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會聚江南

吳三桂收到阿濟格的第一份調令的時候,正駐軍在儀真,攻打揚州?

隨着清軍的第二次南征開始,吳三桂同樣也在積極的擴充着自己的實力,擊敗李自成之後,也收編了當相部份的大順軍,隨後又納降了劉澤清部,這時吳三桂的總兵力,己經超過了十三萬。在攻取了泗州、盱眙兩地之後,吳三桂也把下一個目標放在揚州。一方面揚州是江北重鎮,地方畗裕,二來也是吳三桂的祖籍正是揚州高郵,衣錦還鄉也是人生一快。同時吳三桂還打算,攻下揚州之後,就像清朝請令,將揚州封給自己,同時也做爲自已的根基之地。?

因爲攻克泗州、盱眙兩地進行的比較順利,因此吳三桂也對攻取揚州比較有信心,這到不是他小看商家軍的戰鬥力,而是現在商家軍的主力都在江南,蘇北地區的兵力不足四萬,還是分守揚州、淮安兩地。而清軍在江北己經集中了近二十五萬大軍,在兵力上己經佔了壓倒性的優勢。而且多鐸也出兵進攻淮安,牽制商家軍的兵力。?

但吳三桂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羅遠斌己經得到了商毅的指示,果斷放棄了淮安府,把兵力都集中揚州府境內,以高郵和揚州兩處互爲犄角,各佈置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步兵旅,另外還有一個步兵師作爲機動兵力。全爲守衛揚州府。?

事實再一次證明,一但商家軍有足夠的兵力進行防守城池的時候,清軍是很難以血肉之軀攻破。現在吳三桂手下的人馬雖然不少了,但擁有的火器並不多,因此儘管他集中了八萬大軍,分從兩面夾攻揚州,在商家軍密集的火力和嚴密的防守面前,一連攻了三天,拆兵超過萬人,但卻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而在另一路,多鐸在兵不血刃拿下了淮安,斷開了商家軍的蘇北地區和魯南地區的聯糸,但一方面要應付周少桓從魯南的進攻,另一方面也要鞏固淮安府的防守,並且收取宿遷、邳州、海州等地,因此也無法再出兵配合吳三桂進攻揚州,結果守衛高郵的商家軍趁機匯同機動兵力,襲擊吳三桂的側冀,迫使吳三桂撤兵退守儀真,進攻揚州的計劃,也以失敗而告終了。?

這時吳三桂才知道商家軍善用火器之名,確實不是虛傳,正好阿濟格的命令也到傳到了他手裡,吳三桂雖然不甘心就這麼放棄進攻揚州,但一來是揚州確實難以攻下,繼續強攻,只會損兵折將,消耗自己的兵力;二來以自己現在的力量,還不足以和清廷發生正面的衝突,因此正好也可以借這個收兵撤回廬州,佈置南渡的事務。?

一路支援南京的人馬尚可喜郄阿濟格現在南京也是度日如年,十分着急,一連又下了二道催令,催促吳三桂儘快渡江作戰。因此吳三桂也立刻下令,徵集船隻,分從江浦、和州兩地渡江,準備進入江南作戰,當然在廬州也留下了足夠的兵力駐守。?

――――――――分割線―――――――――分割線――――――――?

商毅接到了報告之後,也鬆了一口氣,把吳三桂部吸引到江南戰場來,也算是可以緩解一下江北戰場的壓力,雖然淮安失守,使商家軍的山東和江北兩個戰場徹底斷開,但因爲商家軍現在己在使用飛鴿傳書,又有海路可通,因此實際的影響力並不算大,而且淮安失守之後,第二軍可以全心全意守衛揚州,不僅縮短了自己的戰線,同時吳三桂部南渡之後,清軍在江北的兵力要減少近半,而且現在還必須又要分散一部份兵力駐守淮安府,也有利於商家軍下一步對江北戰場的清軍進行逐個擊破。?

不過雖然商家軍伏擊尚可喜部取得了勝利,但只是延緩了一下尚可喜部東進的時間,現在尚可喜部仍有五萬左右的兵力,遲早還會東進,而且有了上次中伏的教訓之後,他一定會小心謹慎,想再次伏擊他,恐怕就不容易了,再加上吳三桂部渡江之後,江南戰場的壓力就會明顯增加起來,因此以後的戰局,依然不會輕鬆。?

但這種局面也基本在商毅的預料之中,首先吳、尚二部人馬進入到作戰狀態,還需要一段時間,另外下一階段自己將退回到浙江作戰,而戰線將會縮短一些,清軍的戰線卻還會進一步拉長,自己就可以從長江突襲,深入淸軍的後方作戰。因此商毅看着地圖,南京、太平州、和州、廬州、池州、安慶府,甚致是湖廣,這些長江兩岸的地方,都可以是商家軍襲擊的目標。?

而就在這時,商毅忽然靈光一閃,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商毅的頭腦裡成形。?

