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合圍(四)

?就在這時,?士朝璘又派來了一名傳令官,來催促三人立刻起兵,?這次來的,是士朝璘部下的一名親兵頭目,並且還帶來了二十名士兵,表示如果三人再不起兵,?就立刻將他們拿下。?

到了這個時候,三個人當然也就毫無顧忌了,於是李江首先動手,擡手一刀,將士朝璘派來的傳令官給砍死,而陳作偉、張中鴻兩人也馬上下令自己的,將傳令官帶來的二十名士兵全部殺了。隨後三人立刻下令全兵開拔,馬上出營去向中華軍投誠。?

其實這時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知道三人的決定,知道的只是三人的親隨士兵,一共也就只有三百餘人。其他人還以爲自己這是出進攻中華軍的陣地的。?

息縣東面清軍大營離中華軍的陣地大約有三裡多的路程。等清軍走出了二里多之後,有一名偵察兵先行趕去和中華軍的接應部隊聯繫,而李江等人看看身後還沒有清兵追出來,這才下令暫停進軍,並派下哨兵,然後招集全軍的士兵,宣佈了他們三人投降中華軍的決定。?

其實在這段時間的戰事中,耿仲明部的士兵都對阿濟格的安排十分不滿,而且現在幾乎所有的清兵心裡都十分清楚,?這次派自己打這突圍的第一戰,?就是讓自己去送死,因此聽三人說要向中華軍投誠,基本上都沒有人反對。因此李江、陳作偉、張中鴻等人也十分高興,立刻又向全軍宣佈了中華軍的提出的要求,命令全軍一定要尊守,這支清軍裡的火銃兵人數極少,只有二百多名,當下李江也下令,把所有的火槍全部都收隴起來,以防有人錯誤開槍,使中華軍造成誤會。?

這時哨兵趕來向他們報告,後面有清軍追擊上來了。?

原來士朝璘見派去傳令官之後,但久無迴音,又打發人來探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到了三人的駐地之後才發現,三人早己帶兵出營了,而在空營中留下了上一次派來的傳令官以及士兵的屍體。?

士朝璘頓時明白,三人這是要去投降中華軍了,這還得了,如果讓阿濟格知道,自己也有重大的任務,因此趕忙下令,親自帶領着士兵追擊了出來。?

李江、陳作偉、張中鴻三人一聽說清軍追擊出來了,也趕忙帶領着士兵,又向中華軍的方向趕去了。好在是這裡己離中華軍的陣地很近了,因此走了不過一里的路程,就發現了中華軍的接應部隊。來的是第十一軍的第七師。?

因爲這時清軍己經追擊上來,雙方也來不及詳談,只是簡單的說了幾句,清軍依照約定,放下了所有的武器,然後繼續向中華軍的陣地走去。而等他們離開之後,追擊的清軍也趕到近前,第七師立刻出擊,向淸軍發動了進攻。?

而李江、陳作偉、張中鴻三人帶領着降兵,又走了沒有多遠,終於趕了中華軍的陣地,這時中華軍在陣地上已經沚出了一道通道放行,並且有人過來,帶領着他們趕到指定的駐紮點去,不過在降兵通過的時候,左右兩側均有荷槍實彈的中華軍士兵守衛,以防不測。?

等他們到達了指定的地點之後,按照中華軍的要求停駐,中華軍也派遣了一個團的士兵監視他們。當然李定國也接見了三名降將,對他們的起義行動表示了讚揚,並且再三保證他們的安全,只是現在戰事緊急,暫時還顧不上對降軍進行整編處理,因此請三人約束手下的士兵,不要輕舉妄動,等戰鬥稍微綬和一點之後,馬上解決降軍的問題。三人當然也是受寵若驚,連連點頭稱謝,於是就這樣在中華軍的陣地後方暫時駐紮下來。?

這時在戰場上,第七師己經和清軍展開了激戰,雖然士朝璘帶出的清軍有二萬餘人,兵力比中華軍多了一倍有餘,而且中華軍也沒有排列陣式,進行防守射擊,而是直接衝上去與清軍進行短兵相接的作鉞。?

但現在清軍的全軍都有些心散,因此在交戰之後,清軍只和中華軍打了一個勢均力敵,而且隨後中華軍越戰越勇,清軍卻有些後勁不足,竟然開始向後退卻。而就在這時,第二十軍的兩個師也趕來參戰,這一下清軍頓時抵擋不住,而這時在戰場上,又有一支清軍向中華軍投降,結果清軍被殺得全線潰敗。中華軍也趁勢追擊,一舉殺到了清軍的陣地前。?

這時清軍本來是想發動突圍,因此在陣地裡的防守兵力並不多,加上還有敗軍在前面開路,守兵也不知道該不該開槍射擊,而就在這麼一猶豫的功夫,中華軍己經尾隨在敗軍的後面,殺入了清軍的陣地中,和清兵展開了白刃作戰。?

守在陣地裡的清軍到是還想要抵擋一陣,但這時清軍已是敗兵如山倒山,根本就無法抵抗中華軍的進攻,很快就被中華軍殺得大敗,放棄了陣地,向息縣縣城的方向逃竄。?

