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淮安戰役(一)

李巖等人出發以後,在江南戰場上,南京的清軍依然還在按兵不動,但與此同時,在江北戰場,也傳來了捷報,駐守揚州的羅遠斌出兵,攻取了儀真縣。

儀真縣離揚州西面只有四十多裡的路程,現在由吳三桂在江北的留守兵馬駐守,就像是一支釘入揚州府境內的釘子,對揚州是一個極大的危脅,如果商家軍想要在江北戰場打開局面,必須首先解除揚州的側面危脅。因此在順治三年1646年二月十二日,羅遠斌也從揚州出兵,進攻儀真。

這個時候,商毅計劃拔紛第二軍的兩個新旅也己經到位,而在前一段時間損失的兵員也己經得到了補充,現在第二軍己經擁有三個師、三個旅,總兵力超過了五萬。而且這一次商家軍對儀真的進攻是志在必得,羅遠斌出動兩個步兵師,另加一個步兵旅,共計二萬七千多人的兵力。儀真縣的守軍只有三千餘人。

雙方的實力相差十分懸殊,因此商家軍以壓倒性的優勢兵力,十分輕易的就攻佔儀真縣,而羅遠斌繼續進軍,接着又收復了上官橋和天長縣,也徹底穩固了揚州的處圍。

在取勝之後,羅遠斌立刻向杭州府發回報告,建議發動一場以收復淮安府爲目地的淮安戰役,首先集中兵力攻打盱眙和泗州,切斷淮安府和淮北淸軍的聯糸,然後收復淮安府,再度打通蘇北和魯南地區之間的連繫,把江北戰區恢復到南京之戰以前的局面。

其實商毅早就有收復淮安府的打算,因此在羅遠斌的報告送到南京之後,商毅也招集統戰部的人員,商議討論羅遠斌的這個計劃,其他人也都認爲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很大,因爲在吳三桂部的主力南渡之後,清軍在江北的實力己經大大減弱了,揚州西面的危脅己經解除,出兵也沒有後顧之憂。而且現在只有多鐸部在免力支撐着江北的大局,但戰線拉長,兵力分散,因此這一戰的勝利,還是有很大的把握。如果能夠收復淮安府,不僅可以重新打通和山東戰區的聯繫,還能夠在淮河流域再佔得一席之地,危脅到整個淮河地區,對於扭轉江北的局面,是大有益處的。

而且現在李定國己經進入了湖北地區,清軍很快就會知道這個消息,因此在江北發動一次進攻,也可以分散清軍的注意力,牽制清軍的兵力,爲李定國在湖北的發展嬴得足夠時間。於是經過了衆人的商議之後,批准了羅遠斌的建議,進行淮安戰役。

同時統戰部又下令給駐紮在山東沂州一帶周少桓所帶的第四軍,出兵進攻海州,一方面是爲了牽制清軍的兵力,另一方面也是在第二軍收復了淮安府之後,立刻由北向南進攻,兩下夾擊,打通魯南和蘇北的聯糸。

這時羅遠斌在揚州也早就做好了進攻盱眙的準備,因此得到了杭州統戰部的批准之後,羅遠斌也立刻出兵,這次進攻盱眙,第二軍出動二個步兵師、二個步兵旅,共計三萬五千兵力。而在揚州府北部的寶應縣派駐了一個步兵師,牽制淮安府的兵力,而一但商家軍攻下盱眙之後,就立刻與大軍匯合轉攻淮安府,在揚州只留下一個旅駐守。

這次淮安戰役的關建,就在於商家軍能不能儘快攻下盱眙和泗州,那怕只是攻佔了淮河南岸的盱眙,也可以切斷淮安和淮北的連繫,爲下一步進攻淮安府創造好時機。不過羅遠斌對進攻盱眙到是充滿了信心,因爲清軍在盱眙泗州一線駐守的兵力並不多,只有一萬多人,還要分守兩地,以自己的兵力,完全可以迅速的攻下盱眙。

但隨後進行的攻城戰鬥卻大出羅遠斌的意料,盱眙的防守力量竟然十分強硬,而且還有相當數量的火器部隊,另外還有數十門火炮。

原來在江淮戰役結束之後,清廷一直都在加緊製造火器,訓練火器部隊,以用來和商家軍對抗,在第二次南征之前,北京製造出來的火器全部都裝配給了阿濟格部的人馬。在收到阿濟格攻克南京的消息之後,多爾滾在歡喜之餘,乜不忘了江北戰場,因此在向南京派出使臣之後,又把這一段時間趕造出來的一批火器送到多鐸部來,最好能夠配合攻佔了南京的勝利,徹底掃淸江北的商家軍。

這一批火器中,有六十門火炮,和五千多支火銃,火炮中有二十門紅衣大炮,分另是十門三千二百斤和十門二千七百斤;另外還有三十門最新制造出來的霹靂火炮;而火銃中有兩千枝都是煫發槍,另外還有震天雷五千餘顆,以及清廷山寨出的霹靂火箭一千餘杆。再加上多鐸部己有的火器,現在共計有火炮數量達到一百八十餘門,火銃近八千多支。

