對於前面四項,林之洋和李格非到也能夠理解,都是軍需用品,商毅要長期收購,這也好理解,那是怕在短期內大量購買,導至價格上漲。只是不明白商毅要水銀做什麼?這個時代水銀的最大用途其實就是防腐。不過商毅既然開出了單子,兩人也不好多問,立刻保證,會幫商毅儘量購買。

商毅見兩人答應下來,於是又談了一會兒,這才起身告辭。

等商毅離開之後,林之洋對李格非道:“兄弟,你看商大人這是打算做什麼?”

李格非道:“從他要買的這些東西來看,是想在浙江長期呆下去的意思,而且還想插手絲綢生意,如果在朝中沒有極深厚的靠山,這兩點都難以做到。莫非他真的有什麼倚仗嗎?”

林之洋道:“居我所知,雖然皇上對他頗爲賞識,但在朝中並沒有多深厚的基礎,能夠取得現在的地位,完全是靠軍功升上來的。”

李格非點了點頭,道:“不過他既然這麼做,絕不會沒有道理,因此我們還是先觀望一下,看看他的做爲再說吧。”

―――――――――分割線―――――――――分割線―――――――――

離開了莫愁湖之後,商毅並沒有回到江寧,而是徑直又進了南京城,直接來到了福威鏢局裡。黃德林和林承業兩人把商毅一行人接進了鏢局裡,由林承業帶着商毅,在一間內室落坐。把其他人都支開,而商毅的衛兵都在門外守着。

商毅這才問道:“怎麼樣,我託你們的事情,打聽得怎麼樣了。”

林承業道:“大人放心,都打聽淸楚了。” 說着從懷裡拿出一個小冊子出束,遞給商毅,道:“林家所有的資料,都在這裡,請大人過目。”

原來經過幾次接觸,商毅也明顯感覺到林之洋有向自己示好的意思。這到並不奇怪,像他們這樣的商人,多結識一些官員,也是多多益善的,由其是現在商毅是浙江總兵了。而商毅同樣也需要林之洋的幫助,因此雙方正好可以互惠合作,各取所需。

不過商毅對林之洋的底細並不清楚,因此在目前僅僅只限於一般生意來往,不敢冒然深入合作內容。於是就委託福威鏢局,打聽林家的情況,而且是不管是那方面都行,越細越好。

林家在江浙一帶也是豪富之家,雖然不敢說是數一數二,但也是大有名氣,多數人都能聽說一二,因此打聽他們家裡的基本情況並不難。而且畢竟只是商人之家,打聽他們家裡的情況,也不是多麼違禁的事情。於是福威鏢局也接下了商毅的第一筆業務。

商毅打開冊子,仔細看着。原來林家還是一個大族,林之洋並不是林家的家主,林之洋的父親,林老太爺林正朔還健在,今年以經六十六歲,不過身體還很好,只是不想爲家族的生意鎖事多操心,在六十歲之後就把家族的生意交由林之洋主要打理,自己安據家園,樂享晚年。

林之洋的兄弟還建在的共有五人,林之洋本行二,不過老大早夭拆,因此林家這一代以林之洋居長,今年四十六歲,在他下面還有老三林之海,四十一歲、老四林之江,三十九歲、老六林之湖,三十二歲和老七林之泊,二十七歲。另外還有三個妹妹,也己各自嫁人。

林家的兄弟五人都以經各自娶妻生子,林之洋有兩子一女,長子林旭升,今年二十六歲,以經是林之洋的得力幫手,現有一子林昊,五歲。次女林舞鳳,今年十八歲,尚未婚配;幼子林旭進,今年十四歲。

雖然現在林家的生意甴林之洋來主管,但林之海、林之江也都開始獨當一面,各自都執掌着一部家族的生意,而且在一般的情況下林之洋不能干涉他們的事務,全家每年碰一次頭,向林之洋交一份當年生意的帳目審覈就行了。只有生意互相發生衝突時,才由林老太爺出面協調。

林家雖然世代經商,但與仕林一直保持來往,而且始終希望家族有人能考起科舉,擺脫商人的身份,只不過他們家族雖有經商的天賦,但卻似乎不是讀書的料,幾代努力,都無果而終。林老太爺年輕的時候也考過三次,可惜連個秀材都沒考上。只到了林之洋這一代纔有了一些改觀,年紀最小的林之湖和林之泊是家族重點陪養的科考人選,林之湖首先考取了秀材,而林之泊更是在崇禎十三年(1639年)考中舉人,次年進京,又考取了三甲第一百一十八名進士。終於實現了林家幾代人的希望。

而林老太爺也花錢在北京上下打點,運作門路,打算給林之泊運動一個好差事,但在崇禎十四年十月,林之泊的母親故去,只好回家丁憂,一直到明年三月丁憂期才能滿。

另外林之泊因爲考中了進士,因此名聲鵲起,回家丁憂之後,在浙江仕林中,也頗有交往,他在北京遊學時,就拜了著名的東林黨成員錢謙益爲師,回家後在錢謙益的穿針引線之下,他和林之湖都加入了復社,和陳子龍、候方域、方以智等人來往近密。

