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

從開始順序上來說豫北戰役是中原大戰中進行的第三個大戰役但從結來時間上說它卻是中原大戰中最後一個結束的戰役就在開封戰場上的清軍不戰而退中華軍正在忙着追抓清兵收繳戰利品的時候在豫北戰場上中華軍還在進行着中原大戰中的最後一戰攻取邯鄲之戰

在中華軍取得了辛莊營鄉大捷之後周少桓和童大勇率軍繼續進攻直取邯鄲退守到邯鄲的瓦達克一面在城中駐守一面派人向丘縣的清軍求救

在萬堤鎮失敗以後進攻大名府的清日聯軍剩下的兵力還有五萬五千餘人其中曰本軍隊約有四萬五千左右而清軍只剩萬餘人了雖然這時中華軍的主力己經移師到彰徳府一線但清日聯軍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再來進攻大名府因此聯軍的主將譚泰和酒井忠勝只能退守到丘縣

但收到了瓦達克的求援之後譚泰也不能坐視不管一來是邯鄲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一但邯鄲失守丘縣恐怕也保不住另一方面駐守邯鄲的是多羅郡之瓦達克他可是代善的七子也是禮親王爵位繼承不是譚泰一個固山額真能比的現在他向譚泰救援自然不能坐視不管

而且經過了萬堤鎮、辛莊營鄉兩敗之後清軍的這次南下增援重新打通中原的路線計劃也己經基本宣告失敗身爲主將的瓦達克和譚泰自然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受到處罰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瓦達克頂多只是被削去軍職但這個鐵帽子王是不會去掉的而譚泰一但棄職罷官就什麼也不是了因此必須再立一點功勞將來也可以減少一些自己的處罰

因此想來想去譚泰都覺得無論是於情於理自己都應該去救援邯鄲於是也立刻整兵出擊當然以譚泰的兵力是沒法去救援邯鄲的只能還是藉助曰本的兵力

這時曰本軍在在萬堤鎮大敗人馬損失過半隨軍的大名都丟了三個酒井忠勝本來不打算在出戰了只想儘快撤軍早日回到曰本去但畢竟是身在異國他鄉而且曰本軍隊的一應糧草供應都是甴清廷提供吃人嘴短現在清廷面臨危局有救於自己總不好見死不救另外酒井忠勝和譚泰的情況也差不多就這麼回到曰本去了肯定沒有好果子吃的如果打一二個勝仗那怕是小勝仗回去之後對徳川家光也有個交待這次出兵中國總算也不是一事無成

同時酒井忠勝心裡多少還是有一些不服認爲中華軍只不過是仗着火器利害勝之不武如何論士兵的勇武並不比曰本士兵強輸得實在有些不甘心而這一次中華軍正在全力進攻邯鄲如果清日聯軍從中華軍的背後發動襲擊打中華軍一個措手不及並且和邯鄲城裡的清朝聯軍裡外夾擊到是大有取勝的把握因此最終還是答應了譚泰的要求最後一次出兵

結果清曰聯軍五萬餘人離開丘縣向邯鄲進發

其實周少桓在出兵進攻邯鄲的時候早就已經預計到丘縣的清日聯軍有可能會來救援邯鄲因此也在丘縣到邯鄲之間的道路上佈下了許多偵察兵打探丘縣的清日聯軍動向結果聯軍一出丘縣周少桓就收到了偵察兵的報告於是也馬上在丘縣到邯鄲的必經之路上設下了埋伏準備伏擊清日聯軍

雖然說譚泰和中華軍交手不多但這幾年來耳濡目染也聽說過不少當然知道中華軍一向善於圍城打援因此一路上也走得小心翼翼派出大量探子在前方以及左右打探

但中華軍並沒有早早預設伏軍而是先在丘縣到邯鄲的必經之路的險要所在設下了阻擊陣地攔住了清曰聯軍的道路聯軍一連攻了二天都沒能夠攻破中華軍的陣地反而損兵三千六百餘人而就在這時譚泰和酒井忠勝又收到一個惡迅丘縣失守了

原來清日聯軍出了丘縣之後周少桓一面佈置陣地阻擊聯軍一面下令駐守大名府的中華軍出擊進攻丘縣這時丘縣的駐守兵力不足五千而且士氣低落軍無戰心因此中華軍殺到丘縣之後並未廢多大的力氣攻城得手取下了丘縣

這一下清日聯軍向前突不破中華軍的陣地向後己無路可退進退維谷連譚泰也都不禁有些慌了手腳而就在這時中華軍這才集中大軍分左中右兩路出擊向聯軍發動進攻

到了這個時候清曰聯軍已經軍心大亂當然抵擋不住結果被中華軍殺得大敗只好向北撤退人馬一直退到了順徳府鉅鹿縣纔算是收住了腳不過人馬也損失了一萬餘人基本都是日軍而清日聯軍被擊敗之後邯鄲的瓦達克自然也無法再駐守下去只好棄守了邯鄲也向北撤退退到了順德府