而在息縣城裡,阿濟格正覺得時候差不多了,正準備下令,開始向西面發動正式的突圍,就在這時,東面陣地的敗軍己經退到了息縣的外圍。?

阿濟格聞迅之後也不禁大吃一驚,想不到自己還沒有發動正式的突圍,中華軍反而己經突破了自己的陣地,殺到了息縣近前。現在那還能再向西突圍,只能先抵擋住中華軍的進攻,把息縣守住纔是當務之急。?

好在是這時清軍突圍的人馬都己經準備好了,到是可以立刻出戰,只是改變了方向,由西門轉向東門,變突圍爲抵擋。幸好這一次出戰的都是清軍中的精銳人馬,而且又是作好了充份的戰鬥準備,因此在出戰之後,立刻就穩住了戰局,擋住了中華軍的進攻。?

雙方激戰了近三個時辰,一直打到了下午四時多,互相都損失了不少的兵力,而中華軍見清軍的作戰頑強,不能輕易取勝,也就收兵撤退。而向北線突圍的清軍也無法突破中華軍的防線,?也退了回來。清軍的第一次突圍,也以失敗收場。連同投降中華軍的士兵,清軍總計損失了一萬二千多的兵力。而中華軍也陣亡了兩千餘人。?

這時阿濟格也知道了是由於原來的耿仲明部反水,導致清軍的東面陣地失守,才使這次突圍作戰以失敗告終,也不禁又氣又恨,立刻招集衆將,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有人認爲雖然這一次突圍失敗,但清軍別無選擇還是應該繼續突圍,否則一但等中華軍的防線建立起來,就只能束手待斃了。但這個主張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因爲第一次突圍,是最好的時機,這次突圍失敗,對清軍的信心和士氣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這個時候,馬上發動第二次突圍,未必就能取得成功。而且這時東面的戰線推到了息縣的城邊附近,中華軍己經兵臨城下,如果還不盡快。在城外加緊修築防地,先把息縣守好,說不定不等清軍突圍成功,息縣就己經先失守了。還有一點就是,在這次突圍戰中,出現了數支小股部隊反水投降的事情,誰敢保證下一次突圍作戰中,不會發生這類事情,畢竟現在的清軍中,還是以漢軍佔多數。這次阿濟格出兵時的十六萬大軍中,漢軍大約佔了近九萬的兵力。?

另外就是,清軍現在仍有救兵,只要堅守二三天,等尼堪、韓岱部的人馬趕到救援,然後雙方里應外合,就可以一舉突圍成功。而且以現在清軍的兵力和在息縣城裡屯集的物賃,別說是等到尼堪、韓岱部趕來,就是等着多爾袞從開封發救兵來,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因此阿濟格也認爲,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留在息縣一帶防守,等待援軍。於是也立刻下令,全軍就地加強陣地,固守待援。?

這時中華軍在東線己經逼到了息縣城邊,而在北線和西線,清軍還控制着城外三到四里以內的地區。清軍轉突圍爲防守,因此各處的陣地都在搶修加固防線。?

而中華軍當然也沒有閒着,李定軍也抓緊時間,在淮河北岸調整中華軍對清軍的包圍圈,由第六、十三、十七、二十這四個軍在息縣的外圍,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同時也日夜搶工,挖戰壕修陣地,一連經過了兩天的搶修,終於建好了陣地,牢牢將清軍困住。第十一軍作爲機動兵力,並且付責阻擊清軍的援軍。同時中華軍也在淮河上架起了五座浮橋,加強了南北兩岸時聯繫和交通。直到這時,中華軍對阿濟格的包圍,纔算是真正的穩定下來。?

不過同樣的,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清軍也在息縣的外圍構築好了嚴密而堅固的防線,而阿濟格這時也完全放棄了靠自己的力量突圍的打算,全力的防守,一心等着着尼堪、韓岱部的人馬來救援自己。?

只是阿濟格萬萬也沒有想到,戰局發展到了這個時候,尼堪、韓岱部的人馬己經永遠也不可能趕來救援自己了。?

第29章 授藝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92章 合圍(三)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69章 召見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9章 計劃(下)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68章 重逢(下)第38章 家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3章 互不相干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89章 交易(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91章 逼宮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3章 各懷鬼胎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82章 佈置(三)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37章 新武器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45章 貨幣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4章 鄉鬥(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332章 對持(一)第192章 勸進(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44章 規則(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6章 皇室私密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06章 接頭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94章 勸降(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4章 反擊(二)第252章 對持
第29章 授藝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92章 合圍(三)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269章 召見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9章 計劃(下)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68章 重逢(下)第38章 家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3章 互不相干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89章 交易(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91章 逼宮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3章 各懷鬼胎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82章 佈置(三)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37章 新武器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45章 貨幣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34章 鄉鬥(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332章 對持(一)第192章 勸進(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6章 家事! 公事!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44章 規則(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6章 皇室私密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06章 接頭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94章 勸降(下)第92章 合圍(三)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4章 反擊(二)第252章 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