商毅一邊看着,一邊道:“既然現在林老太爺退居臺後,而林之洋也是實際的長子了,那林老太爺爲什麼不乾脆把家主的位置讓給林之洋,還要弄得這麼麻煩。”

林承業笑道:“大人,這個原因其實許多人都知道。林之洋的生母其實並不是林老太爺的原配,也不是續絃,連妾室都不是。只是原耒家裡的一個使喚侍女,有一天不知怎麼被林老太爺看上,睡了一夜,不想這麼就懷上了生孕,這樣才被林老太爺納爲妾室,但一直不得寵,死得也早。林之海纔是原配夫人所生,林之江是正式的妾室所生,而林之湖和林之泊都是續絃的正室夫人所生,因此林老太爺不願把家產讓林之洋接手。”

商毅點點頭,這纔有些明白,中國古代對嫡生,庶出的子女,區別還是很大的,因此又道:“那麼林老太爺爲什麼又要讓林之洋來主持林家的生意,直接交給林之海不更好嗎?”

林承業道:“還不是因爲林之海太沒用了,連南京都知道,林家三爺是個沒用的草包,要是他有林之洋一半本事,林老太爺早就把家主的位置傳給他了。”

商毅也不禁笑了,看來也是家家都有難唸的經,又道:“林之洋有個好朋友,叫李格非,你們清楚這個人嗎?”

林承業道:“當然知道,他當初家境貧寒,父母死了都沒錢下葬,是林之洋賙濟他安葬了父母,然後帶着他做生意。他先是林之洋的帳房先生,後來當上了掌櫃,再後來自立門戶,專做海外生意,居說在馬尼拉和巴達維亞都安了家。但林之洋卻沒有見怪,相反對他還十分扶植,還把兒子送給李格非當學徒。因此我們這裡的人都誇林之洋爲人仗義,夠朋友。”

商毅又點了點頭,福威鏢局的調查確實十分詳細,把林家的情況基本摸清楚了,從提供的這些情況來看,林家內部顯然存在激烈的矛盾,林老太爺顯然不想把家業傳給一個侍女生的兒子,只是其他兒子,主要是嫡生的林之海太不爭氣,才只好這麼拖着。而林老太爺的希望,顯然是在林之湖身上。讓林之湖加入復社,就是個信號,不過要把林之湖扶上位,恐怕還要好幾年才行。

而林之洋肯定也明白這個情況,他的心裡也一定很不甘,因此也在暗中發展自己的力量,這到不是說林之洋就一定要爭家長這個位置。而是一但家長由林之海或林之湖繼承了之後,林之洋就是自己單幹,仍然可以保持現在的地位,因此他這才陪養出了李格非做爲自己的同盟者,又叫兒子給李格非當學徒,而且還通過李格非,在馬尼拉和巴達維亞設立了安居點,無非就是爲自己留下了後路。

這麼看來,林之洋想結交自己,恐怕不直是爲了林家,畢竟林家結交上東林黨人,這個後臺就足夠硬了。大概是另有一番目地。當然這對商毅來說,也不是壞事,因爲這樣一來雙方有深入合作的基礎,如果自己能夠幫助林之洋,把他扶上林家家主的位置,或者在林之洋單幹之後,給予他大力的支持,扶植他作自己的代理人,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當然現在還不是和林之洋攤牌的時候,因爲自己現在雖是浙江總兵,但明朝一行文尊武脾,武將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因此林之洋現在未必敢把寶都押在自己身上。那麼自己要做的,就是對林之洋的示好有所迴應,也表示出自己對他的合作意向,同時找機會向他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

一但讓林之洋清楚,自己有幫他登上林家家主位置或者是讓他自立門戶的能力之後,相信林之洋會主動向你自表示投誠。而且商毅也知道,機會馬上就會來了。

商毅又問道:“那麼請你們幫忙找店鋪的事呢?”

林承業道:“以經找好了,只請大人去看。”

儘管有了福威鏢局做耳目,但在許多方面,福威鏢局的作用十分有限,還是必需建立自己的諜報網絡系統。南京是南方的中心,將來南明的首都,因此諜報網絡首先就要從這裡開始鋪設。

商毅從偵察兵裡挑選了幾個精明強幹的士兵,以開店鋪做生意爲名,安插在南京城內,成爲自己的情報糸統的第一步開始。當然在開始的時候,還需要藉助鏢局的力量來打點各路人馬,疏通關係。

第181章 出兵(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346章 親情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98章 困境(下)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92章 勸進(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34章 開業(一)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81章 辭職(下)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7章 新武器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41章 造船廠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92章 返航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93章 合圍(四)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42章 勸降第24章 天像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55章 火船(一)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7章 夜襲(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279章 大不敬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45章 貨幣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
第181章 出兵(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346章 親情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98章 困境(下)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92章 勸進(下)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34章 開業(一)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81章 辭職(下)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7章 新武器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41章 造船廠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92章 返航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93章 合圍(四)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42章 勸降第24章 天像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55章 火船(一)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7章 夜襲(下)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279章 大不敬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45章 貨幣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