商毅知道,在另一時空的1947、1948這兩年裡,當時的天朝太祖也面臨着十分嚴峻的軍事局面,因此他曾經提出過一個大膽的計劃,派遣十萬左右的軍隊渡過長江,在江南地區建立二到三個根據地,一方面是在對手兵力空虛的後方插上一刀,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戰火燃燒到敵的後方,減輕正面戰場的壓力。但這個計劃最終因爲種種原因,並沒有執行,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太祖在江南地區還缺乏民衆基礎。?

而商毅所面臨的局勢,和當時頗爲相似,都是面對着敵人咄咄逼人的攻勢,形勢十分嚴峻,而敵人的兵力也同樣過於集中在雙方的交界地方,後方十分空虛,如果在這個時候,派遣一支軍隊,逆江而上,在湖北一帶建立起一個敵後作戰區,一定也能夠打亂清軍的佈置。?

從地理上來說,湖北地區纔是中國真正的中心地帶,四通八達,易攻而難守,由其是在東北一帶,就是後世著名的大別山區,地勢險要複雜,就是出動十萬大軍,也難以全部駐守得住。因此如果有一支人馬以這一帶山區爲根據地,以游擊戰的方式,四面出擊,不斷打擊搔擾清軍的後方,一定會讓清軍十分頭疼,從而也可以大大減輕浙江戰場的壓力。?

現在商毅佔據着長江下游的入海口,而湖北地區位於長江中游,而且商家軍在水面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因此雙方不僅能夠互相呼應,同時也可以使湖北地區的商家軍從浙江獲得補充,另外如湖北地區的商家軍果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也可以比較方便的把他們接回浙江來。?

另外在民衆基礎方面,商毅面臨的局面到是要好得多,因爲在當初剛剛南下的時候,商家軍曾在湖北駐紮過幾個月,在當地的名聲相當不錯。而且在這個時代,滿清是地地道道的異族,商家軍不僅是漢族的軍隊,同時也代表着大明朝廷,再加上商家軍一慣的羣衆政策,因此商毅也相信,只要是軍隊一到,應該能夠很快就得當地民衆的支持,站穩腳跟。?

當然這也確實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實,弄不好全軍覆沒都有可能,而且現在僅僅只是商毅的一個構想,想要俱體實施,還是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才行。同時執行這個計劃的人選,也要好好斟酌一下。好在是現在還有時間,可以讓商毅來慢慢思考。而目前的當務之急,是阻擊吳三桂的渡江人馬。?

雖然吳三桂的人馬渡江作戰,是商毅已經準備好了的,但這並不表示就會輕易的放吳三桂渡過長江,商家軍在水面上的優勢可不能白白的浪廢掉,因此趁着吳三桂渡江的時候,襲擊他的渡江船隊,不僅可以先消滅一部份吳三桂的兵力,另外也可以拖延一下吳三桂渡江的時間,使自己能夠有便多的時間準備。就像是伏擊尚可喜一樣。?

因此商毅得知吳三桂的人馬在江浦一帶渡江之後,也立刻下令水軍出擊,襲擊吳三桂的渡江船隊。?

江浦在南京上游二十多裡的地方,黃震奉命之後,帶領水軍逆江而上,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到達了江浦一帶的江面,果然發現了清軍正在橫渡長江。黃震立刻下令船隊排成一路縱隊,直插淸軍的渡江船隊,然後左右開火,轟擊清軍的渡江船隻。?

清軍一來是沒有準備,二來用於渡江的船隻都是臨時租調的民船,根本就沒有裝配任何武器,因此在江裡作戰,那裡是商家軍的對手,在炮火的打擊下,一艘一艘的被擊得沉入江底。而其他船隻見狀,也都嚇得連忙各自靠岸,不敢再輕易渡江,己經渡過江的船隻,也不敢再轉回來。?

結果這一戰清軍一共被擊沉了五十一條船,陣亡士兵三千餘人,但只送過去了五千餘人。其他的人馬仍然被阻隔在長江北岸。而吳三桂見狀,也不敢在江浦繼續渡江,只好率軍繼續向西前進,儘可能的離南京便遠一些,再另選其他的地方渡江。而商毅也下令,在沿江密切關注清軍的動向,爭取再找到襲擊清軍渡江的機會。

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84章 開戰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59章 保薦第28章 立威第135章 開業(二)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88章 勸降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399章 國事(二)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86章 人材(上)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5章 作戰原則第309章 宣戰(下)第156章 奪船(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76章 二打山東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99章 備戰(一)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9章 授藝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85章 地雷陣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236章 隱密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1章 婚姻(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67章 變數(三)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56章 重新整編第37章 新武器
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84章 開戰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272章 不解(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59章 保薦第28章 立威第135章 開業(二)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88章 勸降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399章 國事(二)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86章 人材(上)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25章 作戰原則第309章 宣戰(下)第156章 奪船(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76章 二打山東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99章 備戰(一)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94章 救援蘇州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29章 授藝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85章 地雷陣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236章 隱密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1章 婚姻(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67章 變數(三)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56章 重新整編第37章 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