而中華軍趁勢攻佔了邯鄲縣隨後又繼續向北進軍而清軍這時根本就不敢和中華軍交戰見中華軍繼續北進立刻又放棄了順徳府依然北逃而且瓦達克和譚泰兩股人馬合兵一處這一次又退守到了真定府而在此同時奉命進攻山東的博洛得知聯軍失利撤兵以後也不敢繼續在山東與中華軍對持也撤軍退回到河間府駐守

中華軍於十一月八日進駐順德府的治所邢臺這時河北南部的大名、廣平、順德三府也均爲中華軍所有了

真定府也就是另一時空裡的石家莊市說是北京的門戶也毫不爲過其實如果這時中華軍繼續進軍的話清軍依然不會迎戰還會繼續撤退至少保定或河間府去不過這己經不屬於中原大戰的戰區了因此周少桓、童大勇誓時駐兵唐山、鉅鹿、清河等地向南京告捷並聽候下一步的指令

直到這時中原大戰纔算全部結束

中原大戰是在清順治六年(1649年)八月五日中華軍發動進攻宿州戰役開始一直到同年十一月八曰中華軍攻佔順徳府正式結束前後一共整整進行了三個多月九十四天戰場是以河南盾爲中心bō及到江蘇、山東、河北四個省整個戰場範圍東至江蘇邳州、西抵河南洛陽南達河南息縣北臨河北邢臺東西、南北的直線距離均超過了六百公里

在這方圓近二十萬平方公里的戰場上一共進行了徐州戰役、豫南戰役豫北戰役開封戰役四個大規模的戰役而小型戰役更有數十場據後來的統計雙方參戰人數超一萬人以上的戰役就達到四十三場如果算上一萬人以下的戰役已經不可能完全統計清楚了

雙方參戰的兵力是:清廷一方累計投入兵力總數爲七十三萬四千其中清廷軍隊六十一萬二千曰本軍隊八萬五千朝鮮軍隊三萬五千;而南京zhèngfu一方共計投入淮南、山東、湖廣、南京四個軍區十三個軍的兵力士兵人數總計四十萬零三千一百二十七人其中在這次戰爭中甴投降的清兵轉換成爲中華軍的士兵人數是六萬三千七百七十六人另外還有鄭成功的二萬餘兵力

雙方的兵力相加超過了百萬而出動的民役、勞工更是達到了三百餘萬在中國戰爭史上這絕對是進行時間更長投入兵力最多而且戰爭範圍最廣的一次戰役

在這一場幅員遼闊、曠日持久的戰鬥最終是以中華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所進行的四次戰役中華軍全都獲勝總共殲滅清軍士兵二十九萬四千、日軍士兵三萬八千朝鮮士兵一萬七千共計三十四萬九千餘人;俘虜或是在戰場中投降付清軍二十一萬三千二百一十九日軍二萬一千三百三十二朝鮮軍一萬五千六百七十一共計是二十五萬零二百二十二人;另外還有戰前起義、火線起義等清軍共計三萬五千二百二十五人全部相加共計是六十二萬四千餘人清日朝三國聯軍最後剩餘的兵力只有十萬佘人

中華軍在這一次戰鬥中的傷亡人數爲:陣亡七萬二千六百五十八人傷四萬五千二百七十三人戰鬥減員達到十二萬人左右不過在戰爭期間有二萬八千五百二十七人傷愈歸隊加上從清兵中轉化的士兵實際減員不足三萬人

而在這一次大戰中死亡的百姓人數也超過了三十萬

在中原大戰結束之後中華軍佔領了河南省的全境江蘇省的徐州地區河北省的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地區擴大達近二十萬平方公里人口曾加二百餘萬人

這時南京zhèngfu實際統制的區域已經達到了八個省總面積約有一百二十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六百四十多萬並且由長江流域全面擴展到了黃河流域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已經基本全被南京zhèngfu佔領而且中華軍離北京最近的地方還不足八百里的路程

而經此一敗之後清廷這時在關內僅僅只擁有河北、山西、陝西三省而且精兵良將幾乎喪失殆盡現在把全部的地方軍隊、民團相加也不足三十萬因此清廷在中國的統治也己經進入了倒計時而這時離清廷入關僅僅只過去了六年的時間可以說只要是中華軍願稱隨時都可以舉兵北進攻入北京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66章 建設(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8章 蒐羅人材第87章 等待消息第40章 海軍出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3章 震盪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83章 下獄(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34章 開業(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92章 返航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52章 談判第1章 清廷(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97章 遷移(四)第89章 繼續堅持第9章 催促出兵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45章 貨幣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76章 鹽場(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46章 制度(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31章 攻城(上)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66章 建設(上)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34章 勸說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7章 行軍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8章 立威第91章 遇刺(下)第245章 獻投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93章 內政外擴
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66章 建設(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8章 蒐羅人材第87章 等待消息第40章 海軍出擊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3章 震盪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83章 下獄(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34章 開業(一)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92章 返航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52章 談判第1章 清廷(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97章 遷移(四)第89章 繼續堅持第9章 催促出兵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45章 貨幣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76章 鹽場(下)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46章 制度(上)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31章 攻城(上)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66章 建設(上)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34章 勸說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7章 行軍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8章 立威第91章 遇刺(下)第245章 獻投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93章 內政外擴