不過多鐸身在前線,當然知道現在的戰局,這一次清軍攻佔南京,就已經十分免強了,想到掃平江北地區,就目前的實力來說,根本就做不到。現在做的是盡力維持住目前的局面,慢慢再來。不過他也十分清楚,商家軍一定會來複奪淮安府,再度打通與山東的聯糸,而復奪淮安府的關建,就在盱眙。

因此多鋅也對盱眙、泗州一線進行重點防守,守衛盱眙、泗州一線的請軍主將是滿州正白旗梅勒章京阿濟格尼堪。而這一次增援的火器送到歸德府之後,多鐸將其中大部份都分配到了盱眙、泗州一線,包括送來的全部火炮,另外還拔給他三千火銃兵,震天雷三千個,霹靂火箭五百杆。另外盱眙雖然只是一個縣城,但商家軍在這裡駐守了大半年的時間,也修築了大量的工事炮臺,非常有利於火器部隊的防守,因此儘管清軍守衛盱眙的兵力並不多,但實力卻絲毫也不差。

而這些情況,商家軍基本一無所知,對清軍的估計依然還是按照以前的實力,另一方面多少也有些輕視心理,因此也沒有偵查清軍的實力到底如何,還是按照慣用的攻城套路,在城外架起火炮,向盱眙的城牆開火轟擊。

不過現在清軍對商家軍的這一套攻城戰術己經爛熟於心,也早有準備。雖然清軍的火炮數量沒有商家軍多,但卻有二十門紅衣大炮,射程也超過了商家軍的絕大多數火炮,因此商家軍也只能靠全軍的四十餘門重型火炮和清軍對戰,火力自然也減弱了不少。因此清軍和商家軍展開了對轟,也並不落於下風。

一般在轟打城牆時,開花彈的作用不大,主要還是使用實心彈,利用炮彈的衝擊力,將城牆砸塌。但實心彈的殺傷力卻相對要小得多,而且清軍的火炮大多都是安放在炮臺上面,這些炮臺都是商家軍在盱眙守城時修建的,十分堅固,因此也不怕會被炮彈砸塌,同時還有高大厚實的垛口,能夠對火炮的炮兵起來很好的保護作用。

相反商家軍的火炮卻是直接佈置在城外的空地上,沒有任何的遮擋保護,這樣雙方互相開炮對轟,商家軍明顯是吃虧得多。因此雙方對轟了一陣之後,商家軍被清軍一連打掉了四門火炮,陣亡了近百名士兵,但僅僅只打得清軍一座炮臺。

羅遠斌見狀也知道這樣下去肯定對自己不利,因此立刻下令,讓全軍的八十餘門中型火炮向前推進,在離盱眙城牆靠近的地方佈置前線的炮兵陣地,這樣一來,雖然這些火炮都在清軍射程以內,但可利用數量上優勢,壓制住清軍的火力,催毀清軍的城牆防線。

那知炮兵向前推進到離盱眙城牆大約三百五十步左右的位置,進入自己的火力射程之後,才停了下來。但還沒等重新佈置好陣地,只見從盱眙城中居然飛出了數百支尾部噴火的火箭,帶出一道一道濃煙,向商家軍的炮兵陣地落了下來。

這是清廷仿造出來的第一批霹靂火箭,大體結構和商家軍一樣,但每個是以九枝爲一簡組簡裝,在射程上比商家軍的要近一些,大約在三百到四百步之間,這是因爲清廷完全是仿製,但對霹靂火箭的原則並不清楚,而且霹靂火箭的推進火藥和爆炸火藥的配比是不一樣的,因此在一開始雙方火炮對轟的時候,清軍並沒有使用。

而等商家軍的火炮向前推進到三百步左右的時候,阿濟格尼堪見距離差不多了, 這才立刻下令,使用一百個霹靂火箭發射簡,向商家軍的炮兵陣地發射,一百個霹靂火箭發射簡,一共發射出一百支霹靂火箭。

不過淸廷製造的霹靂火箭在精準度上,也要比商家軍差不少,這是因爲清廷的工匠對固定尾翼的技術原理並不清楚,因此在製造的時候,基本就是依葫蘆畫瓢,也照着做那麼一個東西,而效果當然也就差得多了。因此九百支霹靂火箭中差不多有一半不知飛到那裡去了,還有一些在空中就爆炸了付,落到商家軍陣地中的,還不足三百支。

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8章 立威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56章 火船(二)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69章 召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8章 立威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86章 出獄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65章 變數(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35章 天命第191章 勸進(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42章 偵察兵第181章 出兵(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0章 婚姻(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71章 追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89章 繼續堅持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83章 佈置(四)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43章 拿人墊吧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307章 民意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8章 軍備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120章 投效(下)
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8章 立威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56章 火船(二)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69章 召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8章 立威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86章 出獄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65章 變數(上)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35章 天命第191章 勸進(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42章 偵察兵第181章 出兵(下)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75章 架臨宿州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0章 婚姻(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86章 講和(上)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71章 追擊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89章 繼續堅持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83章 佈置(四)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43章 拿人墊吧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307章 民意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8章 軍備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120章 投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